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和孩子谈钱不是件尴尬的事(转帖分享)

和孩子谈钱不是件尴尬的事

    培养下一代除了重视智商与情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财商”教育。但是觉得“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懂”的家长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家长更觉得“过早让孩子接触钱,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庸俗、势力”,该如何帮助孩子驾驭金钱而非被金钱所奴役?

    看看下面两位家长在孩子财商教育上的心得吧。

    要培养孩子储蓄记账的习惯

    讲述人:何骥华(36岁,会计)

    作为一名会计,何骥华每天的工作就是跟钱打交道,对钱与财的概念有着很深的认识。“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还小,聊钱孩子也不懂,但我觉得这是大错特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一定会与金钱打交道,特别是成人以后,他的理财能力强弱直接关乎个人生活是否安稳幸福。”

    何骥华的女儿今年12岁,他从孩子5岁的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地传授给孩子关于钱的概念。“孩子的幼儿时期,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不要养成不良消费的习惯。也就是说,她看上的东西,我不一定给她买,但我一定会给她讲明不买的理由。实际上,我是想让女儿从小就能有这样的潜意识: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我开始铺垫关于储蓄这件事。记得女儿在商场看上了一块儿童手表,我就告诉女儿,如果你每个月都能存下钱来放进储蓄罐,那么等到年底的时候,你就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作为70后,何骥华发现很多80后父母没有学会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需求,面对孩子的哭闹,往往束手无策,继而心生不忍,进而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需求。“这种妥协会让孩子认为,只要哭哭闹闹,一切要求都会被满足,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欲望无度、挥霍成性的恶习。这种表面看起来是种爱,实际上是种害的情感要不得。”

    “孩子上小学后,我和媳妇根据女儿年龄的增长,制定了依次递增的零用钱计划。我媳妇明确告诉女儿,零用钱绝不会预支给她,所以她必须对自己的月度消费进行规划。而且,我还与女儿一起制作了记账本,要求她必须把每一笔消费详细的记录下来。记账,是她领取下月零用钱的资格之一。女儿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媳妇领着她去银行,办了一个存折,希望她能把每月的结余存入银行。所以,别看我女儿现在只有12岁,但她对储蓄及利率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去年暑假,她辅导并检查表妹的暑期功课,姨妈为此每月支付她三百元的劳务费。很多人都说我,不会做亲戚,表姐妹凑在一起做做功课还要亲戚付钱。可我们夫妇与她姨妈两口子觉得这真的是个好事。小侄女通过这件事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的话,父母就要额外花钱培养自己;我女儿通过这个事意识到自己已经有能力创造赚钱的机会。你看一举多得。”

    “只有孩子学会了储蓄,他才会有节约的意识。看着存折上数字的增加,孩子会有成就感。另外,我最近开始跟媳妇商量,应该开始培养她的投资意识了。我想,当女儿有了投资概念的时候,她也就逐步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等到她走入社会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也能更为放心。我想,你对孩子所有正确的教育,才是父母真正的爱意。”

    父母应狠下心来 让孩子体验贫穷

    讲述人:林悦曦(33岁,外企市场部经理)

    林悦曦的职场路走的不容易,从普通大学毕业后,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不错的成绩后,才得以跃入世界500强公司的视野。“跳槽到国际大公司后,我才发现,身边的同事几乎全部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智商高、脑子活、懂分寸,有情商。最关键的在于,很多人对钱有着非常明确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理财意识与能力。说白了就是懂得花钱,更懂得挣钱。”聊起自己现在的职场环境,林悦曦是非常满意的。“跟着有能力的领导与同事一起做事,我的成长也能更快更好。”在工作进入稳定期后,林悦曦开始有精力去关注孩子。

    “过去工作忙,我对孩子的关心很不够。可以说,9岁的儿子基本上是被爸爸跟奶奶带大的。所以,我对儿子的态度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凡是儿子提出的要求,我一律满足。”可林悦曦发现,儿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满地打滚”。

    “作为妈妈,我是很痛心的。原来,爱也是有对错之分的。我的溺爱造成孩子对父母一味的索取。他对钱更是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想要什么跟父母说就行了。他看不到我对工作的拼命与付出,看不到我的劳累与辛苦。”年薪二十五万元的林悦曦,开始努力地寻找工作与家庭间的平衡点,希望现在改变教育观念与方法,改掉儿子的坏毛病还不算晚。“过去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这里面反映了一个很深的教育哲理:只有在‘贫穷’中,孩子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明白原来每一分钱的得来都是需要付出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为了‘得到’而努力奋斗。”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返简难。”为了及时地‘挽救’儿子,林悦曦这个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召集四位老人,由老公主持,第一次进行了严肃的家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让儿子体验贫穷,主要工作就是说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要再对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满足,否则我和老公很难把教育贯彻到底。”这个会议用林悦曦自己的话说,是在友好的氛围中,圆满成功。“老人们也都明白,再溺爱下去,其实是毁了孩子。但最关键的在于,一是,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狠得下心。二是,大人本身也要克勤克俭。

    我跟老公带头勤俭持家,服饰不盲目追求名牌,减少下馆子的次数,伙食也不再山珍海味。对儿子的教育就更明确,穿用等级从名牌降到普通;他提出的每一个物质要求都必须要讲出合理的理由,才有可能获批。另外,虽然儿子才9岁,但也要开始参与家务劳动,至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让老公告诉儿子,‘妈妈的单位经营不善,所以减工资了。以后大家都要省着过。’”聊天的过程中,林悦曦时不时地就会叹口气、摇摇头。

    她问:“我这么一个努力自强的人,怎么儿子都没发现妈妈身上的优点呢?”事实上,作为父母,她很明白自己是不合格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财商的培养其实也是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当孩子习惯了伸手钱便来的生活,他就无法养成节俭的意识,长大成人后,很容易变成大手大脚、贪慕虚荣的人。我想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那样的人。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学会让孩子体验贫穷。让孩子明白家长在社会中的打拼是不容易的,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更要让子女在体验贫穷中,正确理解贫富差距这件事,家长也要正确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贫富对比中,让孩子学会知足常乐、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进而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物质欲望与奢侈行为。”

    林悦曦打算在周末,带孩子到公司下属的工厂,看一看辛勤劳作的流水线工人。“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是衣食无忧的,对劳动的认识也非常的浅显。年轻人抗压能力低,也是因为从小吃的苦少,对压力没有正确的认知。作为父母,我希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至少要让儿子明白,他所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辛勤挣来的。将来,他成人后所想要的一切东西,也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挣来。”

    总结: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教育专家曾这样描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家长作为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至深至远。有时候,成年人在繁杂社会的浸染中,难免忘记了一些品质、失去了一些品格。如果,你有了孩子,期望孩子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那么你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至少,应当向着那个目标努力。因为,孩子是你的影子。(文中故事来自媒体报道整合)


木有人顶一下?
说的挺好啊


转子女教育版吧。


嗯, 我女儿现在存钱只是体验一下钱掉到存钱罐里的声音。 以后再大点儿, 应该要开始培养了。 


我儿子进入高中后,她妈每个礼拜给他五十块
包括吃饭娱乐车资卡自己充值。

有大的东西或者同学聚会另算。他也不计较有时候花的超了就自己从他的账号里取。他账号里有历年收到的红包奖励和一些
自己弄来的公司奖学金比赛奖金之类的
好像不老少呢。

他妈一般不太问他每周怎么花。给之前也不问是否用完了。就周薪50。

我发现她妈关心的主要是他够不够。怕不够就赶紧续上。反正他妈有自己的钱库,愿意给我也不太管

不过我有时候还是跟他算账的。
比如上次家里接待一个交换学生德国来的两个星期
人家先来,我家儿子上个月也过去德国他家住,是为互换。教育部和和德国大使馆安排的。

当然我们带孩子出去吃喝玩都是没说的话费也不少。 这个都希望中的基于对等互换。不计较。

之后教育部公事公办给每个家庭按一天13块补贴那外国孩子的费用。钱直接打入儿子的账号。
他回来说了一声,收到钱了进了我的posb。
我等了两天看他不再说话。就跟他说。那钱你打算怎么处理?我觉得那是补偿我们支付的各种费用.你不能就收起来了吧。
儿子说。我知道,只是没时间取给你们。我默认。
后来他拿来169块给我。。我说你也有付出的,我拿一百。你收69块

case closed


前面半截,我家和你家一样。我儿子周薪50,吃饭娱乐招待朋友同学充值车资卡买文具。不够就他自己的账户里取。自己的账户就是历年红包得奖啥的。不过,我不会问他够不够。他的钱,他自己安排,他得学会收支平衡。这个月用超了那么下个月他得省着点花。

后面半截,我家和你家不一样。我儿子也从学校带回来两个游学的中学生,日本来的。他陪吃陪喝陪玩陪睡,不过他没有去那日本孩子的家,没有赚回来。而且,我家也没有收到政府的补助金呀。是给了儿子小子没吭声儿?还是我家是PR没得只有公民才有?还是那2日本孩子不是学校安排的而是我儿子自己要带回家的?当时他有提前告诉我将有两个日本来的中学生会住在我们家里。我反对,但是不但他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反而教训我【种族歧视,没有国际主义精神!】。政府还报销费用这一点我真不晓得呀。


那个补贴根本不够的政府的意思是你不用大费周章的招待外国来的那孩子。
如果要招待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们就伙食标准13块

不过基于我对人好人对我孩子好的信条
我们就带着他变着法到处吃到处玩 也让儿子带他去看电影什么的

你家那个可能没有补贴


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家没有补贴?


因为你家来了两个!

呵呵

我想一般都没钱吧。你要看那是什么计划下来的么


前几个礼拜,看到儿子的posb的支付单,600元。觉得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消费?
看到sony两字,,,,,,脑细胞死了一些,想起几天前和他谈起xbox要出来了,600元左右,,他说还有另一款sony的,与xbox打擂台,,,哈哈,原来如此!!
昨天拿回来了,sony的一个箱子,,,,自曰“给自己买的圣诞礼物”,,,,他妈说:“哎呀呀,爸妈都没空给你买礼物!so sorry”

我屌丝,儿子从小就节俭,不会乱花钱。除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如与电脑有关的小新奇的东西。


“所以,别看我女儿现在只有12岁,但她对储蓄及利率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去年暑假,她辅导并检查表妹的暑期功课,姨妈为此每月支付她三百元的劳务费。很多人都说我,不会做亲戚,表姐妹凑在一起做做功课还要亲戚付钱。可我们夫妇与她姨妈两口子觉得这真的是个好事。小侄女通过这件事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的话,父母就要额外花钱培养自己;我女儿通过这个事意识到自己已经有能力创造赚钱的机会。你看一举多得。”

=============================

对于文章里的这一段,本人不太苟同。。是否弄不好会变成“小侄女通过这件事明白,如果学习不好,爸妈的钱就会被表姐拿去;我女儿通过这个事意识到自己已经有能力创造赚钱的机会,管她是表妹与否。” 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给予她奖励,如带她去旅游,送玩具之类?直接劳务费,似乎不好,表弟表妹需要辅导帮忙而她有能力帮忙,就应该帮忙,量力而为,同时增加她们之间的感情。

大侠,你怎么看?


你儿子上高中?黑叔你说真的?


我相信。因为他的儿子都可以驾车了。前不久他才买了一辆二手车,说是给儿子开的。


五十块一周包括吃饭娱乐车资卡自己充值?
够吗? 😮


我家接待中国来的孩子,7天,也没有补贴,公民。
每家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教育也应该不一样。我家孩子很节省,如果一个礼拜给50块,她可能全都放银行,不舍得花,饿肚子,我家离学校近,下雨都不用拿雨伞。要经常问,还有钱没,给你点。回答,不用,还有。


我家是倒过来, 孩子和我谈钱不是件尴尬的事

比如, 他要做沙画, ok, 做沙画, 做完非要卖给我, 还要卖50! 我说做这么难看, 50? 5分还差不多. 他说, 好, 1毛2张, 拿钱来!


哈哈,很会讨价还价。//今后孩子叫一次妈咪,得给5块,不然不叫。。。。。如果老了,涨价到10元,,算法和买保险年龄越大保费越高一样


车的油钱一个礼拜只能打半桶??


我们那才离谱一起搭机下机的时后居然说漏嘴出国半年期间坐了52趟灰鸡,去交流课程,间直就是游学。


不过也有学会省钱的半年给同学理发80多人次,因为一次可省合新币78快,省了好几千帮大家,从来不进厨房的人,在外面刀功,火候,调料都据说都达到“一流”回来后有时还会展示下手艺呢


你儿子真会赚钱。真心话。
你不应该打击他,要鼓励。


黑哥儿子驾车了,我家儿子走路可到学校。所以车资卡你可以忽略不计。


从50直降到5分, 也算会讨价还价嘛?


重点是你孩子有生意经。只要你花5毛钱买了他的画,他就赢了。


为何吃惊觉得太老了?


人家以为你才26岁。


17岁JC1 驾什么车。。。 还不够岁数呢


嗯,,, 都怪你把我的身分给暴露了:)


不是你说买车儿子开的吗?


老婆开先…:)


泼冷水:赚自己父母的钱,那不叫有生意经。赚陌生人的钱,那才叫生意经。小孩卖东西给父母,我觉得不好。撇开道德教育的考量,父母愿意买小孩的东西,那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实际上除了父母,那个顾客会愿意买小孩的所谓“作品”?这种生意经学会了,孩子长大做生意,99%亏掉裤子。
类似地,新加坡很多学校让小孩子义卖。这我也不鼓励。这些都是带有感情或者同[关键词屏蔽]彩的,不但不能训练小孩的生意头脑,还把孩子教傻了,以为人人都像父母或者捐款人士一样,愿意掏钱买没用的东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