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佛门清净地也难逃“利”字? 佛教名山上市引争议

名投行人士指出,这些佛教名山上市实际上打的是旅游牌,同时享受了宗教盛誉的红利,但并没有把核心的宗教场所打包,所以在本质上和其他旅游概念股差别不大,主要是公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北京综合讯)中国多座佛教名山筹备上市,佛教名山是否应借宗教之名圈钱近日再引起广泛争议。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四川峨眉山已于1997年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主板挂牌上市。最近,则传出普陀山筹备上市的消息,此外,其余两个佛教名山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   受到普陀山拟上市消息的影响,峨眉山本月2日股价一度盘中飙升超过5%。   地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佛教主供观音菩萨,岛上有包括普济寺、法雨寺在内的多座寺庙、禅院,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2011年的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   普陀山官方网站的一则消息显示,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5月30日在普陀山码头举行,这家公司作为普陀山旅游服务资源整合的拟上市主体,成立于三年前,已经开展了从拟定上市方案到资产整合等大量的上市前工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其鳞次栉比的庙宇构成了东亚乃至世界现存的最庞大佛教古建群,为中国最早、最大的佛教道场。2009年,五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去年7月,山西忻州市有关领导曾公开表示,五台山的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两年内将实现。


万物皆有价,佛本无物,虚拟的概念能产生这么强大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的成功,把成功的营销结果引申向商业实体并让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并无错,佛本身没有叫人去信仰,去信仰的是人,同样佛本身不会赚钱,给它赚钱机会的还是人,而能在其中获益的是运作此形体的少数几个聪明的人。


好深奥呀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