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问题一:
父母一唱白脸一唱红脸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十分担忧。
1、父母意见矛盾,孩子易养成逃避惯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2、父母分歧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 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改正办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剩饭不对”??
我觉得即使把食物浪费掉也比吃撑了好
这个我同意,我家婆每次都讲要吃光光,我听着就来火,怪不得我老公和小姑那么胖
剩饭的确不好,如果吃不下可以留在下次吃,就不要装那么多,否则你不吃,留给别人吃,
对别人也不好,倒掉更不好,浪费。汗滴河下土,粒粒皆辛苦。 小孩子如果从小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长大了更自私。
我不喜欢老人装很多饭给孩子逼孩子吃。不过等我自己做的时候我也一样装很多,最后变成我自己吃,哈哈
剩饭是长辈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却怪罪孩子,逼孩子吃下??
如果浪费,是长辈在浪费,作为长辈,你可以自己吃掉,也可以给他碗里少盛点。孩子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过错,怎么是孩子在浪费?
我不认为,逼孩子吃饭和孩子自私不自私有任何关系。
我觉得前提应该是装合理的饭给小孩吧。
如果是正常的饭量孩子还老是吃剩然后找饼干吃的话,这种剩饭习惯真的要不得。
我儿子也是,看到好玩的东西就马上不想吃饭,一会儿找饼干吃,我晕…
每次看到儿子的剩饭我都觉得自己好没用,对孩子不够狠,都是很用心弄出来的营养幼儿餐呀。
小小半碗而已。
我也是要求孩子尽量把饭吃光光。如果有一顿没有乖乖吃饭,那就不可以吃喜欢的零食。如果贪玩不吃饭,那就饿两顿。知道饿的滋味不好受,以后吃饭就会好些。。
我会鼓励孩子别剩饭,因为每顿都是定量的,但如果他们自己说真的不想吃了,我也不会逼他们。不过,我的两个通常都不会剩饭,吃得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