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转帖)媒体访新加坡保障房:3月薪水够首付产权99年

呵呵,我承认新加坡的保障房相对比较好,但是这个记者也有点扯淡扯的有点过于啦

http://firefox.huanqiu.com/world/regions/2012-05/2761154.html

 扬子晚报记者走进新加坡 探访“居者有其屋”的奥秘  新加坡华丽“保障房”,小夫妻三月薪水就够首付,公积金足够还贷
  柳 扬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土地面积仅为714平方公里(约为南京的1/9),人口518万。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以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也是东亚第四富裕地区。由于面积很小,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城可谓是寸土寸金。在这里,卖到12万新元(约合60万人民币)一平方米的私人公寓毫不稀奇,这个数字即使是对富裕的新加坡平民来讲,也是难以承担的。那么,新加坡人是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呢?这就要归功于政府提供的“组屋”了。
  1 小夫妻三月薪水够首付 公积金足够还贷还有政府补贴
  新加坡的民用住宅房地产市场由“政府组屋”和“私人公寓”两部分组成,前者类似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产权为99年。
  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96.8万余套“组屋”,目前约84%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中,其中绝大部分人是自有产权。
  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第一天就遇到了刚刚拿到“组屋”的四川姑娘小郭。小郭在新加坡留学,后来嫁给了当地人。她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拿到的组屋是一套三房公寓,实用面积大概65个平方米,离她工作的地方有20分钟车程。
  “一间是我们的卧房,一间客房父母过来可以住,还有一间先做书房,以后有了宝宝就改造成儿童房。”同样的房子,国内的小夫妻可能负担就很重了,但小郭和先生却完全没有“房奴”的感觉:这套房屋总价19万新元(19W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记者忒那啥了),按照新加坡政策可以用公积金或者现金来支付10%的首付款。所以,小郭夫妻俩自掏的首付还不到两万新元,这对于月薪共7000元新币的两人来的,只是三个月的薪水而已。
  当问及还款压力的时候,小郭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2.5%,每个月还500多元,“用公积金还就够了”。而且,按照规定,住进组屋的小郭夫妻还能得到政府额外补贴的2万新元。“如果我也是新加坡公民的话,这个补贴额可以达到3万新元。”小郭说。
  2 走进“组屋小区” 你完全想象不到这就是“保障房”
  扬子晚报记者这次采访用车的司机温师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拥有了第一套自己的组屋。现在由于城市出新,旧组屋面临拆迁,温师傅被安置进了位于市中心锦茂路的新组屋里。“这可是新加坡总理口中的‘最佳位置’!”
  听了温师傅的话,记者的好奇心一下子起来了: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拆迁安置房”吗?
  周末早早起来,坐上温师傅的车,先去看他的老组屋。车一边开,心里一边想:这个已经30多年的房子,恐怕已经很老旧了吧?没过多远,就看到了这个叫“女皇镇”的小区。一个漂亮的游泳池映入记者眼帘,温师傅说,这个泳池是小区的“配套”:“周边的居民来游泳,一次只要1新币(人民币5元)。”
  温师傅居住的楼是一栋外表刷了白色、柠檬黄和橙黄三种颜色的小高层,仅看外表,很难让人相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据介绍,新加坡的组屋每七八年会重新粉刷一次,不仅如此,政府还会定期制定组屋区更新计划,包括修补混凝土剥落、更换污水管、增设电梯等等。
  楼下是划了车位的露天停车场,间或长着一些高大的树木和草坪,有外籍劳工正在给草地浇水。楼与楼之间的空地上,则设置了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所。
  温师傅告诉记者,这房屋最早是岳父的组屋,有60余平方米的使用面积,3室2卫1厅1厨。因为太太舍不得离开,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市场价格花了大概4万元从岳父手里将其买下。现在过了30年后,市场价格也才20多万。
  三年前,政府对此地提出了拆迁计划,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建新组屋,在付赔偿金的基础上以优惠的价格卖给这里的居民,并承诺所有的居民都搬进了新房后,再将原来的组屋拆除。
  3 新加坡人最盼拆迁 因为“安置房”位于最黄金的地段(这个又扯着蛋了)
  温师傅对于搬迁到锦茂路的住宅非常满意。屋子实用面积达到92平方米的组屋,五房,位于风景颇佳的22楼,在新加坡的楼房中,楼层越高价格越高。目前这套房屋的市价有50余万,但温师傅当初买下只花了36万。“扣掉政府的赔偿款,只花了我和太太的公积金账户里不到10万块钱。”
  在温师傅现代简约风格的书房里,记者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旁边绿树成荫的山景。附近还坐落了一片私人公寓,售价是组屋的好几倍,但是无论是教育配套还是社区服务,跟组屋区都没有差异。
  “在新加坡,老百姓都特别盼望政府来‘敲’房子。”温师傅说,因为这意味着你不仅能改善居住条件,还能额外赚上一笔钱。
  在建屋发展局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新加坡,很多组屋都在非常优越的位置,如丹戎巴葛的“摩天组屋”,所在的区域称为新加坡的外滩一点也不过分。在这里,不仅能够将新加坡城一览无余,也能够看到著名的圣淘沙岛和周边如画的海景。新加坡政府把这块黄金地块拿出来,发展政府组屋,也表明其意图在未来仍然大力推行政府补贴的居住模式。
  虽然目前锦茂路的房屋早已经全部建完,很多居民也已经入住,但是发展局的工作人员依然要在服务中心工作6个月,接受住户们对各种问题的反馈,并及时协调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有一点小细节瑕疵,都会要求施工方返工。
  记者感悟
  记者是一名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的80后,深知在江苏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城市里买房意味着什么,那可能是倾父母之毕生所有,也可能要搭进未来二三十年之所得。而在新加坡,绝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此类烦恼,他们大可以去寻觅感兴趣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欢的姑娘而不必担心对方嫌弃自己没房。目前,江苏乃至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而中国的保障房制度也是在比选新加坡等多国的基础上建立的。记者真心希望各地政府能完善相关措施,让我们在发力现代化的征程中,惠及更多的江苏人。 柳 扬


又是一篇失实报道。。。


实用面积大概65个平方米,三个卧室?
========================
胡扯吧

  在温师傅现代简约风格的书房里,记者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旁边绿树成荫的山景。附近还坐落了一片私人公寓,售价是组屋的好几倍,但是无论是教育配套还是社区服务,跟组屋区都没有差异。
==============================
都没差异谁还买公寓??


19 万的三房式应该是N年前的事情了吧!这个记者是N年前来新加坡的,然后忘记报道了,最近才想起来还有这事儿。


啥时候的文章,太扯了~!


所以人们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好,都是这些不实报道给害的 🙂


骗中国小姑娘的~


Bto 3 room 三房式,$190000/ 新房有呀,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记者没说是转售组屋。


记者只挑最好的说,让不了解情况的中国同胞产生错觉,感觉好像所用的新加坡租屋都是这样的。


你叫外人看来,锦茂那些新组屋,还真的比很多公寓都漂亮…

不算乱讲话


bto的三房式有3个房间?


人家以新加坡公民与新加坡政府的策略,对比中国公民与中国政府现在在建的保障房。。。和转售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讲3房,不是4房。。。国内就是2室一厅的概念


这几栋恰好在我住的旁边,上次看过,80平的四房,房间个个小的像鸽子笼…临街的那一面吵得不行,后面靠水渠的还算行,总的来说,HDB肯定还是比不上公寓的…


锦茂是哪里?


房间小小,靠着地铁highway


没有买HDB一手组屋的不要乱讲,给你们个链接,自己去看看武吉班让/蔡出港三房式组屋现在的售价

15,16万都有,不要说19万。http://www.hdb.gov.sg/fi10/fi103 … icants?OpenDocument

作者写成了三个房间,他是不明白新加坡三房式的意思,面积是写对了的,65m2


记者对于新加坡组屋的政策和说法都一知半解,所以报道里才会漏洞百出。但无论如何,新加坡的组屋政策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最大功臣,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对比中国或香港的房屋政策,组屋政策也堪称典范。


真心便宜,不过记者咋不提到要等五年才能住进去呢?


住在新加坡的人,原来还有这么多对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不了解的。

锦茂,丹戎巴戈,说是黄金地段一点不过分,市区确实是有很多整体重建的房子。

作者所写,基本上是正确的。唯一的不准确在于,他所说的使用面积不对,新加坡的面积是不含公摊的建筑面积。所以新加坡两室一厅(三房式)是65m2左右,而中国说到两室一厅,基本就90m2建筑面积了。


bto没有政府2万块的补贴, 只有卖转售的才有


靠近市区的新组屋的确盖得漂亮,高楼可以眺望海景和金融区。


BTO 19W的三房 很多的,刚刚卖屋子给我的人买的就是20W的3房,他家的是24层的,他说下面的还有便宜的,他的新家在fernvale,我想那里还好吧,价格不算便宜的了;报道不是很清楚的是,三房 有3个房间,这个是不对的,任何了解新加坡组屋的人都知道,3房式的组屋一般只有2个房间。


谁跟你说Bto 没有津贴?
要在政策得好处,就要对政策熟悉的很透彻。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夸大其词

“自己拿到的组屋是一套三房公寓,实用面积大概65个平方米,离她工作的地方有20分钟车程。“一间是我们的卧房,一间客房父母过来可以住,还有一间先做书房,以后有了宝宝就改造成儿童房。”—-明写着3个房间嘛,加上客厅就是4房式了,什么3房式啊??如果是拿到bto的新房,65平米,19万的不可能会有三个房间。如果是买那些超过30年的翻新后新加建的一个迷你房,总面积就不可能是65平米,更不可能以19万买到。除非是几年前买的。


有空的话,请计算一下新加坡年轻人的买房(BTO)负担。比如首付多少?每月房贷负担,等等

有个网友一直说新加坡人都成了房奴了。这个问题吧,由了解新加坡房产市场的人来谈谈,算算看,一目了然了。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夸大其词

没有夸大其词。按人均算新加坡确实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请注意这个“之一”,另外,人均GDP新加坡是第二,记者说说没错吧

三房还是三卧室这个问题,记者确实写错了,他不了解新加坡的用词意思,杜撰了一下,但是65m2,19万这两个数字是对得上的。


若我是新加坡本地人, 我想我也不满了吧… 申请新房子抢他们一杯羹也就算了, 还占真的是给穷人的福利…

哦我只是抒发感想, 没有说你, 请别拍我


这话不对!既然能拿新房,说明已经是公民了呀。

那还分什么本地人,外国移民,本来就应该一视同仁


政府看来意思是暂时的穷,也算穷。哈哈

不过,不是只有夫妻,或者35岁以上的单身公民才可以申请BTO么?那个女友的意思是说35岁的蜀黍寻了一个念书的姑娘,不简单啊不简单。

因为肯定不是因为金钱的关系咯,月薪5000以下嘛…


35岁以上貌似只可以买转售组屋,所以女友应该是PR啦


不赞成这个用词。不尊重,火上浇油,增加矛盾。


同意。
明白说这种说法应该只是开玩笑。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有无数种,没必要说那些可能引起误会的玩笑。


效果图不作数啊


单身只能买二手
不能买BTO


那楼上的那位同学的同学不是跟女友一起BTO….那个…


稍微有点糊涂了,请问不结婚也可以其实申请BTO么?小弟对政策又糊涂了


HDB 有FIANCE / FIANCEE SCHEME, 允许未婚夫妻申请BTO 或购买转售组屋,如果买了又分手了,房子是拿不到的,也有一笔费用要付。


其实在锦茂那一带就连老组屋都有2个半房间的3房式组屋存在呐!我一个小同乡前年六月份就31万左右买过那边的二手旧三房式组屋,就是两个睡房再加半个书房的设计。他也是打算一间自住,一间父母来时住,还有一间书房可以改成婴儿房呢。中介说那边的地点太抢手了,现在貌似要40万左右了!?
但是几年前小夫妻拿结婚登记去建屋局申请预购组屋,绝对可以拿到19万的首次购屋的预购新三房价格的。。。。。我的另外一对老朋友博士夫妇另外有两间私人公寓出租,为了工作地点方便也早在几年前买了锦茂的四房式组屋20万左右自住。谁知运气太好,买下才一个月就碰到建屋局要拆迁这批旧组屋,要另外在旁边建新组屋换给旧业主。新屋说好在5年之内不能够卖。政府换给的四房式新组屋屋价是23万多。。。。。如此,这个记者所说的19万新三房式组屋应该是靠谱的吧!
所以,那个记者倒是大体上都写对的。只是她不应该描述为拿到新公寓,应该说拿到组屋的新单元就不会搞混了!


四个字,胡说八道,现在媒体连[关键词屏蔽]都不如。


似乎你对政策很了解,请问此夫妻有什么条件能拿到津贴?
我只听说家庭收入低于5000可以拿到AHG,但他们的收入7000高于这个标准.


人家收入是7000,高于这个标准.


文章说,现在总收入七千元,不代表他们申请的时候赚七千。


记者说的是新加坡人,不是PR。不过记者明显存在误导嫌疑的


关于Ghim Moh,说得太准了,小弟现在就租住在这,那种2个半房间其实就是3I类型的3房式,Upgrade的时候在厨房尽头加多的一个小房间(可以作为佣人房或者储藏室),总面积六十几个平方,前几年30多万能买到,现在Guru挂出来的都是40万了。(难道背靠荷兰村就这么值钱!?)旁边的几幢就在今年初的时候因为EN-bloc搬入了前面几楼那位兄台提到的BTO鸽子楼,而且价格不菲… (不过公民有折扣)


偶在ghim moh住了5年,对那印象还是很好的。好吃的多,榴莲便宜,菜便宜,环境好,社区人口成分好。不好的是,1是老房子的格局,2是mrt看起来近走起来远。


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新加坡买房的确是太容易了。如果夫妻都是是大学生,结婚时两个人薪水到7000太正常了。即使房价涨了,新房4房大部分在40万左右。首付10%,即4万。也就是两个人半年薪水。

就是这样,很多新加坡人还在抱怨,真的不应该,应该偷着乐才是。


另外关于新加坡面积的报道有些误导。文章说约新加坡为南京的1/9。

中国的城市都划得很大,其实建成面积远没有那么大,大部分也没有在那么大的范围生活。新加坡是真正在这么大的地方生活。

没有来过新加坡的人有的甚至说在新加坡步行就可以了。真是好笑。读了这篇文章,估计很多人就会觉得新加坡就那么两条街道,是南京的一个社区。这才是真正的误解。


夫妻都是大学生的比例在新加坡有多少?


其实现在最苦的是,刚拿好PR的年轻小夫妇,手里有几万存款,年纪快30了,要房子生孩子。锦茂的40万的30多年的老三房,实在买不起啊!只好找30万的西北,北部的老三房,或近市区老两房。真可谓:


大学生的话不止7000了。
新加坡大学生毕业,到30左右结婚,大部分超过每人3500.。。


新加坡只要是HDB就只有couple可以买新的啊
其他scheme只适用于resale吧


应该是抱怨新的HDB都建在偏远的地方所以不想买
resale井喷同时新HDB有剩余就是本地人挑剔的后果


我反倒觉得很多在新加坡的人拿新加坡的整个国土面积和其他城市的主城区面积比那才是不公平的。
很多离City远的地方也就是住个人而已,功能和其他发达国家大城市周围的小镇差不多,那些都是郊区。
国内大城市郊区还没发展好,所以看起来没新加坡的远郊那样“像市区”,但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有的,过个二三十年建出二三十个像新加坡这种规模的城市都不成问题。而且新加坡本身也有看起来像郊区农村的地方,比如有次我打车从Paya lebar到Serangoon,那一段路两旁小平房,路窄窄的,真的有到城郊结合部的感觉,也就和南京的栖霞浦口差不多。所以新加坡的城市感主要是因为高层住宅多。
当然我不是说地方小就不好,小反而更容易弄得很精致。但这么一个小地方,非要说它大,那就很让人无语了。


本地朋友说嫌盖太慢


文章说如果她是公民可以拿到3万的津贴而她目前只能拿到2万,如果是BTO那1万的差别不是在津贴上而是加在总房价上.你再看就算是他们申请房子的时候拿到3万AHG津贴,一般HDB交房是3年左右,根据HDB AGH当时的政策,他们那时的家庭收入是少过1500的.短短3年时间薪水能翻这样多倍确实佩服.
所以还需对政策更加了解才能得到好处.


什么可能性都会有,例如太太没上班,先生读大学拿助学金。

这个是重点吗?
重点是什么?


michael8330 发表于 28-5-2012 18:29 [查看图片]
Bto 3 room 三房式,$190000/ 新房有呀,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记者没说是转售组屋。 …

bto没有政府2万块的补贴, 只有卖转售的才有

victorasn 发表于 29-5-2012 11:42
bto没有政府2万块的补贴, 只有卖转售的才有

谁跟你说Bto 没有津贴?
要在政策得好处,就要对政策熟悉的很透彻。


还有一个可能性,Sale of balance flat。


“一间是我们的卧房,一间客房父母过来可以住,还有一间先做书房,以后有了宝宝就改造成儿童房。

价钱是没有问题,但是这里很明显的说有3个房间啊,65平哪里来的3个房间呢???不要客厅了么!!!!


楼上的好好看一下我在43#楼的回复吧!最小的一间是书房,其实是半间房,所以是可以改造成婴儿房的。这样就等于是三个用途三间房了。。。。。锦茂那边确实是有许多三房式旧组屋都是二房加建小书房的。估计新建的回迁三房式组屋也就沿用了同样的设计啦。。。


我觉得吧,这个文章由于记者不太熟悉新加坡的关系,文中提到的房子可能不是最符合新加坡组屋的主流情况。但大体上差别不大。不管怎么说,新加坡年轻夫妇要拥有自己的房子,远比中国的年轻夫妇要容易得多。


二三十年还很远
中国城市能发展
这里就不能发展啊?
新加坡又不是一天建成的
她也落后过
拿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比却是不公平
因为这里有大片的森林,大片的绿地
虽然绿化做得比较死板,人工痕迹明显
新加坡缺地,所以一直在填海
中国地多,所以一天到晚拆迁。。。。


你说的没错,这里也落后过,但现在很发达了。那中国现在也很落后,为什么几十年后就不能超过新加坡?
还有,坡国的绿地是越来越少了。几年前,MRT每站路边上都会保留几块绿地,让人看了很舒服。现在,每个地铁站旁边都多了几个工地,要不是建shopping mall和写字楼,要不就是建高档公寓。还有要不是这个地方缺水,新加坡出于战略安全一定得保留一些植被和蓄水池来储水,很可能你连森林都看不到了。


新加坡这样其实还是靠政府控制,国内学习这点不容易,国内只学习了它的高压,却没学成它的民主和廉洁(相对哈),拿买组屋的收入限制来说,国内也同样有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屋等等,收入超过多少有限制啥啥…………,可是政府真的查你的收入么?当然,要想查也能查,关键是想不想查…………(这个东西就涉及政治了又,发牢骚也没有用,慢慢来吧,国内这几年还是进步不少的)


严重同意这个…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