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转载:1914—1945年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和思考

德国军事工业的鼎盛时期——1914—1945年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和思考恽 意众所周知,在研究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比重和作用时,工业可以被划分成轻工业和重工业,然而当涉及到研究一个国家工业的政治用途时,工业自然而然的就被划分成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技的巨大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动,经济和政治的结合越发紧密。当经济和政治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导致革命或改革;而当两者利益一致时,呈现的是和平与稳定,军事和国防是维护一个国家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因此,军事工业恰恰是这政治和经济利益趋同的最好体现。同时,军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民用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和科技实力的保障。因此,决定了一个国家军事工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一个国家科技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军事工业在一国的地位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导向。正如二战中的法西斯同盟国日本和德国,都是政治上奉行军国主义,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典型。两国都将军事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而要维护这种经济体制的存在其结果必然导致战争。1914年—1945年间德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到了它最鼎盛的时期,大量的科技被应用于军事工业的生产,即使《凡尔赛条约》也未能限制住德国从一战的失败中崛起,德国依靠它强大的军工企业迅速摆脱了经济上的负担,再次发动了世界大战。从德国统一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国的军事工业是支撑起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它政治探索中的历史产物。甚至从战后到今天,德国军事工业留下的遗产仍然是德意志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1.      军事工业的渊源有人曾经将德国的军国主义思想追溯到了《尼伯龙根之歌》,理由是这首诗歌是法兰克国王东征行军期间由军人集体创作的。无论这种论断是否科学,历史上的一点证据是可以确凿的,1648年前的两百年间德国所在的欧洲走廊几乎从未停止过战争,这里的人始终充当着欧洲列强的雇佣军,相互残杀。到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时候,铁血宰相俾斯麦又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随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完全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展战略。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德国的军事工业是在德意志民族长期战争中形成的军事立国思想中建立起来的。2.    军事工业的潜力2.1   外贸经济带来丰富资源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德国尽管是欧洲的第三大国家,但绝不是一个资源大国。德国的煤、磷、钾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莱比锡地区的丰富煤矿是东部经济的支柱,西部的鲁尔工业区同样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然而工业所需的金属矿物,尤其是铁的匮乏是制约德国军事,甚至是整个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德国一度取得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丰富铁矿和煤矿,但这一切优势在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下迅速消失了。能源方面德国更是非常匮乏,石油等工业血液只能依赖于进口。相比于英法美等殖民大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更是少的可怜,是什么让德国的军事工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德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多的发展军事工业的资源,源于他们的国民经济与外贸的紧密结合,由于地处欧洲的中心地带,加上遍布德国的铁路网带来的运输的便利以及德国北部发达的海运大大促进了德国对外开展资源进口贸易。一战前,同盟国奥匈帝国以及其他国家给与了德国重要的资源支持。二战前通过中立国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家以及同盟国意大利大量进口能源和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德国在二战初期闪电般的胜利占领了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等许多国家,并通过他们的大量资源充实着德国军事工业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德国工业促进军事,军事反哺工业方针的胜利。同时德国还推行了划拨清算制度,这是一种掠夺性双边贸易清算制度,通过这种结算德国大量从东欧和南美取得原材料。由此可见,强大的海外贸易与运输业是支撑德国军事工业的重要因素。2.2 重视教育诞生伟大科技虽然德国的工业化起步要落后于英法美等国家,但是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后,西欧和北美爆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与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驱动汽车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伟大标志。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1901—1945年间,世界142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诺贝尔奖中,德国得了38项,占总数的27%。在军事领域,克虏伯钢铁基地生产出世界第一批优质钢铸火炮,一战中德国生产出世界第一批投入实战的水下兵器U-9型潜艇,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生产出了第一架全金属结构的“容克L型”飞机。二战德国发明了众多类型的优质装甲车,著名的虎王坦克甚至到战争结束盟军都未有对付的有效办法。1932年在德国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导弹并在1944年发射了V-1,V-2导弹,同年德国研制出了喷气式飞机。德国在军事科技上的领先着实令人震惊。我们甚至应该庆幸德国没有研制出原子弹,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德国科技上的伟大成就要归功于德国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没有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是不可能实现如此发达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的。因此科技与人才的力量是德国军事工业崛起的基石和保障。3.    军事工业的特点3.1  实行军事统治经济第三帝国时期(1933-1945)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军费开支在1933-1935年间年均高达65亿马克,占国家预算支出的40%和国民收入的10.6%。1933-1939年德国军工生产增长11.5倍。同时为了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集中控制保证军事需要,德国成立了一些列的经济调节机关,最早成立的最高中央经济调节机关为帝国经济部,下设各种管理局分管个工业部门和农业、物价和对外贸易等。随后在地方又陆续分级设立了经济调节机关,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经济活动明显向军火工业倾斜。企业完全听命于经济调节机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统治的范围扩大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军事工业在二战前到二战过程中始终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2   寓军于民的德国制造在德国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始终存在一个特点,寓军于民。这里的民是我们所指出的民用工业。在一些大型的军工厂中,除了生产重型武器之外,还生产了其他民用工业中的一些设备。例如奔驰公司除了飞机、导弹之外还生产交通工具。西门子公司除了生产Mk IV型双联装40毫米高炮(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高炮),还生产电气设备和发动机。因此二战过程中军事工业的生产仍然顾及到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使得军事工业的发展将更具持续性。3.3     广泛的军火贸易德国除了将军事工业中生产出的武器用于战争之外,还在未发动战争时用于军火贸易。早在十九世纪末,德国的武器就声名远扬。当年中国清政府购买了大批的德国军事武器,北洋水师头目李鸿章从德国购买了铁甲舰“镇远号”、“定远号”、“济远号”。左宗棠购买了德国的巡洋舰“经远”,“来远”。从克虏伯订购的枪支大炮更是数不胜数。民国时期的各界政府也从德国购买众多舰艇、大炮。从1911-1912就与德国发生了212万英镑的军火贸易。同样,日本也一直从德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德国武器专家甚至亲自到日本对一些士兵进行坦克的制造与使用的培训。可以说,对外军火贸易历来是德国军事工业的支柱。4.    军事工业中的龙头企业4.1     克虏伯(Krupp)克虏伯是来自德国艾森(Essen)的德国最大的军工制造商。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家族多年经营的军工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造了大量火炮提供给德国陆军。包括1914年的420mm Big Bertha,1916年的Lange Max, 以及1917年的Paris Guns巴黎炮。除此之外,克虏伯还在基尔(Kiel)制造战舰和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克虏伯为德国军队提供坦克,大炮,舰炮,钢板,弹药和其他装备。此外,弗里德里希克虏伯造船厂制造了德国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以及许多德国的U型潜艇。三十年代,克虏伯开发了两个800毫米的铁路枪,施韦雷尔古斯塔夫和多拉(Schwerer Gustav und Dora),这是有史以来装备军队的最大火炮。另外88mm 的防空炮也是克虏伯出产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同时克虏伯参加了德国虎式坦克、虎王坦克、豹式坦克等重型坦克的研究,并取得了坦克火炮的生产权。希特勒有一句名言:„… der deutsche Junge der Zukunft muß schlank und rank sein, flink wie Windhunde, zäh wie Leder und hart wie Kruppstahl. ”(“未来的德国男孩必须修长,像狗一样迅速,坚韧如皮革,硬如克虏伯钢铁。”)这一切都反映了克虏伯军工厂在德国军事工业中的强势地位。4.2    莱茵金属(Rheinmetall)莱茵金属是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早在一战时期就是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在凡尔赛体系下,莱茵金属转而过渡到生产民用工业的行列。然而不久在1933年莱茵金属与博尔西克(Borsig)公司合并为莱茵-博尔西克公司(Rheinmetall-Borsig),开始大量生产武器和弹药。主要生产机枪,反坦克火炮,迫击炮和野战炮,防空炮和轨道炮。1937年成立了Alkett(Altmärkische Kettenwerke)附属公司制造坦克火炮。二战时期莱茵金属完全国有化,按照帝国的意志制造武器,著名的豹式坦克主炮和88毫米高射炮均为莱茵金属制造。同时工厂里存在大量的劳动工人,包括5000名外国工人包括战俘和匈牙利犹太人。莱茵金属是二战时期典型的军工企业,也反映了当时德国对待工人的残酷压迫政策。4.3     曼集团(M.A.N.)曼集团全称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是著名的柴油机制造商,曾因世界上第一台功能优异的柴油发动机而闻名于世。二战时期曼集团开始从事军事工业的相关设计,虎王坦克的设计理念中就有曼集团的影子,同时他与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制作坦克炮塔,并参与了众多坦克装甲车的研制,并提供发动机的制造。5.    德国军事工业的意义德国军事工业尽管在二战之后遭到了巨大的削弱,然而从军事工业中保留下来的传统促使德国迅速实现了战后经济的腾飞。在二战中屡屡载着希特勒阅兵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如今已经成为了轿车领域的佼佼者。宝马、大众还有保时捷这些在二战中生产军用交通工具的公司也都在二战后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轿车,汽车工业甚至成为了德国制造的标志。而像曼集团、克虏伯这样的军工厂虽然在战后被迫关闭,但如今经历过改革重组之后,他们都成为了德国50强的大型工业企业。可以说,两次大战摧毁了德意志长久以来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国家和繁荣的经济,但是这批军事工业企业所保留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是无法毁灭的。他们始终保留着德国制造的精髓——高素质的人才、高精度的制造、高效率的创新。并随着历史的改变而继承下去。


其实, 只要众志成城 为国家民族做事, 就一定能干好的。。。
怕就怕,。。。。


好文章,读起来真是痛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