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院士: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全球最强

不好意思,我接下来的发言全部都将会属于敏感词,我自动屏蔽算了:

他*****的,*****************!!!!*********************!!!!***********************************!!!!!!!!


又一个脑残,看看中小学校的饭堂食物,门口小商店的假冒伪劣食品,超市一大堆贴着合格的损害身体的食品,监管?谁在管,还不是跑龙套,走过场!


记得初为人母时,下足功夫钻研营养学,教授一语惊醒梦中人~食品不安全,营养是空话!


太长了
都没看~~~

总之,昨天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给我妹妹的孩子寄了四桶奶粉
寄费$85~~~


美国大使馆要也能时不时地帮忙做做食品检测就好了


应该颁个“踢皮球先进个人”奖


专家在河边看到两只乌龟缩着一动不动,问一农民:它们在干什么?
农民:在比赛。
专家不解:动都没动过,比什么?
农民:比装死。
专家:可是壳上有甲骨文的那只,早就死了啊?
这时,一只猛然探出头来骂道:怎么搞的,死了也不吱一声!
突然另一只也伸出头来:你都傻的!专家的话你也信,你输了!


想起当年我和孩儿她爹当“搬运工”的日子勒
奶粉,纸尿布,坚果……每次都把两个大旅行箱装得满满的才肯罢休。
海关那人流,得用前赴后继来形容!


我看完了院士的全文。
其实他说得对啊
“监管力度强”不等于监管到位,更不等于食品安全程度高。

我举个例子:没来新加坡之前,听说新加坡不准乱丢垃圾罚款很厉害。想象中,新加坡应该到处有卫生监管员到处巡逻。来之这么多年,根本没留意到有卫生监管员。倒是在国内街道不时看到管理人员/城管。以“力度”来说,中国弄那么多城管,力度肯定不低了。

但事实就是中国大部分城市比新加坡脏多了。“力度”不等于结果。


又好比打拳击,力量大不等于就是胜利啊。如果只看力量,直接测量拳力就好。力量大,打不到有什么用呢?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足球
中国人对足球的热钱,投入算不算大?结果呢?


力度虽大,但却没有效果。问题其实是在执行上。
别的不知道,个人就耳闻,那些卫生/食品/药品检查员,往往跟工厂有勾结,平时都打点好了的。这个环节出了腐败,力度再大也没有用。
前两年不是爆出什么国家药监局的局长贪WU几千万么?
要解决监管问题,先把监管机构清理一遍。正如要解决中国足球,先要把管理足球的大老爷们清理一遍。


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院士说得对

以希-特-勒来说,绝对的恶-魔。但是,是谁把他拱上台的?是谁为他卖命的?是谁执行他的屠-杀-命令的?
是不是德国人?
如果说伟人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的骄傲成就,如果说国家成属于整个国家
反之,恶魔的出现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不良现象也是属于整个国家。

骂骂政府,骂骂伪专家,很解气。但国人是否反省过自己?
这个院士指出了关键一点:诚信。
中国人问问自己,是否坚持诚信?

方舟子多年打假,落得的下场是四面楚歌树敌无数。而大部分被揭发的造假者还是逍遥自在。而在国外,不管职位多高,只要被发现造假,立马身败名裂。
唐骏吹牛夸大学历,多少人为他辩护?
韩寒造假这么明显的事情,多少人不愿意承认?

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容忍造假,坚持诚信的人被视为傻瓜。人们如此,企业也如此。
企业没有诚信,造假就是必然。大家都造假,所谓的监督力度再大又有什么用?


中国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机构,当然要承担责任。
这个院士也没说政府就没有责任。
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与庞大的国家机器比起来,个人力量很小,但每个人的力量加起来,力量就很多。
我认为,在很多事情上,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如果每个人都反对造假反对抄袭,造假和抄袭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
食品卫生也是如此。骂骂政府可以,但请记住,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靠政府。

比如,某著名奶制品企业都被揭发产品有问题了,一样好好的。这种事情如果在国外,那个企业不倒闭也是元气大伤。国人一方面极其关注食品安全,一方面又对不卫生的食品不诚信的企业非常容忍,真是咄咄怪事。


批评政府跟反思个人,不是先后问题,也不是互相抵触的,
最起码,个人要讲求诚信,坚持诚信。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骂政府的多,但很多人连基本的道德诚信都没有。
骂骂政府容易,但如果连个人基本的行为都达不到,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


要解决食品安全,一要靠政府监督,二要靠全民参与防范。二者不是冲突的,而是要相辅相成的。

三聚氰胺牛奶,是目前为止最惊心动魄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这种以前除了化学专家没有人听过的东西,是怎么进去奶粉中的?起因就是给原奶兑水。因为兑水后就蛋白质含量就稀释了,不能通用那些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程序,于是“聪明”的人就往里面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骗过检测。
这个如果不是婴儿喝了出现问题,按照常规检测,检测机构是无法测出来的。检测机构是按照已知的危险添加物清单作检测,三聚氰胺以前从没被列入,别说中国,换了是美国新加坡的检测部门也是一样发现不了。
而报道这个添加的事情当时在业内都是很普遍的事情。都认为没有事情。造假,对国人来说,是已经司空见惯的。大家都这么做,没有人去揭发。是的,各行各业都造假,所以食品行业也造假。最荒谬的是,有的都被揭发确实是造假,国人还是一样捧场。
三聚氰胺的事件,第一,检测部门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第二,起因是无所不在的造假。三聚氰胺因为是被幼儿喝了才确定来源,还有多少假的东西被我们喝了用了没被发现?

如果我们不去反对造假,而是容忍甚至支持造假,食品卫生问题不可能根治。不管监管力度提高10倍,100倍,总有“聪明人”想起意想不到的造假方法。
所以,这个陈院士说得好,指出了诚信这个点。骂政府部门,大家都会。但这不止是政府部门的问题,中国食品卫生问题,根源是社会诚信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如果当时行业内有人敢站出来揭发,如果社会坚决反对造假,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悲剧。现在的问题是,造假几乎没有人敢出来揭发,敢于揭发者敢说真话者,却成了全民公敌。
犀牛哥问我怎么做?我不懂。但我认为,起码别做造假者的帮凶,支持敢说真话敢于揭发造假的人。


一个人出来扯蛋!然后一大堆人出来扯蛋!然后就完了!没事了!
结果就是扯蛋!


这个文章出于《南方周末》,整个报社都视方为眼中钉,这种没有真相只有立场的文章你也信?
话说回来,那个院士整体说得很有道理,作为媒体,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那种断章取义,从里面抽一句话出来狂批的做法,实在不是一个客观媒体的做法
我有同学呆过南方的报社,特点就是黑和假。表面最爱打着道德大旗,私下那群人道德水平比一般人还不如


你还好拿雷锋来做例子,雷锋就是假的典型
不管打的是什么旗子,不管话说得好听,用假的东西来蒙人,说明这东西就是靠不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