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perty.zaobao.com.sg/pages7/private120713.shtml
有近一半(47%)新加坡人预料未来一年房价会继续上扬,35%的人认为房价会下跌。不过由于房价处于历史巅峰,有四成受访者表示不会在未来三年内购买房地产。 这是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首次对本地房地产市场所做的调查中所显示的结果。 国人房屋负担能力较高 该调查报告也说,本地有三成家庭手头上拥有超过10万元现金,足以支付房屋首期付款;另外有92%家庭用少于30%的家庭收入支付房贷,显示新加坡人对房屋的负担能力较高。
….
有 10 w 现金的 叫做 有钱吗? 各位 板上的xdjm, 都不止这个数目吧?
重点词在现金。 有钱人也未必有10w现金。
反正很神奇的,各种各样的调查,都没有轮到过我发表意见。
版上有任何兄弟姐妹曾经参与过任何这种调查么?
那刚需mm就这这里发表一下意见嘛。
清清嗓子,开始…
怎么啦,感冒了?
我是刚需派,意见就是任何时候买房都是对的。
剩下的就是和lg达成共识了。
lg的新想法,金老给看看成不成,
大刚需 – 辞职去读个书, 这样收入0
lg basic 离开12k差一点, 还能申请个ec, 咱买个penhouse --满足下大刚需大房子的愿望. (刚申请sc)
(这allowance究竟算不算12k里?算就超了一点。先跟公司说allowance以后再发?)
working?
我上次问得中介好像是说看年收入,那样就比较麻烦。你辞职也不是马上就能买房。而且家庭压力不大吗?
上次他们讨论的组屋房贷归一个人,另一个人20%首付买公寓,也是个方法吧。
看年收入我就不做梦了。损失了allowance+bonus+大刚需收入,没准ec和condo那点差距都填满了。。
组屋已经还清了。
瑞信研究部是在最近几个月,向300名居住在本地的潜在买家做了调查后得出的上述结果,其中78%的受访者居住在组屋,其余22%则居住在私宅,这与我国目前的人口分布大致相同。
300人的抽样调查能有多大可信度。
割肉总是有风险的。到头来可能发现损失比赚的多就白折腾了。
这方法俺家当年也琢磨过,不过好像难度太大。现在就不用费心了。
顺便问问,南华边上那片地神马时候发出的? 盖EC还是condo?
感觉此类调查,都是先有结论,再做调查
有十万以上的只有三成??
300人的调查?
真tm服了坡县媒体了
这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有多大?只有3成的人手里有10W现金?
我也纳闷啊 不可能这么少
你就不用说了,手里可不止这十万现金
为什么10w以上不会只有3成。
新加坡电视电台到处都能看到财经节目建议家庭现金储蓄应是6-12个月收入。其他分配在投资,教育,保险等。
偶觉得10w现金的家庭很合理啊。
注,现金10w不代表融资能力10w。
“另外有92%家庭用少于30%的家庭收入支付房贷”
这个比较牛
调查都是抽样的
抽样方法很重要
47%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没有未清还贷款额
这个也很牛
我好多朋友都可以还清但故意拖着的,如果这批人还清贷款,数字更牛。
个人认为去除目前低利环境。总体来说,组屋慢点还,公寓快点还。
有道理
能解释一下组屋公寓还贷策略为啥不一样吗?
组屋不能再融资,丢50w现金,你的在投资首付就少了50w,杠杆损失就更高了。
很多童鞋贷款额都不是问题,问题在首付。
公寓可以再融资,早还省利息。
贷款利率如果一样的话,还是先还贷公寓吗?不解?
我是窮人,家裏現金超過十萬(活期存款算吧?)
這是不是也代表我根本不會理財?我從來不懂股票、基金什么的,怕麻煩,每月開銷完畢的都扔在銀行戶頭裏,連轉定期都懶得轉。
这个是不是可以说 53%的人认为房价不会上涨??
祖屋贷款怎么做成一个人的捏?
是。 因为放进公寓的钱可以再拿出来,组屋不行。
通过律师。
不过不知道可不可行,另一个帖子里无u说的。
看来走漏洞的方式还是不可行D,还是乖乖存个40%比较靠谱。。。
嗯,谢谢了~~
不太明白,为什么放进公寓里的钱还可以拿出来,refinance?
手头有10万现金就可以买房?买什么房?鞋盒子?买普通的公寓一定是做梦吧?没任何房产的人,买个郊区的30万的三房小组屋还差不多。
我家旁边的公寓最小的也要1百万,首付40万(由于我没付完贷款),10万能买个厕所吧。
真搞笑。
最近看房,每间前后几乎都排了好几拨人,一点不觉得有降价趋势,屋主叫价和ura成交价比几乎都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