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拍摄关于陪读妈妈的纪录片,寻求大家帮助。

本人就读义安理工学院,因科系相关,将在12-1月左右和一群同学拍摄一部有关陪读妈妈的纪录片。现在寻求任何陪读妈妈或帮助/接触过陪读妈妈的教会义工和社工。只是一些简单的采访画面,内容不会对外公布,影片完成后只在校内播放。希望有兴趣能帮助我们的人可以站内联系我。谢谢。


我们还没到,希望能参加!


可以和我联系


我想知道,你们拍这个片子的目的是什么?既然是纪录片,又为何不可对外播放??对我们陪读妈妈有什么好奇的么?还是觉得我们这个群体比较特殊?如果只是想了解,没有其它用心,那你尽可发问,我会悉数解答!


为了完成作业而已,片子里的中国妈妈做个道具罢了,根本看不到拍什么样,花时间和车费配合学生应付老师的。别以为这里会有谁能出于实意来帮助中国妈妈解除迷惘,能有点怜悯心就不错了。


希望能帮到你,联系83117913


说实话,前些时间看了些纪录片。便有了想拍新加坡陪读妈妈生活的纪录片,觉得应当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在新加坡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孩子在付出。甚至希望有人可以把它拍成电影,来介绍在新加坡努力拼搏生活的中国妈妈。可是很遗憾,纪录片不知怎么去弄,拍电影更是奢侈。


不知道你是什么身份?我认为陪读妈妈这个话题应当是一个很好作品。
如果你是新加坡人,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你选择这个话题是很好的,因为有必要让更多的新加坡人了解生活在新加坡的这群人,了解什么时候是中国妈妈?
如果你是中国人,站在在国外生活中国人的角度, 你选择这个话题也是对的。因为有我们自己关注自己了,才能让别人关注自己。

我绝对相信,陪读妈妈纪录片会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也真的希望你能用心拍出这样一个值得去拍,而且令人尊重的群体。我想你以这样的心态去做这件事,也会有很多陪读妈妈帮你的。


谢谢您的回复!这确实是我们的学校作业之一。虽然这是学校作业,但并不代表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我是这个短片的导演,我提出的主题被老师选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我妈妈本身也是陪读妈妈,在这里陪了我将近10年,现在已经回国了。我了解陪读妈妈的心酸,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由于采访是对镜采访,因此可能有些受访者不愿意影片对外公开。


拍摄纪录片是非常困难,需要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拍摄这样的一个短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更不要说一个1个多小时的长片。


我是在这边读书读了12年的中国人,已经拿到了PR好几年了。我妈妈也是陪读妈妈,现在已经回国。我一直都觉得陪读妈妈这个群体很特殊,从以前到现在都被很多人误解,贴上标签。其实她们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付出了很多。因此,我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虽然这的确是个学校作业,却更因为它是个学校作业才有机会有学校提供的设备等等去完成。


阿姨,您好! 我相信我的同学已经和您联系过了。我也非常感谢您愿意接受采访。我和我妈妈跟您和您女儿一样,来这里很久了,所以我也有很多感触,才会有了这样的主题。很幸运的,老师认为这个主题很特别,因此选中了这个纪录片主题。我们都还是学生,对于拍摄纪录片也正在学习中,我们不敢保证成品会很出色,但我们确实是很用心地在筹备,拍摄这个纪录片。


我对拍纪录片不是太懂,但我觉得不一定要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的目的,你的态度,还有陪读妈妈们的配合,还有你的计划,你一定要有一个完备的计划,什么该拍,什么要注意,怎样去拍等等。

最好是能将的目的,你的计划晒出来,让陪读妈妈们看下,让他们看到你想干什么,而且会怎么去做;这样她们
才可能愿意或给你提供意见帮助,因为她们是参与者嘛。


感动人的不是华丽的场景,高超的技法,而是包含以及表达的情感。


我们之前已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纪录片不像拍电影或连续剧,可以有剧本,可以找剧本走。纪录片变数很大。我们有很多个版本的初稿,计划。当真正在后期剪辑时才能看到影片的雏形。很多时候纪录片最终的成果跟初步拟定的样子会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很多时候采访者在面对镜头之后,就没办法表达出她真正的情感。这个时候剪辑技巧,拍摄手法等等很是重要。一部好的纪录片拍摄时间可以长达几年。设备器材,申请拍摄等等都需要时间,人脉的…并不是你拿着一个摄像机就能随便拍拍。一套完整的设备每天的租金就是好几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