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成绩等级制即日起废除(2012-09-13)
教育部长王瑞杰昨天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教育部将简化奖励学校机制,着重表扬学校如何通过各种良好的治校方案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此外,教育部计划在未来五年拨款5500万元助各校发展专长活动。
陈能端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学校日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教育工作,无需为了“保住”奖项和成绩等级疲于奔命。
教育部从即日起废除中学成绩等级制,并将在2014年取消“奖励计划总蓝图”(Masterplan of Awards)制度。教育部长王瑞杰昨天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教育部将简化奖励学校机制,着重表扬学校如何通过各种良好的治校方案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此外,教育部计划在未来五年拨款5500万元助各校发展专长活动。
王瑞杰重申,我国教育和考试体制完善健全,学校不应该以学生须额外补习为运作前提。对部分学生而言,补习和额外补课确实有必要,但过多的补习反而对学生有害。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话中,王瑞杰强调教育团队的目标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育每名学生积极向学,而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协力配合。
教育部在2004年根据O水准会考成绩把中学“排名次”改为“等级制”,不再根据具体分数(包括小数点)为中学顺序排名,而是以整数等级划分。这个举措当时被视为是中学排名自1992年实施后的最重大改变,而这次进一步推翻等级制显示教育部有意改变一般人成绩至上的观念。
王瑞杰说:“许多教育领袖告诉我,现在学校里有许多创新和有趣的计划。等级制已经达到推动学校更上一层楼的初衷,但是这个制度现在却阻碍我们实现‘每所学校均是好校’的理念,因为它让人觉得教育部只凭考试成绩评估学校表现。”
这些年来,教育部使用“卓越学校模式”和奖励计划总蓝图制来衡量以及肯定学校在不同方面的成果。教育部过去一年检讨学校评估制度,发现两个模式的原意虽好,却在执行时导致学校必须做许多行政工作,也在无形中让公众误以为学校只一味追求奖项。
为此,教育部决定在两年后取消金字塔式的奖励计划总蓝图制,不颁发最高荣誉的“卓越学校奖”,保留“优异学校奖”以及肯定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福利的“最佳治校奖”等。为了凸显品德教育和家长支援学校的重要,最佳治校奖会增设评品格与公民教育及伙伴关系奖项。
洪美卿(38岁)育有四女一男,她第三个女儿今年参与小六会考。她坦言为孩子选择中学时更关注学校的收生截分点,所以废除成绩等级制对她没有太大的影响。她说:“教育部这么做当然是出于好意,但是人们比较学校的心理是很自然的,以后不比成绩还是会比别的。”
另一方面,不时有家长投诉教师让学生向补习老师请教课业问题。王瑞杰昨天说,如果这类投诉属实,教育部必须杜绝这种情况。
他指出,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风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确实能从补习受益,学校和自助团体一向为这类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但过多的补习不但会妨碍学生均衡发展,还可能让他们对上课意兴阑珊。
王瑞杰说:“当学生有‘私人学习指导’,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走捷径找答案而不愿意用心思考,而这会消磨意志力和独立性。”
近2000名学校领袖、教师、教育部职员出席常年的工作蓝图大会。配合“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的相关工作,王瑞杰和教育部高级官员昨天下午也同全国5000名教育工作者展开交流。
来源: 《联合早报》
中学等级制将走入历史,2011年的O-level band已成绝响。
“缅怀”一下:
2011年 中学等级(特别/快捷课程)
第一级1Anderson Secondary School2Anglican High School3Bukit Panjang Government High School4Catholic High School5Cedar Girls’ Secondary School6CHIJ St. Nicholas Girls’ School7Crescent Girls’ School8Methodist Girls’ School (Secondary)9Singapore Chinese Girls’ School10Victoria School
第二级1CHIJ Secondary (Toa Payoh)2Chung Cheng High School (Main)3Nan Chiau High School4Nan Hua High School5St. Joseph’s Institution6Tanjong Katong Girls’ School7Tanjong Katong Secondary School8Xinmin Secondary School9Zhonghua Secondary School
第三级1Chung Cheng High School (Yishun)2Commonwealth Secondary School3Maris Stella High School4Swiss Cottage Secondary School5Temasek Secondary School
第四级1Dunman Secondary School2Fuhua Secondary School3Gan Eng Seng School4Kranji Secondary School5St. Margaret’s Secondary School
第五级1Ang Mo Kio Secondary School2Bukit Batok Secondary School3Hai Sing Catholic School4Jurong Secondary School5Paya Lebar Methodist Girls’ School6Presbyterian High School7Yishun Town Secondary School
第六级1Clementi Town Secondary School2Ngee Ann Secondary School3Pasir Ris Secondary School4Riverside Secondary School
第七级1Beatty Secondary School2Bowen Secondary School3CHIJ Katong Convent4Chua Chu Kang Secondary School5Compassvale Secondary School6Fairfield Methodist School (Secondary)7Hua Yi Secondary School8Mayflower Secondary School9New Town Secondary School10Pasir Ris Crest Secondary School11St. Andrew’s Secondary School
第八级1Anglo-Chinese School (Barker Road)2Bedok South Secondary School3Bedok View Secondary School4CHIJ St. Joseph’s Convent5Holy Innocents’ High School6Peirce Secondary School7Queensway Secondary School8St. Gabriel’s Secondary School9St. Hilda’s Secondary School
第九级1CHIJ St. Theresa’s Convent2Evergreen Secondary School3Jurongville Secondary School4Queenstown Secondary School5St. Anthony’s Canossian Secondary School6Unity Secondary School7West Spring Secondary School8Westwood Secondary School
会有什么影响那? 不懂的家长飘过。
教育部废除了小学分流制度后,虽然没有了EM3的学生,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采取更为激进的单科分班制度。
每个学生每个年级将面临4科都重新洗牌换班的考验。
EM3的同学原来成绩不好,起码还能有朋友,现在的孩子是每天上不同科目,都面临的不同的同学。哪个更可怕?
换汤不换药,这种改革没有一点用处!!!只会让学校更在暗地里竞争!
这个要好好收藏!废除了这个,不代表它就不存在。在关心它的家长心中,还是存在的,还要依靠它择校。只对一部分人来说,爽了一把,真以为“Every school is a good school”.
废除的话,难道COP就不存在?好的学校家长还是趋之若鹜。
下一步可能就是废除PSLE,让COP成为历史。。。
新加坡学校那么多垃圾奖早该取消了,一看列表,几乎每个学校一大堆奖,最后不知有何意义。
这个俺要喊一嗓子~~~
童鞋们
起码教育部现在的努力方向
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太相信MOE肯做这种根本性的改革。如果他们真敢动真格的,可以先从小一报名程序上下手。小一报名优先权里,只有第一阶段的比较合理(有兄姐仍在小学在读的)。其它已经毕业离校的父母,兄姐的优先权大可废除。
那些名小的学校,建校历史大都很是久远。毕业离校的校友也会越来越多。PR孩子的数量,跟这些名额比起来,九牛一毛。
但最近MOE依然宣称:不会改变现有的小一报名程序。
教育政策的改革,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是不敢从源头上改起,那这个改革的结果就可能沦落空话,甚至效果截然相反。。。
个个都是好学校,这个从逻辑上,概论上都是不可能的。明摆着是忽悠人的嘛,呵呵。。。
学校,老师,家长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很多家长心心念念好学校,是可以理解的。
但学校不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唯一要素。。。
如果有可能进入好的学校,当然成功的几率就大些。如果不能,家长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在现有的学校里,来帮助孩子在未来进入理想学校的具体作法。
学校,老师,家长虽然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但这些仍然都是外因。孩子才是根本的内因。
先抛开其它我们无法掌控的前两个外因不谈,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做父母的到底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天赋吧。。。
有动态的孩子,也有静态的孩子。。。前者以男孩子居多;后者则以女孩子居多。
不可否认的是:静态,或倾向静态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课堂学习中,肯定会比较占优势。动态特征的孩子则相反。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那个特征的孩子比较聪明,比较好。这句话可翻译成:学习成绩不是决定孩子好坏的唯一要数。
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对待动态特征的孩子呢???
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不想一味地跟风。想在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学校统一要求之中,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范围。
我希望孩子能保留住自己的天性,这部分也许就是老天赋予他/她们的特长。不打算只为赶超学校的统一标准,而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天分。
如果强制改变孩子的特质,有可能令孩子的个性巨变。。。
我还没整理好自己的想法呢,呵呵。。。
新任教育部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一系列改革让人看到他的魄力。
品德教育尤其让人称颂。中学取消等级制,发展各自学校的专长,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如果报纸上一再出现PSLE、O L、A L状元榜,榜上出现的学校就是家长心目中的等级学校。
对这个持谨慎乐观态度,初衷是好的,结果如何有待考证!
好吧,观其变。:)
这样可以终止变态的补习。
不明白,到底是好是坏? 初衷好不一定结果好啊!
“所有的学校都是好学校” 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赞同!他的一系列改革确实魄力不少,今天还说让学生剪头的老师没有错,不能对无理要求一味妥协。看来总理找他来组织全民对话是有一定眼光的。
以前的等级制度我没太看明白,第一级里为什么没有那些IP的学校和四大名校呀?所以那些IP的学校是游离于中学等级制度之外的么?
我看最近的有关教育的新闻,有一个直觉,今年的PSLE应该题目不会很难,等着考完再看吧,嘿嘿。
中学改革须对症下药
社论2012年9月14日
中学的校长与教师从即日起终于可以突破长久以来的困局,回归教育我们下一代的专业。教育部长王瑞杰前日在该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废除中学的成绩等级制,让学校不必为了争取或保住奖项和成绩等级而疲于奔命。同时,让校长教师沦为打报告公务员的“奖励计划总蓝图”,也将在2014年废除,奖励学校的制度将精简,省却教育工作者不必要的行政负担。这个改变,信会比先前宣布的给教师加薪,更有提振教育队伍士气的效果。
新加坡的教育素质国际知名,处于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功不可没。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维护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和士气至关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就必须在管理、评估及工作制度的设计上,表现出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所应有的尊重。与偏重考试来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样,为中学分级的做法原来是为了推动学校更上层楼,可是流弊所及,反而让校长与教师为了排名,而无法专心教育我们的孩子。
学校排名的无情竞争,让教师无法把心思专注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得去迎合排名游戏的繁文缛节,从事诸多教学以外的其他活动。一些教师教学成绩不佳,却因为在这类教学专业的“课外”活动表现杰出,而获得升级加薪的情事并非空穴来风。同时,校方为了追逐名次,可能也会在教学上揠苗助长,不理性地提高课业难度,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一般相信,补习已经成为本地年产值数亿元的新兴产业。这背后当然不乏家长“怕输”的情结,但中学的成绩等级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补习行业的兴盛,恐怕也并非凭空之论。除了上述排名压力所导致的课业难度提高,教师忙于应付“课外活动”,教学时迫于时间压力赶进度,间接也把教学的责任“外包”给了补习老师。资质一般的孩子不补习就赶不上学校学习进度,相信也是很多家长及孩子普遍的感受。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目前补习盛行的不良风气,不可能仅靠废除中学成绩等级制的改革来完成,但是对症下药毕竟还是正确的一步。废除排名制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清楚:要改变成绩至上的观念。相应的,教育部也宣布在未来拨款5500万元,资助学校发展自身的专长活动。此外,教育部也保留了根据教学、学生发展与教师福利三个标准的“最佳治校奖”;为了凸显品德教育和家长支持学校的重要性,最佳治校奖也会增设“品格与公民教育”及“伙伴关系”两个新标准。这些制度安排,都有展现教育不应该只是追求分数的正面意义。
现代社会无法避免竞争,这包括教育领域在内。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政治正确歪风的影响,为了所谓的“照顾孩子的自尊”而淡化了考试的标准,对教育水准和下一代的福利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中学改革要遏制分数主义的影响固然正确,但相信以国人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应当不会走上上述西方国家的错误道路。把考试题目的难度拉回合理的范围、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加上废除中学成绩等级制的压力,相信都可以让学习变得没有那么沉重。就如王瑞杰所说,改革不应该让教育水准降低,而是在教育和学习压力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
作为教育事业的利益攸关方,家长对中学改革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必不可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除了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学习要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也是原因之一。没有家长会愿意看到孩子落后——注重排名(无论是学校或个人成绩)、继续奉行分数主义,则必然要分先后,家长的焦虑也就无法缓解。快乐学习的正本清源之道,恐怕正是要从教育观念的改革入手——教育部无妨利用全国对话的机会,与家长谋求这方面的共识。这才是孩子真正的福音。
来源:《联合早报》
对老师评估制度的改革
要是能落在实处
的确比加薪更提振士气~~~
教育部只要不要把人用的那么狠
给老师应有的时间备课、评改
让老师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应该说,能比补习老师做得更多~~~
的确,应该让老师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而且要专科专任。最不喜欢学校让老师负责那么多课外活动,结果根本没时间备课,也不能集中精力把课教好。
如果教育部能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专科专任老师(不要让老师个个全能,什么科目都能教,但最后变得什么科目都不精通);二是老师除了教学,只适当的负责一点课外活动,学校应设专业的课外活动组织部门,既能更好,更专业的组织活动,也减轻了教学老师的负担。
相信教育部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孩子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课外补习,或者家长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导孩子的功课了。
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实现吗?呵呵
联合报也太给别人的教育制度乱扣帽子了,人家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和政治正确有半毛关系?比如芬兰,典型的没有考试的国家,但是初级教育在经合组织评估中总是世界第一
说白了教育还是有社会制度决定的,高度平等的福利社会决定了学校间的差异非常小,家长根本没有择校的企图
福利社会让人们不必为后面的生活担心,每个人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用结果论来说,芬兰和新加坡人口都是500万,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到底培养了多少精英,芬兰人在神经网络,linux等理工类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精英教育说白了就是维护统治阶层的地位和利益,因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让精英阶层垄断了太多的教育资源,后面的人只有想尽办法帮孩子挤上那条船
好的教育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家庭状况(尤其是财政和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孩子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影响最小。而这一点做的最好的是北欧国家
哈哈
你这个也太悲观了吧~~~
新加坡小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
你肯定能看到啦~~~
新部长一口气出台了这么多新措施
加上他还是全国对话会的队长
肯定是看到了、听到了很多~~~
任何事物都要取得一定的平衡才能持久
当老师们聚在一起都只是满腹牢骚、各种抱怨、士气低落的时候
通常都是大批老师离职的前奏~~~
据我所知,一所口碑还算不错的西部学校
今年年头光母语部
一口气走了7个老师
不是申请转校
而是彻底的离开教育界~~~
一所学校
要到哪立刻去找7个合格的代课老师。。。。。
但愿新部长从加薪,到体制的完善
能够阻止这种现象的蔓延~~~
千万别,看看国内乱成一团的小升初,为了PSLE补习还有个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了,就只好各种方向都努力,孩子们变成十项全能,只有更累。
中学没banding 对你有影响吗?
2012-09-19 on 联合早报·逗号
中学不分等级了,师生如何看待?
过去,教育部根据学生的O水准会考成绩,将中学分为不同等级。最近,教育部长王瑞杰宣布即日起取消这个制度,因为它有碍他们实现“每所学校均是好校”的理念,也“让人觉得教育部只凭考试成绩评估学校表现”。
对学生、学校和家长来说,取消该制度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说
白舜尧/莱佛士书院中一:措施减轻老师压力
分级制取消后,名校少了竞争压力,可以花更多时间在学生身上。但有时适当的压力能让学生更有动力,学得更多。
我选中学时,看它的名誉也看它是否靠近我家。入学后,我发现老师教学和设考题的方法和其他学校不一样,可能其他学校较多是考学生的背诵能力,我们的较多是考应用能力。
我觉得取消分级制对学生没什么影响,对老师就有,他们可能就没那么多压力。
杨淑慧/圣婴中四:选中学不看等级
取消分级制算是好的,不过我平常也不注重排名。
以前选择中学时,我也不看排名,因为已经有目标了。那时想进安德逊中学,原因是那所中学的校长来我的小学演讲,从介绍中,我觉得该校的教学方法不错,再加上学校靠近我家,所以就想选它,但没考上。
现在我快要毕业了,所以也不管中学是否还会分等级。就算制度取消,家长还是会知道哪所学校的表现比较好,除非人们在多年后淡忘了。
陈亮宏/成康中四:分级制让学生有目标
我不是很喜欢教育部取消中学成绩分级制的做法。分级制让学生更了解学校的名誉和水准,他们有了目标,也会更努力想考进那学校。
其实根据考生成绩和奖项评估学校的制度挺不错的。每所学校都会追求这些。况且参加比赛追求奖项,也可以是一个建立学生品格的过程。
就算取消了现有制度,公众还是会知道哪所学校的名誉好,哪所没那么好。未来十年二十年,现在的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家长,他们还是会把对学校的现有看法灌输给下一代。
陈凯扬/圣婴中四:难打消好学校坏学校的观念
我觉得取消这个制度是多此一举,分级能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水准,老师也能够激励学生考得更好。
有不同水准的学生,别人就会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一些名校对水准不错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我觉得可以接受。
要消除人们对“好学校”和“不好的学校”的现有观念,难度很高。要让每所学校都平等,或许可以从学校的设施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开始。各校学生也可以多交流,互相学习。
我最想从教育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
林进豪/新加坡海星中二:没纪律问题就是好学校
分级制对我没影响。如果学校刚好在比较高的等级,当然会开心,如果在比较低的等级,我想我一开始会选别的学校。
我比较在乎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是否多样化。虽然好成绩等于好学校,但如果成绩不好,只要该校学生没有什么纪律问题,这所学校也是好学校。
我觉得目前学生之间的竞争还好,我也不会感到压力。废除分级制后,竞争应该会再少一点。
师长说:
刘俊铭/文殊中学校长:措施回归教育本质
废除中学等级制,对学校来说是好消息。我们本不该以学生成绩来断定学校的好坏。废除这个制度后,学校可以花更多精力培养学生。废除制度对学校来说是个松绑。
虽然公众难免还是会用排名来看学校,但至少废除等级制这个措施是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以价值观为导向,落实全人的教育。
其实这个措施对文殊中学来说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以争取排名来办校,但废除等级制让我们可以更坚定地往原本的方向走下去。
张厚德/家长:教好品格才是好学校
家长和孩子选中学时,看的是中学的截分点(cut-off point),不是学校所处的等级。和其他家长讨论学校时,也不会谈到学校在哪一等级,但大家多少会知道各校的名誉如何。
取消分级制,多数是让学校减少压力,对家长没什么影响。其实考到截分点也是一个目标,有一定的竞争也是好的。我认为好的学校就是能够教导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学校,因为孩子出社会后,好成绩没那么重要,品德更重要。教好品格后,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太差,因为他们那时也已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新闻背景
教育部长王瑞杰上个星期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教育部将让奖励学校的制度更简单,着重表扬学校通过各种方案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
这包括从即日起废除中学成绩等级制,并在2014年取消“奖励计划总蓝图”(Masterplan of Awards)制度。这意味着学校可花更多心思培育学生,而不是忙于追求奖项和排名。
1992年,教育部根据学生的会考成绩,推出50大快捷源流中学、40大普通源流中学,还有初级学院的排行榜。
2004年,教育部把中学“排名次”改为“等级制”。全国学校共分成21个等级,但只有首九个等级的学校名单公开。同年,教育部也不再为初级学院排名。
2008年,中学榜不以等级的顺序列出各校,而是依照学校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列出,并在列下该校获得的奖状后,才点名学校所处的等级。
对于这次废除中学等级制,王瑞杰说:“许多教育领袖告诉我,现在学校里有许多创新和有趣的计划。等级制已经达到推动学校更上一层楼的初衷,但是这个制度现在却阻碍我们实现‘每所学校均是好校’的理念,因为它让人觉得教育部只凭考试成绩评估学校表现。”大会上,王瑞杰也提出教育部未来的计划,包括在未来五年拨款5500万元助各校发展专长活动、改善教师的评估制度,还有在后年推出新公民教育课程。
不要害我
体制内的老师
只能从体制内喊话~~~
能不能扫扫盲? — – 犀牛哥太谦虚了。我只是在转载。。。
有排名的时候,有什么不好的方面? — 有排名的时候没想过不好的方面;要取消的时候就说“排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取消排名是为了更上一层楼”。至于说是什么目的达到了,楼上有什么,我也不清楚。。。
那些排名是每年变的还是固定的? — 以前的排名每年都在变,名次由O-level成绩来决定。
取消排名后,会有神马事情发生?— 大家都在欢呼。。。
黎民们就不怕输了吗?— 2004年取消大排名后,黎民们好像更怕输了。
会不会有变相的神马排名出来 — 生命不息,排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