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五大迹象看跌新加坡房地产市场

过去几年,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势头旺盛,可是最近五大迹象显示,新加坡自2009年以来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拐点。

第一、房价不再坚挺。
1、私人住宅。去年四季度,新加坡私宅价格指数下滑0.8%,结束了连续上升势头;其中中央区公寓价格下滑2.2%,为连续两个季度下跌;郊区公寓价格则滑落0.6%,为2009年6月以来首次。
2、转售组屋。2013年,转售组屋溢价中位数从1月的3.5万新元猛跌到12月的0.5万新元,全年大跌85%;组屋估价也出现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中位数从去年11月的43.8万新元下降到12月的43.5万新元;去年12月,20%的转售组屋以低于估价成交,如此大量低于估价成交的现象上一次是出现在2009年。
2013全年的转售组屋交易量跌破两万宗,只有1万8100个组屋单位转手,比2012年少28%,创下90年代末以来的新低。去年第四季转手的组屋单位共有4001个,比第三季的4529个,少了12%。建屋发展局星期五公布的上一季数据显示,组屋转售价格也延续下滑势头,比第三季下跌1.5%,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大季比跌幅。这是组屋转售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跌至201.7点,全年跌幅为0.6%。另外,上一季有7268个组屋单位出租,季比减少3%。但获建屋局批准出租的总体单位仍从去年第三季的4万4966个单位,持续增加1.6%,至4万5674个单位。

3、房价涨幅回落。2013年全年房价上涨1.2%,低于2012年的2.8%,为2008年以来的最小涨幅。
多轮降温措施与房贷管制发挥作用,使新加坡私宅价格无法持续七个季度的涨势,在去年第四季终止升转跌,下跌0.9%。全年来说,私宅价格则依然继续攀高,在2013年上涨了1.1%。该涨幅也比2012年的2.8%更低。根据市区重建局(URA)今天公布的数据,私宅价格指数从第三季的历来最高216.3点下跌到第四季的214.3点,没有继续创下历史新高。大众私宅(中央区以外,OCR)全年价格涨幅最高,达6.5%;而高档私宅(核心中央区,CCR)与中档私宅(其他中央区,RCR)全年价格分别下跌了1.9%和0.1%。
第二、房屋租金不再坚挺。
2013年,新加坡私宅租金市场基本持平,但非有地私宅租金从8月开始连续5个月下跌,全年则从1月份的租金高峰水平下跌了5.5%。展望2014年,房地产界人士相信租金很可能会持平甚至下滑4%至5%。

第三、住房交易量下滑。
新加坡2013年新私宅销量,若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EC),发展商在去年推出了1万5885个新私宅单位,而全年卖出了1万4948个新私宅单位。该销量比起2012年历来销量最高的2万2197个新私宅单位少了接近三分之一(32.7%)。

第四、市场供应增加。
1、新建住宅大量增加。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加坡加大政府组屋和私人住宅建设力度,未来几年仍为建设高峰期。其中,2014年至2017年的在建私宅单位分别达1万9302个、1万9727个、2万6469及1万5542个;考虑到过去两年半大量增加的新组屋已基本上解决了以往积累下来的组屋需求,建屋发展局已宣布2014年将削减3%的新组屋供应量,但二房式组屋则将增加一倍以满足单身买家的需求。
2、新建住宅陆续完工入市,未来几年均为入市高峰期。其中,私宅市场去年预计超过1万5000个新住宅单位完工,超越了1997年巅峰时的1万4582个。
3、未来转售住宅数量庞大。新加坡2010年首次推出的卖方印花税规定,买方在一年内出售私宅须支付额外税;2010年8月30日,卖方印花税的锁定期提高到三年,2011年1月又将锁定期进一步延长至四年。部分已购房者受去年6月底推出的总偿债率限制而无力继续偿还贷款,另有部分投资客从一开始就不准备长期持有房产,这些购房者初步估计应该超过10万个,一旦其在锁定期结束后转售房产,必将导致市场上转售住宅的大量增加。

第五、房地产经纪市场萧条。
2013年,离职的房地产经纪达3382人,比2012年的2996人增加了12.9%,占经纪总人数的10.9%;有3336名房地产经纪新入行,比前年少了1231人,减少27%;有88家房地产经纪行结束营业,比2012年多29家,占房地产经纪行总数的5.9%。
进入2014年,越来越多分析倾向看跌新加坡房地产市场,认为政府出台的一连串房地产降温措施在增加供应量的同时遏制了市场需求,房地产市场将成为买家的天下。


大侠是数据流啊,我是感觉流,哈哈哈,我顶你^_^


楼主原创的?


我觉得这个市场越预期下跌,它越不下去。地都标很贵了。没理由标贵的地反而卖更便宜。


市场一般都是非理性的,如果是理性的,很多人早千万亿万富翁了,。相信香港96/97年地价也是天价,最后还不是稀里哗啦。预测市场是最具娱乐效果的活动。所以没人知道市场的具体走向,大家一起快乐地蒙^_^


对, 快乐地蒙


难道发展商包赚? 实际的市场以供需决定


我们拭目以待,还是要看供需关系的。房子是买涨不买跌的。估计这把要持续很久了。


暴风雨前的宁静?


Panorama (Ang Mo Kio) 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标地价 : 789.89 psf, breakeven : 1180-1300 psf, 现在开盘价 :~1300psf 只卖了10%, 估计得降价。很有可能这个项目就是亏钱的。
这是当时标到地时的报道:
http://www.stproperty.sg/articles-property/singapore-property-news/wheelock-unit-puts-in-highest-bid-for-ang-mo-kio-site/a/100759


不会跌,汇率将形成支撑。发展商也有现金应对。有价无市将会持续。


求教汇率支持是什么意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现在的市场调整期,且不能称之为下滑期,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降温措施从而抑制了需求,但是基本面没有改变,需求仍在,只是被滞后,或者说蛰伏,君不见HF首日售罄的盛况么…
只要价格合适,潜在积压着的需求就会再次如虎狼之势而来
今年又有很多新项目推出,开发商在新房定价政策探顶之后,今年的新盘估计价格都会比之前更理性,也更有竞争力


建议此帖加个精,至少也要给各赞这个也算是阶段性的一个小总结了。

有数据,才能让大多数人获益,让投资者,理性对待买房


看BTO吧, BTO卖不出去了, 其他也就快了. 话说1月的BTO很多是小面积, 而且见缝插针,修在很啃蝶的位置.


60年的HF一个小时多点就卖完了,位置稍微差一点的INFLORA,第一天也是90%。

这种速度卖法,市场已经给出公寓的价位了,950 左右,就属于明显低于市场价了


第三条,第五条严重重复。


估计是对同胞的实力很有信心


说得很对!
只能说价格稳定下来,或小微趋软,全部是政策使然,政策是防止泡沫而不是使之下跌。基本面还在。刚需者其实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炒房者慎之。


我觉得HF的case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啊。

就是现价下的折价品。

相当于现在推出10张6年4万块的COE,车总价跌3万。 就被人抢光了。 但不代表主体市场会怎么走。


金老很会比喻啊!


哦,大概明白了。

不过书上教我们汇率对应经济的知识,很多都不对的。


我擦,你用的习大大的头像。。。太NB了。


说明购买力还在。


呵呵, 6年COE和60年leasehold一个意思。

只是60年给人感觉很长,其实剩下40年也很长。 现在市场上60年房契的房子是1974年的。


哈哈,同感觉流


这个比喻很形象


是需求还在。

这是个幌子亲。 需求永远都在。

COE $100,000 的时候并不是购买力比 COE $1,000的时候高了100倍。 是买车的需求只能跟随价格变动着走。 房子更是这样。


肯定跌!

之前我每天看URA,PROPERTYGURU,每天关心房市动态 现在半个多月一个月看一次,也不怎么关心房市。当大家都谈股票的时候,股市肯定涨,当大家都心灰意冷必谈股票是,股市肯定跌。房市也一样。

我这不知道是个神马流。


降价也亏不了多少 建的时候改动一下设计 换点便宜装修材料 差价就出来了 房产合同里又没写具体施工装修材料


说跌的,说涨的。
我只关心,什么时候要卖出,什么时候该买入。

不然,涨了不卖,跌了也不买。
那涨涨跌跌的,关我什么事啊


说跌的意思难道不是说该卖出,不该买入?如果说要涨,那潜台词肯定是该买入了。至于是否准,那得看听的人都造化了。


此贴无用


是同一个意思。开始跌了,感觉到了最高点,准备卖了。
可是,我只看见一些人在嚷嚷,跌了跌了。
你看看谁在卖房子?
那些不吭声的,悄悄把房子卖了。
叫得欢的,是不买也不卖的。

价格跌到很低了,会等着更低。
还没等到更低,突然涨了,又不买了

我说的意思是,除了看市场行情,
房子买来是自住,投资还是投机,
根据这个来规划,大致在什么范围买卖。

别指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房价还是看购买力,没金融危机,老百姓购买力只增不减,单靠政府控制,最多持平房价,坑跌地点房子会小跌,好地点的房价依然坚挺。


说持有力其实没啥太大意义. 因为市场价格只是以成交价格来计算的.


楼主还没有回答我。


看这里
http://house.65singapore.com/hnews/jdzx/24715.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