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今天要去看koven regency了

据说已经收集到一千多张支票,尼玛总共才300多个单位。
看了半年房,眼瞅价格越来越高,新房越来越小,二手越来越贵。越看越下不了手。
不知这个会咋样。从来没亲临过抢购现场呢!
话说我老公天天抱怨政府不出手。真的是体会到那些没有房又面对历史高房价的人绝望的心态了。也理解为什么人们要用脚投票了。辛辛苦苦工作,莫了买不起车住不起像样的房子。图神马?
有网友也去这里看房的吗?


tnnd, 严重同意。。政府在做些事情,但远远不够。应该提供廉租房(虽然有,但太严格了,工作人士很难申请到)。应该打击COV,高的太离谱了


当。。。您。。。是。。。。。卖。。。主。。时。。。,, 您老就会想要Cov 越高越好

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iPhone客户端


lz是要看公寓的人啊,
让俺们这些只买得起组屋的人情何以堪啊!


有人在为一个HDB挣扎,有人在考虑第三套Condo。。。


看现场归来。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感受到抢白菜的阵仗。乌泱泱一个大帐篷下全是人。看来中介所言还真不虚。
是抽签,我向来没有这类运气,自然没中。另一方面想,也省了纠结。三房估计1.3m左右,又是千尺豪宅,内装也不如这家开发商在卖的Bartley Residences(这家原本还动心,结果一看site plan,一层7个unit 共两部电梯),还不知是否下得了手。
听名字,感觉国人抽中的也不少。
回想起当年看kovan melody, 那个门可罗雀,中介简直是哀求着告诉你愿意分一半中介费给你。看来这样的历史在新加坡不会重演了。
受刺激的后果是直接去牛车水的旅行社把年底带老人孩子玩丽星游轮的舱房改成了海景露台房。和这漫天房价相比,这省下来的就是毛毛雨啊!也顺带买些卤猪蹄狂啃,已消郁闷之气。:lol


感觉政府目前只是要对第一套组屋负责,其他的随你折腾。


俺也想买组屋呀,可不合政府规定,只能去私宅市场扑腾了。咋办?


所以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美好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个恒久的神话。


Lz至少是pr了吧 还买不了组屋?


这个…也看个人吧!不过从这半年的看房经历看来,卖主的要求的确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也许是这个喧哗的世道把人变得有这么多贪欲了!


公民,然后天远地远买了间EC,五年解套后想换个地方方便孩子上学吧,就赶上这世道。


呵呵 所以说还是有米的人啊!


政府只管基本的需求就够了,难道要求政府没人包一个公寓,然后收50%的所得税?


问题那些无法在组屋范围的就活该自生自灭?
现在的问题是地价高加上开发商的无良。前者ZF可以作为而不作为。
碧山一块地标出,700多标地尺价。比第二投标者多了18%。可为什么就该价高者得?最后谁来买单?
我不是非要买第二套,可在看房过程中总是想,如果我是还没有房的人,看到这种房价,心里不知多悲哀。我的孩子以后就将生活在这样的房奴世界吗?
记得有篇报道说,若干年前新加坡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像香港人那样住进500来尺的房子。可今天这就是现实。这算是社会的进步吗?


呵呵,那要看您对米的标准了。


你说咋办,有钱的人钱总得有个去处,存在即是合理,就这么个情况,谁有能力解决?穷人一人一票,富人也是一人一票。


是啊,有钱人和穷人都在ZF照顾范围,那所谓夹心阶层就该两头不到岸?
我是没办法改变什么,只是觉得双面胶时代已然到来,似乎人活着就为了房子。感叹加郁闷罢了。


怎样算夹心层,有两套买不得第三套的算不算?谁心里没有想要又达不到的目标,老指望政府干嘛。


这口气好像ZF代言人的干活?
所谓夹心阶层就是没有实力买现在的公寓,或者觉得负担过重,但又不够条件买组屋的工薪族。我这定义够明确?你所说的第三第四套那是你的标准。
我倒没幼稚到指望ZF要求买了公寓的必须卖组屋之类,毕竟下次大选还早呢!但一些该做的事总要做吧?比如标地价,为什么不能取第二,一定要价高者得去推高房价?
也许你认为高房价合理,或者你是那类有能力的可以从市场得利的人。但我这类不以投资以自住为目的的人觉得这种状况不合理。一套1000尺左右的公寓的要价以普通人收入计需要多少年才能还清?当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有发牢骚的权利吧?你不想听请绕道,但你没有跑到别人的帖子还来自以为是教育别人的权利吧?


我可没有教育你,既然你在公开的地方发牢骚就的容得下不同意见,你要在家跟你老公发牢骚,我肯定烦不到你,别人没义务哄着你附和你!


我看过你一些对别人的回复,看来教育人是你的嗜好。讨论问题我欢迎,没有礼貌请离开。


这个有点不好实行,比如说要是第二高的得,第三位的人又要质疑,为什么不是第三位的呢。。。。

所以以价格论,是相对简单,公平,争议比较少的选择

所以说政府要控制地价不太容易,毕竟现在市场趋势在那里,开发商有钱,你总不能不让人买吧。。。


同感,今天去看了 lanai, 在hillview 一带,问了下三房六楼,千二方尺,中介说>1400 per sf. 问有什么折扣,东加西加13%, 我问总价,算出来~1.7milion. 原来1400是打折后的,这这这房价!欲哭无泪啊!这年头,辛辛苦苦做工攒钱是最吃亏的,谁都不待见,最有米的,钱生钱,就把普通人的钱轻轻松松全套进去了。


唉,感叹一下,记得马云说过一个经典的话,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我们出生在一般的家庭,而盖茨的孩子出生盖茨家,而这个世界又是公平的,她给我们每个人每天公平的24小时………..


这个第二高得,好像之前的COE还是什么投标就是这么操作的,好像还是什么双信封。至少可以表明一种姿态,不以价高取胜。这样对市场也有导向吧?


MM说得对。好像钱不是钱了。而且再看内装,我这间EC都是厅大理石地面,卧柚木地板,小区虽小但桑拿房网球场泳池齐备。而今天这间也没网球场,客厅地砖,卧室看起来不像实木的地板(中介也说得含糊不清)。2房的样板间我看了,甚至没有地方可以放电视机(没错,我当时提出这问题,中介也无法回答)。就这样的设计还要疯抢,什么世道啊!
这样的房,这样的价钱,如何下得了手啊!


我可不可以骂人?


适者生存, 无力改变环境, 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 与楼主共勉


哦 还有这样的方法 见识了
但为什么现在不实行了呢?


也就是人生无奈之你还是从了吧?
我也在说服自己。


这个你要问牛人了。我也惑。


今天中秋,不然我和你一起骂。


这家总是狮子大开口!


双信封一般只用于标志性建筑,主要还要考虑设计符合政府的要求,一般私宅谁管那么多


想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在前十年蹭蹭地往上涨,涨到了一个简直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大多数老百姓们居然也习以为常了。
为什么?
因为本地人基本在这场上涨过程中是既得利益者,有房的本地人或多或少的都在一轮轮的房价上涨中受益了,有的赚了钱,有的改善了居住环境,有的就算什么也没干也enjoy到paper value的increase。而接盘的都是外来者。对外来者,没什么好说的,谁叫你来的呢?
同样在这里,作为外来者,坡政府不用对我们负责,他们只要控制好第一套hdb,让坡人无从抱怨就好了。


我开始选理石后改换地砖老妈说辐射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很多本地人都有投资意识的。我的同事很多夫妻都是本地收入稳定的工薪族,家庭月入大概万多,但因为前几年错过了入场机会,现在也是望公寓兴叹。当然好处在于至少还有套组屋住。但这些同事一提起来,总说是外国人来把房价炒高了,抱怨颇多。
昨天我听eco的一个中介说,第一天开盘,一个外国买家就扫了21套(我就不为本地人情绪火上浇油了,大家都懂的),也不知真假。
我感觉现在是两头占好处,中层受挤压,无关先来后到者。这些人要么希望改善生活质量不住组屋,要么是无法再买组屋。但一到私宅市场,是和世界各地买家抢夺资源。又不具备这种实力,所以难过。就算我自己是外来者,都觉得这种认钱不认人的做法太过火了。国内大城市的限购令都是以保护当地居民或者是当地工作人士(有交税记录)为目的。我就奇怪这里为啥不能这么做(10%看来已经消化了),或者做得更彻底。


报纸上不是说eco第一期的95%都买给local和PR了么??一个外国人就买了21个unit?


算了,把这个话题结束吧!说啥也改变不了现状。
谢谢大家听我的牢骚。
双节快乐!


开发商的尺价都是至少翻倍于拍卖的尺价的,地价涨售价翻倍涨。


政府不可能做一件事情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