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80后国内本科学历小夫妻求新加坡PR申请加速通道讨论

我和我老婆都是国内普通大学本科学历,收入都在2800左右,目前持都EP准证。我在本地一个小型建筑公司做设计,来新2年。老婆在一大型外企做文员,来新半年。

结婚以后房子、孩子等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但是在这边没有PR就没法买租屋,公寓根本买不起,就算是鞋盒公寓,外国人要交的印花税也看着肝疼。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持工作准证在这边生孩子的开销也是巨大的。因为父母不能过来,所以老婆要不就是回国经历生孩子还要两地分居之苦,要不就是一直不做工等到孩子能上幼儿园了再去做工,那在这边的开销也很成问题。请保姆的费用都快赶上半个月薪水了,还不如自己带放心……总之的总之,就是没有PR,房子孩子都别想。

既然要申请PR,还不想在这边熬上5、6、7、8年再申请(话说现在申请PR是越来越难,九几年的时候来新半年就批,08年以前也很容易,现在来新四年还不能保证,我在担心我在新时间积累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确保拿到PR所需年限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我在新两年的时候一般在新4年就能申请到,等我在新4年的时候又提高到在新8年才有希望……)

貌似目前有如下方法可以为申请加分,也就是提前锁定PR:

1. 拿本地学历。不过ICA越来越不拿本地硕士学历当本地学历看。相关悲剧案例请点击: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041560-1-1.html
同时今年申请本地硕士悲剧,怀疑是跟专业有关系。我本科专业不是现在所从事的土木设计类,又不想再读一个本科专业的硕士,目前看来此路不通。

2. 多参加社区活动、公益活动。记得某些帖子里说到过这种方法,但是目前为止还没看到特别鼓舞人心的成功案例。如果有谁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由于做了很多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然后成为申请PR的,非常希望您能分享一下您的经历。

3. 生孩子,最好还是男孩。由于前述原因,没有PR在这边生娃是灰常灰常的难啊……

4. 跳槽涨薪水。我现在的EP都很难保得住,就更不用说跳槽了。万一中间有个什么闪失,我就要回去建设祖国了。公司已经没有SP名额,要是哪一天我的EP更新悲剧,我就要拿WP做工了。

5. 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能够加速的方法,使得我们能赶上越来越严的各种准证及PR的要求,欢迎在这里讨论。

至于类似于“你在这边工资这么低,为什么不回国”的话题,我只能说,在国内没有背景甚至连背影都没有,回国以后的生活会比这边更悲催。目前两家父母身体健康,所以暂时没有回去的想法。


其实说再多都是废话~~

有时间研究这些飘渺虚无的 还不如提交一个申请试一试~~

大家都清楚政策越来越难~~  要么现在博一下~~

要么等以后凭运气~~


可能性很小
local的本科毕业生基本也这个工资 且在这里呆了至少四年 你们没啥优势
至于生娃 不会有太大加分


另外一点  申请免费 你懂的


楼上所有人的说法句句属实,你无论来新时间,学历,薪水都没有优势,以现在的形式来说,很难。。。
去读书提升自己,或者熬时间,国内本科的话,4,5年以上才有可能性~


只能熬时间或者拿本地文凭,试也是拒。


而且是在EP renew不悲剧的前提下


他们现在2800还是左右,然后看情况是快要到期了,所以估计会很顺利的降去SP


建议再呆两年以后试试.


谢谢大家的回复!

因为知道现在试了肯定悲剧,所以压根没打算去麻烦ICA。现在买房生娃的压力并不大,但是两年以后家里就该催了,到时候老婆也快到了最佳生育年龄的边缘了。

看来还是读个本地学历靠谱。

其他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


建议试试,以免还会有份牵挂或惋惜,知道结果后,选择新的目标。。。


亲,他已经说了公司没有sp名额了,所以很惆怅~要么拿wp,要么换工作~


恩 就算有配额 机会也是一般一般 还不知道政府明年一季度怎么拿SP开刀呢


只能祝好运了。


是啊,所以真的要想想下一步了


我这人有点不自信~~每次都是按照最坏的打算去考虑。。。。。

但是像这种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会去尝试的


读个master 也很困难的,楼住这情况只能读PART-TIME,两年半是必须的,再加上选择学校,专业,报名,等入学,基本要三年半。

而且学费很贵,公立大学读下来,6万新币左右,以楼主现在的工资,自己是交不起学费的,这就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建议楼住要好好考虑,不然会很累,很累。。。。


哎,楼主的情况确实非常难,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还是博一下,申请再说吧


PR你现在就申请也无妨,被拒又不影响你将来的申请。只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而且双方分开申请比较好。
读master虽然不是万灵丹,但是也比没有好,而且对于你今后的工作也有帮助。只要经济允许为何不去?
所以[关键词屏蔽]齐下吧。。。。


首先,支持你交一次,试一下。

其次,读书是个加分途径。可是一些事情你要考虑,好不好申请,学费,以及你确定读书的这两三年,你能坚持下来。我看来你的EP下次更新是个问题。

生孩子加分,这是瞎扯,莫试。
参加社区活动、公益活动,这是融入社会的表现,这是加分项,你没见表格那么大一栏空着给你填。

给你一个刚批的例子。男,收入行业学校跟你相似。女 国内中专 WP.但都在心5年。


没有捷径。。。你们的状况只有熬时间,熬下去越久越有机会,一面要提升工资职位。。
如有捷径,在新中国人这么多这么聪明,也轮不到现在你来做,胜利永远属于少数人,坚持到最后的人。。。总有人以为生孩子是捷径,根本不知道新加坡要的是啥,大概以为一下生十个孩子会送10个pr,即使这样,如果才生一个为何就会奖赏pr??这只是证明了你们有生育能力,还未达到人口替代率嘛。。。


90年代中后期,很多来NTU, NUS读master, phd的同学都是读书两年,再工作两年,才申请拿到PR,现在的政策跟那时也差不多,前几年政策太松,把人惯坏了。


同意上面的,都是ica的错,尺度变化太随意,造成了很多不平衡,才会有捷径的想法。。。


你目前的问题也是在新大多SP,EP.的处境,大家都在努力挣扎生存!加油!


你仔细看看,我们说的是政府大学,SUM, NTU,NUS

最便宜的 都要4万,part time 18个月,而且这种还要interview, 不是说读就能读得,而且,这个也不是说毕业就能毕业的,18个月,压力相当的大,毕不了业,接着读,接着交钱

6万,是综合起来各种情况的一个保守估计数字,

请问你1万五 是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什么条件?


https://share.nus.edu.sg/registrar/info/gd/GDTuitionCurrent.pdf

这是NUS的。
by coursework的按中国人最常用的engineering, science来说,subsidised rate对于外国人,full time是一年23310,part time是11,660。一般full time都是读一年,part time读两年,所以开销大概就是24k。楼主之前是在国内读的书,是绝对可以拿subisidised rate的。

不知道4万一年你看的什么course。


你在看看,我说的一年四万?

难道除了学费,就没有别的费用了?

难道你确定,楼主两年就一定能通过考试?

往少里计算,对楼主,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金刚钻,就不会去揽瓷器活。
如果学术能力很差,也不会想着读master这条路。
真要说这条路的弊端,有个变数就是以楼主“普通大学”的本科学历,能不能申请到NUS, NTU的master。如果还要临时弄toefl 和GRE,那个确实就难了。
所以一切讨论都是以楼主能拿得到这个programme为前提的。

full time一年part time两年毕业不是什么天才才做得到的事。这样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的中国人数不胜数,也不见得每个过来的国内大学都很好。新加坡公立大学硕士毕业为何难拿PR?就是因为读书时间短,尤其是过来读full time by coursework的基本就是一年。

楼主想从事土木建筑类,按上面的标准full time一年或part time 两年都是24k左右。何来4万?
他们两个都在这边工作,所以所谓生活开销不管他读不读master都会产生。这个不能算作读master的成本。

所以不知道所谓公立大学读下来要6万是怎么算的。


可以等个两三年后申请,


是的,一般读都是有津贴的。即便是外国人。
而且算读master成本的时候不应算生活费用,因为这个即便你不读也会有。。。。


我想跟楼主说的是 不要把国内的情况看得那么悲观
回去建设祖国在你心里居然是个下下签
其实对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 新加坡的薪水是比国内要高的
但是以外国人身份呆在这边后面发展会越来越不如国内的同学
我国内的同学们 大学毕业3年后 年薪基本都是向20万人民币挺进
研究生毕业的同学们 在国内起薪也有10几万 真不是靠父母 工作都是自己找的 都是在一些不错的企业
楼主说自己是建筑公司做设计的 这个行业在新加坡的收入发展空间真的非常非常低
不然楼主你可以想想自己公司那些工作了5年左右的同事 薪水是不是也没提高多少
楼主既然已经有结婚生孩子的打算 还是早点回国安定下来比较好
留在这里 PR的政策瞬息万变 薪水上升空间太低 风险太大
我就是为了PR一直在等 越等输得越多
我来的第一年 PR开始变得难申 至少要2年以上才能拿到PR, 但是有当地大学文凭和硕士文凭的 是可以在毕业的时候直接申请PR并且很快拿到的
然后我去申请了硕士 可是我开始读硕士那一年 学校不再给毕业生发PR推荐信了 也就是说此路不通了
之后又变成在新3年拿到的机会才大 然后我要满3年的时候 又变成至少4,5年了
门槛越来越高
我硕士班的同学 毕业1年多了 目前没有一个人拿到。
我自己也来新4年了 目前仍然在等PR
现在回国重新定居也很麻烦 回头要趁早
楼主不要像我一样等了4年后进退两难
我身边还有来了将近5年还没有拿到PR 仍然很迷茫的人


前面那个说读硕士6万的人你在误导楼主
我就是刚在这边读完硕士的
土木学院以前by course program 全部读下来学费才16k-20k 今年貌似涨到19k-25k 不同专业学费有所区别
至于by research的 我还没听说有人自费读的 一般都是有奖学金的阿 不仅没有学费 每月还有2千新币的奖金
生活费完全看个人情况了
至于2年能否顺利毕业,我也是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毕不了业。硕士的课程,唯一的难度也只是在英语而已,如果是汉语,随便突击一下考试也肯定能通过了,内容并不难。
不过个人感觉 土木类专业的就业者 如果拿的是国内的大学文凭 不愁找不到工作 只是薪水不高 拿到新加坡硕士学历 也只是比同等工作经验的人薪水略高一点 还不如回国发展 至少还是个海归硕士的身份 目前的说法是 拿到文凭会对申请PR有帮助 可是楼主如果现在申请 毕业也是2年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可能又是更高的要求了 不建议冒险 还不如干脆申请一个欧美的硕士 至少还可以出去开拓一些视野


楼上说的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土木工程有什么选择?


我跟你情况好相似啊。买房生娃迫在眉睫,PR又希望渺茫。。。要做好持久战准备了,ICA现在很注重在新时间,还有所谓的归属感。看你老婆年龄,年纪轻的话建议再等等,新家坡离不开外劳,政策不可能老紧着,老李还要不要发展了,30岁以上就不能再等了,Pr不到手要娃只能果断回国,除非你一个人到时候养3张嘴绰绰有余,否则租着房,老婆娃子得不到好的照顾,薪水又没有结余,图啥?


没有SP,跟老板商量下把薪水加到3000,写封信,保住EP。


同意,part time比国内含金量高,但是压力啊,跟full time一样的内容。真要读也要等稳定些读。


近三四个月几率超小的,楼主先去看看本坛里今年的申请和通过情况


杯具不影响以后的申请吗?坛里也有人说会有关系,ICA的东西,玄学啊。。。


那些拿了PR就跑的对今天的政策如此之严有推波助澜的影响。


6万是按留学生的标准算的吧,吃喝拉撒都在里边。


这个3年工作协议是咋回事?我已经在本地一家公司工作,要读part time 的话这个协议是跟谁签?


这么说吧
撇开那些投行去香港的——严格说这都不算回国,而且香港在投行方面确实领先新加坡不少
我认识的回国发展的(NUS,NTU读的本科,回国非自己创业)
有一年赚50多万的
也有一个月不到1万的

新加坡花个50来万可以买套100平米的二手组屋,你要不介意地点偏远点,还能便宜个两三万。
北京上海两万五一平米的在什么地段?

20万的年薪,差不多是4万新币,也就是月薪3000出头,这差不多是这边大学生刚毕业的收入,而且是普遍的,毕业两三年后拿不到这个数的不多。而中国要能大学生普遍年收入20来万,我就不知道上海的平均收入怎么才4000出头。

中国要真那么好,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挤PR?为何这么多拿不到PR的要纠结回不回去?


楼主也说了,也有人回国一年赚几十万,说明回国也不一定就是糟糕的选择,如果在新加坡待不了,也不需要把回国想得那么悲观,国内是有很多问题,但也不见得人人都要靠背景才混得下去(混得好也不都是背靠大树),经营还是要靠自己。


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逸稳定的生活,在哪边更加有保障?
在中国,年薪20万不稀奇,但具体占了多大的比例?
这个薪水是什么级别的人拿到的,之后的发展空间有多少,往上升的几率还有多少,突破瓶颈有多困难?毕竟,出国回国是很重大的决定,选择了A,换回B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记得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不要看时尚杂志,那是一群月入8000的人在教月入3000的人去过月入30000的生活。
我觉得这个段子对于大家去判断国内形势还是有些参考意义的。

PS。这绝对不代表回国没前途,成功的励志故事是相当不少的。


我觉得吧,在考虑留下还是回去的时候,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虽然狮城卧虎藏龙,但多数人还是普通人,即便你日后有飞黄腾达的潜能,也要先把自己当成普通人
一个普通人在新加坡过的什么日子
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大城市过的什么日子
一个普通人在中国中小城市过的什么日子
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小县城过的什么日子

只有这样考虑才有实际意义
因为绝对多数人直到进了棺材依然是普通人。


看来这位大哥是深谙其道啊


完全同意,我土木行业国内本毕业5年多点,年初有想回去工作的打算, 网上发了些简历,也有些猎头联系,算是基本了解了下现在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薪水。
如果本科学校不错的话,找个一线开发商,回去20W年薪没有任何问题。
前年一个同学从这边回去,去了武汉万达,目前一个月1W5左右,福利超好,过节费也不少,吃饭什么的都不用自己花钱,比我们在这边一个月4千的活的精彩多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 在过个三,五年,人家能升个项目经理了,或者在万达这种混不上去,跳个槽,去个二线的地产去做项目经理,那薪水应该早甩我们远了去了。在新加坡,土木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就那个样了。 工程类的做个项目经理也就7,8K一个月还压力巨大, 设计类的拿不到PE的话,5-6K一个月 就差不多了。
想留在新加坡的,就是图个安定图个为孩子有个好点的教育。图个心理上的平衡(国内不公平太多了)
就土木行业来说,新加坡的发展跟国内是没法比的。


回国内,就算赚几十万,还是吃地沟油,喝三氯氢安


新加坡的master含金量不谈,但门槛还是相对高的,至少得是国内211本科毕业。。以楼主普通本科的身份,很难申请到

这个有别于英、澳的master,后者基本只要申请就能上,跟本科学校无关。。我一初中同学 国内念得大专,随意申请到了澳洲4星级的master,其他只要是个正常的本科学历,就能申5星级名校了,UNSW,USYD等等,一申一个准


有钱可以买进口的,有权可以吃特供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