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开一记帖做纪录。新加坡各个景点or历史

亲爱的版友们,这个帖只用来讨论新加坡景点或历史。
有论文的晒论文,有对景点或历史知识了如指掌的,请以文字方式把它叙述出来(欢迎从谷歌摘抄)
也让更多外来的版友们了解到新加坡的文化历史以及居住者们的热心。

我先晒:

观音庙
四马路观音堂最初立庙于188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最早的建筑早已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4年重修扩建后的规模。扩建后该庙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尺,比原有面积增加了一倍。庙宇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来建设的。
琉璃瓦的房顶,瓦当滴水下面的万字是佛教的标志。门前特色是荷花浮雕(观音是坐荷花座的,荷花代表纯洁)门前有两只麒麟来守卫。

观音堂曾在1895 年和1982 年重修扩建。里头的石像、琉璃瓦、敦煌壁画等都是庙堂的已故前主持陈慎谦祖师,在80 年代初庙堂重建时,远赴中国采购和订作的,至今依旧焕发盎然的古意。根据该庙左边的墙上刻的颂德碑记,在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农历五月,由一家 叫“陈两成“的商号献地,及众善男信女捐款而在原址建庙。1895年曾有过一次重修。而规模最大的重修是从1980年开始筹备与策划的,这次扩建耗资五百多万元。百多年来,四马路观音堂一直以香火鼎盛而名声远播,据说,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 成的:首先是有过观音显灵的传闻(反正是传闻,根本无法证实),其次是一些在那里求过签的人说,其签相当”灵”且”准”,再其次是有些人许的愿后来果然实现’当然太过离谱的 愿,例如想一夜之间变亿万富翁,或想当皇帝,当然是实现不了的,那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观音堂附近的一件事,也增加了这座庙的神奇色彩,据老前 辈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新加坡,四马路也挨了曰 军的Bomb当时观音庙隔邻几间房屋被炸毁,而观音庙被强烈的爆炸声波震动了一下,但没 有中弹,只是隔邻房屋的被炸断的梁柱飞进了观音堂,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当时人们啧 啧称奇。1980到84年重修扩建期间,观音堂照常开放,让各方善信去敬拜观世音菩萨。由于主堂在重建,十八手的观音圣像是该堂的主神像,所以庙堂的管理者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后 堂在这期间,临时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进香堂,壁上悬挂三张千手观音彩色像,这么一间小 小的临时庙堂,仍旧吸引千千万万虔诚的善信前去敬拜祷告,成了当时的奇闻佳话。经常去观音堂进香的人都知道,堂内那座金碧辉煌的观音圣像,每到10年就要再镀金 一次。

几十年来,负责为圣像镀金的是葛家的师傅,最近一次镀金是在1994年,那时主持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是那年47岁的葛师傅,他从17岁时起就跟随父亲学习这套本领。据说,为观音像镀金可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马虎不得,必须选定黄道吉日,为 圣像举行“退光”仪式,然后由三名壮汉,合力小小翼翼将圣像抬下来,移到楼上,以 方便进行镀金工作。镀金工作完成之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1994年那次镀金用了两三万元,所用的是比916还纯的黄金。
四马路观音堂是少有的一天到晚都有人潮的庙堂,星期六、星期天、公共假期,还有农历每 个月的初一与十五,都是该庙堂的旺日。而一年当中最旺的日子主要是四个:
首先是农历年除夕接下来是二月十九的观音诞六月十九观音出家修道日九月十九的观音成道日

在 这四个日子,数以万计的善信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还有一些人是从新柔长堤对岸过来的。 由于人数太多,庙内已挤得水泄不通,还有数千人站在庙外的马路上,整条四马路几乎站满 了人。很多人都以为观音有三个诞辰,其实,只有农历二月十九才是她真正的诞辰,不过,另 两个日子是观音菩萨生平最重要的一天,所以,崇敬者也将另外两个重要日子当作像诞辰一 样隆重庆祝。该堂另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大开”财库”和”富房”,让善男信 女讨(借)红包与还红包。借出的红包每个只是象征性放一角钱,每人只限借四个。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红包的人明年都会加倍奉还。借红包干什么?有的人是希望讨个财运,但也人是为了讨个吉祥与平安。 关于四马路观音堂,还有几件事大家不妨知道:到该堂拜观音,只能用三支小香,不能用大香。大量小香在进门处摆放着,由客自取, 要捐献香油钱也是随各人的心意。该堂强调是上香要心诚。1984年扩建重修之后,该堂就遵照政府的规定,不设让人焚烧金银纸的器具,所以, 香客们千万不要拿金银纸去那里焚烧。过去,观音堂附近摆满了无执照的各种小摊,有的是卖神像及拜神的用具,有的替人解 签。几年前,这些非法的摊贩己被政府执法人员彻底取缔。如果有人拿了签不得其解,可在 庙堂内免费查阅解签的小册子(有中英文版本)。该堂约20年前已设大学生基金,用以资助大专学府的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受惠的有国 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工艺学院及义安工艺学院的学生。该堂是每年捐出一笔款 项,交给各大专学府,由校方决定如何分发给需要帮助的学生。
庙前许多售卖供奉用的鲜花,香烛等。每年年初一凌晨,许多善男信女都会把这里记得水泄不通,为的就是争着插象征全年好运的 第一柱香。附近商店商场也靠山吃山,有着许多经营神佛用品的商店,也有许多为人们指点迷津的风水 馆和命理手相店。

以下是一些故事,可以增加讲解的趣味性,大家可以酌情使用。
進佛堂前通常都只點 三支香,代表是敬佛、敬法、敬僧。大家可知道烧香的來由嗎?傅說中釋迦牟尼成佛前,就在菩提樹下悟出生老病死的道理,當時他經常給眾人 講道理,以前也沒場所,于是就在菩提樹下席地而坐,樹林中蚊子又多,于是有 弟子找來細木柴點燃,可驅蚊,通常講一整天下來坐太久會想睡,因印度盛產香 料,所以就加上香料,防止睡著,以後就演變成把柴磨成粉,加上香料,每次釋 加牟尼講經時點燃。後來釋加牟尼圓寂時,弟子繼續講經,為表對釋加牟尼的尊 敬,後人只要在講經時都會點燃香,以示對佛的敬意。所以等一下各位貴賓想進 去參拜的話就可在外面先點三支香,也可帶蓮花、鮮花和水果進去里面拜蓮花 原來代表了繁榮,多子多孫,但傅到中國後代表的是純潔。鲜花却水果代表的是開花結果,也是因果關系。
佛教是從印度傅來的,覲音原本為男性,它原是一位王子。佛敎傅到中國後,到了唐朝,開始鼎盛,觀音原名觀世音他神通廣大,行善天 下,一般人都“听”音,唯獨觀世音可”觀“音,世上什麼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觀世音被奉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因女像更能讓大眾所接受,所以我們現在看到 的觀音像基本上都被塑成女身。但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忌諱,所以去掉了“世” 字,只稱觀音娘娘。

以觀音為主尊的佛寺殿,稱為觀音殿,又名“大悲壇“。觀音為阿彌陀佛的左脇 侍,西方極樂世界三聖之一,所以有各種不同造型出現,最常見的有坐在蓮花上 的,有站著手拿花瓶和蓮花的、也有千手千眼的、還有抱著小娃娃的等等。我們現在看到的四馬路觀音堂供奉的是准提菩薩,是觀音的化身,有18只手,也 稱觀音18手,左右兩邊各是華佗先師,和达摩祖師。
以前的信徒來廟里拜觀音求平安、順利,也求身体健康,而華佗則是公元2世紀 時的名醫,他發明的麻醉劑,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他用麻醉劑做全 身麻醉,進行開腹手術,他長期堅持在民間行醫,救死扶傷了很多百姓,又不畏 強權,并多次拒絕返曹操身邊,終于被曹操所殺,所以人們便稱華佗為神醫,并 所以現在的信徒也求祌醫保佑身体健康。
而達摩禪師則是印度人,是禪宗第二十八代佛祖,他是第一個把禪學帶入中國的 人,所以也稱為達摩祖師。他歷盡艱辛,終于在少林寺後山面壁九年才悟出大道 和髙深武藝。他的歷充滿傅奇性和戲劇性。而當時的北魏國師為了私慾加害達摩 禪師多次,但每次達摩都化險為夷,最後達摩想回久別的故國,他知道百姓和弟 子們不舍他離去,就乘机假信中毒不治,溘然化滅。滅渡二年後,有人見到只穿著一只芒鞋的達摩,再去開棺,果然無尸,于是達摩祖師西歸佳話傅遍天下,而 北魏的國師竟震驚得跌落山谷而死。


亚洲文明博物馆

新加坡是个文化积聚多样化的国度,这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新加坡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博物馆,而今天要给您推荐的就是这其中之一的亚洲文明博物馆。它是位于新加坡金融中心对面新加坡河畔的一组开放式米黄色古老建筑, 该建筑是帕拉第奥式建筑风格的一个例子。在地面的外观具有很强的槽(或粗琢)的处理,形成双高壁柱以上的基地。帕拉第奥式建筑是一种欧洲风格的建筑。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弟奥(1508-1580)为此风格的代表。
在新加坡,有两个英国历史人物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实施他们的雕像不在,他们的名字也处处可见,这两个人一个是莱佛士先生,另一个是维多利亚女王.新加坡河附近的维多利亚剧院、维多利亚纪念堂、还有维多利亚街、维多利亚学校、维多利亚初级学院等等,都是为了纪念她所建造的,现在的亚洲文明博物馆,也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而命名的。这座建于1864年建筑的亚洲文明博物馆,也因为坐落在皇后坊,所以称作皇后坊大厦,他最初是作为法院之用,后来改为殖民政府办公大楼,原先只有现在中间部分,后来在,1903年、1911年及1920年增建侧翼部分,作为移民厅办事处,后来国民等级局与生死注册局也设在这里。
皇后坊的名称,如果确实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话,那么这个华文名称就取错了,人家分明是女王,怎么就变成皇后了呢?应该叫女王坊猜对啊,皇后坊大厦也应该叫女王坊大厦。当时大家把queen就翻译成皇后了,其实queen可以是皇后,也可以是女王。那大家要非常清楚一点,维多利亚女王绝对不是维多利亚皇后。维多利亚女皇恰好于1819年莱佛士来到新加坡的那一年出生。维多利亚女王是19世纪英国在位最久的统治者,1819年恰好是莱佛士来到新加坡的那一年,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在位长达64年,于1901年1月22日病逝,终年82岁。
在以前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皇后坊”。那是在1890年为了纪念”维 多利亚女皇”的统治而被命名为“皇后坊大厦”的。它修建于1865年,在其后的10年 中一直是法院,随后又先后成为出生及死亡登记处和入境事务处。一直作为移民厅总部的皇后坊大厦在1987年就不再使用了,这年,政府耗资1800万元重修成为新加坡文物馆。
1989年到1995年间,新加坡文物馆举行了11项大型展览,主要展出中国大陆、德国、约旦和香港的文物,其中以中国历代文物展规模最大影响最广。1998年,新加坡文物馆开始改建工程,改造成亚洲文明博物馆,整个工程耗资7160万元,历时三年才完工,这个馆已在2003年3月2日正式开幕,现在整个博物馆内部的面积是一万四千平方米,超过两个足球场。博物馆内展示手法相当新颖,走在博物馆的某些角落自己会错以为置身于科学馆,有时候又感觉是在观赏一次剧场演出,而非参观文物,走入展示厅你会感觉自己好像步入了皇室的宫殿,里面展示的亚洲各国文物不是随意的堆放,而是把文物最初所在的古建筑也复制过来,让人们对文物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门口两尊雕像,武将像和文官像,是邱志民医生夫妻赠与博物馆的,他是亚洲文明博物馆历代馆长之一,并且是仁慈医院的副主席.许多餐厅及酒吧紧邻着皇后坊开设,艺术创作与餐饮空间相互融合,创造出多元化的休闲风貌。亚洲文明博物馆分成5个主要展厅,东南亚厅、中华厅、西亚回教厅、南亚厅和新加坡河展示厅,共展出超过1300件文物。在这博物馆里如果你想听一些详细的资料介绍,那么在很多的角落地方都会有一个电子屏幕,你只要用手轻触一下,就能看到一个真人在屏幕里为你解说。
新加坡河展示厅:新加坡的位置从很久以前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岛上的考古挖掘找出许多早期14世纪的居住和海上商业证据,在新加坡河畔所进行的挖掘行动翻回了14世纪中国陶瓷碎片,还有印度房贷人,苦力。东南亚- 展览厅呈现出超过2500年的历史,例如泰国北部的苗族和印尼的古典爪哇人,公元前600的铜器和陶器开始早期东南亚商业与贸易的证据,宗教信念—新都教、佛教。西亚、回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中有三个源自西亚-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回教与犹太教和基督教一样,是单禅论的宗教,它注重颂扬一个神—-阿拉。中华厅是一个单独陈列的展厅,通过文物和录像投影来表现中华文化不同面貌沿着展厅规划出来的走道,参观者将看到有关中国帝王生活,儒家思想文人生活,道教影响等方面的文物,展出新加坡各种种族的传统文化,加深新加坡人对彼此文化的背景和历史的了解是亚洲文明博物馆1997年成立时候的宗旨。可见新加坡对促进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平等尊重所作出的努力,各民族和睦相处,所展现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正是新加坡的最大魅力所在,有一件展品非常的引人注意,它是好似一个佛的脚印,里面总共有108幅的图画,这画里呢除了有各种吉祥的动物比如说:许多法器、大象,还有一些动物,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亚—早期文明印度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陆的其他部分,印度的金币以及雕像,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四大宗教的发源地,我个人感觉这个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了众多高科技手段展现了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如入说:虚拟主持人,触摸式展馆,当然还有24小时可调节衡温衡湿的展厅,这个展厅会是专门用于展览一些特别敏感的展品,字画等展品。大家也可以看到这里也有一间提供精致美食的餐馆“Indo Chine WaterFront Restaurant”,这里的食物是以亚洲烹调手法为主,举凡中菜、越南菜、泰国菜,甚至是 海鲜还有美酒都有提供。在门外草地上有一个时间囊,是在建国25周年时埋下的。会在建国50周年时打开。前辈说里面有88件当时的物件,有第一封发出的国民服役的信、吴庆瑞的报告书、身份证、25周年时的照片、植树节的树根(奇怪了,口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啥树根?)。有空去图书馆查当年的报纸,一定有记载的。


your singapore.com
新加坡旅游局官方网站欢迎您


转个冷门的。。。
以上文字引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个日本人墓园倒是个蛮精致的去处。


你丫闭嘴


我多嘴一句

只要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去哪里都是旅行!
啥风景如画,名胜古迹,都是浮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