分类
投资理财

组屋溢价COV估计会继续下滑

http://property.zaobao.com.sg/pages7/hdb120428a.shtml

建屋局不再提供整体现金溢价中位数数据

  建屋局已停止提供整体的现金溢价中位数(Median Cash Over Valuation,简称COV)数据,不过还是提供个别组屋区的溢价走势,而它们普遍出现下滑趋势。溢价是指组屋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距,一般被视为市场的温度计。

  兀兰是组屋溢价下挫较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四房式及五房式组屋的溢价从3万元下跌至2万元,跌幅为33%。

  即使是热门组屋区如碧山,组屋溢价也同样下滑,四房式的从4万5000元减少至3万5000元,五房式也从5万8000元减少至5万2500元,减幅分别为22%及9%。

  三大房地产经纪行ERA、博纳集团(PropNex)和德伟产业(Dennis Wee)提供的数据也呈现同样趋势。整体的溢价中位数从3万至3万5000元,减少到2万5000至2万7000元左右。

  德伟产业咨询与研究部门高级经理李思德认为,组屋溢价在去年第三季后开始下滑,让买家有更大的空间讨价还价。不但如此,组屋溢价的跌势也越来越显著,从去年第四季的8%倍增至今年首季的23%。

  他受访时说:“组屋溢价估计会继续下滑,让整体售价以更平稳的趋势增长。这也有助于吸引一些原本认为屋价过高的买家,重新回到组屋转售市场。”

  博纳集团总裁伊斯迈认为,组屋转售价格已达到高峰,今年下半年的价格走势可能会持平,估计全年的价格涨幅不会超过3%。

  “随着政府在接下来几个月推出更多预购组屋(Build-to-Order,简称BTO),组屋转售价格估计不会上涨太多,况且组屋买家已不太愿意支付很高的溢价。”

  ERA产业主要执行员林东荣也同意说,组屋转售价格已“触顶”,有的买主已转而申购遍布不同地区的预购组屋。建屋局在非成熟组屋区保留更多组屋给第二次购屋者,也提高预购组屋对这群买家的吸引力。

  林东荣也预计,到了年底,组屋溢价将退低至1万5000元左右。伊斯迈则较乐观,他认为组屋溢价不会跌得太厉害,估计会保持在2万至3万元左右。这是因为转售组屋还是有一定需求,我国的经济表现依旧良好。

  建屋局将在下个月推出4640个预购组屋单位,它们位于蔡厝港、加冷/黄埔、榜鹅和盛港。

  组屋出租方面,今年首季有6653间组屋获准出租,比去年第四季的6039个组屋多了10%。整体来说,全岛共有4万1200间组屋获准出租。


cov下滑,估价会涨,总体说房价还是涨,坑爹!


文字游戏


Cov下滑有什么用。拿我家房子来说吧,因为要加我的名进房子,HDB让我们重新估价了一次,新的估价出来就比我当时买的估价+COV还高2千。注明当时COV我付了3万8,房子买不到半年


你家的房子哪得阿?按照你的数据,那岂不是你的房子估价在半年内涨了整整4万 (3.8 + 0.2)?


三巴旺,我觉得是粉刷配色家具搭配和软装修有加到一点分吧,呵呵。不过涨跌我都不在乎,没想过投资房产,这套是自住。要不是HDB要我家重新估价,我也没想到能涨这么多。买不到半年哦,一月才拿的钥匙


LZ发的帖子永远都是关于房价下降的……


政府的估价是以附近房子特别是同一个BLK的最近成交价做参考,我猜再做估价时参考的会不会就是你卖掉的价格?!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巴窑,金文泰这些高COV的地区,每重新估一次都要涨多少啊


他受访时说:“组屋溢价估计会继续下滑,让整体售价以更平稳的趋势增长。
楼主你怎么没看到后半部分?我加大字体到最大,看清楚了。。。


COV下降 而估价上涨 可以让很多新加坡人买得起转售组屋

因为有很多本地年轻人工作几年 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高额COV 但却有足够的CPF支付首付


这就是政府想看到的结果,虽然无法避免房价上涨,但是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不清楚,像这种买了后又马上做估价的应该是很少发生吧~
有些成熟社区,成交的房子很少,可以参考的例子都间隔很长时间,当房价猛涨时屋主要卖房发现估价很低,自然就叫很高的COV了。
有时候估价也坑爹,比如我们住的这栋楼一年也就成交一套,连着的几栋一年也没三套,去年楼上的一户把房卖给亲戚,成交价比市面低了两三万,跟着卖的估价肯定偏低。


加名字要重新估价?
你加入名字花了多少钱,印花税之类的。


确实下滑不少,最近。


,这个我去找律师的时候有咨询过这个事情,1加入 ownership,里面的费用是比较麻烦的算法,
如果夫妻2个人,要加小孩子,算下来就是屋子的价格 * 1/3 算base,然后再来算印花税,律师的口气就是说相当于夫妻的屋子卖1/3给孩子,政府再抽税,当然律师费少不了,和现在买屋子时候的律师费一样的。然后律师就劝我,自己立个遗嘱就好了,说以后blah blah,什么的;
   2 如果只是加入居住者名单,简单,去HDB加就好了,20多大洋吧。


好事情啊,cov这个东西很烦人的,相当于一个反向杠杆,严重占用你的买房资金。贷款银行还不认这一部分。


晕。。。加个owner这么贵,太会抢钱了。。。。
还要立个遗嘱。。。


我当时是公民+Ltsvp买的房,所以当时房主只是LG一个人的名字。才搬好不久呢,PR就下来了,当然要去把自己名字加上啦


估价还在涨,就三巴旺近地铁较去年底都涨了有20-30k了


我真心同情你老公


我作为男人,觉得应该把老婆的名字放在房产里面。
作为老婆,有这个要求也是应该的。
加名字不是说女人就是想着离婚,而是一个基本保障。
女人(排除女强人)本来就是弱势,要求保障是应该的


我觉得首付不论是老公出的多还是老婆出的多,都应该写两人的名字,一个家庭离不开两人共同的努力。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