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泰伯转学麻省理工学院!

还记得李泰伯吗?那个被美国11家顶尖大学拒之门外的北京高考状元。那个曾经是中国教育体制失败的代名词的孩子,终于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扬眉吐气!

李泰伯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他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三次全国数学竞赛冠军,这样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申请美国十一所前二十名大学时,居然全部被拒,令当时的舆论哗然。

李泰伯2010年申请美国顶尖名校全额助学金全部遭拒后,放弃了北大保送资格,参加高考获得北京理科第一名,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又在香港大学学习一年。今秋他将远渡重洋,转学到世界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同时,他放弃了作为香港大学交换生去耶鲁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

当年的怀疑,指责,嘲笑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笑。 真的很为他高兴!


看看当年的评论:

落选美国11所顶尖大学,能力缺失致高考状元遭拒

万人争过独木桥,其状惨烈,但是总有那么一个人,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就是高考“状元”。然而,2010年,情况有所不妙,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李泰伯,火了,倒不是因为其状元身份,而是因为,11所顶尖大学,竟然都将这位高材生拒之门外。顿时,舆论哗然,质疑者有之,维护者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抛开一切不谈,归根到底,我们最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乐宁表示,高考头名被拒这很正常,因为想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本科要比硕士难很多,特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文理学院在全美国也是难度最大的,而能否被录取除了托福成绩和SAT(美国高考)成绩要完美以外,主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领导力以及潜力,因此学生在申请时提交的材料必须能体现这三方面的能力,事实上,SAT成绩在录取时只作为参考。

    追本溯源不难看出,录取标准不同直接造成了高考状元的落榜。长期以来,对于成绩,对于“高分数”“高学历”“高职称”的一贯追求,让我们迷失。在一堆堆的试卷中追逐理想,丧失了认识社会、观察世界的能力,真正的“未来领导力”缺失,成了李泰伯“被拒”的真正原因。

   说到“未来领导力”,美国孩子无疑最受关注,就连他们的小孩子或者中学生,在“领导力”的表现上都非常突出!这是因为,“未来领导力”一直是欧美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为此,美国的父母、老师就非常注重孩子“领导力”的培养。
   “对于‘未来领导力’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孩子的演讲沟通、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任职世界500强之一的某热水器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Mr·L认为,在美国小学课堂上,孩子从小就有很多参与课堂表达的机会,这种语言能力训练,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的宝贵。
   “两年前,我开始为6岁的vivia选学校,我自己在国外也受过高等教育,自然对孩子教育也非常挑剔。认识到‘未来领导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孩子将来申请‘常青藤’名校打下基础,最后我选择了瑞思学科英语,因为瑞思用的是美国小学的课程,在这里不仅仅学纯正的英文,还鼓励孩子探索和创造,引入团队合作式学习理念,为孩子营造一种真实的‘美国小学’的氛围,让我感觉非常满意。”vivia父亲李先生对记者表示,经过两年的学习,vivia变得非常独立、语言表达很纯正、面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非常积极解决问题,在和小朋友合作的时候,也能相处愉快,有条理完成事情。
   从表面上看,李泰伯的“被拒”,缘于高考教育的失败,然而,如果深度延伸,可以看出,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就陷入了“填鸭”式教育的怪圈,为高分数、高名次、第一等等名词所累。然而,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对孩子兴趣、好奇心、创造力的挖掘,并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幸好,这一问题,已经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不难想象,在未来竞争力更为激烈的世界,综合能力的竞争、思维模式的竞争将是重点。


这篇就更过分了:

李泰伯:感谢美国人救了你!
          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被美国十一所名校拒绝。最近两天,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惋惜的、愤怒的、幸灾乐祸的、上纲上线的,说什么的都有。喜欢以他人的失败做兴奋剂的公众和媒体,再一次扮演了“杀君马者”的“道旁儿”,只不过,李泰伯,这匹本该“一日看尽美国花”的骏马,满足或辜负了大家立场各异的期望,马失前蹄了。

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李泰伯式的状元是什么骏马,在我看来,他们充其量就是我们失败的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解题高手,是一群十几年如一日挤在一条道上,跑的,或者说挤的稍靠前的马标本而已。真正的骏马,大多存在于广大的非状元的孩子之中。

看旁观者的评论,总有点不着调的感觉,所以,我决定仔细拜读一下当事人的说法。本来,读李泰伯博文之前,我是抱着找出美国名校拒绝理由不足的希望的,但不幸的是,读完以后,我发现,李泰伯确实应该被拒绝!

李泰伯,如果我是美国人,我也要拒绝你!

因为,你以自我为中心

整篇博文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我”和“自己”,连写这篇博文的目的,也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我担任班长、我是学生会主席、我自己联系、我创办的活动等等等等,在这里,我们这位大城市的、锦衣玉食的、重点高中的状元,居然没有任何一处提到“感激”二字。“我”之外的老师呢?学校呢?父母呢?同学呢?还有那些以百万记的非状元考生呢?那些以千万计连高考资格都没有的同龄人呢?这些人曾经在你的脑海里存在过吗?当他们是你的神话背景时、当他们是你骄人经历里的被管理者时、当过他们是你的制造者时、当他们是你的供养者时。。。。那时,也许他们曾经存在过,但,当你写博文、编简历的一瞬间,他们全都不知去向了。没有他们,你又是谁?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与你同龄的、一样聪明努力一个男孩或女孩,他们不得不在饭馆端着油腻的盘子,在高尚社区门口笔直地站着,为什么是他们,不是你,你凭什么?你说自己也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连“感激”都不知为何物,你“丰富的感情生活”在哪里?

因为你世故圆滑

你这个年纪,还没有被成人世界污染,本应是直率的、天真的、质朴的,可在你的博文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世故、圆滑、策略的人,大概学生干部的经历塑造的结果吧。在你语焉不详、欲言又止的表述中,美国人的潜规则、被录取者包装的猫腻、留学中介的操作。。。,你在暗示,都是别人的责任,那你的责任呢。字里行间,没有孩子的表现,倒是颇有些被问责官员的含混与推脱。我忘了,你是提到自己的责任的,但那时怎样的提法啊,竟然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技术分析。

因为你现实主义的技术分析

面对被拒绝的“打击”,我们没能看到精神层面的自省与反思,就如同你考试、社会活动、申请全奖等等全部当作技术手段一样,你在总结,如果申请起步再早一些、SAT等分数再高一些、展示自己不那么全面一些、税单收入在多一些,如果,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认为,被美国十一所名校集体拒绝,只是技术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除了技术之外,是否还有内心深处的追问、对精神与理想渴望呢?

我想,美国是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的国家,他所选择的学生,绝不是解题高手、高考状元,他要的是人,关爱他人、乐观向上、淳朴健康、符合美国价值观的“人”。我悲观地认为,目前的中国与美国不同,是个现实主义与超级现实主义并存的国家,李泰伯不幸成为我们现实主义的典型,虽然他仅仅是个孩子。
所以,我说,李泰伯,如果我是美国人,我也要拒绝你!

当然,我真心希望这篇博文,像李泰伯成长历程所有环节一样,是“大人们”意思,我们大多数人都这样被“大人们”安排和代表惯了,以至于忘了自己是谁。
我也希望,状元的游戏不能再做了,李泰伯们该结束了。利益集团的利益和利润,难道一定要以失去孩子为代价吗?如果是这样,这代价也太沉重了。
十一所名校决绝了李泰伯,也救了李泰伯,我们要感谢美国人!
       


李泰伯2008年的演讲稿:

让负责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在初一新生入学教育上的演讲高二14班李泰伯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体会。
  首先恭喜各位,能够来到人大附中这所令世人瞩目的学校,这是多少学子为之奋斗而梦寐以求的目标!今天,这种梦想能在你们身上实现,说明你们都很棒!我为你们骄傲!
四年前的今天,我也跟你们一样坐在台下,接受着学长的精神洗礼。当时刘朔同学为我们作了题为《优秀是一种习惯》的演讲。总结起来,他认为初中三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那篇文字在以后的传唱中被奉为经典,同时也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触动,可以说为我三年的初中校园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发和导向作用。今天我也受到类似的嘱托,看到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责任的重量。我将基于自己的经验,同时吸取他人的养分,尽己所能为大家今后三年的生活铺平道路。但是我要说,真正重要的不是理解我的用意和心得,而是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Action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请大家务必铭记:行胜于言。
   我今天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一个观点,就是要让负责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不仅要对学习负责,还要对工作、对友谊等等负责。负责不仅仅表现在言行上的一致,也表现在我们对自己的理想、对社会环境的充分尊重。负责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它能规范我们的行为,养成我们的良好习惯,促成我们在校园、在社会上的出色表现。希望通过我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够形成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做出一个个正确的决定,收获一个个辉煌的成绩。
古人有句话:未必读书,先学做人。可见做人的重要。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是学识水平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初中的三年我们一定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业,而要以负责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在这里讨论六个原则,浓缩了我初中生活的所得所获。每个原则中我会将为人处事与学业共同讨论,就是希望大家将它们视作同等重要。
   原则一:真诚友善,融入校园   四年前,我从丰台区考入附中,看到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有些不知所措。我想这也是大家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成为同学是一种缘分,在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建之时,我们有责任主动选择去融入这个大家庭。羞涩是没有必要的;集体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有相互结交朋友的美好愿望,我们需要的是真诚的微笑,友善的打招呼,倾听、了解他人,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诚和友善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它们体现了一种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因而对方也会回馈给你一种尊重,一种莫大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从现在起就主动对身边的同学微笑,做出真诚善意的姿态;让我们主动去融入集体,把她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共同创造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从而相互促进、携手进步。让我们做一个数学题:一个班45人左右,从中取出两个人就是45*44/2=990。990多种组合,能有多少精彩!
融入集体是第一步,接着我们要融入校园大家庭。我鼓励大家在校园中广交朋友,彼此成为知心伙伴,共同获得一种校园归属感,这些都将使得大家在校园中有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出色的表现。
   原则二:广泛参与,积极主动   校园生活中,始终要维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 在学习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兴趣,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学习都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为了祖国今后的繁荣,因此主动学习的态度就是对自己和祖国负责。千万不要对学习有抵触的情绪,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在逼迫之下读书。事实上,当你将知识看作一种人生财富的积累,看作一种兴趣的时候,你将发现学习的过程其实可以很快乐。没错,知识是快乐的源泉。
初中阶段附中为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附中名师的引导下,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我们理应找到学习的无穷动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广泛地接触知识。有些同学兴趣有限,只关注个别的学科发展,忽略了自己整体的进步。偏科这种倾向是万万不能有的。当今社会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任何一个学科上的缺憾都会导致自己今后的悔恨。“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列为附中培养目标的首位,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初中三年,我觉得自己各个方面的提高,为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抱有一种重视的态度和决心。
请大家不妨想一想:既然学习时如此重要而不可回避,我们何妨不以享受的眼光积极去面对呢?(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参与各种活动、担任各种职务、完成各项任务。附中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比如文化节、歌舞嘉年华等等,这是同学们展现自我风采的绝佳机会,也是我们融入校园生活的最佳体现。学习之余,各种活动对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休憩。
同时,我建议大家多多参与一些服务和志愿工作,比如担任班干部、参与学生会、参加志愿团等等,这样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而且能够给予你更多对于生活的启示,并且能锻炼自身的能力。这些都是今后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原则三:目标明确,坚持到底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一种坚定的信念都是成功人士的必备因素。刚刚在奥运会上夺得8枚金牌的迈克尔·菲尔普斯说,他所做的仅仅是让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同学们现在应当逐渐树立一种人生的梦想与信念。我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适当思考自己的高中乃至大学生活,思考自己现在应当参与学科竞赛,还是开始背单词并为留学做准备。不要嫌早,不要觉得如今充裕的时间是可以挥霍的,因为我非常欣赏我们班主任所言:“你的领先就在于你的超前。”提前树立好目标和信念,提前规划好自己前进的方向,你就能提前赢得人生旅途上的一场场竞赛。
有了信念,就要有毅力去实现它。大家都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行胜于言,我们应当将坚持化作每一步的动力。我现在每晚睡觉前都要背单词,有时太晚了怎么办?我都会到宿舍的走廊里继续背诵,而不会想推到明天。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家熬夜,但是我们必须服从于自己内心的执着,让毅力成为约束自己懒惰本性的枷锁。不要有借口,借口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是阻碍你前进的拦路虎。
大家来到人大附中,这里荟萃了全市的精英,因而很有可能你不再容易找到小学时的优越感,甚至可能因为几次考试的失利而倍感失意。我要说,我们应当直面挫折,因为失败与成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我和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都多多少少遇到过类似的困境。而我们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在于成绩,而在于我们拥有了抗挫折的能力。同学们,有信念、有恒心、有毅力的你们,一定也能行!
   原则四:抵制诱惑,学会选择   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鲜事物,眼界得以迅速地开阔。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是学习的机会更是考验大家抵制诱惑能力的挑战。同学们,我还想拿游戏举例。我亲眼见过许多同学因为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影响休息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了整个朋友圈子和班集体。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电游和扑克牌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最后考虑的事情。不是不可以玩儿,而是要能控制自己。有的同学打半个小时的游戏还要和其他同学讨论两个小时,多么不划算!到头来非但没有放松,反倒使自己更加浮躁,使集体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我们只能管住自己,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
其实这也是在考验我们选择的能力。生活是由许许多多的选择组成的。比如放松的方式,我跟建议大家选择运动,让自己强健的体魄成为高校学习生活的保障。人生为难在选择,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成大事。
原则五:注意细节,追求完美   有句话被说滥了,叫做“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它的正确性没有人能够怀疑。大家知道麦当劳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吗?因为这是一家注重细节的企业,40多道工序检验牛肉的质量,无人问津的薯条7分钟后就成为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梦想着完美,虽然真正的完美无法达到,但是追求完美的过程会为我们赢来许多财富、创造许多价值。在这其中,细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细节是心静的标志。在学习生活中,这细节可以体现在工整的字迹、严密的证明步骤,也可以体现在作为干部策划活动时充分考虑每一个同学的想法,还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将“谢谢”“请”挂在嘴边。
  原则六: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我想请大家现在回忆一下自己最难忘的一个瞬间。你是否还记得自己从中收获了什么?
  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至为关键。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过去的事情就是今后的导向,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回望、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经历,这是令人叹服的素质和眼光。
  一道题错了不要紧,你能保证它不再错吗?竞选失利的不要紧,你能告诉别人自己的不足吗?当你会自信地回答“能!”的时候,你就会察觉到自己的进步。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这六个原则是可以终身受用的。现在大家进入中学阶段,可以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崭新的一页。今天的成绩是过去的拼搏换来的,那么明日的惊喜就要用今天不懈的努力赢取。请相信,现在我们每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跟上前行的步伐,冲击一个个奖牌,关键就是要秉持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遵循这六个原则。
[  说到成功,我非常想与大家分享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是我们对于求知的过程、对于生活的节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会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描述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茫然无绪、求索无门的苦闷,也很有可能是大家在一开始面对中学众多学科和活动时的困惑。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也是自然的。还记得原则一和原则二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融入其中。这样困难终将被克服而我们终将迎来正确的前进道路。
   第二个阶段可描述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我们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生动展现,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忘我而执着追求的缩影。原则三和四种阐述的信念、毅力和决心,正是这个阶段最关键的要素。
第三个阶段可描述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我们参透真谛的喜悦,这是我们豁然开朗的畅快。正是由于我们对于原则五和六中细节和反思的重视,我们迎来了这标志着成功的回眸一瞬。可见,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六个原则作为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串联起我们生活学习的每一步,让自己的人生在负责的态度中书写辉煌。
我常常说,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什么意思,就是要有一种信念,有一种魄力,有一种执着,去为自己的明天奋斗。这种信念、魄力和执着的根源在于一种负责的态度。同学们刚刚进入中学,可能对于为人处事和自己的学业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我的讨论的六个原则也可能不完全理解,也可能心存异议。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的深入才渐渐领悟了当年刘朔同学的观点,而一种批判性继承的眼光也造就了一个与他不同的我。

  我要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只有当你寻找到了与自己相适应的套路,你才有可能迈入成功的大门。然而,他人的经验教训也有相当大的普遍性,能使你少走弯路、避开歧途。我希望并相信,大家能够将六个原则贯穿于自己初中的生活中,不断地进步,不停地收获,不住地笑对人生。
   最后,祝愿大家把握住这段黄金时期,做最好的自己,取得光辉的成绩,在人大附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李泰伯的讲演稿写得非常好啊~
哪里能看到刘朔的《优秀是一种习惯》?
很想看一看。


MIT转学进去,相对容易些,至少我知道有两位RI毕业生,先去了美国LIBERAL ARTS COLLEGE,然后转学进入的。儿子打了一个比喻:RI类似哈佛大学,NUSH类似MIT,ACS类似耶鲁,HCI类似PRINCETON。MIT很适合中国学生,他的基础那么好,在那里一定会发光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 祝福他!
让那些垃圾媒体见鬼去吧!!:victory:


刘朔的《优秀是一种习惯》写的其实不如李泰伯的《让负责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好。前者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被摘录在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里,也随着这本书的畅销而名闻天下。以下是这篇文章:

《优 秀 是 一 种 习 惯》
         
          我听一位教育专家讲过: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说是智商,二是学习条件,三是习惯。他说,现在,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人们的学习条件也相差不多,关键要有好的习惯。

       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总结我这三年的体会,我想跟大家说,初中三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先说学习的习惯。
  
        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我们这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简单地讲,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是做题做出来的,英语是背单词背课文背出来的,语文是多读多写出来的。时间是“抓”出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20分钟可以读1~2篇好的散文,我给大家算个数字:每天背10个单词,加上复习不超过10分钟,三年下来就是一万多,考托福都有富裕。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像。

       第二要讲究方法,要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你再用力,花的时间再多,如果方法不对,尽走弯路,效果也不好,还会影响信心,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怎么才能不走弯路呢?首先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其次标准要高,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比如学数学,学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了未必能讲明白,如果你按照能参加数学竞赛或者能讲明白的标准去学数学,那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的体会是,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结果却差很多。

       再说行为习惯。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实际是在学习“做人”。我给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在座的各位,说过谎话吗?讥笑讽刺过别人吗?骑车闯过红灯吗?排队加过“塞儿”吗?说过粗话吗?自己的书包是自己收拾吗?如果你养成了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说,你在按照现代人标准培养自己。

怎么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儿“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让你一辈子受益。

        第二是开好头不开坏头。

       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单词了,好!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好!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没有什么觉得不觉得,到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好习惯就养成了。相反,坏事千万别开头。因为开了头就会对自己放纵了。

        对于电脑游戏,什么RPG、FIFA、星际、CS,我也接触过,好玩,爽!可它真耽误事。你要被它抓住了,陷在里面了,一时“爽”了,一辈子可能就不“爽”了。还有一种东西叫“万智牌”,千万别迷上它。我们可以玩,学习效率越高,玩的时间就越多。可一定要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且一定要能管住自己。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是他该干的,有些事是他想干的。要命的是,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该干。怎么办?只能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把该干的有兴趣地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熟了。现在,我和我的一些同学已经能够在学习的成功中享受巨大的快乐,那是任何游戏都不能相比的。

       第三是咬牙坚持。

       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松劲。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到现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3000多天,有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有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怎么办?咬牙顶住。把日记本放在枕头上,写一句也要写。事后,你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进而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于是就成了好的习惯。
         第四是创造好环境。

        可以几个人约定,也可以班级倡议,大家互相督促,把某些好的东西坚持下来,杜绝和克服那些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好朋友有了,好的集体风气有了。

         第五是不找借口。

        据说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会让你偷懒,会让你逃避,结果你丧失了勇气。
        第六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习惯于为他人服务。

        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要乐于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如:班干部,科代表等等。它不仅不耽误学习,反而是锻炼自己责任意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好机会。这些东西形成了,也是一种好习惯!


真不错。小小的挫折更能让人奋进,也走得更踏实。


J版辛苦啦~~
很不错的文章~~


对年纪轻轻的他来说,这也许是种财富.

不过人家也不是书呆子, 也有很多课外活动的领导才能, 被那么多学校拒绝得有点不可思议.


看了很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所有名校都同时走宝呢?


李泰伯自己的分析:

被美国11所名校拒绝的李泰伯自辩(转载)
作者:李泰伯

我本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对于媒体的覆盖倒能淡然处之,直到我看到了许多网站对于我申请失败的分析。我忍不住了。
主要不是要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有某位留学公司的执行长认为我的申请一定是有斧凿之痕,只展示了各种头衔和奖项,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从而导致失败。也有人评论道美国人觉得我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在“政审”方面没有过关。还有朋友直接评论道:“书呆子,活该!”

感谢他们的精彩点评。如果把我的申请失利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而呈现于大学课堂之上,他们的解答不可谓没有创意,不可谓不深刻。然而,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的人,还是我自己。所以我想在此回驳以上观点,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当然,回驳并不是冒犯;观点的碰撞才最能营造学术的氛围。况且,我还要感怀所有对此发表见解的人(无论什么见解),因为毕竟,你们对我的关注,见证了我的成长。

回应1:我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

回应2:其实,学生会和班长的工作并不是我的侧重。恰恰相反,我的申请中着重于展现在模联、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creativity. 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我的自己联系、创办的活动和机会,比如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避开了主流的“官方”行为。我想,如果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就要尽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回应3:这个我没话说,不过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不一定(或者说一定不)是书呆子。至少,他们还有丰富的感情生活(这个略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申请出现了问题呢?或许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而他们又从来都不会告诉你。那么我想,现在我自己的分析,应该是最权威的了。既然权威,就要深入,我们说得远一点、广一点。

外因:美国的问题,美国人的问题

曾经有人安慰我,如果你想被美国名校录取,要么你家有钱,要么你家有人,要么你是女生。这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它传达的精神或许值得我们品玩。

内因:我自己的问题。

1、  起步晚:我做出申请美国本科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会竞选获胜、丘成桐杯成绩差强人意之时。反观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对美国的认识相当有限,自然对于美国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  SAT分数不够高。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在美国人非常重视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当然更好的分数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而且没有AP(当然这个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这与自己起步晚、活动多而分散了一定经历有关、

3、  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虽然在高中联赛-集训队系统中我取得的成绩算是申请人中最为出色的之一了,但是(我自己也奇怪)AMC和AIME的成绩至少没有拿到过学校最高分,而美国人当然相信自己的系统。这完全是我的问题,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4、  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还可以用被录同学的推荐信这样高级的手法……

5、  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最后全面照顾的结果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照顾到。如果你每方面都很优秀、都很喜爱,美国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我的申请有斧凿之痕)。技巧是,一两个闪光点远远胜过几百个闪光点,因为你能被阅读者记住。

6、  (我不觉得这是我的问题)我全部要了全奖,税单的收入少的可怜(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最后说两句

从留学申请道内人士角度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Brown, Caltech, Columbia, Duke, Harvard, MIT, Princeton, Stanford,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iams, Yale 这十一个顶尖学校全部拒绝了我(虽然其中H/Y/M/W/Columbia/D/B都让我有过waitlist的幻想),这或许在中国人留美申请的历史上也可以记上一笔。但是我觉得这些拒绝并不能摧垮我对自己、对朋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毕竟,申请只是一个经历,申请结果也只发生在过去。美国人对大陆学生的录取现在看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有章可循的模式,因为大量留学机构的介入使得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大学的双向选择中很多心照不宣的传统已经形成。我觉得我最成功的一点,在于自己敢于申请全奖,敢于抵制中介,敢于面对挫折。我还坚守着一个真实的、没有被“专业人士”的咨询打乱的自我,纵然这个自我并不完美,但他很纯粹,让我很踏实。

当然,我要对学弟学妹们说,选择中介而走入世界顶尖大学亦无可厚非,这是灵活变通之道,而对于你们的未来或也大有裨益。但是,不管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请你热爱自己的选择,然后全身心投入去做,对于结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申请的作用在于使你认识自己,结果完全应该是第二位的考量。纵使中介帮助了你,也请你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在自己的展示过程中扮演主动。功利一点不一定不好,有人引着浏览身边的风景,也不一定不从容淡定。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最后分享两句话:

1.       It’s better to be rejected by Princeton than by yourself.
2.       1+1在Harvard等于2,在清华还是等于2。

祝大家都能快活地为自己的前程奔波,能始终不忘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奋进的动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后记:个人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提出质疑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我写这些话的目的,就在于希望和大家分享,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因果,没有那么多逻辑。(参看Taleb Black Swan)媒体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它。我就是希望大家能转移对我的结果的关注,摒弃一切的成见。我们的处世态度,不能被别人左右。想好了,就做吧。
                                                                     
        


看他自己的总结:
1、  起步晚:我做出申请美国本科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会竞选获胜、丘成桐杯成绩差强人意之时。反观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这不是胡扯吗?提前15年不是幼儿园就申请?)
2、  SAT分数不够高。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
3、  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这说明还是成绩不过关啊,后来考到了北京市的高考状元,只能说明1。适应国内的考试,2。运气好

4、  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还可以用被录同学的推荐信这样高级的手法……
这算技巧,或者旁门,不是必须要有这些“手段“吧

5、  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
可能吧,完人了人家就不相信了

6、  税单的收入少的可怜。
不太理解,父母的税单吗?想说“我没成功,因为父母没钱”?


看看文学城上的总结:

点评李泰伯的自辩

李泰伯, 北京2010年高考状元, 被美国11所名笑拒绝.

近几天, 在这个子女坛子上, 有关李泰伯的讨论很多, 说明这里头有学问, 有争议, 有想法, 也有参考的价值.

俺也来混个脸熟, 发表点个人看法, 为以后考美国大学的孩子们参考.

评点一下当事人的看法(粗体字): 内因:我自己的问题。这回, 这个孩子说了点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来读一读.

1、 起步晚:我做出申请美国本科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会竞选获胜、丘成桐杯成绩差强人意之时。反观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对美国的认识相当有限,自然对于美国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说一千道一万, 当事人离不开口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 他应当早两年读一读笑哥写的’爬藤的必要条件’. 还有更拽人的: 他在第一点中就总结,”我对美国的认识相当有限”, 他还在琢磨怎么样的去”把握美国人的胃口”, 俺真是少见多怪了, 美国人的胃口是什么?

2、 SAT分数不够高。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在美国人非常重视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当然更好的分数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而且没有AP(当然这个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这与自己起步晚、活动多而分散了一定经历有关、

如dztl所说, 俺也认为当事人的分数够线了, SAT2更证明了当事人的分数. 中国来的孩子, 没有AP成绩太正常了, 南外去H,Y的几个, 不也没有AP成绩嘛. 当事人的”活动多而分散”倒是一个原因, 藤笑看的不是量, 而是质, 是这坛子上妈妈爸爸们天天讲月月讲的Passion. 俺不是招生官, 但从书面材料上看, 当事人的Passion是分数, 是把握”美国人的胃口”. 当事人把前者做的很好, 后者嘛, 俺就不评了. 怪不得有人说过, 当事人还是去清华的好, 20年后能进ZY政治局.

3、 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虽然在高中联赛-集训队系统中我取得的成绩算是申请人中最为出色的之一了,但是(我自己也奇怪)AMC和AIME的成绩至少没有拿到过学校最高分,而美国人当然相信自己的系统。这完全是我的问题,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还是成绩! 当事人如能看到笑哥这个点评的话, 俺想说, 你的成绩很好了!

4、 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还可以用被录同学的推荐信这样高级的手法……

这个是实话. 他或他的爸妈要能上WXC的子女坛就好了. 俺突然想到了: WXC的子女坛不就是老美的College Confidential嘛?!

5、 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最后全面照顾的结果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照顾到。如果你每方面都很优秀、都很喜爱,美国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我的申请有斧凿之痕)。技巧是,一两个闪光点远远胜过几百个闪光点,因为你能被阅读者记住。

建议当事人读一读笑哥写的’爬藤的必要条件’. 俺早就说过, 500个字的作文, 你咋能面面具到呢?

“一两个闪光点远远胜过几百个闪光点”,现在知道也为时不晚!

6、 (我不觉得这是我的问题)我全部要了全奖,税单的收入少的可怜(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俺也不觉得这是当事人的问题. 你家里如果没有财力的话, 你不要全奖那才是骗人骗己呢!
                                                                     


写得很中肯!但爬藤不容易,大家就多一点理解吧!!!


最近混中学校友QQ群了解到:

1。高中2年级才开始准备申请留美确实是很晚了。
2。不找中介需要很大的勇气,中介的价钱介于3-20w人民币。。。
3。申请全奖几乎等于自杀,老美精得很,那么多尖子生要去呢,何不选能自费的?


我明白了,李泰伯没被录取为什么会被热抄?中介是背后推手。

中介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找中介自己办,看看,李泰伯就是下场,高考状元也要失败”


其实,留学中介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美国人的重视和。。。反感。以下是美国《市场报道》的一篇文章:

中国留学生的素质当真完美吗?
Chinese students, too qualified to be true?

译者曾经从事过*留*学*中*介*这一行业,也同样身在上海,对文中列举各种手段表示淡定。译者曾碰到某个学生家长毫不客气坦言之:“找你们*中*介*就是把材料做好的,不然你们收钱是为了什么啊?”学校、银行、甚至公证处都是“有关系有钱即可通行”。中国学生的素质高到出奇也不以为怪了,沪语称为“骗骗野人头”

中国经济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新的资金,这意味着,多年来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例如——仅为举例——送孩子到美国读大学的机会来临。但各个高校因地制宜,而中国学生则是参加一个测试以不变应万变。我们需要通过“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学校【教授】的推荐,学生申请论文和成绩单。所以,催生了中国现在蓬勃发展的*留*学*中*介*行业,所谓现货现卖,出个合适的价格,自然承诺确[关键词屏蔽]入一个美国大学。
我们的中国记者罗伯·施密茨【Rob Schmitz】提供了前两个故事,关于某个有争议的机构帮助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学校。   罗伯·施密茨【Rob Schmitz】:如果你走在上海街头,很难对留学中介机构的广告视而不见。他们的广告用大字标识,承诺甚至保证-您的孩子一定可以被美国大学录取。价格则是:5,000、6,000,有时达7,000美元不等。   江学勤是中国知名的教育改革者。他也是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 北大附中是中国最好的高中之一。他从事留学中介多年。他告诉我们为了兑现他们的留学录取承诺,他们为学生*伪*造*了申请材料。   江学勤:留学机构的压力很大,要给学生写申请论文,*造*假*成绩单,写*假*推*荐信。*伪*造*大量文件是中国的一般商业惯例。
(******************** 这一段不让贴,说是有不良信息。大意是: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造假)

匿名雇员1:我代表学生的教师和老板写推荐信。他们通常没时间做这些,所以我只好自己做,他们只需签下自己的名字。   她是上海莘远雇员,莘远是上海大学的留学中介机构,由中国政府授权的400多家机构之一。   下面是该机构的运作:一个学生来到上海莘远,要求帮助他进入美国学校。如果莘远成功,则从学生父母处收取约6000美元。两位前雇员说,绝对确保学生被送往美国大学对他们压力很大,因为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入学的资格。   匿名员工2:他们的成绩单是美国大学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但是,如果学生告诉他们的高中,他们正在申请美国的大学的话,大部分学校会修改他们的学业等级到B级或平均为A级。   原因,这名前员工认为,很简单。   匿名雇员2:他们可以自吹,他们的学生被著名的美国大学录取了。   两位前匿名雇员估计他们给3/4的学生写过大学申请论文。   匿名雇员1:我通常只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有时我浏览互联网或杂志来寻找灵感。   多年来,上海莘远与十几所美国大学,其中包括位于Stevens Point的威斯康星大学保持了伙伴关系。几个星期以来,上海莘远的总监拒绝Marketplace记者一再的采访要求。但是当我们联系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并告知他们我们的发现,该大学立即终止其与莘远的关系。第二天,张宏【音】上海莘远的总监立刻与我们联系。   张宏:这是很严重的指控,我们都惊呆了。莘远绝对不允许在伪造申请材料的情况。   张说,他会即刻调查他的中介代理有没有任何不当行为。   吉姆·米勒【Jim Miller】,美国国立大学招生咨询协会前任主席说,他对Marketplce发现的一切并不感到惊讶。   吉姆·米勒:很多高校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亚洲学生,在辨别论文的完整性、成绩单和学历证书方面有困难。   北大附中的江学勤说,无论是留学机构还是美国大学皆从现状中获益。   江学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发生的这一切很糟糕。但是从商业角度看,所发生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现在美国的大学共计有超过13万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许多人都支付全额学费。他们占所有外国留学生总数的20%,而且这一比例在今后几年预计将增长。


江学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发生的这一切很糟糕。但是从商业角度看,所发生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金子的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了。


中介害死人!!!


中介把烂苹果包装成好苹果,让真正的好苹果被遗漏了!
就像人妖比很多真正的美女美是一个道理!
讲得重了点,但说点实话!
在新加坡,好学生没有听过用中介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