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今天早报刊登一则消息关于外籍配偶的

大概的意思是说要大家雇佣本地人的外籍配偶,不占配额,无人头税。

然后让大家减少对低技能外国人的依赖。。。

这个是不是意味着LTVP+将要扩大到所有外籍配偶阿。

请大家来分析下


杨木光建议提供培训津贴 鼓励国人外籍配偶加入本地劳动队伍

外劳政策收紧的当下,如果能鼓励外籍配偶在参加培训后加入本地劳动队伍,有望帮企业舒缓人手紧缺的问题。
  工运议员杨木光透露,作为政府国会人力委员会成员,他已经向人力部提议,让新加坡人的外籍配偶在参加培训时,获得与本地人一样的津贴,鼓励他们加入劳动队伍。
  杨木光说:“人力部已经在原则上同意就这个领域的细节展开进一步考量。”
  他指出,持长期探访准证的外籍配偶能向人力部申请在本地工作,雇主雇用他们时无须支付外劳税,也不受外来人力配额和来源国限制,因此雇主与其依赖中介从国外引进外劳,不如积极吸引这些已经在新加坡居住的外籍配偶加入劳动队伍。
  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杨木光也是外籍劳工中心主席。他昨天在小印度参加该中心为客工举办的屠妖节庆祝活动时,提出本身对外劳政策收紧的看法。
  新加坡面对人口萎缩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杨木光呼吁雇主改变心态,设法提升外劳素质,而不是一味想增加外劳人数。
他建议,人力部在批准外劳工作准证更新时,强制要求外劳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鉴定标准,以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素质。这一方面能减少客工因为薪金和雇佣条件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案例,也能确保雇主不会因为廉价而过度依赖外劳。
  杨木光说:“门槛拉高以后,那些不是真正想要好好来工作的,或是没有真正技术的,就来不了,技术较高、能胜任工作的外劳,不会屈就雇主给太低的薪水,也会要求更好的雇佣条件。”
  据杨木光观察,目前很多到新加坡工作的外劳,并不是凭着技能素质应聘来本地,而是给了中介费才来,有的因此满身是债,陷入各种纠纷。
  外籍劳工中心2009年设立至今,一共为4500名客工提供援助,包括薪水纠纷、工伤问题和工作条件投诉等,中心也为客工提供食宿帮助。
  杨木光观察到,近年来落难的客工人数有上升趋势,中心刚成立时一年大约处理1200起个案,不过今年至今已经帮助了1500名客工。
  虽然聘请高素质外劳,可能加重企业成本,不过杨木光说:“引进高素质工友,能提高产出,提升生产力,相对就能减低成本和浪费,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走的方向。”
  他也认为,提高对外劳的素质要求,能为本地员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甚至会有要求政府降低外劳税的筹码。
  杨木光说,由于外劳技术低,雇主给的薪水也比较低,为了确保雇主不因此压低新加坡人薪水,政府强制外劳税;一旦外劳的素质提升,雇主给的薪水就得提高,就不必用外劳税来确保雇主平等对待外劳和本地员工。
  超过3000名客工受邀参加了庆祝活动,欣赏各种歌舞表演。除了屠妖节,外籍客工中心也举办农历新年、中秋节和孟加拉新年的庆祝会,让客工在异乡感受温暖。


算是好事。。一家团聚。。。


楼主的理解有点反了。。。
持长期探访准证的外籍配偶能向人力部申请在本地工作。这句的意思是,持有者可以申请工作,并不意味着LTVP+会面向所有的外籍配偶。。。


这个报道的中心思想就是 : 如果有新籍配偶的外国人可以做的工作,其它外国人就靠边站.


“让新加坡人的外籍配偶在参加培训时,获得与本地人一样的津贴,鼓励他们加入劳动队伍。”
没有提到PR,PR的配偶不一定有优待。


基本上新的都是LTVP+吧

意思是经一步提高外籍配偶的优势。感觉意思不大。这些一般都是女的,而且家里一般会鼓励他们做工的。因此,能做工肯定要做工的,不做的,一般是能力上或家庭上受限制。

好事儿,不过对大多数影响不大吧。挠挠痒痒


因为他说的那些就是LTVP+现在有而LTVP没有的啊


很多满足条件的人 估计也不会选择出来做工 没有较高的技术能力 他们会倾向于由配偶来维持家庭收入而不是自己进入劳动市场


同意,一个姿态而已,不然天天找议员


恩~~ 所以他们现在就是要对这部分人动手了阿~~ 让他们走出来,享受那些福利,比如WORKING MOTHER RELIF,之类的


好事儿,要不太多人去CC见MP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