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融入与接纳间的对视——–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薛之白)


“一些中国人在地铁和巴士上聊天或讲电话时,声量特别大,感觉很吵,“遇到这样的人时,会觉得他们不是很有文化。”
承认有些人是会这样,但其实有些新加坡本地人讲话也特别大声,我就经常碰到,一听那音就知道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本地人,为什么就没有人说呢,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讲话方式也不一样,为什么非要在讲话大声的人头上扣顶中国人的帽子呢,说到底还是有偏见,新移民是该努力融入新生活,毕竟你移民了,但也要记住自己本身是中国人,虽然移出来了,也要做个好样的,不给自己的祖国丢脸,是我就是这么觉得的,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心,中国人在外国就不会受别人白眼了!大家在外的海漂都该有颗赤子之心,给中国人的形象加分!加油!


做为新公民的媳妇,你也是新移民了。
你有过融入时的不适吗?或有过些被接纳时的困惑?
看到多数媳妇们都忙着充电忙着补修忙着冲刺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也是一种积极融入的方式,值得赞赏!
除了这些,好象还不够。
要如何才能尽快地真正地融入?你怎么看本地人的那些“不适”?
欢迎发言~~


个人觉得最好的融入就是思维方式的融入 当我们的头脑彻底变成坡式思维后我们就真的融入了!


无论是什么人,在公共场所大声讲话干扰到其他人,在新加坡都被视为不礼貌,没有教养。
在中国,这样的做法却不会很大幅度引起大家的反感,我这样说不知道对不对?
如果对的话,那么土生新加坡人与土生中国人的价值观,就存在一点差异了。

我打算将来退休后去中国生活,也已经知道有些情况我必须接受,因为我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决定去中国。
同样的,来这里的人,也必须考虑到价值观的差异,从而自身做出一些调整,大家和谐共处。


好象粗象了点儿,来个举例说明吧?
坡式思维是怎样的?
我看到的最简单的例子,排队,无论在哪都能看到或直或弯的队形,没有任何特殊理由可以插队,这个区别很大。


你打算去中国生活?很好,说明你心目中的中国地位不低,或者说你准备去的那个地方的确不错!
去之前肯定要做很多方面的了解,不然会有很多的问题等你去面对及解决,有可能会比我们来这里的适应难度更大些。:)
假如你过去只是单纯地过退休生活,就简单得多了。

我讲话还算小声,但是偶尔也会尖叫、大吼。。不过是在家里,没有第三个人在的时候,哈哈!


同样的,来这里的人,也必须考虑到价值观的差异,从而自身做出一些调整,大家和谐共处。

感觉本地人的包容性还好,至少从你这里看不出什么抱怨的意味,但这,是不是你的心里话呢?就如上面有些人说的,外来人太多抬高了物价,还有出行的时候到处都是外国人,会不会说影响了你们的生活?


也包括我说的,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
不随地吐痰,不随处抽烟,不乱抛垃圾。
非必要不鸣车笛,遵守法纪,不胜枚举。

上面好像有朋友说,新加坡人也有很多是怎么怎么样的。
但是这些比较没有修养毕竟占少数。
要是再加上一些外来的,不啻雪上加霜。
学学好的,别尽拿那些本地人也不欢迎不喜欢的本地人来比较。


我没打算去那边做什么事情赚钱。
就是等我房贷供完了,出租,拿租金去那边简单生活。
计划就是在南方找个2-3线的县级小城市组个房子住。
当然我自己的房子也会保留个地方,隔三差五也会回来。
毕竟我的根式在这里,公积金,医保,都在这里。

至于融入,我估计没什么大问题。
低调简单的生活,与世无争就好。


其实我满身怨气,但是不会无故乱发泄。
给你说个小故事: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时期我父亲经常喜欢叫好几个朋友到家里来喝酒。
他们也打牌,然后爸爸可以抽取佣金。
你想象下,那时候我们家的房子就两室一厅,67平米。
来了那么多人,我感觉站的地方都没了。
那些叔叔包括我爸爸都抽烟,把房子搞的乌烟瘴气。
由于他们喝酒,就老是轮流去厕所,我在自己家撒泡尿都要排队。
不仅如此,还说小孩子要让给大人,居然给我插队了。
喝酒的时候大声说小声笑的,闹得我都不能温习功课。
喝了酒肚子饿,我还得下楼去给他们买吃的。
烟抽完了,自然也是我去跑腿了。

那个时候,虽然那些叔叔过年都会给我红包,偶尔也会带些小礼物给我,但是我可讨厌他们了。
等到我慢慢长大了,懂事了,回想起来,其实问题不是叔叔们带来的。
归根究底,是我爸爸的错。
他没考虑到我们家房子小,没考虑到孩子(我)的需要与感受。

不知道你能不能体会我的感受……….


怎样才算融入,只有把自己当作是新加坡人了,为了新加坡的荣辱或欢笑或悲伤,才是真的融入。

可是要怎样才能放弃自己原来的国家原来的想法。。。

这也是本地人对我们不满不放心的地方,他们的心里只为了一个国家而存在,而我们却有两个。


你真高!
你比一般本地人多了很多智慧,可能是你的华语学得太好。

我……表示理解。。。


嗯,如果每个人的心态都保持中立,共同适应共同提高,和睦相处不难。


嘿嘿,还有一点,我是新加坡人,不是坡人
从小我就对中文有种莫名的执著。
其实我受的教育不多,初中都不算毕业。
那个时候要是英文不及格,就不算毕业。
也就因为英文,我就念了10年书。
我的英文都是后来出来社会工作后,闹了许多笑话才勉强学回来的。
但是也就局限于我当时在警队跟现在在化工业的一些专业术语。
到现在除了找工作,我也不买英文报纸


南方会比较容易适应些,无论从气候还是饮食。
没想过在那边买个度假屋?
十年前的香港人在广深一带买的度假屋子,无意中成了收益最好的投资举措了。


关键矛盾在于良莠不齐。
国外来的人无论什么国家都有不同等级。
但是偏偏都是比较低下层的来的多。
那么本地人多接触的自然就是那些素质没那么好的,也自然会对外来群体产生抗拒甚至排斥。


买房子是绝对不会的。
按照现在的中国市场,租房子肯定是比买房子划算。
这个也是我们思想的差距,中国人无论如何都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们比较实际,算算那个划算就那个。
何况我们没打算要孩子(又一个跟中国人的不同点),百年以后房子难道回馈社会?
我没那么伟大


噢—–
说到重点了,这也是本地人对我们不满不放心的地方,他们的心里只为了一个国家而存在,而我们却有两个。


不会吧?
政府的过滤网已经够历害的了。。。。


任何事情 任何问题包括想法 看法 做法,如果这一切都变成坡式思维那么我们的一切都会和坡人无异!思维主宰人的一切生理活动 我们和坡人的某些摩擦都源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不同!
人要顺势而生 既然选择这里就要按照这里的方式生活,这并不是背叛忘本也更不是屈服 只是一种方式。


确实,我们是认为房子比老公更重要。
而且,怎么样也要有个把孩子,孩子可能会是压力,但更是动力呀!

我觉得你的思想是哪里的?洋人都喜欢孩子,一群群地生,华人也少有不要孩子的。


再继续我前面说的小故事。
爸爸对那些叔叔可好了。
要吃的要喝的都有,我就成了跑腿。
我苦苦哀求,他不给我去学钢琴。
居然买钢琴送给叔叔的孩子,还给他们请补习老师教他们钢琴。
关键不是因为叔叔不是我家的人,是爸爸对我应得的不予理睬,却去栽培被人的孩子。
枉我在家里任劳任怨,亲生的孩子居然不如叔叔的孩子,情何以堪。


人要顺势而生 既然选择这里就要按照这里的方式生活,这并不是背叛忘本也更不是屈服 只是一种方式。

精辟得无言以对。。。


过滤网??!!??
不知道你有没有做幼教的朋友?
在这里,几乎所有中国人开的托儿所、补习中心,请的老师都是SP/EP.
薪水报的是2501(新条例出来之前),但是实际工资就是1千多。
拿的是现款,然后在2501的工资单上面签收。
还有很多其他行业,我就不一一说明。
你应该是很清楚的。
07-20年PR宽松的时候,有多少人之前是EP,拿到PR后工资实报1500-1700.
工资降低百分之30,你从准证变成PR,你会选择跳槽吗?


啊哟。。。。
那你一定恨他了吧?
你现在还想不明白他当初的做法?你没问过他?
我小时妈妈重男轻女,等她脾气好的时候就会问:我是你在哪捡回来的吗?


我是我自认为比较负责任的思想。
我42,老婆29.
我倒班22年,有轻微糖尿病,胆固醇轻微超标。
要个孩子,我必须继续现在的倒班工作,因为我只会做这个。
到孩子十来岁的时候我患上慢性病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到时候要是能死掉也就算了,保险还赔一笔。
要是万一死不掉,咋办?
是不是老婆孩子受苦?


你还是没看明白我的故事………
我讨厌那些叔叔,但是责任在我爸爸身上。


跟你们聊天真好!长见识。。。
其实我真正来新才两年多呀!太多东西不懂了。。
因为我了解的工作准证都是高级人才呀!能被政府接纳的最低的WP、SP类的也有一定文凭要求的,能够融入批准成公民的也是有能耐有贡献的人才。
这素质,不会差吧?


没错,就是思维与价值观。
你讲的东北腔我虽然说不出来但是至少能听懂。
本地印度人讲话我就只能看天。
但是我跟这些印度人还是一家子。
很快你也是我们一家子了
无论漂亮还是磕碜,干净还是埋汰,思维一样就是一家子


在中国,鸡蛋都能有假的,肉包子都可以用纸皮做馅儿呢。
即使文凭都是真的,工资又作何解释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到的PR进而成为公民,这背后还是那个人。
退一步说,拿到PR、公民的,都是高素质的。
但是这些毕竟占少数。
更多的WP,接着是SP,最后到EP。
所以一般本地人接触的,还是金字塔底层那些比较差的。
在新加坡的外地人,从教授到拦路天使都有。
但是到底那些居多?肯定不是教授了。


我觉得在这里结婚生子的媳妇们是比较融入的一群,因为她们较多的从老公的家人朋友那里了解了本地的文化,她们和老公的家人保持着比较密切的接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她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这里的一份子。

至于接纳,我只能说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如果做事和言论可以从新加坡人的角度出发,接纳就是迟早的事。


我不止一次的看到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因为一些小事情起了摩擦,吵架,最后都会演变成新加坡人说:你们中国人怎么怎么。。。吵架不能就事论事,每次要扯上国籍问题,可见新加坡人的心态


你考虑得也太什么了,人就这样,把今天努力过好过完美就行了!
我却认为,越是这样越应该给老婆留个一子半女,你的太太在孩子方面达成共识了?


可不可以这样想?“拦路天使”虽然多,但他们日夜奔忙在固定的框框里,出来在外面游荡的时间很有限。。。他们的影响力也是极有限的吧?


这个情况我遇到过,但是摊主很热情,可是我回去称了一下,那块肉的单价比我在新加坡任何超市买的肉都高,高出50%都不止

以后不会再去光顾她

还碰到康福的司机,年纪很大了,我们上车说要去BUKIT BATOK的驾驶员中心,他说不认路,我告诉他在小桂林那边,他说没去过。然后我就让他先往大概方向开,自己拿个手机搜地图找路名,结果是到了

回去的时候,搭的是其他车子,说起这个事情,同样是康福的司机人家就说绝对不可能,新加坡就3家驾驶中心,老司机老新加坡人绝对不可能不知道小桂林怎么走,见我们从其他国家来,估计想逗我们玩玩,绕点路。。。其实不值得啊,我算他绕去机场再回来,得的也只是个投诉,不可能富有起来,对不?


不排除有少数本地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见识短,我们不跟他们计较,这类人对谁都有可能会有意见,不仅仅只对中国人。
这样的事没有遇到过,但是有个朋友找工作的事让我不解,找份文员的工作,说只要本地人跟马来PR。


去投诉吧,看他们怎么S。。。

下次买菜留个心眼儿。。


我说点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把新加坡叫坡县,县的意思中国人都懂,这个叫法是调侃而已,我觉得可能说明一点,新加坡人有很多无知的地方,但自己完全看不到。
  我家乡有个很出名的旅游景点,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是作为军事目的而建,所以肯定在各个朝代都因战火频繁,而屡建屡废,我说给新加坡人听,他们问,那楼是被日本人炸过吗。。。。我无语,中国几千年历史,三国之后,日本人还在树上摘野果子吧。。。即使在明朝,他们敢来这打仗?在福建沿海都被cei了。。。。看来当年日本占领新加坡留下的阴影很大啊。。。。


跟他们谈中国历史,你不是找累不?
感觉他们好象不太关注历史、政治,只关心钱。不过,这也是他们单纯的一面,想东西没那么复杂。


吵架的起因如果就为了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那或许就无可厚非了。在中国也会听到南方人说东北虎人怎么怎么样,上海人怎么怎么样的。还有听过什么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


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就有谈到这个问题。也就因为发现彼此都有这个想法,才那么快就结婚的。


呵呵,或许你对她们的操作模式不太了解,对她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太知道。一颗屎坏了一锅汤,这就是典型。


这牵到申请准证的问题,跟你这个帖子没关系。


呵呵,就因新加披人不懂中国历史,你认为我们无知?在新加坡包括小孩子,百份之90都懂英文。中国人来到这里,因为不懂英文让本地人说无知,你做何感受?


以为你真的理解了,原来还没。我说的故事是在影射新加坡。窄小的房子是我们有限的国土,叔叔是外来人。手机不好打字,等我下班回家慢慢给你解释。**


什么是拦路天使?新加坡有打劫的么?不要吓我啊~~


暂定10月的最后个星期六吧, 植物园。具体时间,请亲们发表点意见,我根据人数准备点吃的喝的


郁闷,发错了


站街拉客的流莺,美其名拦路天使。


吓死我了。。。最近总被要钱的老头老太太纠缠 不然就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强卖钥匙扣圆珠笔 要是再有打劫的 那我真崩溃了。。。。


碧桂园 你的梦想家园~


在新加坡?


是啊 我还在一个车站被人骗过一次 只有我和两个骗子 其中一个说另外一个要死了。。。。。。


注意安全,别相信陌生人。


没事阿, 不就是红帽乔吗,新加坡多大的地啊,能远到哪去?我今天下午还去红帽乔呢?你来不?我们去吃点东西去


那些卖纸巾的 也挺让我不明白的 很多时候他们都在苦苦哀求 可哀求对象不买也不给好脸 通常一块钱3包 我老公通常不管 我通常给两块钱 然后从他/她手里拿一包 告诉他/她不要找了 从头到尾倒是没求我 你说声谢谢也好吧 拿了钱 转身就走了 眼皮儿都没夹我一下 我特讨厌别人对着我那么苦哈哈的求我 还是年纪比我大那么多的 所以我傻了吧唧主动点 您别求了 我直接给你 可你说声谢谢会死啊 这么久了 碰到的没有一百也有80了 全都这德行 真够没礼貌的 以后我也不给了


17年前的我也是新移民耶
可能那时还小吧,觉得挺能融入的
只是我不大会说华语,同学们大概能听懂我的英文,我也是大概能明白她们的singlish。久而久之就没语言隔膜了~
学校也没人排挤我,邻居也很热心
毕业以后找工作也没人排挤我,上班的同事也对我很好
只是觉得这里真的很闷。。非常的闷。。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里很闷,感觉很没动力

现在17年过去了,我老公才是新移民
我们在家都约法三章,不谈政治,因为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谈政治会变成家暴

他说中国人很爱攀比
我起初不相信,我现在是真的信了
每次见他的朋友。。话题都是围绕着在什么地方上班呀,挣多少呀,房子多少钱呀什么什么的
然后就是看对方的表情,要不鄙视你,要不就是给那种觉得你装b的样子
很少看到有真心相待的


是,我看错,不过,也不远的,


我也不知道是国情是这样
还是我老公遇人不淑。。

上次他跟我回香港的时候,见到了我小学的同学们
他很惊讶我们居然没有谈到什么工资之类的事情
我们有谈到工作,但是就是互相鼓励,给点意见什么的,绝对不会轻视或者嫉妒对方
或者用攀比的语气

我就跟他说吧。。无论她们现在变成怎样,我们都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只要她真心对我,我就真心对她
交朋友不用看工资单的吧


这种行为是变相行乞,是非法的。我从来不买。


你在中国生活过啊?还这么一套一套地……


抱着不求回报的心施舍给他们,心里会感觉好点

我通常都会给两块
我老公每次看到都阻止我,说人家是骗子。。
我就奇了怪了,残废还能假的么?

我是觉得吧。。要不是真的走头无路。。也不会出来抛头露面吧。。
所以能给,就给点呗。。
觉得我老公挺没同情心的


也好,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开心快乐就好。


嘻嘻,我超爱看的!!
刚看完那个钟嘉欣的呢


这种气人有笑人无的人赶紧排除在朋友圈之外吧 没意思 我周围也有好多这样的 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得着人脸超前 用不着人脸朝后 就算哪天天狗吃月亮了帮你一次 你帮他十次他还觉得你欠他一辈子了  


不是求回报 我本来就不喜欢用纸巾 我觉得不环保 我用手绢比较多  可能我比较在乎礼貌


对!!
这种人特讨厌!
帮我老公赶走了一些,最近又来一个了

真是。。。搞不懂我老公最近是不是踩shi了

搞不懂这种人耶,总利用人家,有意思么
真当人家傻子么
有时候只是不想计较而已,怎么知道就越踩越过了


我可是港剧控啊,超喜欢陈豪黎耀华。法政先锋3连我7岁的儿子都爱看。


我是半个香港人


我惭愧。。
我很喜欢用纸巾的。。

我老公看不惯我。。现在每次把我的纸巾撕开两半给我分两次用  


不会发错,大家都能看到就可以了!我……表示遗憾,不是故意丢球给你。。因为很多原因我无法成行。祝大家玩得开心!


真的么?!
我有老乡了!!
可是为什么是半个呢?


你在哪遇到的啊?


法政先锋2看了么?

陈豪现在有新戏呀,正在香港播呢
跟张可颐的

我也喜欢陈豪,还有佘诗曼。
可惜佘诗曼去中国拍戏了。。


太熟悉的广告词了。。
碧桂圆估计九成都是香港人。


哈哈哈,应该是吧
当时便宜嘛

现在还有打广告呢,还赞助不少tvb的戏


中国拍的,虽然人还是那个人,可是节奏上情节处理上完全不是那个味啊。


我喜欢看第二部,因为刚好有佘诗曼和郑嘉颖,嘻嘻
我也喜欢杨怡和欧阳震华呢


是吧?
没说谢谢可能是因为你也得到了纸巾。。
我最初也是犯傻,老被老公取笑:你那么好心,自己有纸巾还要买,人家会感谢你么?现在遇到就直接把纸巾拿出来,说我有不用买。


你老公说的是真实的,这个特性好象其他国家的人没那么强烈。


本来问吧。。
我也没关系的

但是问完以后给我这种脸看,我就不愿意了
比他们穷的话,就给我白眼看
比他们有钱的话,就一张仇富的脸,咋的啦现在。有病的吧


嗯嗯
其实他们都很重要的呢,很多的演技都是很好的


这个麽,我来了几个月,也有体会

我带孩子坐TAXI,如果我LG没在车上,最容易给司机叔叔问长问短,这个还好,一般没多远的路,随便说说就过去了

可怕的是在BUS上,常常路远,然后碰上好奇的阿姨阿婆(99%本地人),就刨根问底,然后直接会问: 你老公做工辛苦吧? 赚多少一个月?

晕啊。。。哪有那么直接的? 还是陌生人


我遇到的本地人,通常第一句就说:香港呀,我去过呀。很好玩呀
然后下一句肯定是:你觉得这里好,还是香港好呀?

唉。。要我怎么回答呢。。。这个问题,我琢磨了17年,还琢磨不出来。。


有机会见面,我给你我在德国买的TEMPO纸巾(不是要特意强调国家,而是产地不同,质量会不同)

这个你可以抹了再抹,甚至放到洗衣机里洗都不会融了掉屑,有可能再使用


是的,新加坡人很在意别人对这里的看法

我一般这么回答,挺好的


tempo是不是那个蓝色包装的?还有一点薄荷香味那个呢?
香港有卖,超厚的!!都可以做卫生巾了。。。
那个我老公大概会撕成四份给我用。。。


我通常都说。。各有各的好咯

然后他们就会说。。香港的房子好小呢。。我就在那里yalor yalor


蓝色的,4层的

我只买基本款,但是似乎是看见某个时期有薄荷味的出售

这个很扎实,我家的小娃们常常感冒留鼻涕,各种颜色的,我也容易鼻子过敏,所以只能用这个牌子的擦,别的用多了会鼻子破皮,真的

不要撕开用,就是那么擦,擦了以后折一下,下次继续用,一张纸巾一般可以折了用好几次

质量不好的纸巾我不敢买,万一忘记在口袋里放到洗衣机里,会洗得稀巴烂,然后染了黑色的衣物我就会抓狂


他们的观念和信息来源是笼民麽?

记得在BUS上有个不认识的阿姨问我们家多大面积,我含糊的说4间房,然后她马上说,出租了几间啊?

我晕S。。。。。


这里卖的多数都是很薄的
厚的要去超市买。。有一个牌子不错,现在我身上没带。。忘记牌子了
擦汗什么的都不会有纸屑粘在脸上
不过洗衣机嘛。。就没试过了


不知道耶。。
不过跟这里比,香港普遍的屋子都是小的
我也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反正都是萍水相逢嘛

现在都好流行租房呢,我妈也整天被附近的邻居问要不要出租房间


很真实!


谢谢下次记得告诉我那个牌子

我不能什么用惯了的都从德国捎。。。虽然这个念头曾经有过,但是现在把东西一样一样的从MUST BUY单子上拿掉了

只剩下我家二宝的PAMPERS(新加坡买的同牌子质量还是不同,她用了红PP),这个是必须,别的不要紧了


租房。。。其实收不了多少钱,但是麻烦不少

我LG说我这个人,是再大的房子都不够的。。。


好的,我回家的时候看看
我不是很淑女,出门有时候都忘了带纸巾


碧桂圆,给你一个美好的家……
祈福新村,名苑,中山雅居乐。。。
我不在这些区,可我家楼下的邻居就是香港人,两公婆退休工人还加一个老太太。人都很好,一眼就看得出是港人,有礼貌有素质~


出门忘记带有时候很糟糕。。。我曾经拿我的裙摆给儿子擦过鼻涕。。。然后女儿就看见了,没事扑上来拿她的鼻涕抹我身上。。。

一失足成X古恨。。。


我是那种多大的衣橱鞋柜都不够的人
我自己的房子可小了,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把一些衣服捐了,反正我其实也穿不了那么多。。

我老公的同事买了四房,出租两件普通房
好像每间收800块,现在乐得,哈哈哈
不过生活质量确实不咋的,有时候也跟我老公投诉投诉说她房客怎样怎样不好。。


对呀,还有雅居乐。。哈哈哈

不过买这些也要小心,有些是‘二奶村’呢
要是不介意的话,买了租给他们也是可以, 管他包二奶,还是三奶


我们的邻居,房子买的,我没进去过看多大,据他们说每个月付7000新币,付26年左右才能付清

他们自己住,原来的组屋留了1间,其他的出租了,但是据说房客间有的时候会闹,很麻烦

我真的想都不敢想,家里有个陌生人是什么样子


是的,好象离开这些话题就会冷场似的。
聊什么不好呀?偏偏关注个人的东西。
好过他吧他又会眼红妒嫉酸,不好过他吧他又看不起,而且是表现在脸上的。
这个,真难改变,所以知己难求啊!


攀比了以后,各自回家都是一肚子火。。
有意思么。。
可是我看他们是乐此不疲呢。。


7000?! 那好贵噢。。。。
不算利息都两百多万了


真心的关注倒是无所谓
但是那些虚情假意的就免了
看到那种嘴脸就讨厌


这个小区里,很多人是买了房子就整套出租,想利用房租来养房


噢,好吧,那我又举了个不恰当的例子,不好意思了。唉,没文化真可怕。不是说你,请勿对号入座。


二奶村是深圳的某个地方,深圳外地人多,包容性强。
如果二奶村在广州,我猜得要多少警力来维护?


所以,要跟刚刚认识的人接触时就要弄明白,对方有没有这一好,如果有,别见啦!


这种现象都很普通呢现在
我老公那老板就买了三套公寓,全部出租,租金都用来供房子
自己和老公住在妈妈家里


房子虽然贵,但是设计不太得人心

LG说我太挑剔,以后只能自己找设计家设计自己的DREAMHOUSE然后找专业公司建


东。。。莞。。。
这里没东莞的吧?等一下揍我


通常超过一半都有这一好。。只是情况严重与否而已。
多多少少还是有这一好的


不是准证的事,我觉得还是接纳的问题,因为我这个朋友是PR。说清楚点吧,对方只要马来PR不要中国PR,中国PR不好侍候?何解?


我下一次再买屋子的时候,必须买大的。。不然根本就不够住呢

周末的时候看待一个EC, 户型都是我喜欢的
可惜我早就订了房子了,不然我肯定买。。难得价钱还便宜。。


真的要买大的,150平方米以上

我邻居现在的房子估计跟我们的差不多130左右吧,2口子1个孩子,他们在东海岸买了套超过200的,很快就打算搬了

我不太敢想在新加坡买房子的事情,真心的说太贵了,心里没什么谱


东海岸是真心贵呀现在,我们有想过,但是基本上大单位没有两百万是下不来的
17年前倒是可以,很多香港人都买在东海岸,现在肯定都发财了

现在我们只能看一些郊区的呢。。算算也要至少120万才能下来。。那首期真是


严重同意。
可是也想知道欧美国家的人有这种习惯吗,估计也会吧。


我们现在的这套都要260万,房东放出去卖,中介已经带人来看,我们问了价格

东海岸我邻居买的我没来得及问多少钱,估计差不多,只是大些


郑重申明,我没有~!你就把我当成是百分之十里面的一个点吧。。
我看人爱看本质,善良正直诚信爽快,这样的人值得相处,处起来简单舒服。
人家过得好不会羡慕只会祝福,过得不好不会鄙薄还是祝福。


嗯。。我没有洋人的朋友,所以不知道呢

我在香港是没有遇到过啦,问肯定是会问的,但是至少不是那种语气,说了也不会摆脸色那种
本地人的朋友也是会问,但是也是不会那种语气,还有态度

我觉得吧,华人心态,问工作呀,钱呀,房子呀是免不了的
但是是出于什么心态问这个问题嘛。。就不一样了


你去propertyguru看看价格就知道了,不过是能砍价
但是价钱那么高,估计人家放两百万,也不能砍到150万吧。。


姐姐这种心态就是好!
交的就是这种朋友
那些坏心眼儿的就是讨厌


那个房子是放在这个网上卖的,我以前就看见过

砍不了那么多,因为同小区放出3栋新的来卖,看的多买的少,价格摆在那里,所以行情相对稳定


这个可以去投诉的。严重歧视!!


心态虽好,却容易孤单呢!
交朋友跟找老公一样谨慎,宁缺勿滥。


就是咯。。
房子是越来越贵了。。工资涨得都没那么快呢


如果有一天,你老公或者谁谁跟你说他要去东莞‘公干’
你千万别当100%真
这个谎话就等于男人跟你说他去geylang只是吃火锅一样


以前在香港整天都有听到这两个地名儿。。


总结了下,咱们家是穷人。。。


你说欧美人问不问人家的收入和房子大小一类的吗?


对,就是这个理儿
所有我没办法,现在只能跟我老公做好朋友了。。


我们家也是呀。。
我老公有时候也挺沮丧的
我就跟他说,跟人家富二代比,谁都比不了,但是至少我们在这里买了房,不愁吃穿,也算可以了
老攀比,有意思么。。


我们是不想比,但是有人要拿我们来比,把我们非要比下去,他们才好像高人一等。。。

这种人我不爱理。。。走远点,哈哈

买了自己的房子我觉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可是我们还漂着呢。。。前途未知


如果你们是决定在这儿的话,就得赶紧买了
只要这里还是移民政策大开的话,这房子还有得涨呢
之前总理都说了,六百万人不成问题
看来房价又得涨了。。


我们真不知道呢,还得等大概2年才知道是否长期在这里生活


严重同意!我朋友昨晚大半夜特意打电话给我 内容就是这次回广州他老公给她买了一套房而且还是豪装的!她家是广州的。


身边多少总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吧。


在食阁碰到的要钱的 就坐在你旁边 你不理他她会拉你衣服 卖纸巾也是这个范围 监狱的在淡滨尼那个point 和 changi city point   监狱的吓着我了 他浑身都是纹身 他跟我说他刚放出来的 。。。。。。


收入不会直接问,但是聊熟了会稍微说点细节,但是不可能告诉具体金额

房子一般会问问是公司付钱还是自己要出一部分,然后问问大概多大几间房

有的东西也就是大家聊个大概,不会太细了


以后别去了,躲着吧

拉衣服这种情况,或者有身体接触感觉很接受不了


呵呵,我这个新加坡人都知道。


我妈的邻居更好笑
我妈回香港的时候,她打长途电话跟我妈说她要跳楼 (可是语气一点都不像)
我问我妈怎么回事,她说她就是想让我妈知道她家老公还有别的女人要。。
这是什么世道呀。。


现在应该还有的很多的吧,不过价钱不低了。。
我妈最近看中山那边的,她说比深圳便宜一点点


我还在坐组屋监啊,什么房都买不了,QE3来了,还可以投资什么啊。。。不好意思,严重歪楼了。


我也是呀。。我连钥匙都还没拿呢
上个星期去看了一个小EC, 可喜欢了,要是没有手上这房子的话我肯定买。。

我没什么投资的呢。。都是些股票而已


上次我跟老公在bugis也碰到过,我当时看到他浑身纹身就明白怎么回事,拉老公走,但老公很认真听他讲,然后花10元买个钥匙扣。。。。,老公心地善良,相比下好像我比较冷血。。。。


这些刚牢里出来的我也会帮,希望他不要走回旧路。


中山古镇我觉得很好,宁静的地方。都是做灯饰的。石崎感觉比较繁华比较乱。


我只是觉得,他们可以学个一技之长,找份工作,以这个经历去博同情兜售比较贵的小饰品,终归不是办法。。。。


刚出来,起码给他赚点车费饭钱什么的,总要有个起点。


的确。。
最近还老烦我替她修手机
我爸都受不了。。直接跟她说,没那么高的智商就不要买高智能手机。。


这也算是外地人融入的困惑吧?如果个个都象你这样公平,不就太平了?


这叫“黄”,不是二奶。所以黄、赌、毒集中地就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根源。
我老公绝对不会让他一个人跑中国的。他自己也怕,新加坡人胆小。


顺德乐从听过没?世界家具批发地。。
番禺听说过没?香江长隆动物园。以后的广东省会就要搬到番禺南沙了。


顺德我去过大良。番禺就是经过,没去玩过。


聘请员工,不应该以国籍为准绳。
要看应聘者的技能是否符合工作的要求。


我老婆就是因为烦这个,老家都不大爱回去了。


怎么说呢,我肯定没在中国生活过。
但是我05年开始上QQ,当时玩的语音视频聊天室,还当了主持人。
在网络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也听他们说了很多。
07年第一次去中国,背包旅游去见网友。
那个时候就是去的顺德大良,之后也去过广东不少地方。
深圳的松岗,沙井,当然罗湖也去过。
然后就是中山那边石岐,古镇,小榄旁边还有个江门吧。

之后也是网络认识了我老婆,就开始认识福建了。
当然在本地我也认识不少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
我现在的房间也有出租给中国人。
所以我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新加坡人相对多一些。


真的么?
我籍贯就是番禺呀
不过我从来都没有去过


不明白什么叫广东省会将搬到番禺南沙,番禺早就被纳入广州的一个区归广州管了,难到你是指政府领导的办工地点迁移到那边吗?


在职场上,马来西亚华人可能确实比较有优势一些,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比较接近,语言方面也有优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