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刘太格博士: 新加坡有容纳更高人口密度发展潜力 (新闻)

(2013-04-28)● @王润
刘太格指出,要讨论的两大课题是增长人口和打造宜居环境,但目前辩论集中在奖励措施、房价、地铁拥挤、生活费等这些行政课题和设计课题上;“主要”课题应是低生育率、
老龄化、外国人、价值观的“软件”人口课题,和有限空间、人口密度、道路和地铁建设、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硬件”环境课题,这些方面辩论不够。
@王润[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未来人口密度提高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但只要吸取过去的经验,通过创新的点子和缜密完善的规划,新加坡能够实现高人口密度和宜居环境并存的目标。
  新加坡规划师协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联合举办“能为2030做准备吗?”论坛,邀请五名学者从国家和城市规划、环境、社会、交通及经济五大方面,探讨如何为新加
坡的2030年做准备。
  政府今年初公布人口白皮书,预测新加坡2030年的人口将达到690万,这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不满目前的拥挤情况,无法想象如何在有690万人的新加坡生活。
  论坛主讲者之一,建屋发展局及市区重建局前局长刘太格博士认为,新加坡有容纳更高人口密度的发展潜力,新加坡的规划不应停止在2030年,要想得更远。
  他指出,要讨论的两大课题是增长人口和打造宜居环境,但目前的很多辩论集中在奖励措施、房价、地铁拥挤、生活费等这些行政课题和设计课题上,这其实是“次要”课
题;“主要”课题是低生育率、老龄化、外国人、价值观的“软件”人口课题,和有限空间、人口密度、道路和地铁建设、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的“硬件”环境课题,这些方面的辩论还
不足够。
  他强调,硬件环境课题是“永久性的,无法挽回的”,一定要小心谨慎地规划;而软件的人口课题可以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有“挽回”的机会。与世界其他人口密度高的宜居
城市相比,新加坡处于领先位置,刘太格说,新加坡在打造新镇时所使用的绿色缓冲区、完善设施提高宜居程度、交错密度区的方法,让人感到“新加坡比实际面积大”,这些技
巧可以“征服”更高人口密度的新加坡。
  他说,对面积有限、自尊心强的新加坡来说,要与时并进保有竞争力,未来人口必须继续增长,在有限的土地上应付高密度的人口,新加坡“没有后悔的机会”,必须自信、
乐观地面对,坚持高人口密度和宜居环境并存的立场,追求卓越地做长远打算。
  他提出综合性规划方案,即在有限土地上增加人口,同时提高宜居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力,从而达到以较低人口需求保持竞争力的目标。
交通处“追赶”阶段
  交通拥挤是很多人无法接受69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论坛主讲者是曾在陆路交通管理局担任规划师的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戈彼纳·梅农(Gopinath
Menon),他说,新加坡的交通现处于“追赶”阶段,单靠2030年土地资源规划书和交通规划书中提出的地铁和道路等设施建设,无法完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须要其他措施配
合进行。
  他建议,在地铁站旁建设停放脚踏车设施和停车场,鼓励更多人搭乘地铁;增设脚踏车道,鼓励更多人以脚踏车代步;提高行人走道的舒适程度,鼓励步行;鼓励人们共
用汽车,调整停车费控制汽车市场需求;通过灵活工作制和通讯科技,减低人们的交通时间和需要;以及提供更多交通信息,协助人们计划行程等。
  尽管新加坡在尽其所能为未来做准备,但梅农说,新加坡将无法通过建更多路来满足需求,因此未来重点不再是“多快到达目的地”,而是“让人们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提供
稳定的交通时间”,以便人们安排日常生活。多少人不是重点,基础设施以及住宅教育医疗能否承受这么多人以及我们到底需不需要那么多人还有我们到底最终要多少人口才是重点。一切跟上的话,新加坡1000万人也问题不大,把目前十多层的住宅盖三十层就行了。应该问一下他,以他的观点来看香港宜居吗應該更詳細一點,香港九龍。:lol我们关心的是本地,问他香港干什么?他还经常跑中国,是不是也问一下上海,北京?新加坡未来人口密度提高不可避免,刘太格博士认为,我国应该为2100年的1000万人口做好规划准备。
新加坡规划师协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联合举办“能为2030做准备吗?”论坛,邀请五名学者从国家和城市规划、环境、社会、交通及经济五大方面,探讨如何为新加坡的2030年做准备。
论坛主讲者之一,建屋发展局及市区重建局前局长刘太格博士认为,新加坡有容纳更高人口密度的发展潜力,新加坡的规划不应停止在2030年,要想得更远,例如到了2100年,我国人口可能达1000万人。
他指出,目前的很多辩论集中在奖励措施、房价、地铁拥挤、生活费等这些行政课题和设计课题上,这其实是“次要”课题;“主要”课题是低生育率、老龄化、外国人、价值观的“软件”人口课题,和有限空间、人口密度、道路和地铁建设、自然和文化保护区的“硬件”环境课题,这些方面的辩论还不足够。
郑宝莲副教授:允许公民拥双重国籍。谢谢补充!我怎么把那些漏掉了!不如都造1000层楼  :lol啥时候允许双国籍啊?因為新加坡走人口增加的路線,香港就是榜樣。还真的1000万啊?这不是房价涨到2100年?不过不管我们的事情,早入土几十年了,哈哈哈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你我说了算的
政府背后是财团 新加坡的“大股东”们要不断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 否则政府也不会明知百姓不高兴 依然高唱九百万人口计划1000  万真的不多。现在中国一般省会城市都是按照这个人口数量规划的。刘博士参与了新加坡最早的城市规划吧?是的。所以是专业意见。多听一听专业的意见,比听那些杂音对国家的前途有好处!老人言!对不对就不知道了!到底有没有那么多人要来新加坡重点是“他强调,硬件环境课题是“永久性的,无法挽回的”,一定要小心谨慎地规划;而软件的人口课题可以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有“挽回”的机会。”
只要一任部长干了坏事,后面补救可以累死好几任。
俺觉得新加坡一直没有平衡“居住”和“工作”的地域协调。 这两个位置拉得越远,对路上交通的压力就越大。这是纯粹人为的问题。嗯,我老爸老妈住了我买的房子不到一星期就说,我们这里是农村阿
不想国内城市就是城市,有居住区周边很容易找到公司大楼未来要建房子肯定需要填海,土地成本肯定比现在贵上好几倍。政府推出降温措施,反而是买房的好时机。有房地产专家指出,额外买家印花税等降温措施导致发展商大打折扣吸引买家,帮买家省钱。
UFM1003昨午举办理财投资讲座,邀请博纳(PropNex)集团首席执行长林永富、大华银行首席经济师许洲德及马国浩然山庄(Horizon Hills)市场部高级经理温曜嘉,分享房产投资贴士。
林永富说:“如果政府没推出额外买家印花税,你们不见得会买到更便宜的单位!”
他说,政府推出7轮降温措施,其中包括要买家付更多印花税,结果发展商出招应对,“一来不敢抬高价格,二来提供各种优惠折扣,抵消印花税的开销。”
他说,如果没有降温措施,房市持续红火,发展商很可能抬高价格,买家就可能得花比现在更多钱买屋,也要借更大笔房贷。因此他认为,现在依然是进场的好时机。我一直都认为新加坡交通拥堵不是交通部的问题,是国家发展部的问题。
JW遭遇98组屋滞销之痛后,Jurong建屋基本停滞。 JE这种高效集散区有大片土地但到现在也只有商业项目没有住宅项目。
早期大部分外来人租房住,租房都是跟随工作场所。后来年轻人成长了要买房。 政府分配新房死死都在东北一带。造成很多人要每天要长途奔袭。徒增交通压力。
偶早指出东北没有就业点的问题。 政府现在才规划一个工业区,应该还是不够的。国土面积怎么变大呢?嘿嘿嘿。分析的很有道理!不是还有些2b议员要实施什么组屋出租给非公民的 % cap,人为的为交通拥堵雪上加霜。。。这还没神马,社区和谐也是给层级很高的课题。
只是未来如果真的如传言补贴组屋不能转售就搞笑鸟。想换个里孩子上学或者新工作近点的房子都没机会。不能公开转售应该可以在mop后卖回给hdb啊,然后再买一套就好。。。我觉得许部长开始走入歧途了,好的政策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搞那么复杂,管那么细,政府累,人民也累卖回应该是原价吧。再从市场买就是二手市场价。 能承受这个差价的人也就不是神马中低收入了。东北宜居啊,哈哈哈。比较近的工作场所有红帽桥工业园,淡宾尼巴西立电子工业园,机场,新的航空工业园,其实离市区也不远,只要公司不在西南Tuas就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