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Shichengati获奖发言

今天才知道自己中奖(狮城华人网投资理财版亚军),呼吁大家2014一如既往投资中国。以下是我的领奖发言:

2014年,正月初五(2014年2月4日) Shichengaiti于新加坡

2013年过去一年里,新加坡多次出台及其严厉的打压房地产的政策,通过印花税,限制PR买房,限制贷款等使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完全失去了生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市场。本来新加坡应该利用土地充足的优势多建大房子,如6房,7房,甚至8房9房HDB。新加坡本来应该利用欧美经济有问题而出现的低息的机会趁火打劫,让更多人提升住房条件,新加坡本来应该鼓励开发商在condo上和HDB竞争面积和设计,使新加坡在住房方面继续领先中国,使住房成为新移民的骄傲。新加坡本来应该利用自己经济好的优势大建住房,利用周边廉价的建筑成本,低息,充足的土地储备,让人们在房屋资产,住房面积上同时提升。没想到政策的失误导致房子越来越小。新移民的房地产价值缩水,平均居住条件10多年没有什么改进,condo越来越小,未来的提升越来越难。新移民的信心大降。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正沿着我多年来一直所担心的路线走下去。新加坡必须学会与泡沫共舞。新移民把父母接过来养老越来越难,新移民提升住房条件越来越难,新移民的家庭资产被一线城市超越,现在正在被二线城市所超越。新移民在犹豫和彷徨之中无所适从。

过去几年,我一直呼吁大家到中国置业,中国现在面临千载难逢的资产增值机会,中国通过印钱让大家找到好的感觉,同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成功预测了2013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20%。我成功预测了中国这轮由于供不应求而导致的急升。我多次担心新加坡新移民的在资产方面的困境正在被验证。

展望2014,中国一线二线房价由于供不应求将继续涨,中国的房租将继续涨,收入将继续增长,人们的财富继续增加,钞票越来越多,信心继续增强。新加坡由于是政策市场,房价完全掌握在政策的手中。新加坡突然出台任何政策都是正常的,方向完全不能把握。但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折腾的结果是新加坡使这几年已经失去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好机会,新移民近两年已经很难在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上找到希望。新加坡房地产长期还是看涨,但是由于设计,平均面积没有什么提升,未来贷款更难,无论涨跌吃亏的都是新移民。

投资理财版的朋友们,多谢大家的一贯支持。我说过太多次了,新移民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新加坡发展,却承担了新加坡这几年住房政策失误的后果。如果再失去中国千载难逢的资产增值机会,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力量太单薄,无法改变,抱怨没有用,我们只能去适应。中国很多城市都限购了,但是越是限购的东西越说明稀缺,别让限购成为你不买房的理由,别让限购限制了你的想象空间。2014应该是行动年。


问题是:中国很多城市都限购啦,这个怎么破?


沙发。顶楼主


第一句话,你给修改一下,不是狮城华人版,是投资理财版。
这不是狮城华人网的评选活动,
这是投资理财版的评选活动。


容易破,美丽都击破了。马年不吹牛,尜尜a


阿嚏是实力派的,连发的感言都像在发通告:P


伤脑筋的限购啊,想买都进不了:'(


留个印。

阿嚏的感言是很实际的。

八年以来,反正现在还住HDB的我,跟帝都那些随便拿套房出来都上千万,折合新币买个大condo的同学朋友,从资产的价值角度是没法比了。

不知道未来八年啥样,可流通性兑现价值的房地产,对于坡国的后来者,进入成本都太高,挂靠在经济稳步增长的那一点点同步增长的投资价值,也被各种花样曾出不穷的税费收走了。

看大家如何八仙过海吧。


还有这活动啊


我家乡是东北省会应该是2线城市吧,这些年房子建了不老少,我看那空置率可不低。买房等着涨价吧,好像也涨不起来了。出租吧,也麻烦,国内的租客租房子好像是不霍霍房子就对不起交的那几百块租金似的。在新买吧,第二套ABSD太坑人了,有心申请个EC吧,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刚要出手就被新政策挡在外面了,


新的一年继续因房子被折磨,阿嚏的话说得太对了。钱多的人不用我这般思前想后,遇到喜欢的房子肯定就出手了。没钱的也不用受折磨。就是我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人才会被折磨。


求在国内没有工作贷款的方法?现在有钱有名额在上海成都各投资一套但是首付可以,贷款怎么破?


2013涨的都是市郊房,市区房都不怎么涨。


自己亲爹妈已经退休,老公亲爹妈也退休了。 看来找人担保也成问题了。哎。。。找年轻人比如表哥表姐啥的怕人家也要贷款买房的。。。涉及房产也觉得颇为麻烦。


是啊,可惜我买的房子是在内环内,房价没涨起来阿。。。


市郊也不是都涨。

只是在某几个新区。 说普涨20%其实有点坑爹。。。


顶一下,楼主的每个帖子都提供很多资讯。很受用。
恭喜得到亚军。
国内房子收割太早了,手上有点子弹但不懂往哪个方向发射。但同意你说的2014年肯定是个行动年。
大家马年发发发。


想折腾,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被政策搞的五迷三道的晕。


商业地产是不限购的,写字楼50年,商铺40年(好像是),现在厦门有的项目就是把住宅当成写字楼变相卖的,小伙伴们觉得值不值得出手?


嗯,听说现在就是在炒作这块,但也已经涨过一轮了。


住宅的不止涨一轮,感觉价格还行,即使折成70年的地契还是比同路段的住宅便宜。


买一手是很便宜,可是等到你出手,税就高的吓人。。。


同问,东北省会到底还有没有上涨空间啊。


“新加坡本来应该鼓励开发商在condo上和HDB竞争面积和设计,使新加坡在住房方面继续领先中国,使住房成为新移民的骄傲。”

condo如果都按HDB的面积建,能有多少人能住得起呢?还是政府应该先打压价格?


我猜阿嚏的意思是组屋多建大型的最好是7房8房150平米以上的;公寓呢就在设计上更高端吧。


种种解读。还是本尊出来厘清。


ati的愿景不错,但政府并不傻。

新加坡的忧患意识也体现在了房地产上。假如造了太多的房子,会更容易导致房价受周边或世界经济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可能是致命的,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崩盘

所以宁愿少点房子,人们挤挤,用政策压着,出现危机时有法子可就,多留一手


抱抱,同是天涯沦落人。你不寂寞,我陪你。


“没钱的也不用受折磨。“
我觉得没钱的最受折磨。


看样子得在国内二三线尚未限购城市赶紧动手了。


擦亮眼睛,有朋友在某省会城市的二居,配齐了家具电器都租不出去。冬天还要自己出暖气费。

还是那句,国内房子,只靠租,很难回本。


境界不同啊!我以为没钱不用受折磨是指安居乐业不用折腾房子的银们。就象我前几年刚买完组屋时,所有的积蓄都用上了,好长时间不关心房产的事,那时候真幸福。
我错了啊我,后来有点钱又不太多,想折腾房子又怕折腾错了,给自己设计了四五套方案,每天在脑袋里轮流不停的上演各种方案给自己带来的得失与前景就怕漏算吃亏所以要逐条对比,最后算的云山雾罩不知怎样选择才最痛苦哩。
最后您点醒了我,还是我钱不够啊,没钱的人最受折磨,那说的揍是我。


让人们在住房上自豪大概有两种选择:

1)住大房子,就像美国一样,房子便宜,但是大,所以在美国的中国人自豪于房子的大。

2)住小房子,但是贵。最典型的就是新加坡的condo,设计很差,面积又不大,但是住里面的人照样感觉很好,有些人放弃大HDB买小condo。为什么?因为贵。

所以,新加坡要的房子上做文章,可以沿着这两条路走。第二条可能长远大家都高兴不起来。所以,就应该走一条路。反观HDB历史,60年代见2房,70年代建3房,80年代见4房,90年代大量建5房和6房。20年过去了,新加坡HDB在面积上没有大的飞跃,太可惜了。其实早就应该建7房,8房,9房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5房,6房够住了吧 一般家庭 有两个孩子也够了 所以就不建7房8房了


大侠居然回复小虾米啦!今晚注定要失眠呀!
小虾木有公寓,正打那个超级大组屋的主意,最好是碧山的3+4,吼吼~


我就喜欢大房子。


我们就老家县城有套房,用的老人的名,没钱折腾别的了。问下ati,以后去泰国海边买套公寓咋样?


你是有钱,买完一套又想筹第二套的钱。
最悲剧的难道不是连第一套的钱都没有的吗?


市场基本原则,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

我觉得本地政策制定的还行,中国置产是否能发大财,要谨慎。


我也觉得本地的房屋制度还行。并且认为新加坡的房屋制度,不是在房子的 大小上做文章,而是在房子的种类上做文章。不同的人,住不同的房子。

新移民只是没赶上房子上涨带来的快感,略微的吃了点亏,至少还可以买买便宜的BTO。。
外国人09年是赚爽了,现在公寓不便宜,买公寓完全是自己的意愿,自负盈亏。再说了,新加坡的房产,对外国人,也没啥太致命的影响。
最惨的,感觉还是PR买HDB,就是给新加坡人垫背阿。尤其是去年前年买二手HDB的,高位买入二手房,5-10年还好,10-20年更亏。出租还有限制。
新加坡人买BTO,把二手HDB卖给PR,太卑鄙了。


新加坡的房屋制度应该有a1的等级吧。想不出还有什么国家是这样的。


分析得太棒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