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手市场就两万多套房子买卖,中介却有三万多个,怎么谋生活啊。如果两个月一宗买卖来谋生活的话,新加坡房地产这个蛋糕只够四千中介同学吃,还有两万七八得吃草^_^
除了买卖。还有出租的生意。
做出租的中介在啃骨头,连喝汤都不如。代人看好几间最后定下来中介费才一点点,其中还有路费,时间,精力。。。
那倒不能这样算
一宗交易有两边中介的啊
可能不活跃的占了大部份名额。 赶脚房屋中介这几年很肥呢。
还有一些一开张就能吃3年的
那边旅游公司倒闭这边房屋中介转行这是什么节奏啊
平均每个中介每年做2个CASE。。。。
:L
我看我回上海去学做小笼包来卖吧。
卖庆丰包子吧 ,有习总打广告呢
还有汇率狂跌。。。
汇率跌 不是好事情吗
外资撤退 房价下跌
对没有农业的新加坡来说
做好服务业,是经济的重要环节
难得中国有那么多的有钱人,没有钱的人都爱往这里面 钻挤
久久不开张
开张吃久久
总有部分人不受平均值影响的,像电影明星一样比同事们多赚几十倍,例如成龙,铜牌,金正恩。。。
现在过冬冬眠了,肥的能等到下一个春天,瘦的就醒不来了^_^
铜牌哥还在GF?这年头, 做吃的还是不错的。。。多少鸡饭, 鸭饭老板住豪宅, 驾豪车的。。。
曾经有个新加坡同事开鸡饭摊位倒闭欠银行10万新币被判破产
TNND 我最近还想转行做房产经济呢 现在看样子要好好考察了 大家说要是SP转行做股票经纪怎么样 会有公司要吗
我觉得这个可以有,赶紧学!来这里卖小笼包应该不错,其实生煎也可以,我们可以合作,就叫上海饮食店。
GF 是什么? 女朋友?
看来3万中介还是太少,6万看起来正好^_^
我看中介人数增加到六万才好 竞争激烈了中介费可以砍下去
老板也这么想,失业率再增加一倍,竞争激烈了薪水就可以砍下去。
失业率再增加一倍, 都没人买老板生产的东西了.. 老板和伙计一起失业
这样老板和伙计就一起转行当中介,六万中介的目标也就一下子达到了。
好奇一下下, 要是当了中介, 然后一年或者几年一笔生意都不成交, 会被踢出中介公司么?
每年上课,接受培训,然后交会员费大概可以了吧。
那那3000个就是没上课考试或者没交会员费, 是不?
会员费高么?
那3000个我不知道。会费不高。不过我不知道是多少,公司直接扣了,加保险大概不到一千吧。从来没有仔细关心过。
谢谢扫盲, 我还觉得满有意思的. 等我失业了, 我就去拜你为师
收不收徒弟?
这是暂时性的,相信下半年又会开始飙升了。
HDB会稳定,但私宅肯定会卷土重来的。
这一关有点难过,
百物高涨,
收入减少,
不知道要顶到几时?
此言一出,吓倒一片,,,,,,1年半吧,问题不大。
房产中介,保险经纪,信用卡销售。。。这些工作门槛太低几乎是人都能做,从业人数自然。。
一个月负三,五千,一年就负四万-六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大环境也改变了,也顶了5-6个月了,再看看吧。
唯有省吃俭用,少吃肉,多吃菜,
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渡过的。
说的这么惨,那到底现在转行做房产经纪还没有机会?
最多不赚钱, 为什么是负的? 广告费用?
自家的费用+杂七杂八+广告+=保守估计八千,如只赚三千,就要负五千了。
十个仲介,总有一两个会赚钱的,以前比较容易赚钱,现在有cea的照顾+DNC,能糊口就算是不错了。
老仲价还有一班老客户,
新仲介,难了。
什么是cea的照顾+DNC?
CEA :管理仲介的執法單位,鞕䇿仲介迈向更专业的领导部门,现在的文件管理(paperwork)比以前多了最少两倍,地雷多了N倍,仲介现在是一只脚在门外,一只脚在监狱。
DNC: do not call registry , 刚于1月2日生效的法令,不小心打给这些已经注册的大忙人,吃不完,兜着走,可罚高达一万元。
谢谢扫盲, 不可以打电话那么发短信可以么?
也不可以。
我也不懂什么是DNC。但是我知道CEA,也就是管理房产中介们的官方部门,比如管理教师的部门-教育部。
我其实还是没明白DNC是个什么。
今天正好跟我的同事(女)在谈起她的老公。她的老公Singapore本地人,做了多年的房屋中介。
我问她老公做得怎么样?她答“有生意就做,没有生意就不做,没有特意去寻找生意上门。“
我安慰她说:“做兼职吧,干点别的。“
她说:“是做兼职了。如果全靠这个养家,早就饿死了。“
我说:“他是老中介了,多多少少有点老顾客和人脉吧。“
她说:“找去看房子的有。带着出去看房子看了几十上百家,不一定买,很多都是看爽的。看到没脾气了,有的还好,终于会下决心买。有的就是看着看着找上卖家中介了,撇下你。“
我说:“现在是比较难做了,听天由命吧,另外寻赚钱的出路。“
http://www.dnc.gov.sg/index.html
上网登记你的手机号码,以后就不会收到广告简讯,陌生人打电话向你推销东西。。。。。
“DNC: do not call registry , 刚于1月2日生效的法令,不小心打给这些已经注册的大忙人,吃不完,兜着走,可罚高达一万元。”
我以为最多是收不到短信, 接不到电话 (电话无法接通) 之类..
难不成以后中介只能接电话不能打电话给顾客么?
什么电话都不打, 算有服务么?
只限于陌生人,认识的可以照打。。。。
明白了, 谢谢扫盲.
一面之缘也算认识的, 是吧?
你真的想当房产经纪呀?瞧你那么上心的样子。
是呢, 这不是和我的生活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完美匹配么?
今天的 早报
呵呵
这种情况占1%,就是30个,还有99%也就是2970个是混不下去吃不饱饭才离开的^_^ 即使房地产最繁荣的过去三五年,平均下来也就一个中介一个月成交0.15套房子,很明显那些每月收入三五万的中介只是极少数%,也许就1%也就大概300来个^_^
都赚够了就退休吧
怕三年后成泰森第八^_^
由贫入奢易,
由奢入贫难。
最主要的是大环境,
消费者受更高的教育,有理没理也要 投诉,反正也不需要钱,投诉玩玩也OK反正投诉也不会出大问题(不过谎话别说太多,我的仲介告客户毁谤,客户赔偿了几万)
条例也绑手绑脚,
这样不行,那样犯法,
举例,租房押金,仲介不可以碰/拿现金(hdb),只可以拿支票payee to landlord,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刚到的租客都没有支票,就算是来了一段时间的客户也不一定有支票,而房东也不是每次看房子都会出现(要不,委托仲介有屁用),问题来了,晚上十一点,tampines 租客喜欢房子,要放订金2。4千现金,房东住jurong说要睡了,明天才来,或仲介代收,明天送来,怎么办,收不收?
收,犯法,
不收,租客认为仲介有想法,有其他安排,如刚好明早又有一个2。5千的offer进来,仲介就大伤脑筋了。
一个房子,多过一个出价,仲介处理的不好,就要倒大楣了,轻者警告,重者坐牢,条条框框太多,真的是要把PSM2014 复印了放在在车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网站下载来读看,就会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仲介心灰意冷。
嗯,房屋中介不容易做。
dnc比想象的严厉得多。
1.看showflat,登记了电话号码。之后发展商/中介打给他/她;
2客户的租约快到期了,中介致电提醒他。之后,问要续约吗?
3客户的租约快到期了,中介致电提醒他。之后,问tpn有一套租金更便宜一点,要不要换?
4.昨天打给认识的a说,hillpeak新推出,交谈甚欢。5月份降价了,中介又打给a。
5.a原来喜欢的resale公寓终于有人要卖了,中介打电话给他。
大家觉得哪几条中介打电话给对方,有可能中枪的?
15000到50000收入,就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作者太情绪化了
新加坡土豪这么容易当?
AAA
许大记者可是俺的偶像哦
『转』
许丽卿[email protected]
本地房地产市场才稍微放缓,有些房地产经纪已迫不及待纷纷转行。同事说,从事房地产经纪的邻居最近向他大吐苦水,说近来房地产的交易少得可怜,有感已无法继续在这行捞下去,正准备转行。有个读者也理直气壮地向我抱怨:政府严苛的降温措施导致房地产转售交易大减,“害”他的收入减少一半,快要还不起车贷和房贷了。为了养车、养房和养家,他已开始做兼职,如果情况继续恶劣下去,他考虑转换跑道。据业内人士透露,像这些因近来“少赚”而下堂求去或准备离开这个行业的房地产经纪,确实为数不少。这些求去的房地产经纪,并非完全无法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不少是好高骛远,留念过去几年房地产高峰期每年赚几十万元高薪的荣景,而无法接受目前收入减半的事实。他们是“少赚”当“亏本”,做了几年有钱人,却回不到平民的生活。近年来,开着豪华跑车满街跑的,有许多是炒股炒房致富的“有钱人”,当中不乏帮人买卖房子致富的房地产经纪。过去三至五年好景时,一些经纪一个月内可能进账1万5000元到5万元,这样的高收入让他们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豪车豪宅不会少,即使现在收入减半,他们也绝不会变成穷人。据了解,萌生去意或转行的多是这个行业的新手,入行仅三几年,没有庞大的客户网做后盾,自然缺乏竞争力。当中也有投机分子,看到过去几年房地产经纪在高峰期捞得风声水起,也贸然进场分一杯羹,吃了甜头吃不了苦头,又贸然退场。如果因为少赚而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就视为是市场自然流失,趁房地产市场放缓之际整顿经纪行业,也不失为一件坏事。亚洲房地产市场被称为世界上最为可怕的过山车,暴涨的房价往往伴随着可怕的暴跌,所以政府不惜重击“打房”。但房地产市场的整顿不应只是价格的整顿,而是它会更全面地影响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房价已大大提高,房屋经纪的素质却一直没有进步,反而投诉更多。发展商的情况也一样,没有多大地提高设计、建筑素质,只有少数项目在设计上有所突破,一般新项目的设计概念千篇一律,很多还停留在多层停车场而不是提高买家日后生活素质而建的地下层停车场。尽管政府在三年多前开始对房地产经纪采取更有系统的管制,但房地产经纪的素质仍然良莠不齐,客户对他们的投诉有增无减。
无良经纪把客户公寓当钟点酒店曾经有屋主投诉,帮他出租空房的无良经纪,竟然乘他人在海外,带女朋友在他的公寓里胡搞,把他崭新的公寓当钟点酒店,让他气炸了。这名屋主说:“三个月前,我因工作关系需全家常住国外,不得不把刚买下不久的公寓出租。以为找到一个可靠的房屋经纪,就把钥匙和资料交给他全权处理。出国不久,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他到公寓查看公寓是否已租出去时,竟然发现那名房屋经纪带了女友在屋里胡搞。原来经纪把未租出去的公寓当酒店,如果我没有托朋友去查看,经纪的荒唐行为就永远被蒙在鼓里了。”无良经纪的不耻行为还不仅于此。有业内人士揭露,一些海外买家买了房,手续还未办理完成后就回国,房屋经纪就借着帮忙买家办理手续之便,经常带了三五朋友在屋内喝酒开小型派对。还有一个朋友则经历了私人资料被经纪盗用的事件。他说,有一天接到一通脚踏车出租店负责人打来的电话,询问关于脚踏车问题的事,他被问得一头雾水。经了解,才发现他早前买新公寓时曾把身份证交给房屋经纪办理手续,没想到却被经纪利用来租脚踏车。因为事情已过了一段时间,而身份证也已交回,这个朋友不加追究。
对害群之马应采取纪律行动虽然说房屋经纪的行为与个人道德有关,但更严厉的管制措施,应该会对整个行业起到整顿作用。单靠持续教育培训和每年更新执照并不够,对行业害群之马,应采取一些纪律行动。消费者关注的是房屋经纪诚恳、积极的态度和不隐瞒实情的专业精神。根据新加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Council for Estate Agencies)推出的专业服务指导守则,代表卖方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和经纪,必须向买家说明有关房屋的详细资料,例如是否遭大耳窿骚扰、屋主是否破产,以及屋内是否发生过非自然死亡事件等。然而,有时候一些老人家或不精明的买家一时不察,会被误导而购买凶宅或问题多多的单位。更要不得的是,有些经纪在为客户买卖房地产时,为了私利而与对方的经纪私下串通,提供不实信息或使用欺骗手段。房屋经纪在市场高峰期加入炒卖军团,三五经纪合资炒卖楼花的好康日子看来已一去不复返,而收“空白支票”收到手软的年代是否会复返,我们无法预知。但管制房地产经纪则刻不容缓,入行门槛只能拉高不能下降,专业知识要抓,个人品行更不能放,经纪公司在招聘经纪时,应先向当局查询求职者是否有不良记录。
房地产经纪应专注于房地产买卖市场上最近还出现让消费者混淆的现象。有某些少数房地产经纪公司也涉足房地产开发,同时售卖自己和别人的项目,不仅造成市场混淆,也有利益冲突之嫌。就如银行业者只能从事银行和金融相关服务的限制,房地产经纪是否应该专注于房地产买卖,而不能兼做开发商?尽管房地产经纪也有唯利是图者,但是我相信每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其实这个行业大部分经纪都是非常专业、负责任的,一小撮人因经历了高峰期的荣景,看到客户一转手就有几十万元入袋,也因而有了投机心态。我曾遇到一个非常专业的经纪,两三年前说服我放弃投资一个公寓单位,他的理由是该项目单位太多,作为出租投资将面对众多业主竞争。该项目的价格如今已下跌至少15%,我非常感激他诚实提供的专业意见。经过新一轮的执照更新,目前本地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剩下1425家,注册房地产经纪有3万1783名。短期内,房地产经纪可能有些许哀愁,但整个行业将能在一个更平衡、持久的市场中受惠。如果因为少赚而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就视为是市场自然流失,趁房地产市场放缓之际整顿经纪行业,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DNC是有人投诉方算,只要和对方搞好关系,他不投诉你,你就安全了。
第一,有可能,必需在他登记号码上,有放条款说他登记就等于可以打电话通知他。
第二,完全没问题,是服务性质的电话。
第三和第四,在法理上可以被投诉。
最後一个,他自己之前说有兴趣的,故打电话告知他,是不会有问题。
至于三和四,可以在第一次见面结束前询问有这些促销可否告知他们,那就没问题了。
其实往好的方向看,有很多地产经纪转行,代表留下来的会有更少竞争和更大的市场不是吗?
从平均每个中介一年1宗买卖提升到一年1.1宗买卖 ^_^
除了买卖房子, 还有出租房子, 甚至还有出租房间
我曾遇到一个非常专业的经纪,两三年前说服我放弃投资一个公寓单位,他的理由是该项目单位太多,作为出租投资将面对众多业主竞争。该项目的价格如今已下跌至少15%,
很想知道许大记者所说的2,3年前放弃购买,现在价格已经跌了15% 的是哪一个逆潮流而动的奇葩公寓。
个人观点:此人经常在报纸上写房地产文章,读了几篇,不以为然。有的文章看了之后不知道她要说什么,有的是先入为主预设立场,然后也不知所云。但是她的立场貌似有一定背景,还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