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2012-08-10)包津梁不久前的一天,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是,北上的地铁车厢里依然非常拥挤,一位五十多岁,满口新加坡英语的太太被挤的忍无可忍,不断地大声抱怨:“I’m Singaporean! Do you want to squeeze me out of Singapore?! ”(我是新加坡人叻!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新加坡的总人口已经从2000年的400万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526万,而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尤其是东西和南北两条地铁线,基本上还停留在400万人口时的技术水平和运载能力上,已经和快速增加的人口脱节,以致地铁系统故障频发,车厢里人满为患,才会让那位新加坡太太产生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在新的地铁信号系统和更大的运载能力在若干年后形成以前,看来新加坡人恐怕还要继续忍受多年的“要被挤出新加坡”的煎熬。
“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恐怕也是许多新加坡永久居民近年来的心理感受吧?政府近年来接二连三地推出新政策,削减永久居民的福利待遇,扩大永久居民与新加坡公民在待遇上的差距,使得永久居民的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去年,一位在跨国企业担任高职的永久居民朋友抱怨,他女儿申请新加坡的大学时受到差别对待,同样的学校或专业对永久居民学生的录取要求远高于公民学生,有些专业干脆完全不接受永久居民的申请。近来,又开始为明年考PSLE的儿子担忧,担心政府又会推出新的削减永久居民待遇的政策,以致他的儿子不能平等地凭会考成绩地进入心仪的中学。加上永久居民的待遇有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感到在新加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经开始规划全家撤离新加坡了。这几年来离开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朋友和同事越来越多,两个五口之家已经移居美国,有的移居澳大利亚、英国,有的返回中国、印度等。
自去年大选以来,有关新加坡人口的问题一直沸沸扬扬,特别是永久居民的待遇问题是受到最多本地新加坡人质疑的,最近还有专家学者建议政府根据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时间长短差别对待永久居民。
其实,他们和很多不了解真相的本地新加坡人一样,对永久居民在新加坡所享受到的好处存在很大的误解,总以为他们拿了新加坡什么天大的好处,进而耿耿于怀。永久居民的好处仔细罗列起来也就以下几点而已:
一,有了选择工作的自由,不用担心准证到期,也不用老是被老板用取消工作准证来相威胁;
二,有了许可能在公开市场买一间被新加坡公民住过的旧组屋,可以在家里大声唱歌,也不怕被房东赶出屋子;
三,有了送孩子就近上学的可能,不用因孩子被接纳的学校太远而搬家,还可以享受比外国学生低,却又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四,有了去政府综合诊所或医院看病时,享受一点政府补贴的好处,以前是公民的75%,现在实际上大约不到35%;
五,有了雇主不得不为你缴交的公积金,第一年5%,第二年10%,第三年和公民一样。
除此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了。而作为永久居民,所有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一件也不能少,比如:
一,每年以同样的税率缴交所得税,消费税和房地产税等,不会因为你是永久居民就少交半分。
二,年龄不超过规定年限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男性永久居民都必须参加国民服役。
作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坏处也很明显,比如:
一,小一年龄的孩子无法申请进入热门学校;
二,孩子上学要付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三,组屋翻新,电梯翻新的费用全部自己支付,不能享受任何政府补贴;
五,出租组屋受到较多的限制。
六,所有其他作为公民才能享受的种种政府津贴,如购屋津贴、婴儿津贴、教育津贴、电费杂费津贴等等,统统免谈。
由于永久居民没有投票权,无法通过选票来影响,争取,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预见,面对汹涌的民意,政府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永久居民和公民之间的待遇差距。在新加坡,作为永久居民的好处会越来越少,坏处越来越多,将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将会如影相随,而且会越来越强烈。不过,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对这种被挤压的感受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根据我对周边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的了解,发现感受最深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其次是印度的,而最没有感觉的恐怕是那些拿高薪的洋人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南亚地区已经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华侨”的生存空间了。在新加坡,所谓“永久居民”,其实只能是一个过渡,一个从外国公民过渡到新加坡公民的临时阶段。如果把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等同于美国或澳洲的绿卡身份,那就大错特错了。永久居民的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可能也是来自这种对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误解吧?
若想要摆脱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受,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早日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第二种是尽早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若你申请了却被拒绝,那是明确告诉你,他们不在乎你,除非你能提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作者是自动化工程师,
1996年初移民新加坡,
2003年初加入新加坡国籍
说的是实事实,太贴切了,是要钱,那是要人,所以,中国教育部发出了留学预警信号
情况这么恶劣吗?我今天才去复识所咨询,想让两个女儿去新加坡读书。原来还有永久居民和公民的差别啊?那我是不是放弃呢?
刚听到一个消息,孩子已经是公民了,刚当完兵薪水不达标,无法给妈妈担保,求议员也没有办法,准证不给,妈妈岁数大了,没找到工作,只好跟孩子分开,回国… …
是公民,担保老妈都不可以啊,在这点上薪水多的PR比公民有优势… … 公民有选举权也没有用… …
有拿到PR朋友们也很担心,怕哪一天因为年纪大了,干不动了,PR被cancel了,回国又不习惯了,… … 在这点上,公民比薪水低的PR有优势… ….
新揭皮啊:@
公民可以给母亲申请LTVP,不可以给母亲申请DP
幸好来到这个论坛作深入的了解,要不然是自找坟墓了。看到很多陪读妈妈的辛酸,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真的感觉到平淡就是福。昨天才第一次去复识所(在新加坡地图做广告的)咨询,那人说让我先交一万订金,说第一次去咨询有优惠,陪读妈妈准证减八千,出了门口就没有此优惠了。我也是抱着多了解一点情况才上去的,根本没有准备要下订金,这是笔大投资,我当然要考虑清楚,要跟老公深入讨论,那人再三让我交订金,说先不签合同,到时老公不同意可以退款。最后我还是没有交,感觉她老是让我交订金有点怪,考虑的余地都没有。当我走的时候,看得出那人有点不快,是用屁股对着我的。我的决定真是明智的。
新加坡大门朝南开,有钱进来,没钱别进来:@
作者不老实,没有说出为啥很多pr不申请公民的原因。
PR可以退休后回国养老,这是对国人最大的考量点
为什么说的都这么可怕啊,我还正给孩子办着呢,快办好了。是我老公的一个朋友给介绍的,她是八年前去的。说那不错啊,她还打算把她其他两个孩子也弄过去呢。真的那样差吗,我有点害怕了。
怕了就好,别来了在郁闷啊…. …
八年前怎能跟现在相比啊,出国的谁不挑好的说,要不国内的人怎能另眼相看呢?
看了心里冰凉冰凉地啊!新加坡政府太现实了!
好久没看到楼主了,最近好吗?
唉,实力的坡县政府
有哪国政府不是为自己百姓多多考虑的?如果天朝政府,也是为更穷的非洲啦、拉丁美洲等地方的外国人敞开门户,你们又会怎样想呢?
我觉得,陪读政策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方便那些有N奶的权贵们,打发原配而特设。结果,稍微开了一个小门缝,大堆的穷妈妈就在中介的煽动下,拼命往门里面钻!
还有,本地也有许多韩国妈妈在陪读,但怎么很少听见她们喊苦呢?——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家不需要打工阿! 他们就是为了逃避韩国功课极其沉重却看不到前途的教育而逃难来本地。
不了解不要多讲话。]当你知道全部情况后在发言。
还没来新加坡的,就不要来了。现在政策实在不好,与以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