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新加坡为什么不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

看这个新闻就知道了:

年轻夫妇连生6个孩子,其中3个是兔唇儿,如今妻子怀了第7胎,丈夫却失业。

郭春成(37岁)和杨美玲(28岁)结婚10年,育有4男2女,大儿子10岁、二女儿6岁、三女儿5岁、四儿子4岁,两名双胞胎儿子1岁,杨美玲目前怀孕4个月。

郭春成说,他原本在面摊工作,月入1400元,扣除230元的二房式房租和每月60多元水电费和杂费,省吃俭用,还能养一家八口,可是因为孩子问题,经常请假而被老板解雇。

-观音斋老板娘愿聘年轻爸爸”


月入1400元还敢生那么多,是什么原因?

如果有高福利,纳税人的钱和国家资源岂不是都被这些人吃光占光用光了?


可支配收入大概1000块,8口人,吃饭也不够吧,平均每人每天伙食费1000/30/8=4.17元,每顿1.4不到,自己煮饭也不够吧,顿顿只吃米饭和土豆?


有的时候,真的要靠自己,生孩子也不能靠兴趣啊,要量力而行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这对夫妻自己也不够负责任,养不起还要生这么多。


穷得买不起套套


你切中要害了。


记者编的吧,1000元养8口人,叫他去养养试一试。


政府整天鼓勵人民多生育,看吧,人生與了又無法養孩子,怎多生呢?


不过多生育对国家未来有好处,可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方是一个国家最重要而且最有价值的资源。
  如果人口老化锐减,国库再多钱也没用,国力始终要衰退。


生太多了吧 不支持高福利 养懒人. 而且新加坡有种族的潜规则 不容易


应该不是编的,这种算个例吧,我就见过男的赚1000多,养活一家六口,当然家里的饭菜最好的也就是咖喱鸡了,小孩子也就那几件衣服,更不用说玩具,上幼稚园了,根本没钱供的。 更死的事,那男的外面还有个小三,我是眼珠子掉下来了,呵呵


太歡樂了,呵呵,相比起來,我們這些人是純LOSER啊,不知道我們這種普通人,月入幾萬才會有養小三的念頭?冏一下。


养小三不是钱够或钱少,
我本身看过几个例子,送货司机,德仕师傅,产业仲介,保险仲介,等等。
共同点:时间自由或不定时,
看个人的品德和观念,有的人,从一而终,不敢造反,(就象我),有的人,不偷白不偷。
个人看法:赌注太大,为了一时的过瘾,妻离子散,就算不离,信任已失,恩爱不如从前,永远有个坑在心里,何必!


福利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力,北欧国家在国家竞争力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北欧国家的税率并不是最高的,一般老百姓的税率大概35-40% (瑞典芬兰),甚至低于很多西欧国家。但因为政府廉洁高效,基本上没有贪WU浪费,所以即使高福利,财政状况也很好(和南欧国家比)。现在有些欧洲国家出问题,其实也主要是南欧国家。他们的税率比北欧国家比甚至更高,但主要是政府效率廉洁方面比较差,造成很多浪费。

另外高福利社会的一个好处就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就我所交往的很多北欧同事,工作上其实是很严谨负责的。尽管他们的工资,职位提升的空间有限。

北欧国家和其它欧洲国家相比,对外国人也是很开放的。比如外国人只要居住满两年就可以参与地方市政的选举。所以每次市长,议会选举的时候外国人也会成为很多参选者的争取对象,甚至有外国人参选,保证外国人的权利。

福利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作为保障。比如芬兰,和新加坡一样的人口,国土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但总统总理是没有保镖的。出去视察基本就是自己开车,前面一辆警车带路。

当然,我的感觉是,如果你更注重家庭生活,不追求大富大贵,福利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更注重职位升迁,年薪,美国是不错的选择。


高福利必然意味着高税收。。本地的有钱人会愿意吗?因为低税移民过来的李连杰、巩俐、爱德华多萨维林愿意吗?


新加坡之所以能吸引外商的投资,除了所谓的政治稳定和人才优势以外,最主要的竞争力还是低税和相对低的人力成本。。这几年因为新加坡人力成本的逐渐上涨,这个优势消失的很快,各个投行把back office roles大量offshore到印度、东欧就是明证。。。如果税率再提上去的话,在新加坡做business会变得更困难,外商撤资对本地经济的影响,怕不是你我能预见到的吧


回garefield12345:
说实话,要把孩子养大不难,但是养好不易。
尤其是屋子越来越贵。


你听说过吗?在福建那些脚蹬三轮车的,摩的(摩托车出租师傅)都有小三。所以你也别自卑,只要你愿意,你拥有小四小五小六都可以。


家乡的偶爹偶妈都有退休金,看病医保。岳父岳母也有退休金。

中国这些年的改革父母尝到甜头了


嗯。中国的改革不错。父母医保85%可报,药店买药也部分可包。这些确实是兑现的实实在在的福利。而且也有退休金。我奶奶前几年就开始拿了。几千年从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中国发展越来越好。福利工资超过新加坡,到时候应该新加坡是座空城吧。外国人和有 能力的本地方都去中国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


正解了,兄弟!


不管怎样,社会上总有一部份不幸,贫穷,融不进主流社会的人。治理国家不是治理公司,可以把这些人推出去。福利国家实行这个政策,是大多数国民的共识包括高收入阶层。这样社会才有凝聚力,人民有尊严。


其实这完全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长期的国民教育有关。可以想象如果新加坡实施下面的政策,肯定会被本国人骂死,执政党支持率大幅下降。而在瑞典,政府支持率基本没受到任何影响。

==============================================
瑞典政府日前宣布明年7月1日将允许无居留权的孩子在瑞典上学。新的法律意味着:瑞典从幼儿园到中学年龄段的、没有居住证的儿童从此以后都有权利享受公众教育。瑞典教育部部长比约克隆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所有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他们的权利将成为法律。”绿党移民发言人Maria Ferm说:“对于无证儿童而言,这使得他们上学成为正常,这应该成为制度。”比约克隆德还表示,此项法律将会有2000到3000个儿童从中受益。


瑞典资源丰富,人口稀少,他们养得起闲人,可以花几十年的时间来慢慢培养国民整体素质。
新加坡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毫无比较性可言。
新加坡要是有马来西亚那样多的资源,我相信老李小李PAP也愿意提供高福利,慢慢得来提升国民素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无情”。


看来很多人受了资本主义的毒害

1. 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政策?他们因为养了懒人而崩溃了吗? 尤其北欧国家,在竞争力方面是排在世界前列的. 这怎么解释?

2. 高福利也只是保证你的基本生活所需, 你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工作, 要享受高人一等的生活,更需要去奋斗, 比如你现在工资是5000元, 每个月发给你500元,让你回家, 你愿意去吗? 你会不会因为每个月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就变成”懒人”了? 这样的人会有,但绝对是极少数.

3. 有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人, 失败也许是他智力不行,或者能力不足,或者干脆就是运气不佳. 社会应该要照顾这些失败的一群,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失败就是因为懒惰.


实行高福利而又还能保持一定竞争力的,大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没资源又要学人家高福利的,都快死得不行了。


什么算是资源丰富?北欧国家很大一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附近,常年寒冷,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大部分土地不适合种植。吃穿用基本靠进口。要说矿产,基本也是零。木材是有,但是国家严格限制采伐,国家的经济支柱也从来不是木材相关的产业。挪威还算个例外,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海产丰富。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优势更明显,比如地理位置,交通等。当然如果说资源仅仅指矿产的话,未免太狭隘了。

其实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有很多原因。如果只认为高福利国家是依靠丰富的资源才成功的,未免武端了。


不是很了解瑞典的经济结构到底怎么样,不过好几年前在那里出差过,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一个月。当地的同事都说瑞典的工业有超过3/4是来自和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矿业,林业和(水力)电业。因为我们是做 IT 类的,当地部门的销售并不是很好,闲聊时问起他们为什么不是很积极得去争取客户,他们自嘲说就算瑞典其它的新兴工业全部完蛋,光靠这些能源工业,瑞典人的国民收入也能比绝大多数国家来得高。不过这些同事的旁门左道厉害得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似乎比工作更积极,有时邀请去家里玩,看得我是羡慕得不得了。

另外,我可没说什么“高福利国家是依靠丰富的资源才成功的”,我是说那些国家敢高福利,是因为有丰富资源做底子。因果要分清楚。没这些底气,他们敢高福利?这是显而易见的。


瑞典的农产品自给率能达到80%(wiki的数据,不是我捏造的),并有着世界级的林业出口
挪威除了石油,还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渔业
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无一不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不是林业,矿业就是农牧业。

这些福利首屈一指的国家
农业比重不大
因为农业科技含量很高,少数人就能满足国家大部分需求

其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和新加坡这种地少几乎没资源人口密度极大的完全没有可比性

另外一些就是中东国家,除了石油就什么都没了。。。。


应该不至于这么高的经济比重靠资源。欧洲国家的科技实力还是很强的,电子医药和美国都有得比,和中东国家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他们资源多,人均资源更是吓死人。
这和新加坡这种要不停的用钱换取哪怕是基本的生活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电是烧油发的,可惜新加坡自己不产一滴油。。。。
而新加坡连水都要跟马来西亚买啊。。。。
而平常的吃,除了鸡蛋新加坡还有啥是自己产的。。。


鼠版没见过穷人的日子。8个孩子,不用说小的可以喝母乳,大的孩子可以和家人每天一起吃煮面,吃白饭加咸菜,衣服可以弟弟穿哥哥的,哥哥穿别人捐助的。我见过一对母子在食阁里一个吃一碗最便宜的板面作午餐。除去吃喝,可以减去别的一切花费。


我觉得福利保障制度的实施,会受到国家的自身条件、意识形态,国民的整体素质、文化习俗的影响。

欧洲的近代文明对于人文的探讨思考都比较深刻,加上宗教背景和人文关怀的意识。

他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人类社会进步,如何让人类区分于动物,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法制社会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

社会也需要成长和不停的反思,所以他们并不认可新加坡的民主制度,评级也不乐观.

任何制度都有制度的寄生虫,但不能否认他本身的作用和长远意义。随着社会福利保底的保障和未来孩子的素质提高,愿意做寄生虫的只会越来越少!

有钱的国家并不一定买得到尊严,带领一个社会进步的,经常是那20%高瞻远瞩、良心为人的智者。这些可能真的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领导者的智慧远见。


说得好,赞一个!

不过,说到愿不愿意做寄生虫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讨论。
人和人是不同。像我就是劳碌命,闲不下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肯定不是。别的不说,就说大学生,有人拼命读书,但得过且过的绝对不少。偷懒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约束,比如学生没有考试的话,多少人还会认真读书?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偷懒都有素质,愿望很好。但不实际。想想看中国以前的大锅饭。西方社会,人民素质也许高些。不过,我认为看情况,真的没饭吃的时候,什么素质都是废话。

说到高福利可以让人们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东西。说得很好。不过,现实中多数工作是一般人喜欢做的?上网游戏,旅游,写书,搞艺术,这些如果能赚钱,很好啊。可是现实中大部分工作都不是这种。

别人不说,就说我自己,我这人不喜欢闲下来,更不喜欢做寄生虫。可是,如果我有足够的钱的话,我就不干我现在的会计工作了。我要去写书,学音乐。。。。


说得好!

选择何种社会制度, 是和国民的整体素质, 人文精神有关的, 和占有的自然资源没有关系.


西方福利制度的蛀虫可不少见,利益当前,素质哪有那么高?贪婪自私是人的天性。


好像寄生虫只有素质不高的国家才有似的。
去看看发达国家多少人每隔段时间打个短工然后辞职好继续拿失业金。


不要本末倒置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是基于有个安定的社会和富裕的生活的基础。
你把瑞典人扔到北朝鲜去试试看,说不定比老金小金小小金更暴虐,维京海盗本来就是瑞典人的祖先。


看看西班牙希腊对财政紧缩的态度
国家有没有钱我不管,我的福利你要砍我就闹


都讲的太深刻了,我就看看。。。


你正好说反了吧, 你认为北朝鲜的贫困是资源不足造成的?

选择了错误的社会道路才是朝鲜贫困的根源, 而为什么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还是因为国民的素质不高,把金家当皇上,说明朝鲜人民落后于时代100年.

把瑞典人扔到朝鲜, 他们第一件事会是推翻金家王朝.


我是说,把瑞典人扔到北朝鲜这个资源贫乏,连年天灾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去鼓吹什么高福利精神文明,而是会想尽办法先喂饱自己。

请紧扣主题,我没跟你讨论国家为什么穷为什么富,我是在说所谓的高素质人和国家,高福利的制度,不是凭空而来的,他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地方,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精神文明。


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张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比如金融风暴时期的韩国,全国老百姓自发的为政府解忧。新加坡则强调政府的强力领导,国民和政府相互体谅。
欧美文化注重个人,强调个人权利。一般是大公民社会,小政府。当感觉政府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并不能因此说欧洲人比韩国人新加坡人自私。比如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只要有一个外国人正常工作缴税,全家可以得到国民待遇(免费教育,房屋补贴,医疗补贴等)。甚至如瑞典,即使没有身份,外国儿童也有权享受免费教育,以此保障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想象,如果新加坡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话,新加坡人将如何反应。

另一方面,很难想象哪一个欧洲政府敢对自己的国民说,我们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府;为了把最好的人才留在政府,要大幅提升官员的薪水,等等。

说到底,是文化的不同,尤其对人的基本权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同。


哪里是富裕的地方?为什么会富裕?你把原因归咎于”地”, 我认为是在”人”.

比如,同样是中国那片土地,为什么有太平盛世,有民不聊生? 比如朝鲜,你凭什么说它资源匮乏?为什么连在一起的韩国就富裕?

所以回到最初的题目, 是否走高福利的路线, 不取决于”地”,自然资源, 而是取决于”人”.


BUSI123  他们没有办法,如果不迷信金家,会被砍头。

其实不然, 朝鲜人对于金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就像是我们的父辈以前对毛主席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一样.


你脑筋转不过来?韩国人有钱,为什么不是高福利?不敢啊,这都不明白?他们有钱那是拼出来的,不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有的,一松下来就没钱了。不像瑞典,白养你几辈子都没问题。
瑞典人去北朝鲜,做得好的就譬如韩国那样;做得不好就跟现在金家一样,不过什么高福利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人有本事有什么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老祖宗早就总结过了。


各位大姐,麻烦你们看清楚再发表意见。我没在说制度的好坏,为什么东西德,南北朝鲜发展会不一样。我是在说高福利是倚仗在国家资源上的,富裕的国家地区譬如新加坡香港韩国,从来都不敢高福利。

还有,别再点评!


好吧, 不跟你辩了, 就好象非要跟朝鲜人说你们的制度不行,他们估计也会说我脑筋转不过来.

那就转不过来吧. 走不走高福利的道路,争论很多,利啊弊啊,见仁见智.

但是你的立场”自然资源丰富才能走高福利的道路”, 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那个财政紧缩, 有一条是对付完房款的继续征税。。


你理解错误了吧
我文中的意思是大部分人天生懒惰愿意做寄生虫


说高福利就必须要有丰富资源的话,瑞士、卢森堡这些国家都要哭了。


其实楼主说的“新加坡为什么不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 ”
而不是”新加坡为什么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 ”

我认为呢,高福利一般对应高税收。楼上某网友提到的资源也有点关系。
高福利低税收资源贫乏的国家,我没听过。哪位网友帮忙举个例子?不知道英属维京群岛算不算。

新加坡的资源就不说了,说说税收。新加坡能采用高税收制度吗?
如果新加坡不能采用高税收制度,那么,在低税收资源贫乏的情况实行高福利,可行吗?


所谓福利社会也只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比如吃住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当如果不工作仅靠拿救济,活着没问题,生活质量真的很差。
所以即使在欧洲国家,要裁员的时候,也会有强烈的抗议。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工作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

福利社会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一个廉洁的政府保证不滥用纳税人的钱,全社会对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的高度共识。

不管什么制度,福利社会有一点是非常可取的,那就是保障每一个人基本生存,医疗,教育的权利。国家不是公司,没有开除自己员工的权利。


高福利低税收当然不可能走福利路线, 不过和资源没太大关系。比如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绝不能说资源丰富。

其实福利社会的形成和文化人文传统有很大关系。比如新加坡现阶段绝无可能走福利路线,高收入者不认为有义务也不愿意多缴税帮助低收入者,政府走的是所谓精英路线。另外如果新加坡现在和很多欧洲国家一样,给予工作的外国人国民待遇。以新加坡现在外国人的数量,估计也早完蛋了。

但是在欧洲,因为政治文化传统,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有不同于我们的理解。一般来讲,高收入者多缴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帮助底层的低收入者也被认为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认知可以说是福利社会的文化基础。

另外和新加坡相反的是,欧洲福利国家对外国人进入的门槛很高。但是一旦进入,只要工作缴税,可以算是国民待遇。


高福利低税收的国家,文莱就是。好像阿联酋也是。


呵呵,好吧。高福利低税收很难走福利路线,大部分福利国家都是高税收。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除非政府有大把的其它收入。


“一般来讲,高收入者多缴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我承认是有人这么想的。
不过,那么多人拼命想办法避税的情形是怎么来的呢?
都那么想,那么从事税务的会计师们早失业了。事实相反,从事税务的会计师们赚很多,生意很好啊。

补充一下,我上面说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文莱,阿联酋好像就是低税收但高福利的国家。不过人家有资源:石油。

高福利低税收而且资源贫乏的国家,这我真没听过。


确实理所当然
所以欧洲大批愿意领失业金在家赋闲的。
因为他们觉得没工作的对有工作的吃蛇是理所当然的!
澳大利亚据说失业金一周800(澳大利亚有熟人的可以来证实下)
要知道这可是纯收入。。。。


新加坡这么破的福利
依然有大批年轻人对工作挑三拣四
所谓每个unemployed对应着2.2个vacancy(政府数据)。
还高福利~~~~~


高税率是有法可依的,欧洲基本都是民主社会,法律的制定可以说是最大的社会共识。但不能因此要求人们高尚到主动的多交税。依法交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依法避税是公民的权利。但依法避税和逃税是两码事。

其实最好避税的方式就是移居新加坡等低税收国家,比如李连杰。但欧洲的高税收并没引起大量高收入者移民海外,从这一点讲,他们还是有自己的认知的。


斑竹问了个很好的问题:

高福利意味着高政府开销
绝大多数高福利国家都对应着高税收
新加坡能不能采取高税收?

至于什么基本生存权利
新加坡的HDB政策算不算住福利?
对政府医院的补贴算不算医福利?
对中小学政府学校的补贴,对Poly对Uni的补贴,算不算教育的福利?要知道Tuition Grant基本是你肯签约就有的。

别跟我说西方公立大学免费,人家那公立大学有NUS,NTU,SMU这质量?
西方的私立大学那学费是NUS,NTU,SMU可以比的?

所以新加坡的“福利”,基本生活是绝对有保障的。


不清楚澳大利亚的具体政策,但是一般来讲,失业金和工作时间,工作期间的收入,还有失业时间是相关的。

比如失业金在刚失业的几个个月是最多的,这段时间内要求失业者积极找工作,政府也会帮着联系位置。但是如果之后还没有工作,或者拒绝接受某个职位,失业金会相应的减少。两年以后就只能拿最低生活的补助了。

另外,失业金的多少和工作时间,工资也紧密相关的。并不是说工作几个月就可以重新拿同样数量的失业金了。政府在这方面有明确的法律,一方面保障基本的权利,另一方面鼓励失业者重新就业。

最低的生活补助其实很少,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用,买最便宜的衣服。另外一些ngo也会从民间募捐一些旧衣服给这些人。当然,看病,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政府还是会保障的。


看到西方国家公立教育质量。。。忍不住吐槽一下。。
德国、法国、瑞士哪个不是公立+免费的?(当然,一年会收几百块注册费什么的)
难道说德国、法国的大学,瑞士的ETH Zurich都比不上NUS和NTU?
我承认NUS和NTU的确是很好的大学,但也不该这么夜郎自大吧。


你举的这些反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石油。
新加坡这种没有石油和矿产的小国,要是高福利就必然高税收。
要不然就得像瑞士那样,科技实力雄厚,做事严谨又讲诚信,让别人巴不得把钱塞给你。


辩论这么激烈呀,都是辩才。


学习了!


会啊,所以隔段时间找个工作然后走人继续享受失业金。。。。


瑞士肯定学不来,差距太大了
还不如考虑如何成为亚洲的卢森堡
换句话说就是成为逃税中心。。。。


还在讨论,那我也抛砖引玉几句。说到制度寄生虫,就要谈到人性到底是善良的还是自私邪恶的。人类对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探讨,远古当然认为罪恶多多.

但是到了近代,社会学家更倾向于:人类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贪婪之心。与其争吵善恶不如提高素质,鼓励支持善良和能动的人性,减少和规避恶的一面。

如何做到向善,作为国家政府要提供民主的社会,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同时也要做好保底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的医疗、教育、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等等。

接下来才是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革新,过程肯定有阵痛和个别的利益分配不均,但是可以全名探讨、不断革新。


如果你去欧洲旅行,经常在一些主要的广场上看到一个自由女神的化身,一只手提着天平,一只手握着宝剑。天平代表公平自由的良好信念,

宝剑代表必要的法律维护,警戒人们不要越过最后的底线。她传递出来,社会要良性成长需要公平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素质

不断提高,自由、尊严、理性、包容等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我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后可以体面的做人,模范的教育孩子,有正常的社会关系和同事,我

就没有理由像个偷油老鼠一样每个月领几百块的失业救济金,躲在家里等着肥胖和抑郁症的光临。马斯洛的金字塔解释的很清楚,并不是80%的人喜欢只是躲在

最下面,只是满足自己基本生存需要。大部分人需要工作和自己的价值体现,当然也存在所谓的寄生虫,像五个手指都有长有短,有些是能力有限,运气不佳或

者身体状况不好,剩下的就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就是要懒散散的混日子。那种才是制度要剥离区分对待的,但还是少数,你让那些有成就的人过这样的生活也

不可能。个别的合理避税和合理的失业补助都是很正常的,以前德国就很多经理想换工作或者阶段性迷茫时,会辞职拿回一点他上过的税收,但是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尺度,太多就不是合理避税了,你的下一任老板看你职业历史也会有想法!


学习中


其实主要就是怕高福利让新加坡人变懒.
当然最初在老李时代的经济也供不起高福利


现在总结:怎样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 第1种情况.钱够多+国人素质够高。第2种情况.国人素质平平,但钱暴多的,也行。(资源多,说白些也就是钱多)

现在总结:新加坡为什么不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  第1,钱蛮多。但够不够多不好说,多了还想更多,没底。第2,国人素质够不够高?起码反对的人认为是不够高的,一走一定完,一定出一堆的懒人。


靠谱!
说白了,新加坡这种没有纵深没有任何资源没有霸权的地方,高福利?恐怕一代都撑不过就破产了。税率提到45%试试?10年内变回“第三世界”


新加坡的钱真的很多吗?
在哪里?
我怎么没看到呢?

不仅如此,新加坡有一个本意算是不错的退休计划简称CPF.
这个绝对不是福利制度,是人民从开始就业一点点存起来的。
现在为什么推迟退休年龄?
现在为什么要保留越来越多的钱在户头里面?

HDB是建国时代为保居者有其屋而来的。
现在为什么房价越来越贵?
我小市民就不说私有房产,就说说HDB吧。
敢不敢公开一下建造成本,再比较一下BTO的售价,看看HDB赚了多少?
坊间都在说现在的转售组屋溢价惊人。
假设,现在的BTO4房式就买7-8万,坊间的COV还会那么高吗?
估价我估计都会大跌。

公共交通是私营的。
但是跟不上步伐的时候,政府出钱帮忙。
要出钱,不如干脆收回来做。
为什么不呢?

别的不多说,就以上这些都没办法解决的话,高福利都是梦想!!


以议论文角度来看,作者上来3个问题清楚表明观点:新加坡不可以走高福利的路线,因为没钱。很好。
第一个论据:因为没钱,所以要推迟退休年龄;因为没钱,所以要保留越来越多的钱在CPF里。不错紧扣观点。
第二个论据:房价越来越贵,HDB赚了很多。。。不明白,不知道这是神马咚咚??
第三个论据:因为没钱,所以政府无法把公共交通国有化,导致公共交通跟不上时代步伐。都说国有了才容易跟不上时代步伐呀?可能是作者写着写着走神了。


“敢不敢公开一下建造成本,再比较一下BTO的售价,看看HDB赚了多少?

盖组屋的成本不止包括建造成本


说道组屋和转售组屋,更是让人生气,第一手的贵,但是还有各项补贴。转售的贵的离谱,快赶上前几年公寓价钱了,而且估价每个季节都在上涨,

Cov也跟着上涨,新的组屋的估价还是在转售组屋的估价上制定的!只能涨、涨、涨!大家都说可以CPF还钱的,可是那个的初衷是要用来养老和医疗的,

都给了一套房子,要孩子养老?要卖房子再养老?房子10万–20万–40万,那击鼓传花给孩子们要如何定价?80万?都说人类贪婪,但是政府贪婪起来更惨。

有人说,没事,我买了房子,还很多,可是如果发展成我们祖国的贫富分化,住在别墅里,是要上铁窗的,像个监狱,而且小区的保安可能会入室抢劫和奸污,

你怕不怕?富人本来花的多,赚得多,税务偏低,权贵阶级才是最大受益者。房子越来越贵,还绑架CPF,其他。。。无语


提到公共交通,在外面看过很多国家都是归为公共设施,言下之意是政府主持经营的,就像你的教育医疗和房子,很少给私人全权经营的。为了节省能源和保护

环境,是要鼓励人们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的!那么票价不能完全以盈利性质来制定的,为了鼓励和合理性,要推出天票和月票,欧洲基本都有月票,家家都有车,

平日大部分还是用地铁出行,快捷、准时也不受天气影响,除非周末全家人出行。可是新加坡一边私人汽车越来越贵,公共交通系统也是越来越贵,没有月票。。。省略1千字。。。


高福利的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没人指个路
美国的福利可不好,以美国的发达程度福利可以说是渣
但美国却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有活力

说到素质,美国民主也好多好多年了
结果奥巴马推行个新的医疗改革中产怨声喧天——我只接触得到美国中产,富人级别不够。

我同意那句话,福利一旦给了就没法收回去,因为给了的不见得能捞多少选票,但收了的一定是自寻死路
看看PIGS,哪个政局不是飘摇?
政府确实已经背不起这么高的福利了。
各国经济之烂已经全世界报道了
但是民众依然不允许削减福利。。。


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透露,新加坡BTO HDB自2009以来涨了12%,同期的二手HDB售价涨了34%。【首次购买新组屋的人平均只需要花他们每月薪水的23%, 而且可以由CPF支付。】他认为目前BTO的房价很合理,二手房价就不是他可以掌控的了。


我看来看去,楼上的都没说到根本,其实就是一句话. 新加坡政府是特有钱,但是并不代表她的人民有钱.


新加坡GDP很有钱!!
新加坡政府很有钱!!
新加坡有钱人很有钱!
但不代表会把钱分给没钱的人!
高福利??????
欧债危机真是个及时雨啊!
这么响亮的耳光都阻止不了某些人对高福利的无限向往啊


“假设,现在的BTO4房式就买7-8万,坊间的COV还会那么高吗?估价我估计都会大跌。”
——————————–
看到这就乐了。难道BTO4房7-8万楼上肯加2万COV卖掉??楼上不要价20万cov才怪呢。。。坊间COV恰好是反映市场的标杆


我能以那么便宜的价格买到新的房子,我干嘛要付那么高的COV呢?
买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干嘛还要卖?
这个hdb是拿来住的,不是炒房赚钱的。


国有不容易跟上,是什么道理?
我知道有高官这样说,但是我觉得无稽之谈。


盖房子不止建造成本,你想说地价?
政府的地是跟谁买的?
都是国有的,也就是政府掌控的。
为了人民的福利,根本就是大笔一勾的问题。

我说的或许有些乱,等我有时间再慢慢整理思绪,慢慢跟大家讨论。


福利社会就是能够在制度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均贫富”. 把有钱人手中的钱匀一部分给穷人.

不需要增加税收, 就以目前的情况,在制度上可以做一些微调

我们看中国的例子, 邓小平提出学习新加坡以后, 中国学到了公积金制度, 但是在推行了以后,他们意识到了公积金制度没有社会统筹的功能,因此做了调整.

在退休保障方面, 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的累积,另一部分是社会统筹.

新加坡也可以这样做, 把全部公积金特别户头里面的钱集中起来,平均的给每个老人发退休金.

我相信这样做的话,这个论坛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因为大家收入都超过平均数了, 但是请注意, 福利制度不是让每个人都能占便宜, 而是让这个社会更加公平, 当你有一天不幸成为弱者的时候, 国家依然能让你有尊严的活着.


你的意思是说,以新加坡现在的福利制度,那些所谓的弱者现在都没尊严?


COV敢叫是因为resale有market啊!
新加坡人买resale是因为ballot不到BTO啊!
有几个人抱怨BTO太贵?只听说抱怨供应量太少的。
你BTO卖得再低,ballot不到人家一样要去resale。


哪个敢出这政策我就立马把他选下台


还有,这个帖子讨论的是为何不走高福利!!!

新加坡有没有高福利?绝对没有!!!
新加坡有没有福利?绝对有!!!


新加坡有没有福利?绝对有!!!

新加坡的福利够不够好? 绝对不够!!!


“男人如树  你代表大多数?高福利政策永远是争取民心的好手段”

==========================
不要低估新加坡选民的判断力


我也不觉得够啊,就像我的工资我永远嫌少。
我也希望房子便宜点,限制少一点,医疗负担小一点,水电补贴多一点。COE来个90% discount,不要搞什么road tax, ERP
我不介意政府提高福利啊,但是要提高我的税收我就要吵蛋!
我希望车便宜,但是因此造成车辆爆增引起的交通混乱我就要吵蛋!


现在BTO也很便宜啊,问题是你买不到!!!


中国好像要出台一个均贫富的收入政策。


有那么好的事儿吗?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是不可能的。国家的财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mayuqiang  我猜这位是有钱人。他的意思是: 谁要把我的钱收去分给那些”穷鬼”,我就让他玩完.哈哈也许猜错.

====================================
有钱人谁在这儿混?

俺的意思是:俺不惦记不稀罕用人家的钱,哪怕人家再有钱俺也不眼红,但是俺自己挣的辛苦钱血汗钱,别人也别惦记:lol


所以啊!
福利这东西不是天上掉的
新加坡要提高福利必然要提高税收,不管是个人收入还是公司还是其他方面

劫富济贫?先看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吧。
新加坡本土强的公司是屈指可数
你要引进大量的外资
靠什么?税收少啊!

新加坡致力引进高端人才,自己没科技优势,你还把税收得跟北欧一样,人家傻啊?
你不从富人身上挤,难道挤中产?新加坡中产的日子可不比其他国家好过。


不见得,其实一般加税最惨的是中产,富人阶级能避税的方法多了去了。。。。
而且只要你不是杀猪一样的砍富人,人家钱的弹性大,中间夹芯层可不是这样。
所以美国那个医疗改革中产反对的声音最大


福利不考虑住房和汽车好不好,北欧的房价一样不便宜.

医疗,教育,失业,养老, 这是新加坡最差的地方

反而新加坡的住房政策是我最感满意的制度.


我买得到。
我还有一次机会。


首先,我的原话是针对男人如树同学提议把CPF SPECIAL ACCOUNT的钱收归国有然后均分,所以我说谁敢出这政策我选谁下台;

然后,mayuqiang 同学开始质疑我是有钱人,我回答我不是,只是不想惦记别人的钱也不想别人惦记我的钱;

最后,回答你的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高福利制度毫无例外建立在高税收,高统筹的基础上,也许你说希腊不是,说对了,所以希腊现在正付出代价。所以我的答案是,我不要这样的高福利。


新加坡失业率1.9%你不满意?要搞到欧洲10几才满意?我真不明白。


你是说,在福利好的国家,每个老人都生活得幸福得像朵花一样?绝没有收废纸打杂工的老人? 哪里都有富裕的一群人和贫穷的一群人,你拿那里的美好的一群人的生活 来反驳这里某些生活辛苦的老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这人有1大恶习: 喜欢点评,而且屡教不改。


福利不考虑住房?笑话!
汽车难道不是生活品质的因素之一?油价补贴难道是责无旁贷的?
新加坡的医疗我也希望更好,但要增加我赋税我就不会同意。
至于失业,新加坡的失业率长期2-3%左右,而且每一个失业的新加坡人对应的是2.2个vacancy。这是不是比一大群人失业然后领高额救济金要好?

还是那句话,北欧那种福利是难免出现浪费的,而就新加坡这情况是经不起浪费的。看看新加坡人的工作态度,再看看欧洲人的。。。。


如果你能ballot到BTO
你就不会买resale

如果你买resale
那是因为你买不到BTO!


围观。哈哈


上次削减公积金的时候,您老在新加坡吗? 有没有因为这个就把谁给选下去?

政府操作这个很简单啊, 鉴于经济不好,个人公积金不变,雇主缴交率削减4%, 你没意见吧.

然后过两年, 再规定雇主另外交纳4%的特别国有养老基金, 这事不就成了.

反对,上回你干什么去了?


国家削减公积金缴交率,和你提倡的把公积金特殊户头收归国有统筹,根本就是两回事。可不可以不要混淆视听?

我只说了如果谁出来把公积金特殊户头收归国有统筹的政策,我就把谁选下去。好像跟削减公积金缴交率挨不上边吧?你这是往哪儿扯呢?


很多人都看着新加坡失业补贴少
新加坡失业的人少这个看不到
当然,作为一个政府,确实有责任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
新加坡的贫富差距也相当大
household income 中位7k1,平均9k6就可见一斑。
不过,劫富济贫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方式
而是要激励“穷人”努力改变自己的
同时创造努力改变人生的机会。

新加坡的养老确实不好,所以你们年轻的时候多努力赚钱!
没钱你就买BTO
没钱你就坐公共交通
能者不但多劳,多得也是应该的。
穷人没理由要求和富人活在一个水平线上。


你说的那是生活品质,不是福利的范畴. 福利社会还得保障你低价拥车? 不觉得要求太高了吗?

想要生活更好,那是每个人的追求,但这不是靠福利制度来实现的. 你是不是有点跑远了.

福利制度简单说,就是富人多拿些钱出来接济穷人, 富人肯定不愿意,于是就有各种理由, “养懒人””失去竞争力””经济崩溃”

听起来都有道理…..

于是中产阶级就陷入矛盾中, 一方面希望有更好的福利, 一方面又坚持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


原来一定要免费医疗才叫福利——新加坡这个不是没弄过,但后来放弃了
原来一定要免费教育才叫福利——中小学的只要你不挑那几大集团的基本等于免费的。大学的补贴比例依然很大,不信你不拿TG试试?
一定要失业的过得舒舒服服才叫福利——还是那句话,让失业的人少是最重要的!新加坡这个失业率差不多就是全球最低的了。就是因为失业了生活不好,所以人们才要积极工作!


关于免费医疗我补充一点,在新加坡只要你“敢”穷的叮当响,政府就“敢敢”给你免费医疗。


我是中年人,我有足够的能力购买我想要得resale.
希望BTO跌价是为了一般的刚要成家的年轻人。


大学我不了解, 我只听说过给学生的免息贷款,不知道补贴这回事, 您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中小学说实话我没什么意见.

失业率高低和失业福利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吧,现在失业率低,所以没有失业保障, 那以后失业率高了,就应该有失业保障了?
“让失业的人少是最重要的”,非常同意! 那我们就不能为那些”极少数”的失业者争取生活保障了吗?还是因为他们是弱者,就应该被社会淘汰掉?

你们有这种想法不奇怪, 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推崇的就是个人奋斗,社会达尔文主义. 而现代福利制度则是二战以后才开始的. 正是这个时候,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转向成为”社会主义”,(注意:不是共产主义)


你误会了我的意思
按某人所说,福利指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我觉得住房绝对是这个范畴之一。

http://www101.hdb.gov.sg/hdbvsf/eampu07p.nsf/0/12JULBTO_page/$file/12JULBTO_about0.htm?open&ft=bto
这是7月BTO的价格
说真的我真不觉得这价很高
同一个地方的resale比这个少说高100k。

你能抽到BTO,就不会去花高额的COV买resale对吗?
你要花高额的COV买resale,就是因为没有ballot到BTO对吗?
所以COV过高和BTO的价格无关,而是BTO供应量有关。
BTO再便宜,ballot不到还是要去买resale。


呵呵,你也误解我的意思了。
住房自然是属于福利范围,换个说法,福利必须包括人民负担得起的住房。
如果BTO的价钱低了,要结婚,第一次买房子的年轻人就有更加好的计划规范。
总要等,也终于会等到的。
那么他们可以5年计划而不是因为BTO又贵又难拿到,结果必须付很多的现金买resale.


有钱人大概不知道什么是租赁组屋吧.

只要你够穷,你就可以向政府申请租赁组屋, 这就是社会保障

我说过了,我对新加坡的住屋政策很感满意.

并不意味着政府不能在养老,失业,医疗方面做得更好.


你连TG都没听过那还说啥教育补贴呢?

新加坡低收入都有1000一个月的,你指望失业拿多少钱?
而且政府对于低收入的其他补贴一样有。
比如失业在家,负责负担你的有收入者是可以减税的

“基本生活”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标准
基本能吃饱,基本能穿暖(这里要冷还真不容易),基本有地方住,有基本的卫生保障(食品,饮水),小病小痛不会医院大门八字开没钱莫进来,不会因为没钱去不了学校,这就是很基本了。
重病这玩意世界上耗得起的国家不多啊。。。。

新加坡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措施还是很多的。
不然一家8口靠着老公一个月1800能活?

我可从没觉得新加坡的福利好,反倒觉得以新加坡的人均GDP这种福利是很渣的。不过考虑到新加坡极其低的税率,也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有点钱就要分给国民,这明显不可能,否则有个风吹草动还不死翘翘了?


可能是被近期resale的价格弄郁闷了吧,看到这BTO的价格简直跟打了兴奋剂一样。。。
而且年轻人买方不代表刚工作就买房吧
缓上个三五年多数年轻夫妇都买得起吧?
有钱你就买成熟区的,大的,没钱你就买非成熟区的,小的。
新加坡就是这个人口密度
你要像澳大利亚加拿大那个住房面积根本不可能。
补贴后的三房11万6起,这个负担不起的有多大比例?


在失业医疗养老方面
新加坡离“高福利”差了十万八千里

先说就业,新加坡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那是相当的低的。
我也不知道失业的人能拿到多少钱
不过有没有人去统计过新加坡失业的都是什么人过的什么生活呢?
是不是失业的都是穷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呢?
失业的穷人(这个是绝对有的)是因为什么失业呢?
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说到养老
其他高级的我就不说了,就说公交吧
新加坡好像没有免票一说。只有subsidized rate
如果弄上免票:
1。老人家能省多少钱?
2。政府因此要多多少开销?
3。北京老大爷老大妈那种高峰期和上班族一起挤跑去郊区买菜的事情会不会有新加坡版?

由此推开
新加坡要到高福利还需要多少钱?
这部分钱要给工作人士带来多大的负担?
如何minimise免费/廉价带来的资源浪费?
高福利有什么意义?
有没有必要高税收高福利?


就是因为没听说过所以才觉得没什么教育补贴

不过我比较好学, 上网搜索了一下,才明白你说的是Tuition Grant, 只有非公民才需要签三年的合同吧.

看来你不是新加坡公民? 才毕业没多久?  


新加坡不会走福利路线。一方面没有这样的社会共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没意愿。
在一个运转良好的高福利社会,政府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受到民众的严苛监督,以此保证纳税人的钱不被滥用。在这一点上,我不认为新加坡有这样的环境。

还有一点,欧洲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并不是欧洲福利最好的国家。pigs四国的债务危机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因为房产泡沫和政府机构臃肿,公务员福利过高引起的。这也证明了,高福利社会的前提是高效廉洁精简的政府和有效的监督,保证纳税人的钱不被滥用。


TG跟你国籍没关系,都要申请。
你如果拿过一次TG读degree要再读一个degree是不能拿TG的,公民也没得拿。
Master的subsidized rate也只能拿一次。

Service Obligation是针对international student的。


这个倒是没听过,低收入看病住院不要钱吗?不可能吧


是的,是非常穷的低收入,如果有社工组织出证明,看病神马的免费


多低的收入?只能去polyclinic?
住院不可能吧,我记得medishield没这么慷慨啊


政府住院,开刀,看医生 。。。。。。 全免。这应该不是medishield, 而是政府针对贫困人群的另一种scheme. 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

新加坡政府是把钱用在这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我知道的个案是老母亲+一个身体不好的大龄女儿(未婚),有自己的组屋,女儿打工每月不到1000元,老人每月领救济金300还是400元。


不会吧,政府给的那钱,生孩子的费用去了大半了,孩子还没幼稚园可能就完了,顶个什么用,要孩子的还是会生,不要的不会心动的,,


忘了是哪个官员说的(Grace Foo?):

花红不是政府鼓励生育的incentive,而是为了分担养孩子的负担。


但是却又说是鼓励生育的政策, 管他怎么说,,


“要孩子的还是会生,不要的不会心动的’

这是对的。相当多人是这样的。但这样不等于鼓励生育的bonus没有用

类似地,许多国家地区选举,比如美国,相当部分选民是固定,该选谁是确定的。那么拉选票就没用了?当然不是。选举拉的是中间选民,态度不确定的那群。

鼓励生育计划也是如此。最主要起作用的,就是态度不确定的那群人.比如有些觉得生一个就够了,就有机会改变主意生第二个。事实也是如此,我认识一些人,本来都说一个就够,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生了第二个。


政府是鼓励生育
但民众不应把花红当作政府的奖励
生育应该按自己的情况定

大概新闻里就是这样播的


我就是啊, 本来就一个的,后来意外有了,一条小生命呀,就生了,所以我两个宝的岁数差了6岁, 跟政府一点关系也没有。从怀孕到生产到做月,花了整一万多,要是看上那花红谁会生, 但是对于那些生的人来说就是好事,好像这次老二全部1万,有总比没有好呀,对不?? 呵呵


“从怀孕到生产到做月,花了整一万多,要是看上那花红谁会生, ”

不是说因为看上那花红去生,而是对一些人,比如其实想生,但顾虑生孩子负担的,想迟几年生的,这个1万块,还是幼儿园折扣这些措施都可以促进其早点生。

像你说的,想生一定要生,不想一定不会的这种人,当然是有。但事情没有绝对的。

所以,这个鼓励政策对你这个级别的没有影响(有当然好,没有一样要生),但对某些群体肯定是其作用的。

其实我也是跟你一样(有当然好,没有一样要生),但我相信,这些政策是肯定起作用的。


确实看群体吧, 但是从我的周围来看,感觉确实没多大作用,坚持不生的,或者一个的都灭动摇, 哎,政府可能也着急了,要不我听说在讨论产假半年的问题了


具体作用多大,估计政府才有数据。
不过,就以政府的目标来说,假设目标是出生率提高10%,也不过是影响到10%的人。换句话说,有90%的人是没影响(不影响决定)。所以,你认识10个家庭,9个都没有影响,这是非常正常的。
而对于比较强硬的来说,这个比例也许是1%,甚至0.1%都不奇怪。假设你所处的阶层就是强硬派,那么可以说你认识的人99.99%没有受政策影响。

但这并不等于政府政策没有用。

政府政策效果,必须从大的样本和具体目标来衡量。从目前看来,起了作用,但还达不到目标。所以要加强。


就政府现在所掌握的数据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12年前什么政策也没,出生率也少许超标了的,因为是龙年的关系,真正要看是否有效得看个几年


特殊因素,政府会考虑进去的。
之前的金猪年,政府并不会因此得出政策达到目标的结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