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郑宝莲副教授鼓励生育建议: 减少表现花红 取消小六会考

郑宝莲副教授鼓励生育建议: 减少表现花红 取消小六会考(2012-05-04)http://www.zaobao.com.sg/sp/sp120504_007.shtml

我国25岁到29岁的年轻妇女中超过六成单身,她们已达适婚年龄,却把青春耗在长时间的工作上。为鼓励她们养儿育女,本地知名社会学家大胆提出两大建议:提高底薪的同时减少表现花红,并且取消小六会考。
  乍看之下,这两者似乎跟生育率没什么关系,但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郑宝莲副教授认为,它们就是阻碍本地妇女结婚生子的绊脚石。

  她解释,上班族埋头苦拼关键绩效指标(KPI),为了多赚一点年终表现花红日忙夜忙,下班时间到了也不敢回家,白白错过了找对象的黄金期。

长时间在办公室
生产力却不见提升

  “我们长时间待在办公室,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以拼命著称的韩国,但生产力却不见得提高,这当中一定有问题。”

  同时,那些结了婚的妇女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一考定终身的环境而不敢怀孕,所以取消小六会考这一令年轻家长最头痛的一关能让人松一口气。

  她昨天在政策研究院主办的“人口难题”研讨会上指出,女性30岁后的生育力会下降,多生育的机会也降低,但本地偏偏很多年轻妇女错过了这个黄金年龄。

  她列举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5岁到29岁的本地女性中,单身率是62%,男性是78%。

  本地人也越来越迟婚,男性首次结婚的年龄中位数从2005年的29.8岁增至2010年的30岁,女性则是26.9岁增至27.7岁。

现代家庭也越来越小,平均家庭人口从1970年的5.4人减至2010年的3.5人。

  前官委议员郑宝莲指出,现在女性结婚不是为寻找经济支柱而是为了美好爱情,加上对物质的要求较高,以及社会对“剩女”见惯不怪,所以一再拖延找对象。

  她说,有人认为取消表现花红将削弱员工积极性,但决策者和雇主须改变观念,不要以为员工就是懒散的。

  “在有科技代劳的今天,我们应该利用科技,该下班时就下班,做不完就带电脑回家。”

  她透露,目前正在跟雇主们商讨如何促进灵活办公制,让员工有更多私人时间。

  郑宝莲认为,与其一味靠引进移民并为他们所带来的问题烦恼,不如自己解决生育率低下的问题。

融入问题存强烈感[关键词屏蔽]彩

  同样的,在谈到融入的问题时,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赖雅英博士也以自己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本地人和外来人对于彼此还是存有感[关键词屏蔽]彩较强烈的观点。

  比如,外来人虽然同意他们需要付出努力融入本地文化,但也感觉到一些本地人并不太欢迎他们,而本地人对外来移民也有不少负面印象。


这些都是胡扯,民主是好事,但是胡扯的声音越大,社会就越危险

就像前几天那个林崇椰教授提出提高工人工资的言论,听着动听,根本就违背市场规律,休克疗法只会让新加坡休克,但不会有苏醒那一天,还好政府里面明白人比较多。

取消小六会考很好啊,取消O level, A level更好,我们的孩子想上RI上RI, 想上哈佛上哈佛,这不可能是不是?但是我告诉你们,有些人的孩子是可能的,这也就是他们提出这种课题的初衷。


社会学系副教授学术搞多了,老想一些很技巧的东西,语不惊人誓不休,否则显不出这个学科的教授价值。

你能叫公司少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吗?这是介入企业管理范畴了,管理学的教授要抗议的。身为社会学的教授,还不如谈谈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大家不愁养孩子了,自然就不在乎表现花红了,高高兴兴生孩子,快快乐乐上班。

取消小六会考,还有O LEVEL,A LEVEL考试怎么办?小六会考的家长是年轻家长有压力,A/O LEVEL的父母都不是年轻人了,皮也厚了,所以在不社会学教授的考虑范围内?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其实升教授的评测也可以取消,因为年轻人为升教授压力大,不敢生孩子,而且还是基因优异的孩子。谁当教授靠抽签吧,或者干脆轮流,这样当上社会学教授的提出社会学建议说不定更有创造性。


说得太好了!
社会福利保障体制,这些他们该关心的,是没有人提的,因为他们都是有钱人。


取消小六会考的后果之一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再也干不过“富二代”了!


就是这个道理啊。

现在小学名校进不去,很多人有怨言,取消了小六会考,我们连中学名校也再也没有机会进了


今年新加坡的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这是每个人拼出来的;但可能我们会看到这里的人有公积金但没养老金;有组屋但人均要还37年等等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政治的问题,是人家家里的事,不是教育版块要谈的,事实上我们谈也谈不好;比如说你们讲这些 叫兽 讲得都是错的,但我要说的是他们很伟大,因为不管讲的好不好,至少他们向这个 社会讲出了 不一样的东西, 有声胜过无声,是社会的进步,我们从一个国家 移民 到 另一个 国家, 当然 是希望 来的是一个更 进步的社会; 不是吗?


“叫兽”;P;对不住,是打错了;我对教授们的 言语 是 很欣赏的, 因为他们是社会中最先进思想的代表;一些思想还代表着最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哪,比如提高底薪减少过大的贫富差距等等。:victory:


真有趣!我的手机也经常打错字!


非常同意!只是讲讲而已吧?


同意教授的意见。我在几个国家呆过,没见过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像新加坡这末复杂,这level,那level;这考试,那考试;还有就是新加坡中小学校的上课时间也odd,要莫大早晨5-6点起床,要末要仍在家里半天没人管。

北美的中小学通常都是正常时间。也没什末level啊,考试啊。用平时的作业和project来衡量学生,挺好。


不过这里的学生 很好学啊, 他们几乎门门 功课 都有 在外上 “提高班” 的呀


同意取消小六会考,最好12年一贯制。。。想到考试,孩子压力大,家长也是。。何苦呢?


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
有小李在!有新加坡的这个制度在!取消小六会考是不可能的!
小李把林教授的建议已经拒绝,相信也会拒绝这位郑教授的建议。


我同意取消PSLE.这么小就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并不公平,特别是对男孩。但是O/A level还是要考的。那时孩子也大了,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发愤读书了。

但是取消PSLE和多生孩子之间有关系的说法实在是太牵强了。


考試制度雖然很辛苦,卻是最公平的。

取消考試制度後,只能~ 富者恆富、窮著恆窮。


同意楼上的说法。考试是一定要考的,只是PSLE考得太早了。


早晚不是问题,什么时候知道努力了,都会成功。进步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

某些人的孩子可以直接进入小学名校,而我们的孩子只能进入最一般的邻里小学,

如果有公平的考试,你可以在三年以后(GEP)超过他们, 可以在六年以后(PSLE)超过他们,
也可以在十年以后(O-level)超过他们,这样12年以后A-level的时候,你就满怀信心了

可是如果取消这些公平的考试,12年一贯制,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只能在烂学校里一待12年,等到12年以后A-level的时候,你还有机会超过他们吗?

如果家长们只想给孩子轻松愉快,那为什么不赶紧移民呢,美国,澳洲都可以,但就算在美国,孩子们长大了还是有上不上得成哈佛麻省的区别,还是有爬不爬得了藤的区别。

另外补充一句那个“提高工资,减少花红”的建议,实质上就是鼓吹平均主义大锅饭,工作表现好不好都拿一样多的钱,新加坡还会有竞争力吗?


林教授是不是LXY的岳父啊? 没错的话,他是MML 的亲家?


非常同意。取消小六会考的结果,看看现在国内为了孩子上小学,上中学所做的各种奋斗就够了。在坡国只要拼会考就行,国内所谓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为了进个好中学,只好拼奥数,拼特长,什么都要拼,不知道往哪儿拼。考试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最少是个比较公平的制度。


如果哪天把校內成績、才藝競賽、報告成果…等都加入記分,只會凌遲家長和孩子整整六個年頭吧!


我看不止六年,得从幼儿园抓起。。。


亲家的话,更是颗Bomb!


是的。国内取消小升初考试所产生的负作用非常明显。

下面这篇文章准确地描述了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后家长和孩子们面临的问题:

教育政策的后果 (转载)

北京小学生升初中取消了考试,这被当作是减轻学生升学压力的一项重大改革。可是,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失败的,因为它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成倍增加了学生、家长的压力。增加的压力主要来自课外的学习、培训。

取消升学考试后,各中学选拔初中生的方式主要包括:

推优生:主要看小学生是否市级、区级“三好“生、学习是否优秀。各班的区级三好学生的名额很少,比如5%,一个30人的班,只有1~2名。如果遇上本班有本校教师的孩子,其他孩子成为三好生的概率就小多了。市级“三好”生的比例更低。

共建生:一些企事业单位与好中学共建,中学每年给这些单位部分小升初名额。由于“僧多粥少”,名额往往被单位的领导占用。

特长生:看是否有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但是,必须是特别优秀的特长生才有可能被中学选中,中学每年招收的特长生占总名额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一般每项特长每年招2~3名。所以,即使有特长,被选中的可能性也很低。

“占坑”生:一些中学办了所谓的“占坑班”,参加了“占坑班”的小学生如果在该班学习优秀且被中学看中,就可能升入该中学的初中。学习是否优秀不仅看在“占坑班”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在其他培训机构如学而思、巨人的“奥数”、英语、语文课成绩。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毕业生,成为共建生的可能性很低,于是,家长们只好指望剩下的三条路:推优生、特长生、“占坑”生。

为了让孩子成为特长生,家长强迫孩子学特长,如器乐、声乐、舞蹈、体育、科技等。

为了让好中学选中,家长让孩子去“占坑”。为了让孩子学习优秀,家长们强迫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校外的语文、奥数、英语培训,一般是参加学而思、巨人这两所小学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在这些培训班,所学课程难度超出小学水平很多,有些内容的难度甚至与高中课程相同。

由于一条路可能走不通,所以不得不同时做多手准备,比如同时准备推优生、特长生、“占坑生”。于是,在每天完成校内的学习之后,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以及整个周末,小学生几乎将全部时间用于参加课外培训、特长培训、“占坑班”培训。常常是既要上学而思或巨人的英语、奥数、语文课程(包括上课、作业、考试),又要上“占坑班”的英语、奥数、语文课程,有的学生还可能同时参加两所中学的“占坑班”。在英语、奥数、语文学习之外,还要学习至少一门特长。

于是,放学之后的晚上和周末,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就是: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奔波于各培训班之间,骑车的、开车的、打车的,都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奔波。在上完培训课程之后回到家里,还有大量作业等待孩子去完成。孩子完成一天的培训、作业后,往往要在晚上10点多甚至11点后才能入睡。如今,北京的小学生、家长们将小升初比喻成一场全家总动员的“战斗”。

北京的家长们普遍认为,过去的小升初考试虽然也给小学生带来压力,但是,这种压力比较单一,仅仅是准备学校考试的压力。取消升学考试后,原来选拔小学生的依据没了,于是出现了推优、特长、“占坑”等众多选拔方式,学生不仅要承受校内的学习、考试压力,还要承受多得多的校外学习、考试压力,结果不仅没减轻反而数倍地加重了学生、家长的压力。为了让孩子参加这些校外培训,家长每年还必须多增加开支数万元,经济负担显著增加。

实践证明,北京小升初取消考试的改革是失败的,它成倍增加了学生、家长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家长被迫“在几个战场同时作战”,心力交瘁、不堪重负,对小学生及其家长都是身心的极大摧残。而惟一的获利者是校外培训机构。

为了让小学生、家长从不堪重负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为了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北京市必须改变目前小升初的选拔方式。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应“两害相衡取其轻”——重新回到过去升学考试的选拔方式。相对于现在的选拔方式,过去的升学考试不仅压力小、负担轻,而且更加公平合理。


貌似取消和不取消都有道理, 看怎么运作了


上海的很多重点高中没有初中部,所以初三的会考非常重要,相当于这里的O level. 小学升初中按照户口就近原则分配学校,但各区会自主命题统一考试。考的好的学生同时家里经济基础雄厚的话可以报名上口碑较好的私立初中。但每年也有不少普通初中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并且这一年升学率高的话会马上拉高学校附近的房价。

如果这里的初院和初中部完全分开的话,取消psle只是把大考退后三年,让男孩和女孩公平竞争,同时打破所谓名小学的神话,让大多数小孩子都可以就近上学。


考试还是相对公平的制度

(2012-05-14)

徐育讯

  常听到学生家长提起小六会考带给学生的压力太大,有一考定终身的缺点,好像考得好从此就平步青云,考不好进差学校,从此人生就由彩色变成黑白。因此,有家长提出取消考试的说法。

  考试若取消了,但所谓的“明星”学校仍然存在,那么,谁可以进明星学校?谁进邻里学校?换个问法,“谁”不愿意进好学校?

  我来自台湾,对台湾的情况比较熟悉。台湾近几年推行“十二年国民教育”,不论是小学升中学,还是中学再往上念,一律不必考试,只要你家住哪间学校附近,就直接进那间学校就读,不须看考试成绩。

  此一政策甫一发布,立刻发生了有趣的现象:那些传统的明星学校如建国中学、台北第一女子中学附近的房屋价格,马上飙高!如此一来,又引起有识之士的抗议:有钱人的小孩不论学业优或差,只要钱多,就可以优先进入明星学校!不公平!不公平!

  数年前,台湾的大学开始采用“多元入学制度”,除了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在校表现,担任班级干部、社团表现、各种比赛(包括音乐、运动等等)、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绩,全部列入评比,本来是希望能减轻学生压力,结果,学生反而大喊吃不消!因为要评比的项目实在太多了,还得在评比前花费许多时间制作精美的个人表现资料夹,比起考试,要投注更多的精神及金钱。甚至有不少执业多年、备受肯定的医生表示,若要他在这种多元入学的考核下,他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医学院念书的。因此,有一群人希望恢复联合考试,取消多元入学。

  由此可以观察到,不论是考试也好,看住址也罢,关键点还是在于对“名校”的迷思,关键点还是在于家长们的观念“好学校代表好前途”,既然好学校人人都想挤进去,那么,要采取一个相较之下公平一些的制度,令大家信服,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

  除了考试,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