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租金菜摊 生意容易做?(2012-05-10)
李蕙心 报道[email protected] 做生意靠天时、地利、人和,摊位租金低不一定就能保证生意有赚头。上个月,有人以一元投标宏茂桥6道巴刹的蔬菜摊,同一个巴刹的受访摊贩认为,巴刹面对附近超级市场的激烈竞争,生意难做,即使摊位租金只有一元,也不代表一定能经营下去。 国家环境局日前在网站公布4月的巴刹与熟食摊位五大投标者名单,名为潘建文(Poon Kein Hoon,译音)的投标者,以区区一元投标宏茂桥6道第724座的蔬菜摊。名单显示他是唯一的投标者,也就是说,一元是该摊位的最高标价。 潘建文也同时投标联邦道弯巴刹的干粮摊,投标价也同样是一元,但摊位有另外两个人竞标。 环境局名单也显示,还有一个人黄庭辉(Ng Teng Hui,译音)以一元投标红山巷第79座巴刹和直落布兰雅坡第36座巴刹的蔬菜摊。这两个摊位都另有出更高价的投标者。
环境局还在审核有关投标 当局刚于4月1日出台新条例,取消摊位租金的最低限额,即无论有意承租者的标价是否低于市价,该局都会把空出的摊位租给最高投标者。这是为了让小贩中心和巴刹摊位能全租出去。
既然如此,这是否意味着潘建文得标的概率很高? 环境局在回答本报询问时说,投标还在审核中,目前还无法确定该摊位的得标者。投标结果将在不久后公布。 事实上,要成功标得摊位,开出最高标价不表示一定会成功。根据环境局条例,投标者必须是年满21岁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曾被环境局吊销执照的人,或被环境局撤销注册的摊位助手都没有参与投标的资格。所有被政府部门或机构禁止参与任何商业活动投标的人,也不得投标摊位。 摊位租金接近零,摊贩就能压低蔬菜价格,吸引更多顾客吗?少了高昂租金的压力,是否就表示摊贩能顺利经营下去?对此,宏茂桥6道巴刹的摊贩大多抱着保留态度。 经营蔬菜兼杂货摊30年的罗凤娇(50岁)告诉记者,巴刹位于宏茂桥中心,这几年来附近一共开了三家超市,而巴刹摊位种类又少,货品不齐全,想在巴刹一次过买齐烧腊、杂货、蔬菜和肉类等食物的顾客都不上门了,人潮渐少。 她说:“就算租金低,但还是要付杂费和电费,还要算蔬菜的成本。菜卖不出去会烂掉。如果不懂得经营,很难维持。”
罗凤娇也透露,引发热议的“一元摊位”空置超过一年,终于有人在今年3月租下摊位,付了两个月按柜金。这名摊贩到巴刹视察后,发现人潮不多,还没开业就放弃经营,租下摊位不到一个月内就退回摊位。 另一名蔬菜兼杂货摊老板李文发(64岁)对新摊贩有望以超低租金开档感到高兴。他说:“因为他会比较轻松,负担没有那么重。” 尽管如此,他也同罗凤娇一样认为,生意是否兴隆,关键不在租金而是顾客量。 李文发说:“我两个摊位的租金600多块钱,水电费和杂费也要400多块,而我有时一天都赚不到30块。我都是靠老顾客,新来的摊贩没有老顾客,就算东西卖得便宜,没人买也没用。以我在这里做生意30多年的经验来看,他可能做不到一个月。”
由此看来:创业不是看店租,而是看地点,那个地点有没有人潮。
菜摊的老板们都在哭穷而已。。。
新加坡小生意真的很难做,人太少了。
有些地方,满是人,走路都不通。
今晚电视上讲了:要让投标价格回归市场合理价位,因此1元投标可能需要重新来过。
那么中标的,不算了?
感觉那个维文傻, 怪不得升不上去, 做事要言而有信, 无论是个人还是ZF.
一元租金不是合理的市场价为,所以不算了。
当然不合理,当初就不应该那么做。谁出的馊主意?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