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福布斯:六大泡沫危机 新加坡将成为冰岛第二?

原文里的图表比较齐全,建议看原文

原文链接: http://www.forbes.com/sites/jess … and-style-meltdown/

中文链接: http://news.nanyangpost.com/2014 … Style-Meltdown.html

在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报告(Human Development Index),冰岛名列全球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就在不到一个世代的时间,这个北欧小国,便从以传统渔业和观光业为主的经济体,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天堂,羡煞各国。然而,隔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冰岛宣告破产。

不过,人类世界似乎永远学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只会反覆上演着同一齣悲剧。

曾准确预测房市泡沫的美国经济分析师杰西.柯伦波(Jesse Colombo),在《福布斯》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中严重警告,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再度出现,而新加坡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冰岛。

新加坡一直被西方国家誉为「亚洲的瑞士」,以金融和房地产为经济主力。全球各地的金融菁英,逃离本国的萧条,希望在这东南亚小国,寻求第二次翻身致富的机会;房地产热潮持续不退,建筑业必须引进大量的外籍劳工。资产价格快速飙升,让新加坡的财富排名,不断往前攀升。

然而,这很可能又将是另一个美丽到让人信以为真的泡沫。

一切还是得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说起。

2009~2013年,为了提振经济,各国央行纷纷维持低利率,美国联准会更採行经济量化宽鬆政策,导致全球有将近4兆美元的热钱流向新兴市场,投机客在低利率的美国和日本高额贷款,再利用这笔资金投资价格飞涨的新兴市场资产,但供不应求的结果,进一步导致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狂飙。

热钱的流入,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希望透过货币升值,以抑制物价上涨,使得新加坡币兑美元的汇率,自上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幅上涨22%。

◎信用泡沫危机

然而,新加坡特殊的利率操作,将使得低利率政策更容易引发信用泡沫,原因在于,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ingapore interbank offered rate)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连动,目的是为了避免新加坡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

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联准会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低档,但对于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新加坡而言,这样的利率水准实在太低,如此连带使得房贷和商用贷款的利率偏低,借款变得便宜,必定会导致信用过度扩张。

根据统计资料,当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降至1%以下之后,新加坡私有部门贷款便迅速膨胀,自2010年至今大幅成长133%。2013年第一季,新加坡的贷款成长率达到19.2%,但同时期名目GDP(国内生产毛额)的年成长率仅有1.3%,将近18%的落差是亚洲国家最高的。

此外,2012年新加坡家庭负债佔GDP的比例也达到75%的高点。2010年至今,新加坡的家庭负债的年成长率高达41%,但家庭收入却只成长25%,平均薪资仅成长15%。

如果美国联准会持续低利率政策,只会让新加坡的信用泡沫危机更严重。

◎房价泡沫

自2004年以来,新加坡房地产价格已成长两倍。根据《经济学人》报导,若以房价租金比来计算,新加坡房价是全球第三高,仅次于中国和香港。若以房价收入比来看,新加坡高达25.38,远高于美国2.16、德国4.78、英国6.73、日本6.99。

房价的攀升也是导致新加坡家庭债务增加的原因之一。过去3年,新加坡房贷的年成长率平均达到18%,整体房贷佔GDP的比例达46%。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房贷是用来投资,而非购买自有住宅。

更糟的是,其中有高达70%的房贷是採用浮动利率,一旦美国联准会升息,与美国连动的新加坡利率,也会随之调升,增加房贷负担,如此一来便很可能重蹈美国2007~2008年的房贷泡沫危机。

◎建筑业泡沫

维持低利率政策,也会导致建筑业泡沫,因建筑业属于资本密集产业,一旦贷款成本变得低廉,便会进一步刺激更多建商借钱盖房。根据统计,近年新加坡建筑贷款的年成长率达到18%。银行的建筑贷款以及房贷佔GDP的比例更高达79%。

新加坡政府更是这场泡沫的幕后推手之一,包括机场改建、滨海湾花园等大型公共建设不断推出,只是把泡沫愈吹愈大,愈快速接近破灭边缘。

◎金融业泡沫

新加坡金融业无疑是泡沫经济的最大受益者,2008~2012年,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成长163%。近几年金融业已成为新加坡第二大产业,仅次于建筑业。如今新加坡金融业的资产规模已是新加坡整体经济的6倍大,包括本土和外商银行握有的资产价值,总计高达17兆美元。

自从金融风暴之后,新加坡相对较安全与稳定的金融环境,成了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在亚洲设点的首选。2007~2012年,新加坡境内的资产管理规模每年平均成长9%,但2012年却增加到22%。在新加坡管理的资产,其中有70%投资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但这点正是危机所在,因为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样面临国际热钱流入的泡沫经济危机之中。

最后,正如先前所提到,建筑贷款房贷的激增,也将使得新加坡金融业暴露在迫近的危机之中。

◎财富泡沫

资产价格的飙涨,让新加坡成了富豪密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13年中,新加坡整体财富达到11兆美元的历史新高,如今新加坡的百万富翁佔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7%,居全球之冠。这些有钱人若持续增加消费,又将进一步推升新加坡的资产价格,导致新加坡经济陷入无以挽回的恶性循环之中。

◎人口泡沫

新加坡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导致生育率逐年下滑,2011年仅有1.2,低于维持人口数的2.1。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新加坡政府大幅开放外籍工作者。过去10年,新加坡人口成长了25%,其中有将近40%的为外籍居民。

外籍移民填补了新加坡的人力缺口,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新增工作机会来自建筑业和金融业,但这两大产业却是新加坡泡沫经济的危机所在。一旦泡沫破灭,必定导致外籍居民人数锐减。

最后、也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新加坡的泡沫经济何时会破灭?杰西.柯伦波指出,当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泡沫经济破裂,再加上全球利率开始走升,新加坡的泡沫经济便会无以为继。


新加坡反驳《福布斯》的文章:新加坡没有面临债务泡沫

新加坡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二说,新加坡并没有面临会导致新加坡银行系统处于危机的债务泡沫。

金管局是针对媒体针对《福布斯》的一篇文章的询问。文章称新加坡因为超低利率而面临危险的信贷泡沫。

这篇文章原因一些风险,如新加坡家庭债务与GDP的比率,房地产价格上升,以及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加之银行利率开始正常化岁带来的银行系统的潜在危机。

这篇题为《为什么新加坡经济正在走向冰岛式危机?》否认长篇文章,刊登于1月13日,由一位经济分析师撰写。

金管局说,严肃的观察家和投资者都不怀疑新加坡的金融健康。

对于反常的全球低利率,金管局说,很明显已经刺激的信贷增长,以及近年来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扬。但是,当局已经采取了冷却房地产需求的果断步骤,并预防了过度的信贷杠杆。

金管局说,房地产市场现在趋于稳定,房屋贷款也一直在下降。

此外,家庭平衡表整体强劲,房产自查价值明显高于产生的债务。

最后,新加坡的金融系统是健康的。

A statement issued late on Tuesday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said the property market is stabilising, household balance sheets are strong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robust.

“Singapore is not facing a credit bubble that puts the country or its banking system at any risk of crisis,” the MAS said in response to an online article in Forbes magazine published this week.

“Serious observers and investors are not in doubt about the country’s financial health.”

In the article, Forbes contributor Jesse Colombo warned Singapore was headed for an “Iceland-style meltdown”, referring to the European nation that was brought close to bankruptcy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broke in 2008 and exposed the vast over-expansion of its banking system.

Colombo warned low interest rates have led Singaporean households and companies to borrow more, fuelling a surge in property prices that may not be sustained.

He said the risk is that the US could end its zero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the next few years, lifting borrowing costs around the world and bursting bubbles such as in Singapore, leaving investors with huge debts they cannot repay.

“Singapore’s bubble will most likely pop when bubbles in China and emerging markets pop and as global and interest rates continue to rise,” Colombo wrote.

“The growth of Singapore’s credit bubble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country’s soaring property bubble because Singaporeans are going into debt to invest in property or buy more expensive houses than they can afford, similar to Americans during the US housing bubble of 2003 to 2007.”

But the MAS said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decisive steps to cool property demand and prevent excessive leverage”.

New housing loans continue to decline, with the number falling 35 per cent year-on-year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last year, it said, adding that property prices are also falling.

It also said that average loan-to-value ratio of outstanding housing loans stands at a healthy 47 per cent as of the December quarter.

“Third,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robust,” MAS said.

It pointed to an assessment by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that found Singapore’s financial system “would remain sound” even if there was a sharp hike in interest rates and slump in property prices.

The IMF also said Singapore’s banks are “resilient, with strong financial and capital positions”.


福布斯危言耸听了,坡政府这几年的降温措施还是很充分地。


然而福布斯嗓门比较大。。不管对错都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原作者的回应:“It’s Not A Bubble Until It’s Officially Denied”
链接 http://www.forbes.com/sites/jess … -singapore-edition/

刚才想发全文来着,发了两次都没显示出来,大家去链接地址看吧


新加坡不是还很听美国的话呢吗,美国扯这个干嘛?难道明天还让穆迪降新加坡的评级?据说冰岛破产也是美国搞的鬼。


危言耸听,小心新加坡政府发飙。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Jesse Colombo在04年左右就准确预测了美国次贷危机。

当然那时候也可能是瞎蒙的就是啦


两边都有道理。不过政府分析员说的“家庭平衡表整体强劲,房产自查价值明显高于产生的债务。”不怎么在理,感觉也很不专业。

在泡沫的时候,房价高,房价当然大于贷款。当泡沫破灭的时候,贷款还是那么多,房价就没有那么多咯。美国次债就是祸起大家觉得房子永远不会跌,反向抵押房子总能还清贷款。当房价不跌的假设破灭,所有房子都变成under water了。


不专业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说

引用: 金管局说,严肃的观察家和投资者都不怀疑新加坡的金融健康。


有道理


“杰西.柯伦波指出,当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泡沫经济破裂,再加上全球利率开始走升,新加坡的泡沫经济便会无以为继。”

那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泡沫经济什么时候破裂?
中国经济都被唱衰多少年,还不如好好的。反倒是美国欧洲自己自身都衰了。


贷款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啊 金管局的回应好无力


在下斗胆说一句:
  只要泰国运河不开通、印尼大马不建国际港口、行动党不下台,那新加坡绝不可能变成冰岛第二。

为何呢?
  新加坡的金融产业是建立在船运物流上的,船运方是新加坡的命脉,只要船运(包括港口、造船等产业)不倒,新加坡不可能倒。
  而新加坡小、又以船运为命脉,因此只要世界上有国家有钱,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亚洲,最终新加坡都与办法从中获利。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基本让新加坡成为欧亚之间目前独一无二的环球港口。这是新加坡最核心最重要的优势,这个倒了新加坡其他产业搞得再好也完了,这个不倒只要新加坡还是行动党执政不论其他产业如何总有办法处理的。
  最近泰国那边一直有动乱,这对新加坡是个喜讯。泰国越乱对新加坡就越好,因为这样他们的运河就永远建不成,新加坡就高枕无忧。泰国运河那天建成立,新加坡就立马会成为冰岛第一、大势已去万劫不覆。但只要那个运河遥遥无期,我们就安全了。
  最後,新加坡是国富民穷的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的执行力度强。基本上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冰岛有明显不同,只要政府掌控好,是没有问题的。

  最後,个人以为祖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不会崩溃的。其他新兴市场大多有年轻廉价的劳力市场,顶多他们会因泡沫刺破而货币大度贬值股市崩溃,但之後便宜的土地和年轻工人会吸引回资金的。祖国呢?肯定会有泡沫刺破,那不会崩溃。祖国的各种产业是有崩溃的可能、股市房市都有崩溃的可能,但整体上是不可能崩溃的。理由很简单,祖国虽已接受了许多资本主义的原则,但其国制依然是共产主义、依然是大政府小社会;而且政府依然有随时充公、征收任何财产的权力。
  也就是说,别说失控性的泡沫崩溃不大会发生(在下个人觉得,比较有可能是中央会进行宏观调控的在最少伤害下进行泡沫缓慢紧缩),就算万一真的发生了,中央当局必然会采取李代桃僵的政策来大量的弃车保帅。通过不断的幕後债务转移、资产转,牺牲中小企业和三线甚至二线城市来保存核心产业和一线城市;故中国不会垮。


破产又如何?冰岛人民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就破一次把,只有先破才能再次立^_^


这人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回复,提到一个观点,说金管局只关注新加坡而忽略周边国家会对新加坡有影响,中国如果不行了,不要说新加坡,对全世界都会有影响,问题是其他国家呢,我估计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美国退出qe, 新兴国家肯定会倒一些,


这个就跟“太阳没有了,地球也会跟着完蛋”一样。
要是中国和新兴市场泡沫破灭,别说新加坡,其他国家地区能逃得掉吗?


这个估计比的是同类型的屋子吧,欧美的房子和土地大多是free hold. 估计没比较HDB或99年。


“这人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回复,提到一个观点,说金管局只关注新加坡而忽略周边国家会对新加坡有影响”
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局只关注国内,不关注国外影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货币汇率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其他国家的事情。
更何况新加坡是个小国,很小很小的小国。小到新加坡可以说几乎完全依赖外国。新加坡政府无时无刻都在盯着国际形势。
因此说只关注新加坡而忽略周边国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在新加坡发生的。
新加坡政府回复不谈国外,只提新加坡国内,原因很简单:外面的世界不是新加坡可以控制的,新加坡能够控制的也只是新加坡国内。

而对比冰岛,新加坡最大的保障就是强厚的储备金。
冰岛作为一个高福利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有人提到冰岛人的生活水平被评为世界第一的原因。)
一个北极圈附近的边缘国家,日子过得比其他世界豪门国家,比那些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国家都过得爽。凭什么?
凭高福利啊。

钱都花在民间了,国库里没钱。
国家没钱还债,政府只好宣布破产。

之前有人朋友转微信,说到某国的人民生活多么舒服写意多么有品位。我说有品位个pi!
有高福利作为保障,不努力工作也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换了我一样也可以过得有品位!
什么品位不品位,说到底还不是一个字:钱!


美国是自由发言的国度。个人觉得新政府不必过度反应。既然发展金融行业本来就是有泡沫化的风险。死水没泡沫,也没有活力啊。所以泡沫涌动说明有活力和发展,只要适当的考虑各种因素,加点消泡剂,控制泡沫膨胀,别遮了脸迷了眼,就还是一番欣欣向荣嘛


主权基金原文有提到,08年GIC和淡马锡赔了1000亿。占总量40%。

确实存在赔光的可能。

http://www.forbes.com/sites/jess … d-style-meltdown/5/


这个作者的意思是,外围影响也会刺破这个泡沫.
不说中国,就说说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在美国退出QE的过程中,经济垮了,对新加坡有影响吗,影响有多大.
97年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其实作者有一点疏忽就是没考虑到政治稳定的因素,他依然默认新加坡政治是稳定的,

但是很难讲,或许2016年会发生一些什么。。。


我一直不明白,新加坡为什么会爆发97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还是外围的影响?


在作者FACEBOOK里,一个新加坡人这样回复

The government’s statement is “It’s Not A Bubble Until It has Officially Popped.”

还是很有幽默感的;P


不是主权基金,是国家储备金。

即使是主权基金,2008赔了,后来不是又赚回去了?
2008年谁不赔钱,美国不赔钱?欧洲不赔钱?澳洲不赔钱?
别忘了,2008的金融风暴是谁搞出来的?直接影响是谁?美国!

正如2008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陪钱,都倒了吗?
不是,撑过去的就是好汉。事实是在2008年倒的只是一小部分。

提到金融市场,顺便也说说冰岛的金融。冰岛出事之前,金融业成为主要行业,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全世界有名头,排得上名号的证劵交易所,有冰岛吗?
如果不是冰岛破产,我还真不知道冰岛竟然是金融行业微主要行业。
证劵交易所是金融的代表。你个证劵交易所都搞不好还敢搞金融?冰岛不倒,这世界都是没天理了。
冰岛的政策是以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外资。因为买入了大量次级金融产品。(就是美国华尔街搞出的那些毒物)。结果就被搞倒了。

跟冰岛比,新加坡证劵交易所可是实实在在的,是亚洲几个主要交易所。在全世界也排得上名号。
更别说新加坡政府的政策跟冰岛相反,是低利率和高管制的。


难道GIC不是管理储备金的部门?在下书读得少您别忽悠我。


97年的金融危机不是新加坡爆发的。
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香港、老挝、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波及。而中国大陆、台灣、新加坡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中国大陆在此次金融風暴前實行宏觀調控,并因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使損失得到減少)。

新加坡在该危机中的表现已经算很好的了。

楼主文章说的结论就是废话。中国和新兴市场如果倒了,全世界都跟着倒霉,不止新加坡。
这种专家就是喜欢这样,事后宣布自己预测成功。
这种预测我也会啊。
如果世界末日了,新加坡也会完蛋,,,,
如果公司倒闭了,工人会失业,,,,
如果。。。
就会。。。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1981年5月22日,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负责管理新加坡政府大部分海外资产,由副总理吴庆瑞于1981年创办,成立之初由总理李光耀亲自担任董事会主席,吴庆瑞担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担任公司董事长。现任集团总裁为林祥源,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被邀请担任GIC顾问。
是海外资产。不是储备金。


把此文作者当成一个造谣的脑残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态度。:D

他很可能就是瞎掰,除了嗓门大没别的能耐;P


天啊喽,我去的好像是官网欸

http://www.gic.com.sg/ch/about-us/over-view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成立于1981年,并由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公司的目标是为政府储备取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即在20年的投资期内,取得高于全球通货膨胀率的回报。

GIC 为新加坡政府管理储备金,使命是为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进行保值增值,以提供可用于未来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惠及现在和未来的多代人。


看到“准确预测XX危机的XXX经济学家”,我只有一个字:呵呵。
文章中有些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新兴市场([1]Emerged Markets),是一个相对概念, 泛指相对成熟或发达市场而言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某一经济体,如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后来兴起的南非、越南、土耳其等等.

按照作者的最后结论,新加坡泡沫破灭之前,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等这些的泡沫要先破。

哈哈,作者还是有底线的。起码没有说全世界的破灭破了,新加坡的泡沫也会破。


你引用官网的更准确。
在这点是我错了。
不过,我前面说到,2008年主权基金亏损,后来也赚回来了。其实,2008不只是新加坡,全世界都是如此,账面不亏的是只有极少数。


看了这文章,只能说他给了一个很好的警讯。
政府也不笨,早该清楚蝴蝶效应,防范胜于治疗的道理。

这种qe ,升息的议题,一开财金频道就一堆教授专家讲个没完。。。。。反正没发生的事都可随便乱扯淡,不用负责也不需罚钱。


文章提到了降温措施,但完全没有提到TDSR。事实上,ZF已经用TDSR把房地产泡泡给刺破啦。


造谣的脑残还不至于。但从结论来看,可以说是忽悠。什么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泡沫破了,新加坡的泡沫也破。这不是废话么?
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泡沫破了,倒霉的不止是新加坡。
97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风暴,哪次新加坡能躲得过的?哪个开放市场能躲得过的?
事实上,新加坡过去虽然躲不过,但表现在各国中算好的了吧?
作者别睁眼说瞎话看不到过去的事实吧?


泡沫确实有,只是政府不愿意立即捅破,所以降温措施也不可以一次太猛,只能温和的慢慢调整,让房价慢慢下跌回归正常,这样的结果对政府、金融和国民都是最好的结果。


泡沫是有,但是文章的题目和结论非常可笑。


算作知识普及就可以了,这种文章不到事实发生是不会有结果的。


呵呵,其实标题党我见多了。有时我自己也算。吸引眼球啊。标题不取耸动一点,没人看啊。
只是没想到福布斯也有标题党。这个文章题目如果写成是:新加坡要谨防泡沫。之类,比较贴切。扯到冰岛破产就扯远了。


蒙对一次,可以吃一辈子了。


“自2004年以来,新加坡房地产价格已成长两倍。根据《经济学人》报导,若以房价租金比来计算,新加坡房价是全球第三高,仅次于中国和香港。若以房价收入比来看,新加坡高达25.38,远高于美国2.16、德国4.78、英国6.73、日本6.99。

房价的攀升也是导致新加坡家庭债务增加的原因之一。过去3年,新加坡房贷的年成长率平均达到18%,整体房贷佔GDP的比例达46%。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房贷是用来投资,而非购买自有住宅。

更糟的是,其中有高达70%的房贷是採用浮动利率,一旦美国联准会升息,与美国连动的新加坡利率,也会随之调升,增加房贷负担,如此一来便很可能重蹈美国2007~2008年的房贷泡沫危机”

看了这一段,真的是无法在说什么了。真实胡说八道。没有一句是靠铺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每个国家都在机遇和危机中穿行。

不管说哪个国家要发达还是要崩溃,我都觉得很有道理。..


今天跟英国同事聊天,发觉新加坡的TDSR还是很松的。英国房屋贷款最高限额是个人年收入的4倍。也就是你收入十万一年,最多贷40万买房。那么能承受的房价可想而知了。新加坡这个60%的限制,如果买condo,月收入一万的恐怕不止能贷款40万把。


别忘了TDSR是Total Debt, 包括您的车贷和卡债:P


吵起来了:@

http://www.forbes.com/sites/jess … -singapore-edition/


如果预测不准,新加坡政府会说他造谣、败坏名誉吗?


这个不懂,不过已经有本地好心人士人建议此人以后千万别到新加坡来。


哈哈哈,成新加坡人的公敌了


他们看的估计都是豪宅, 按照美国的独门独户的房子来计算的。 这样, 一个房子都是200万到300万, 我估计算起来差不多能得出这个数字。
不然算hdb, 我家都可以帮忙降低这个比例, 嗯, 估计能帮忙降低不少。


这种砖家顺嘴胡说,我大新政府应不会与他一般见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