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碰到的情况是,公司的印度同事非常敬业,比比国内的那些同事敬业而且专业多了,如果让我招人,只招敬业的,哪怕印度人!
也许我没碰到过不敬业的印度人,但是中国人的敬业精神我是有点害怕了
我也觉得语言非常重要,毕竟如今的世界还是流行英文。记得刚来新加坡工作的时候,公司老总跟我们简单谈话,我只记得其中一句话,“技术不好没关系,英语一定要好。” 现在想想,真的是,金玉良言啊。
修正一点,上面的语言能力应该改为communication更恰当,后者包括但不仅限于语言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接触过几个印度小弟,语言能力就无需多言了,那是母语。让我刮目相看的是沟通能力,会讲并且敢讲,即使是面对比他高好几级的人。相对来说,华人就比较shy一些,明明有90%,讲出来给人感觉只有60%了。
会扯就是能力呀,之前在国内的时候,隔壁一个组的经理就特别会扯,同样的事情,扯的就像是天大的功劳,结果好事都被扯到他们组去了,加薪提拔都比别的组快。我们别提有多羡慕那个组了,私下里都在骂我们的经理,活干的比他们多得多,有个屁用。
印度可以源源不断,不用呼吸的发言。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天才
IT,银行,看看比例就知道了。任人唯贤能否保持对新加坡发展很重要,都拉自己人不管在哪里都是很糟糕的事
三楼的哥们你真的需要多多观察,多多接触啊。如何大幅提高自己人的比例还能转移矛盾绝对是门艺术
干活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干活,在哪都是这样。要让中国人统一思想恐怕比让印度人干活还难…
本人从工作以来,因为一直在外企,可以说天天在和印度人打交道,就自己的经验来说,印度人没有网上传的那么奇葩,更没有本贴中某些网友说的那么敬业,和中国人可以说没啥差别,所以也别yy中国人是最聪明啥的,都是扯淡的。
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极少数属于引领时代的猛人,例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爱因斯坦,马斯克等等。还有一定比例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渣,例如部分官富二代,其他绝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属于被机遇左右的人。给你这个平台你就行,没有就没戏了。有人提携,你就是经理高级经理director,没人提携你就是普通小兵,仅此而已。
同意
中国人干活的思想比较深入人心
再说的明白一点,同样的婴儿,要是出生在新加坡,能上个NTU,NUS,要是出生在中国,恐怕就能上个普通本科,要是在农村,可能半道辍学去了东莞打工。
要是在美国,恐怕能上世界级名校。
要是不幸出生在非洲,恐怕还没有长大就夭折了。
不得不同意。新加坡人对此深入感触, 称为吃蛇或蛇皮功, 虽然有点贬义, 但说明他们的强项
华人讲究言简意赅,但抵不上洋人也是喜欢扯的
在公司里面有个别极品,那很正常,但是如果接触到的极品很多,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这家公司有问题了,还要问问自己为啥会在这样的一家公司。
你是真没看到那些偷懒的印度人。我觉得这边印度人就这么两种,一种是超级懒,超级磨蹭的,这一般都是比较基层的人。另一种就是稍微懂点东西,然后尾巴就翘得老高老高,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
我说的可能极端,但是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新加坡人对此深入感触”这点我不赞同,最多也就是“IT等少数领域”的新加坡人。
因为比例严重偏离本地实际人口比例的也仅仅限于这些领域,所以说其他领域的本地人他们不会有感觉的。而IT业等行业,本地人比例本来也就不多。
他们小动作很多,但是你很难抓把柄,比如招人,HR如果被控制,可以“无意”地把另外一个候选人放在第2批面试。这个旁人是根本很难察觉的,察觉的少数人中又没有几个会在意,就算在意你怎么举证?他没有任何偏见的,对不对啊,谁说不对的?
新加坡华人什么时候会真的感触?等哪天动了他们核心利益了,比如医疗、法律体系的时候也许会。但是现在应该不会,这个可以从PR的比例中可以窥探一二。法律正好也要靠嘴,哪天和IT业一样比例也是很有可能的。
到了那天会感触有什么用?你能说什么么?说了就是歧视,到时候就只有感叹是自己能力不如别人,怨不得任何人了吧。
新加坡这边招人,一般都是hiring manager拍板。如果一个印度经理招印度人,基本上没有办法制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个部门种族单一化,就算是他的老板也不能直接去说,一说就违背了公平招聘原则。
恶人只能是政府去做,通过PR/准证等等控制各种族的人口比例。其实,印度人在这边申请PR比中国人困难的多,我知道有来这边10年的,大本,薪水接近6k的,怎么申请都不批,也挺无奈的。
非常同意,恶人只能政府做。
一碗水要端平需要智慧、手段和勇气!真正的公平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也需要考虑到各个地方人的特性。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A国招收来自日本和英国的移民,但是把英语作为主要的考量目标,那是什么结果?英国人都是天才
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美国老板在新加坡开个分公司,主要目标是能赚钱,做的东西能WORK,有人帮他们SHOW,成本低就行。你来自哪里说白了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是政府肯定不能这么去干了。
应该深入到要害。
第一,这个不仅是语言、沟通能力的问题,而是文化背景的层次了。语言再流利再怎么的,背景不行。喝什么酒,到哪儿和,怎么喝,英语再流利都白给。比如电影,音乐,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的。
第二,敢说什么的,其实我个人觉得,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人上人!印度,人家有贵族。人家家里几十几百个佣人,这个,中国人又白给了。
所以为什么有些印度人我们觉得挺顺眼的,有的就牛鼻的一匹?人家有分别。中国叫李军的,可以是二代、三代,也可以是农民的儿子。在印度,不是这样的。那些牛鼻的,基本上从姓名就知道他们是出生贵族的。这个我没仔细研究过,但基本上是这样的。
我手下原来全是印度人,有的客气又聪明,有的牛鼻。天天跟洋人FB。后来,洋人要踩人了,第一个裁他:他说的事儿跟FB上说的不一样(肯定在FB烧包被看穿了)。其他几个印度人私下跟我说,他没事儿,家里有钱的一匹。。。
不是说这些人聪明,而是这些人的目标就不一样。
综上所述,国人要二代移民才行,而二代移民,必须是大富大贵。这些都不成立。因为一代里面牛鼻的,很多杀回国去了。好多牛人,在国内,人家不仰仗洋人鼻息,照样捞得风生水起。就这点讲,国人要胜一筹。自己搞出来的东西,比印度多多了吧。
所以,再往深层次讲,国人在国内就混得很好,因为国内市场太大了。看看印度,要在他们国内混到世界级,可能不大。因为他们的市场太小(当然,人家可以说是蓝天白云)。我在国内去过一两家大的IT企业,他们不太注重海外市场,一是语言以及开拓太难,再者,国内就够他们搞的了,没必要舍近求远。只有当竞争饱和了,那个时候,就像现在,到处买东西,华为中兴到处找市场。国内来过一些人,英语还真挺牛,成天跟老外电话里抄抄,所以,时代慢慢改变了。
另外,印度有很大的IT企业,人才。因为他们这方面的历史比中国早太多太多了。老早人家就在美国那儿了。早期跟他们玩的,应该是日本人、台湾人,人家也早早自己回家发展区了。印度的IT企业,很多是在那个时候就起步,但主要是为洋人而不是他们本国市场。
说到底,给人打工,如果中国人都这样打工,那肯定威胁论来了:因为那不是打工,那是占领。呵呵
呵呵,这个可不是作IT的,而是本地华人的说法。是指生活中,跟工作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里面渊源深啦。当然,有点负面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反过来肯定也有看法。没必要说大
这个不成立。还有diversity,大公司应该很注重这个的。
当然,其实只要把工作作好,怎么都一样。什么公平、多样化,都是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