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得到的反馈,民怨太大,两头不讨好。
公民优先权不是对公民有利吗?怎么还有民怨呢?
这不难为那些为了孩子入学去申请公民的人嘛。
肯定不会简单的直接取消,否则不是显得政府出尔反尔。 只有可能进一步改变政策。
现在如果忽然取消,肯定,民怨更大,两头更不讨好。
现在的“民意”似乎是更倾向于把“公民优先政策”扩展到2B阶段。。。
什么意思?今年不是已经这样做了吗?
意思就是不让PR做义工了,以免有些小学利用这个“漏洞”大量招收PR学生。。。
其实怕输家长论坛有明白人早就说了,与C阶段1公里以内孩子争名额的,主要是在A和B阶段的各种关系户,大家看到热门小学C阶段剩余名额都不过半,而PR在这前两个阶段所占名额根本就是小数。所以目前所谓的公民优先政策,口惠而不实。
LS说得对,应该拿A和B阶段的各种关系户开刀,立马C阶段的名额就出来了。
现在邻里学校做义工也很难,
interview 后省下没几十个。
我想应该会从A阶段下手。
政府的出发点在哪里,人民应该知道,他们是不会为难公民的。
a阶段怎么还有关系户,不是都是哥姐在读或者毕业的嘛
要动A,B阶段估计民怨更大啊,其实就A1有道理(兄弟姐妹正在此小学就读), 其他说白了就是关系户,涉及到富人利益, 估计难办啊。
我觉得要砍义工、宗相会,父母校友,基层活跃分子这些,本地人对这些关系怨言也不小。
高级路边社新闻哈,来自议员那里。。。but 没有正式讨论过,可能要等今年小一报名完成后再分析一下数据。
2A 不可以动,政策非常合理,因为同时送两个或者以上的小孩去不同的小学,简直太困难了。
但是2A 要改革,那些哥哥姐姐已经毕业的,不应在此列
2B 要大改革,什么草根领袖,什么义工,什么父母校友,都是目的性太强的逐利行为,这个政策让孩子从小就有强烈的功利意识,对整个下一代来说都不好。
2C 要继续加强,就近入学是硬道理,和2A不冲突,抽签和标BTO一样,听天由命。
GEP 要坚持,拔真正的尖子做特殊培养,但是范围不要太大。现在无论国大数理,还是小学GEP 都有越来越不值钱的趋势。
公民 PR 孩子入学就要分开对待,国内没有北京户口,也上不了正式的学校。
最后烙饼要翻个,能在新加坡混到孩子都能上学的,想必都不会太差,如果国内你孩子上学,里边很多农民工子弟在和你的孩子同学,一口
农村乡音,您心里是不是也不爽。 坦白说,新加坡人听中国孩子标准的普通话的感觉,和北京人听河南农民工子弟一口一个中中中是一样的。
想开了,也就释然咯。
那您肯定不是北京土著,或者您孩子不是公民。
说实话,多数北京人真的不会笑话外地人的口音,不论是否是土著。
再说了,现在北京中小学里外地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1%,就算是见怪也不怪了。。。
PR可以做义工啊。本地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I won’t be surprised that many parent volunteers are now mostly PRs getting priority to get into the school when govt laid new regulations to give more priority to citizens! New regulations are useless when there are so many loopholes in P1 registrations!
And I heard PRs can also be grassroot leaders as they tried all means to priority over citizens in P1 registration. Is this true?
Fully agreed PRs will go for the phase 2B route on the current P1 ‘SC absolutely priority’ system loophole. In the end, we may hv PRs and SC flooded in to become PV or grassroots.
在北京遇到很多冒充北京人的新北京人,
我不知道北京土著的感受
但是我知道新加坡本地人很讨厌中国人模仿本地的腔调
我个人在新加坡很讨厌新加坡强硬加儿化音,说普通话
我在家乡天津,更讨厌外地人学说天津话,一听就是模仿的,东北话有种装的感觉。
同学你究竟想说什么啊?
看来看去你想说,
1. 新加坡人讨厌中国人说话中国地方腔,新加坡人讨厌中国人说话新加坡腔。。(所以新加坡人不讨厌什么?)
2. 你讨厌新加坡腔,你讨厌外地人天津话腔, 你讨厌外地人北京话腔, 你讨厌。。。 (你不讨厌什么腔?)
come on,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新加坡人很讨厌中国人模仿他们,一说话 也是拉 咩 咯,
我很讨厌有些新加坡用特别夸张的儿化音学说普通话,特别是中国人说。
我在国内喜欢说自己方言,或者说标准普通话的人,或者略带本地口音但是努力认真说普通话的人。
我来这边12年了,至少说英语,还是纯正的 chinglish, 让人一听就知道我来自中国,但是沟通的确也不是问题。
总结,我讨厌装的
也不一定是装,入乡随俗也没什么不好,住久了有意无意都会有点当地的习惯。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的话,新加坡大街上恐怕很多穿的确良套丝袜的人。
话说中国人说话也有带“拉 咩 咯”,广东话就是,广东省人口一个亿,外加港澳同胞。
中国有那么多的方言,新加坡本地话也是从这些方言中发展出来。新加坡本地人不也分四大方言么,福建、潮州、广府、客家。
他们自己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特别是年轻人有些干脆只讲英语。
比如我家孩子都会说广东话,本地人听见都喜欢羡慕,也有不少中国同胞说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广东话,应该只教纯正普通话。
无论别人喜欢与否,我都会按自己的意愿教孩子方言。
楼上是南方人,你们本来就是语言相近,无可厚非。
我比较讨厌的是主要是北方人刻意模仿,比如您去牛车水,很容易就会发现不少说话大茬子很强烈的东北女同胞,也拉 咩 咯。
即使是北方人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
用语及生活方式在某些程度上被当地人同化
也是非常可能的啊~~~
比如,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
你要求他跟你一样
讲一口字正腔圆,用词准确妥当的普通话
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很有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
就是当年种种南下的华人
和当地土著(包括马来、印度人)
姻亲、文化交融、语言同化最好的例证~~~
人无法脱离环境~~~
怎么自己乱起来了~ 离题了
楼歪了,正一下楼~~~
这个公民优先政策
在实施的过程中
会让很多公民产生误判
尤其是,那些不掌握数据的不理智判断
以为有很多PR的孩子参与竞争,这下爽了
敢敢报那些没什么根本变化的名校
结果,会两头不到岸
既没进得了名校,也把有把握的学校弄丢了。。。。。
我身边的新加坡同事
有鲜活的例子~~~~
我就近原则,那个学校不用坐校车,可以靠腿,就去哪个学校。
我看你孩子这所学校PSLE的成绩还OK呀,蹦蹦学校有时候也这样的,有时候好点,270以上会有两三个,基本上250以上就是10几个这个样子,好的话会20-30个。
每年生源不一样PSLE的结果会有差异。新加坡的邻里小学都是差不多这样的。不过学风确实没有你说的那么差!
我的感觉是这边的学校因材施教比较明显,基本上都是每年分班,所以即使是再差的小学,在年级最好班的学生已经物以类聚了,老师也是配的最强的师资,所以从学习风气到PSLE的结果都不会差到离谱,关键还是家长的督促。
我觉得大家真的没必要纠结小学的入学。关键是上了小学以后能否考到最好的班。成绩还是主要看家长的督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么名校就是家长都怕输把气氛搞的很紧张而已。
楼主真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楷模呀,佩服佩服。看来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确定你的孩子也会出污泥而不染啊!恭喜恭喜!!!
犬子从小三起就进的就是全年级最好班。
犬子从小三起就进的就是全年级最好班。
坦白说,中国小孩学习好,也算正常,
第一,能过来的父母学历普遍不低,至少本科或者以上,基因优势。
第二,从小学转学过来的,平均留级两年,大个欺负小个
第三,来自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学习关注要比本地人花费的时间要长。
楼主真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楷模呀,佩服佩服。看来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确定你的孩子也会出污泥而不染啊!恭喜恭喜!!!
您这话带着一股酸气,我看着都牙疼。
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关键看自己的本性,客观的外因只是理由罢了。
如果在名校的第100名,快班的第10名,普通班的第一名 都大概250-260 的小学成绩的话,我希望我儿子能多多感受第一名的氛围。
当然我对这个方面没有经验,可能我的假设在新加坡根本不成立,我还是希望我儿子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我的孩子还太小,现在刚刚会说话而已,数数过不了20,英语不能成句,汉字一个不认识,只要他能达到他同龄的普通水平即可。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长大能如何如何,只要健康快乐渡过他的童年,培养正确的人生理念,就足够了。
至于学业方面,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