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香港房价,豪宅当然还是香港贵,但大众私宅的价格快赶上香港了,即使从实用面积看,也快赶上香港了。
我朋友买的公寓, 700尺左右, 400万港币。 感觉比新加坡便宜
在香港租过房。铜锣湾,不到6000港币,比住无节路便宜
我以为新加坡房价早就超过香港了。
不知道这样下去, 谁会得到好处? 外国人大量买这里的房, 本国人买不起房, 非要把自己的国民往国外挤吗?
有这种可能吗?组屋是干嘛用的?大量外国人能买吗?经济增长了就不让房价涨啊?不涨最好,你不用担心涨你的产业税了!
夹心层是很难受的. 我所认识的一位人士, 抱怨买不起公寓, 提升不了,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移民澳洲了. 另一位, 买不起二手组屋, 也在考虑移民. 你可以说, 他们可以继续住组屋, 买BTO, 当然他们有其他选择, 等你到了那个地步, 你就可以理解他们的诉求了.
多大实力办多大事,实力不够就别怨社会!不能提升就是难受,那买不起房的怎么办?是条龙到哪都是龙,是虫到哪都是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难处
我老板那么有钱,还整天说钱不够花。。。。。。。。。。。。。。。
豪门子女自杀的也不少。。。。。
额。。。我这种明显地是超出自己负担买的房。。。但是,大刚需,没办法!
真巧,我也是昨天看了看香港的房价,感觉和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差不多。
你说的大道理在哪里都适用. 从微观的角度看, 他们个人或家庭已经不适应他们现在的国家了, 或者说他们适应的环境已经改变, 他们无法适从; 某种程度上, 就像中国人离开中国一样, 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称之为”挤出”现象. 这种感觉是应人而易的. 有的人已经感觉到”TRIGGER”了, 有的人只是抱怨而已, 并没有采取实质措施. 我还是那句话, 等你到了那个阶段, 你可能会有类似的感受.
我的感觉是, 现在的房价局面是, 新加坡高于香港, 香港高于上海.
良禽择木而栖,适应得了就呆着,适应不了就移民,移不动就忍着,完全理解你所说的感受,但社会在发展,人也得调整。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多大的树多大的阴凉。
我说得这两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所谓的 TRUE BLUE; 这些年来的生活费用的高涨, 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啊.
多谢楼下大侠指正, 应该是TRUE BLUE, 不是Blue Blood.
政府是要自省一下了 大环境变了 现在越来越多中产开始支持反对党 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大选的时候 穷人和有钱人都只有一张选票.
如果从经济面来说,不超过香港还真说不过去。。。不过香港产业空心化严重,依赖房产偏重,所以一直较高
人和人不一样啊。我一个发小,出国是百般哀求父母,父母勉为其难才让其出国。
我家人是想尽方法把我踢出国门的。。。。。
呵呵,别人我不知道啦。我是喜欢往外面闯的人。我们家人普遍的看法更是男人就该出去闯。
小时候算命还说我走得越远越好。。。。。
所以来新加坡是完全没有一丝半点的犹豫。。。
年轻时还计划5年挪一个地方体验人生,现在被老婆孩子绑住,真是遗憾啊。
啥时候孩子长大去不同的国家,咱轮流去呆。。
当然当然,我可能是特例。。。哈哈,不能做准。
我相信:树挪死,人挪活
所以啊,出国啊,回国啊,换个地方啊。我都尽量往好处想:至少俺还有选择的自由么
跟恋爱结婚一样,现代人的婚姻其实不一定就比以前的人幸福。可是现代人有选择的自由么。。。
我倒是觉得,要不是那么多PR买转售组屋抬高价格,BTO买来的组屋根本就没有增值空间,因为老房子应该比新房子便宜是普遍规律,而正因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才打破了这个规律。
很多本地人,还是很需要自己买的BTO增值的,因为他们如果想实现自己能早日住上公寓的目标,BTO的增值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谈私宅, 我对”刚需太多”持保留意见. 而恰恰相反, 投资投机的人却占很大部分(纯属我个人感觉).
同意,我也觉得刚需的人数已经少了,买私宅以出租为目标的不在少数。
明年将出台单身购新房的政策,估计能解决一大批单身人士的购房需求。这些公民以前只能买公寓,或者等到35岁买转售组屋。
那也只是公民而且得35岁才能买的,等三年建好都38了,人生都过一半了才混套房,太晚了我觉得。
呵呵,说不定那个接受他的国家,本地人也不高兴呢。新西兰,澳洲,对移民现在比较抵抗。理由一样:外国人抢工作,抬高房价物jia。即使美国加拿大这种相对比较接受移民的,现在本国人也是有意见了
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我觉得如果这个‘很成功的新加坡人’离开后,他原来的工作/成果如果无人能替代,那可以说是新加坡的损失。
如果他的工作/成果有人替代,为什么是损失?
这个人的整个家庭都比较出色. 夫妇两人都是国大毕业, 他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奋斗到了比其同龄人较高的职位; 前两个孩子, 都是GEP, 在RI读书, 成绩都很好; 后两个还没到GEP, 就跟他出去了. 单从他们全家受到的教育来说, 使用过的教育资源来说, 都是新加坡最好的, 尤其是那些孩子. 他身后的职位, 肯定会有人顶替, 也许是外国人, 也许本地的; 但是如果他继续留在这里, 他会比较容易拿到好的位置( 那些猎头经常骚扰他). 不过, 他家的出走, 肯定是这个国家的损失; 也许比不上那些在科技方面的尖端人才, 或者在金融领域里呼风唤雨的人物, 但毕竟还是有损失的. 也许有人会说, 无论政府怎样做, 都会有人走; 但是, 不能因为这”总有人走”, 就不用尽力去留住这些人才了.
政府该怎么留住人才,什么都听他们的?可是人才们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为什么他走就是国家的损失,而国家吸引了一家和他家条件相当的移民就不是收获,反而是强本地人饭碗呢?
我晕,转售组屋的COV要说随行就市还说得过去,那个估价可是政府一手操控的。这和供需有半毛钱关系吗?
没听政府说吗?要逐步提高估价,降低COV,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房(因为更多的可以用贷款)
问题是你估价上了,人家COV就乖乖的降?
这个说细了就没完没了了,对社会的贡献恐怕不光是工作,还包括跟社会的融合神马的。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移民国家都希望你过来是打算长期留在这边的。尤其是新加坡这种极品跳板国家。。。。
真的要说的话,人才移民流失,香港比新加坡更杯具。比如全世界公认的天才陶哲轩。真的天才!IQ230,据说是全世界第一高的,9岁修完大学数学,24岁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全职正教授。2006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相当于诺贝尔奖)。
这个天才是澳大利亚华裔,父母都是香港大学毕业的精英,移民去澳大利亚的。
比如你提到的新加坡人才,香港失去的是天才啊!但又能怎样?很多事情政府根本无法控制的,澳洲美国英国那些国家某些优势,香港新加坡这种地方怎么努力也没有。
话说回来,即使香港失去了这种人才,香港还是香港!还是从全世界吸引了很多人才过去。新加坡也是类似嘛。有的人走了,走了就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同时新加坡也吸引了很多人才过来。
新加坡可能还没有出现那么牛的人才出走; 我虽然认识的人有限, 但我很佩服我认识的这个人, 他自己是NUS的本科硕士生毕业, 智商很高, 他儿子也应该算天才了, 中二就考完了A水准. 但我相信我认识的人决不是特例, 相信还有很多类似的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也许比这位更出色的, 或不如这位的, 也已经走出去了.
我想, 香港与新加坡定位不同, 香港不是一个国家, 一个殖民地转变成一个中国的不伦不类的地方; 香港人对身份认同很模糊, 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们想自己是香港人, 但世界上没有香港这个国家; 而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独立的国家, 这个国家要建立一个全民认同, 就是新加坡国家和国民, 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 尤其在这块土地上的国民, 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自豪感, 幸福感, 这是政府的责任, 任重道远.
清华北大作为留美预备班这么多年了,走的人才不计其数,天朝依然坚挺。多大点事,世界本来就应该自由流动,有进有出才是活水!
同意
一瞬说的当然是土生土长的,但更是人才;就因为人才才会有机会流动,而不是因为对什么不满
新加坡了不起吗?至少,可惜了李老爷子。就这么大点地方,有才能的没有理由一定锁在这里
就为了他们国家应该改变?过分了
只能怪新加坡太小,他们没有发挥的余地,母亲太’穷’,儿女嫌弃罢了。
我认为中国流失了太多的精英和人才, 这是中国一大损失. 尽管有一些回国创业或就业的人才, 但其中很多人才手里拿的外国护照说明了他们心理所想的, 所担心的.
几年前我在中国的某著名大学招学生时, 就被告知, 一流学生去欧美留学, 二流人才进政府或垄断国企, 三流的进欧美大公司, 四流的去其他公司.
严重同意
去年新加坡GDP超过香港,而十年前这是不可以想象的,那个时候可能就一半多一点
香港人口比新加坡多40%,背靠大陆,忙了民主,慢了经济,突出美化了新加坡
我个人倾向于用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个事情。走的人有更好的发展,有自己的追求;同时留下空位给别人,让别人多了机会。大家都好嘛。好比之前高考状元去香港读大学。状元有更好的发展,状元下面的第2,3名又可以顶状元的位置去北大。反正,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少拿第一名,但都是前面几名。心中总巴不得第一名走掉算了。哈哈。
本来就是嘛,我一个朋友在圣淘沙做到挺高职位了,回国发展了,底下人顺次升了半级到一级,皆大欢喜,多欢乐的事,关国家民族屁事!
本来就是人民创造历史,新加坡也不例外。让那些自诩为英雄的人移民吧。
当然关国家民族的事儿了,是好事儿。正常的国家就是这样的。
非要反过来想的认,那就诡异了。难道国家就应该是每个人给一个位子、满意的位
好事啊,我同意!
这几年前才知道?确切地说 应该是 一流的去美国,而不是欧美
不流失在国内就真的能发挥出才华吗?
关于留学出国, 这是1980年代以来30几年中国学生就盛行已久, 人人皆知; 关于第二流好学生进国有垄断企业, 我在去那个高校才知道, 欧美500强的外企收不到这批好学生.
我觉得要留住人才,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农民是不会移民的。
不是不会,是不能。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广东啊福建这些地方,早期多少人跑出去谋生淘金的?
如果我回去老家农村那边跟农民说,我现在可以带他们移民去美国,谁不愿意?
让那些想走的走,那些想留下来的建设新加坡。让那些所谓的精英下放到美国农村,住便宜房子吧。会读书的不应该算什么人才,真正的人才是能够抓住机会的人。他们放着新加坡这么好的投资机会不抓,也没有精英到哪里去。
福建那里农村的,移民的不多,偷渡的却不少。
美国十个中国人中有八个是偷渡来的,留学生、移民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签美国签证难签,因为大部分都给偷渡客占了。
为什么美国要收偷渡客?因为这些人都声称自己在中国遭到了迫害。政治迫害在美国拿绿卡是不需要排期的,就连凤姐都想这么做。具体怎么做?先是找蛇头把他们送上船,这船得开个把月,可能途中就死了。就算开到了、可能下船的时候也不是在美国,而是开到了墨西哥、智利等国。然后到了美国,找个中餐馆安顿下来。所以一般的留学生字在美国很难跑到中餐馆打工,因为一个中餐馆里面的员工基本都是来自福建省同一个村的。安顿好了,他们就申请避难,在网上注册账号在各大网站发表反华反共文章,然后会招至正常网友一顿臭骂,所有骂他们的话都被他们当做呈堂证供来证明自己在中国受到迫害。其实网友迫害他们根本不是政治原因,而是他们说话实在S B,或者像凤姐那样装疯卖傻。但美国法官不懂中文,看到那么多骂偷渡者的回帖觉得问题很严重,就会给他们绿卡。偷渡客都是这么过去的。还有一批人会在美国参加各种反共反华集会活动,比如法X功。目的是把脸能混进报刊的照片里,这么“签到”一下是以后申请避难的“政治资本”。
顺带说一下每年美国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作证”的大多数都是这帮偷渡来为了拿绿卡的。所以中国人 权在西方名声很差,虽然你可能在国内还感觉不到,因为都是这些人为了申请避难编造出来的例证。
当然这事中国也有责任,因为怕和台湾打起来,所以一直不敢投资发展福建省,目的是拿福建当做战争的缓冲地带。那边的农民确实挺可怜的。国家既然帮不了他们,人家去美国追求“自由”或者幸福生活本因无可厚非。但刻意夸大事实或者造谣来抹黑中国以换取自己的绿卡这同样是不厚道不道德的行为,因为他们从中获利却造成大多数普通的中国籍同胞在西方印象差、签证难的事实。并且,这些人生活改善了没有?我看未必,无非是从农村干农活换到了美国的唐人街中餐馆里洗完然后在网上骂中国,一样是社会的最底层而已。
非常同意!“抓住机会”是王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周围真的有朋友做到了,相信本坛也有不少人做到了。学习中,努力中!
赞同: “新加坡这么好的投资机会不抓,也没有精英到哪里去”
好吧每次见到“建设xx国家”之类的言论,由衷地觉得假得死。。。。
有谁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他国啊?那你不如去非洲大展拳脚。。。。。
新加坡的私宅价格超过香港了吗?不过,超过香港是早晚的事。
哈哈,等那些《土生土长》的Aussie指着他的鼻子骂Fxxking Asian,狂扁一顿的时候(人家不叫自己Australian哦)
他就知道《排外》+ 《歧视》的滋味了。
什么?你是坡人?不好意思,越南人中国人棒子小日本,在爷眼里都一个样,这个世界真欢乐!
没房的人盼房价跌破底,有房的人盼升到天,你要知道,无论升或跌,都满足不了所有人意愿的。
即便能满足所有人,还有句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得压力哪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