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全岛59所学校年底换校长

12/10/2012《联合早报》记者杨萌报道,数所名校今年年底将更换掌舵人。2007年出掌莱佛士女中校长的陈美莲将回教育部担任高级职务,现任新加坡教师学院副处长谭文思将接过她的棒子。
另一方面,颇受家长欢迎的孺廊小学和恒力小学校长也会转到其他小学去。现任孺廊小学校长符俪蓉和恒力小学校校长黄天裕将分别从年底出掌学林小学和白沙小学。
教育部的文告指出,全岛有59所学校今年12月换校长。总的来说,有14人是新任校长,其余者是现任校长或教育部官员。


不知道往年校长的调动比例。
如果今年这数字算大动作,那教育部长是真在努力快速推动改革,让所有学校都是好学校。
当初确实有建议交换师资来平衡好坏学校。


希望是好事,有时候改革会乱一点。。。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家的就是白沙小学,12号学校发通知了和报纸同步。黄天裕的英文名居然叫Mr Ng tang Joo,真奇怪。之前很早就确定女校长要调去新开的小学,现调来个名校校长是乎有种补偿心态,原来的女校长是红人哩,学校今年上了两次报纸。校长对学校的理念追求影响非常大,现任的好是好,但我觉得学校搞太多活动,三天两头的排练已经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在我等俗人看来校长会做门面工夫很对上面的口味只苦了我们家长。无论如何,现在换来的不但是华人还来至名校是好事儿。


59学校换校长 莱中孺廊恒力年底更换掌舵人(2012-10-13)

教育部文告说,系统化地委任和轮换校长可让各校引进新观点,也让校长有机会面对不同的挑战。
杨萌 报道

莱佛士女中现任校长陈美莲将到教育部担任学校司副司长。(莱佛士女中提供)

新加坡教师学院副司长谭文思将出任莱佛士女中校长。(谭文思提供)

城景小学校长王介中将担任孺廊小学校长。(档案照片)

孺廊小学校长符俪蓉将到学林小学当校长。(档案照片)

  数所名校今年年底将更换校长,包括莱佛士女中及热门的孺廊小学和恒力小学。

  每年底的校长大洗牌除了是为新学校委任校长,也是让现有校长轮派到不同的学校,一些将肩负新任务的校长受访时都说将更注重品德教育。

  共有59所学校将在12月迎来新校长,29名是新受任为校长,其余是现任校长或教育部官员。

  教育部文告说,系统化地委任和轮换校长可让各校引进新观点,让资深校长分享“最佳作业方式”,实现教育部“每所学校均是好校”的愿景,也让校长有机会面对不同的挑战。

  2007年出掌莱佛士女中校长的陈美莲(46岁)将调到教育部担任学校司副司长(教育伙伴),领导棒子由新加坡教师学院副司长谭文思(42岁)接过。

  谭文思是莱中校友,她受访时说母校作为优质女校,将继续培养学生成为未来领袖。

她说:“品行塑造将是我们突出的特色,以确保学生具有同情心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即将离开莱中的陈美莲告诉记者,她非常享受与教师团队及学生相处的时光。回到教育部工作后,她将着重负责伙伴关系,尤其校方是同家长合作。她说:“很多公众都为人父母,他们都是我们的伙伴,我很期待能直接参与这个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教育。”

  小学方面,颇受家长欢迎的孺廊小学和恒力小学的校长也有调动。孺廊小学校长符俪蓉将出掌兀兰的学林小学;恒力小学校长黄天裕将到白沙小学。

  自2005年出任孺廊校长的符俪蓉表现出色,在她领导下,创校82年的孺廊在2009年获颁最高荣誉的“卓越学校奖”,更在去年首次培养出小六会考的全国状元。

  符俪蓉通过电邮受访时说,她到学林小学后会尽全力跟同事和伙伴合作。她说:“我相信学林的伙伴会支持我将学生培养成积极学习的学生。”

  孺廊小学的副校长卢炜桢也将调走,转任城景小学校长。城景小学现任校长王介中则将调任孺廊小学校长。王介中也曾担任伟群小学校长,他任职期间该校成立仅七年就栽培出小六状元。

  掌管恒力小学八年的校长黄天裕(54岁)受访时说,学校今年举办的才艺嘉年华,让学生得以各展所长,他认为恒力打造的全方位教育对家长很有吸引力。

  他说:“学校鼓励学生至少参加一个课外活动,而且选择非常广。学生不仅能参加活动,而且每年都有机会担任至少一个小领袖职位,这对他们的性格塑造很重要。我相信学校会继续提供这样的素质教育。对于调派到白沙小学,我充满期待。”
新加坡艺术学院首次换院长

  另外,成立七年的新加坡艺术学院也将首次换院长,院长吴碧音(49)将在12月14日卸任,到教育部担任高级职务。接任的是四德女中校现任长林玉贞(54岁),四德女中校长一职将由曾在思励中学担任校长的钟委燕接棒。

位于兀兰的普通(工艺)专门学校将在2014年开课。这所为学术表现较弱、编入普通(工艺)源流学生开办的中学将在年底迎来首任校长,他是尚义中现任学校长克理斯南(Krishnan Aravinthan)。

  教育部将在12月27日举行一年一度的校长委任仪式。届时,这59名校长将从教育总司长何品手中接过委任状,教育部长王瑞杰会以嘉宾身份出席。


沈裕尼:校长轮换制度的迷思(2012-10-17)

● 沈裕尼教育课题

  据《联合早报》10月13日报道,共有59所学校将在12月迎来新校长,29名是新受任为校长,其余是现任校长或教育部官员。教育部文告说,系统化地委任和轮换校长,可让各校引进新观点,让资深校长分享“最佳作业方式”,实现教育部“每所学校均是好学校”的愿景,也让校长有机会面对不同的挑战。

  教育部每年年底的校长大洗牌,如今套上了要实现“每所学校均是好学校”愿景的大帽子,让笔者感到有点牵强附会,无法苟同。这种每几年就要换人,引进“新血”带来新观点的作法,是企业为了突破发展瓶颈的一种管理思维和运作模式;而教育最根本和恒久不变的使命是树人,是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成长为良好的公民。两者本质并不相同,实在不宜东施效颦。

  好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有良好的校风和纪律,树立学校的校风需要一段长时间一以贯之的演化和积累;恰恰是校长“大风吹”轮换制度不断地干扰和中断了这个过程。新校长经常位子还没坐暖,就要换人;很多计划还没开展,又要换校长了。

应让校长从容治理学校

  教育不是搞企业,不需经常推陈出新拿出新点子。所谓的新观点是相对的,也必然意味着和前任校长的行事作风大相庭径,很容易出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现象。除了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校长的新作风之外,前任校长所进行到一半的计划,也可能被喊停而前功尽弃。这都是资源的大浪费。让资深校长分享“最佳作业方式”和有机会面对不同的挑战,就只能通过轮换制度来实现吗?教育部是否认为校长在位久了,就会江郎才尽?同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缺乏斗志吗?还是因为校长的任期太长,会妨碍教职员和教育部官员的调任机会?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当校长?

  每位新上任的校长都希望在任内能有所作为,特别是现在的任期那么短。我们常嘲笑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执政党一上台就开始进行下一届大选连任的准备工作;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制定有利国家和选民的长期政策,因为选民没有耐心等到那一天。所以为了选票,执政党必须实施一些能短期见效以讨好选民的政策,结果导致民主政治庸俗化。在校长轮换制度下,校长虽然不必像政治人物一样要为连任做准备工作,但同样无法制定一些对学校和学生有利的长远目标。这些计划在得到教育部认可之前,校长或许已被评定无所作为;就任校长接过棒子之后,可能不认同这些计划而将之终止。这种犹如走马灯的轮换制度,大家热闹地走过场,风风火火,但对于学校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发展专长项目,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又如何能实现教育部之“每所学校均是好学校”的愿景呢?

  教育部长王瑞杰自去年上任以来所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如陈述我国教育未来将“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为发展重点,有别于之前的“能力导向”政策,回归以学生为本,发展全人教育的目标。为了贯彻“价值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而设“教育储蓄品德奖”,以及革新社区服务计划,来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今年9月宣布废除中学成绩等级制,希望改变一般人成绩至上的观念。为减轻教师行政工作量,以及重新界定“好学校”的定义,宣布2014年取消“奖励计划总蓝图”制度等。这些教育政策的改革,都获得了教育工作者和民众的肯定和一致好评,并对教育部能否就其他教育政策的偏离“拨乱反正”寄予厚望。

  实施将近20年的校长轮换制度,多年来为国人所诟病,却一直没有获得教育部的重视和检讨。时值“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是把这块“石头”翻过来检验的时候了。让令人眼花缭乱的校长轮换制度停止转动吧!让校长有更从容的时间来治理学校,开展及落实中、长期计划,实现培养品学兼优学生的教育目标。


我还蛮赞同他说的!


20年也还长

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iPhone客户端


感谢J版贴了两篇更详细更深入的文章~
我只看到儒廊的校长升官了,儒廊为什么成了今年小一报名最热门最难进的小学,还不是因为PSLE成绩突出,出了个全国状元。


看报纸才知道闺女校长换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