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更多家长让孩子提早进“补” (转载)

更多家长让孩子提早进“补”(联合早报2012-10-29)

年终考试才刚结束、小六离校会考成绩还未放榜,不少家长同往年一样,已迫不及待给孩子报名明年的补习班,人数似有增无减。

  尽管教育部长王瑞杰和李显龙总理日前先后呼吁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补习和压力,但是很多家长仍坚持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要让他们补习。

  本地补习业的老字号Mavis补习中心本月中才开始接受明年课程的报名,但大部分的名额已满。中心董事经理黄文强受访时说,报名的反应相当踊跃,中心原本的学生大多每年“自动”升班,包括小六升中一的学生;另外,新报名的人数也比去年多。

  一般的补习中心同Mavis一样,10月开放报名,11月或12月年终假期开课,让学生提前为明年的课程做准备。

  拥有13年历史、设有19家分行的卓希教育集团(Just Education)主席白振才透露,目前各分行的星期五、六和星期天的班都满了,明年开办的中一班仅剩25%的学额。至于将开办的新课程如小三科学班,传单还未发就已有等候名单。

趁学校假期为明年课程打好基础

  白振才说:“假期是黄金期,学生不必应付学校功课和活动,能更专注地为明年课程打好基础。教育部不鼓励孩子补习,觉得假期应该让孩子做别的事情,但问题是他们除了上网、打电玩和玩手机就没再做别的事了。”

  专门开办华文课程的天下语言学校收生也逐年增加,明年在全岛的分校将增至九所。总裁张曙辉说,确实已有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明年的课程,学校甚至得“低调处理,因为学额有限”。

张曙辉说:“我也有小孩,能理解父母的心态,不希望孩子整个假期在家无所事事……这不代表教育部和总理的劝告没有作用,只是家长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当然教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务实点儿来说,学校的程度确实一直提高。”

  成立两年的Learners’ InQ中心负责人之一邬燕玲(29岁)直言,要孩子不补习,教育部首先要检讨目前的考试程度。她说:“考题这么难,不补习的话学生根本跟不上,经常有学生哭着走出考场。”

  育有两名分别14岁和13岁儿子的林瑞娴(44岁,家庭主妇)就抱怨儿子小学的数学和科学题目太难,她与曾当教师的母亲都无法教导孩子,迫不得已只好送孩子去补习。大儿子小六会考前一个月,她特地请了家教为他恶补数学,一周五天每次三小时,花了近一万元。

  虽然孩子的成绩已上轨道,她仍要他们继续补习。“教育部的课程程度可以在几年内提高这么多,我不敢冒险。”

  另一名家长吴姝蓉(40岁,行销执行人员)也主张让孩子持续补习,两个女儿小三起每年都补习。大女儿刚考完中四会考,小女儿目前念中二。

  她说:“若等到成绩退步才开始补就太迟了。其实同样的内容即使补习老师教了,学生最多也只能吸收50%,上课时再听老师讲解一遍才可能吸收90%。孩子若因补习而在上课时变得不专心,那是错误的观念,家长得马上纠正。”

辅导员:让孩子有足够时间休息

  不过,青少年辅导员提醒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身心,不应该让孩子因为补习承受太大的压力。

  飞跃社区服务青少年部门主管林丽萍说,补习真正的意义是在孩子需要时提供额外的辅助,如果将之视为主要的部分,其实是本末倒置。她说:“过分的补习会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而充裕的休息时间对孩子全面的身心发展也很重要。”

小一预备班需求不断增加

专门为补习和教育中心提供学前英文和数学课程的Chelsea Kidz,12年前创办时只为九家中心提供服务,今日的客群达46家。Chelsea Kidz创办人基肖尔(40岁)说,小一预备班课程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去年起采用公司服务的肯特岗补习中心(Kent Ridge Tutors),旗下27家分行的小一预备班从去年一周两班增至今年一周三班,而且每班名额都满。

  小一预备班长达一年,英文课程教理解问答和作文,数学课程则包括曲线图和应用题等。

  谈及学前补习趋势,她说:“学生上小一后是否也该和学前一样通过玩乐来学习,至今仍没有定案,而小学课程仍以学术为主。因此保险做法还是预先为孩子在学术科上做准备。”

  越来越多家长在孩子未上小学前就让他们补习。不少补习中心现在都开办小一预备班,有业者索性把幼二班变成小一预备班来教。

  拥有26年历史的Mavis补习中心约十年前在家长要求下开办小一预备班,直接采用小一教材,报读人数逐年增加,16家分行的小一预备班大部分都满额。

  中心董事经理黄文强说:“当然有人会认为过早给孩子接触正规的课程不好,但从学前到小学其实是一大跃进,先上预备班,升上小学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同样的,卓希教育集团约六年前也开办小一预备班,称之为“幼二二合一”课程,依据教育部教材来教小一的英文和数学。预备班从年中开课,确保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有充分的准备,明年名额已填满70%。

家长:预备班是“救生索”

  梁国元(42岁,生产线主管)就给明年念小一的女儿报名了“幼二二合一”,同时也让她到另一家补习中心上英文阅读课。他担心小学班上人数多,女儿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预备班犹如女儿的“救生索”。

  也有的家长认为数理未必要补习,但语文就一定要另外上补习课。蔡蕙茵(41岁,理工学院讲师)的女儿明年念小三,她从小就让女儿到天下语言学校学华文,也到Morris Allen英文学习中心上课。

“我觉得语文的基础一定要打好,阅读的兴趣也要从小培养。虽然我是教师,但教自己的孩子总是特别烦,所以干脆让她去补习。”

也有家长不坚持补习
让孩子为学业负责

  虽然女儿去年念小一时数学成绩不及格,今年各科成绩也不过“刚刚及格”,但是张要照(47岁,自雇者)却处之泰然,坚持不让女儿补习。她相信孩子考不好是因为好玩还没定性,只要用心念一定能做得好,这一年来的进步就是最好例子。

  张要照不曾安排女儿上任何增益课程,平日由得女儿自己剪剪贴贴、涂涂画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我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完成每天的功课,测验和考试前要温书,因为这是她身为学生的本分。”

  “我不喜欢给女儿压力,重要的是她能开心成长。很多父母喜欢走在孩子前面,为他们安排这安排那。其实父母应该走在孩子的后面,看到他们错了再纠正、教导,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与张要照一样,本地剧作者兼自由撰稿人林海燕也从没给三个孩子安排过任何的补习课或是增益课。她向孩子灌输“大的教小的,小的教最小的”观念,兄弟姐妹就是彼此的补习老师。她的三名孩子目前都在念小学。

  林海燕说:“我认为学校教的已经很足够,像两个女儿的学校从小五起就按学生各科的能力来分班,这已是因材施教了。报名额外的增益课程也没必要,因为学校有很多课外活动。再来我认为孩子应该为自己的学业负责。”

我不喜欢给女儿压力,重要的是她能开心成长。很多父母喜欢走在孩子前面,为他们安排这安排那。其实父母应该走在孩子的后面,看到他们错了再纠正、教导,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家长张要照


简丽中博士:有必要取缔虚报成效误导家长幼教中心(2012-10-28)

● 林妙娜

一些幼教或学习中心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夸大甚至虚报了自家教育模式的成效。曾在教育部担任高级政务部长负责学前教育课题的简丽中博士认为,有必要加强对付这些刻意误导家长的中心。

  简丽中担心的是,过于强调某种学习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的宣传,会让一些家长误以为趁早让子女学习越多东西越好,这最终将适得其反,有损幼童的学习与发育。

  简丽中昨早以“孩童发展网络”(Child Development Network,简称CDN)咨询委员会主席身份,在一场为家长而设的研讨会上受访时说:“幼教业者在呈现各自的课程的方式,可能让家长产生错误的希望或要求。不论是从教育、原则还是商业考量的角度来看,家长都须小心看待业者所承诺的成效。我认为有必要取缔那些虚报成效的业者,因为它们不仅加重为人父母的焦虑,更可能对孩童造成伤害。”

  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幼教与小学和学业成绩已形成不能分割的关系,加上他们对孩子未来面对的竞争感到焦虑,以致他们愿意将大量金钱投入在额外课程和补习上。中心也抓住了家长的这一弱点,幼教与学习中心也因此成为一门大生意。

  简丽中引述教育学家的研究指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提早让幼儿接受广泛的教育对他们的长远学习与发展有帮助,专家甚至提醒家长避免在幼童心智发展成熟前“学太多”,因为这将损害他们的大脑发育。在这一方面,她认为新加坡家长“已陷入恶性循环”。

应重新检讨小六会考作为升学主要手段
  目前是新跃大学(UniSim)学术顾问的简丽中也认为,有必要重新检讨小六会考作为主要升上中学的安排。她说,教育部近年来在减轻小学低年级课业方面已做了不少改变,但小六会考那一关却沉重地压在各年级的学习上,而这股压力一直渗透到学前教育。

  她坦言自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她希望正在进行中的“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能深入探讨这一点。

简丽中说:“别把你年幼的孩子压到喘不过气来,给他们一点摸索的空间,允许他们犯错,从中学习,不然要他们怎么变得更坚韧?大家都争着做第一,他们又要从何学习面对人生的挫折呢?”

  在2001年退出政坛前,简丽中也曾出任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

  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属下孩童发展网络举办的家长研讨会把重点放在零到3岁幼儿的照顾与发展上。研讨会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社青体部政务部长哈莉玛在会上也推出有关这个年龄的婴幼儿发展需要的家长手册,分享如何与子女建立稳固关系的知识。

  哈莉玛说:“零到3岁幼儿将在这个阶段迅速发育,速度之快远超过其他阶段。幼童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声音、脸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他们的大脑在与大人的互动中得到开发。花心思与子女建立这种关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社青体部希望手册在推出的首两年能帮助到超过7万名家长。公众也可上网到www.cdn.gov.sg浏览手册内容。

我认为有必要取缔那些虚报成效的业者,因为它们不仅加重为人父母的焦虑,更可能对孩童造成伤害。
——简丽中博士


热门补习中心满了也好,省得考虑去报名的事情了.


假期接着补习,估计很多家长也是无奈.
譬如我家在TLL补习,本来想假期休息下, 可学校要接着安排课程, 暂停就意味着整个退出, 开学想接着来,又要重新交报名费, 而且自己想要的时间段选择也就比较少, 没办法只好归到早”补”队列了.:P


在这里,学校和老师只看得见成绩好的学生,不补习可以吗!?


这篇文章的作者明显是补习派,举的不补习例子太极端了,比如那位小二的女孩,各科成绩仅仅及格,大概50来分吧,按学校全级平均分英语数学60多分华文70多来算,只能分到差班。那位家长也太乐观了吧,进了差班不是说你想用心念就能念好了,课堂纪律是大问题,最怕老师讲啥都听不清。不过以那位家长的年龄来看,对孩子要求不高也可以理解。
这位记者应该来教育版采风,咱教育版不补习的都是牛蛙……
另外那个小六补数学的也太可怕了,每周5天每天三小时,补成这样孩子居然也没疯……


其实这篇文章讲到了点子上,小孩进补,太早,太多会有什么后遗症???
明眼人都知道:营养过盛!提早发育!这都不是好现象!!!


别忘了新加坡是职业妇女的天堂,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薪。

我是都自己敎,成效颇佳,但超级累,也大概只能撑到五年级吧!


是咯,像个广告贴. 文章意思就是: 补习好,要快来报名,迟点想补都没机会了.


新加坡教育界最大的耻辱是:很多时候,学校每周教5天竟然还不如补习老师每周教1~2小时的效果好!


这话有意思


在新上了六年小学一堂校外补习都没参加的人“惭愧”飘过


今年P2,我们也没补习。今年UNSW数学top1%,UNSW英文top3%。


GEP没啥好冲的,因为GEP全是实力累积,也不是平时考试成績好的人就进的去。
平时多培养英文和华文的阅读能力,语文两科就会比别人强很多。


太令人羡慕了,现在补习费真贵!


从理论上讲,看一个国家教育的好坏主要看2个方面;1是小学是否都能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程度 2是看同龄人读大学的比例。  就目前这里读个小学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补习,拿这里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的话来说是整个系统出问题了。。。     我儿子在学校课上问老师的问题,居然回答他去找补习老师去。。。想想真是个气闻。 不过  世上的事好坏有时相依存,人家不好的地方有事反而是我们有利的地方,我们就培养孩子好自学的能力,掌握好学习的方式方法,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不单学习成绩好,还省钱省心哪!     我儿子来这里快1年了,除科学一科以前没读过,在网里得到大家的帮助下载了些许免费试卷自己做以外,基本上就是每次考试1小时45分的卷30分就做完了,回家的作业不管是书面的还是网上的10分钟也就完了,CCA一个打球一个马来语,教会里下个月再学个打鼓(免费,2个名额服务教会乐队的);学习轻松,生活充实。    这倒是原来我们在国内没有想到和做到的。


赞一个!其实家长如果自己可以督促,再加上任课老师够强,还真的不需要补习。我的主要问题是自己想偷懒,孩子补习时,自己心安理得地溜去逛商场,偷得浮生半日闲。再说那英文,咱也真的不会啊!


是啊,起码我孩子学校的文化课就有打酱油的嫌疑,他们到底怎么上课没人知道,也从来没有对家长的公开课。只知道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排练,校庆国庆每学期的班级汇演。
今年我们对孩子的数学放松了,一直没有给她买练习册,到第三学期发现她有些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才风风火火跑去买了两本练习册回来,其中有一本有CD真人教学解题,她看得很入迷,说是比老师讲解得更清楚,那个CD每课就十多分钟,居然比老师教得仔细,可以想象老师教了多少。今天数学成绩出来了,班上居然有八个不及格。那张卷子和09年莱佛士女子小学的数学卷差不多,难度中等。


非常赞同你的作法。在新加坡的岭里学校,孩子的功课还是要自己上心,督促引导还是要自己看,不一定要补习,但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还是很重要,完全靠学校的老师还是不行的。

所以说,希望教育部不要再宣传“每个学校都是好学校”这种不靠谱的概念,还不如宣导“孩子的功课要自己上心”的概念。


之前,我都帮孩子查字典后把中文翻译写上去,P3开始我让她自己查,参考书也是指定页数后,让她自己写、自己改,最后我们一起订正。我开始训练她自己读书。当然还是得自己再检查一遍,她常常会改错、翻译错,增加了我更多的麻烦,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得慢慢放手。

我家英文参考书三本(不含作文、字汇)、数学参考书三本(不含奥数)、华文参考书二本。每本在一年內都会做完、订正、背单字、再抽考。这样SA2前名校的考卷约可考100~85分左右,不会掉到80分以下。


我孩子学校老师都还好,有问题老师都很耐心的回答.反而是对补习中心印象不好.
小2年级时候在jurong east某著名补习中心上过几个月的英文补习(1班10多个人,不过学费不贵,1月4节80元),是朋友推荐说不错,就去上的.
上一段时间后发现,补习中心的讲学模式有问题,补习老师因为要连轴转教多个班,所以上课完全按照老师的计划来,
做练习,对答案,老师准备讲的才讲,学生只是听众,学生提问老师却说没时间解答,老师说补习中心每月有专门的时间开设
答疑班(也是收费的),上那个答疑班就可以提问并得到解答. 班里同学学习程度不一,像这样的,补习效果就肯定不理想了.


基本上我也是懒人一个.对小孩只是要求他如何去做,给他订学习方法和定时检查.幸好孩子还很听话,这样坚持下来了.再等20多天就可知道效果了


我是认为邻里学校家长更要自己上心!


你是清华的还是北大的?

如果不是,请问你的自尊心受挫了吗?

如果是,你认为中国99.9999%的没有进清华北大的人自尊心都受挫了吗?


不出意外,大学一定能上的吧,别太焦虑了。


当大学生遍地的时候,比的就是专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真累


我觉得是比能力多一些。


再讲句实话,再没有底气,我可以借你一点。
这20年在新加坡,我还没有看到新移民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的。真的!没有!


有也很少,很少!但我是真的没有见过。
想一下,即使有,概率有多大!?


这个主要看孩子父母的教育背景了,新移民中应该绝大部分是高学历,家庭背景影响,父母监督,孩子学习肯定也不差.
要不就是家庭经济好的,可以供得起孩子的学习强化费用.
剩下的,应该有,就是对孩子的教育用不上心力的了,因此考不上大学的也是有的.


这也许是和“无知者才无畏”是一个道理吧


你讲得很精确!也了解你的想法了!
但还是要和你说,还是要努力去试一试,这才是人生!至少你试过了!


呵呵 努力就是希望~


所以就有那名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讲得非常好!鼓掌!!
陪着他努力,哪怕这一次输了,也是一次努力的尝试,失败是成功之母。


从你的积极发言来看,真的是位非常用心也很会思考会不断总结成长的好妈妈,这是你孩子的福气哦!我要向你学习!


是的,只要努力,没有哪一关可以决定人的命运!虽然我也担心小二儿子的分班问题,但我会用女儿的例子安慰自己,我女儿直到小五才进第一班,还是可以挤入前几名的(当然邻里小学竞争没名校激烈),所以低年级的孩子无须太紧张,放松放松(^.^)。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