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新加坡的土地真的不多

新加坡的土地真的不多,现在大力推出大量HDB真是万不得已,如果这样推出房价还飙升的话,就和中国这几年一样了。
还好,这个下马威一来,居然把新加坡的房价控制下来了,哈哈,有前途。


这个不能比,中国控制不住想进京进城的人口,新加坡很容易就能控制人口涌入


非HDB的房子不好说,HDB要控制不难。符合HDB条件的人口是可以预的,推出HDB的数量也是可以控制的。

但降下来后,一样有人会不高兴的。新加坡有段时间盖太多,变成库存,结果民众也是大骂。

香港也是类似。董建华时期盖很多房,结果房价大跌后,董被骂得狗血淋头。


哈哈,是进也忧,退也忧啊


新加坡可使用土地虽然明显大过香港,但是我还是觉得土地很少, 主要是配套很难跟上现有成熟的地段。

新加坡人住BTO,便宜,
二手HDB 卖给PR,限制
纯外国人租房子,交房租,交给新加坡人或PR,总之就是把钱留下。
BTO住腻了的新加坡人,可以买公寓,私宅。
不差钱的人买公寓,
差钱的买EC,
上了年纪的,买RETIRED condo

不一样的人,买不一样的房子,买卖都有限制,防止炒楼,说不定以后,花样还会多。

我觉得这套制度很不错,唯一吃亏的,就是希望将来换国籍的PR。第一代移民真心不容易。


都用來建高爾夫球場了


从2009起, 二手的HDB房价飞涨, 除极少数卖公寓买组屋的人做所谓的DOWNGRADE外, 无数购买人苦不堪言。尤其是年轻的新加坡人和来此不久的PR。为了首付, 为了高的离谱的COV, 为了天上的贷款, 不得不拼命借钱筹款, 紧衣缩食, 卖命工作, 现在民怨沸腾。一个40多年的三房式组屋动辄要卖到40万, 甚至50万新币的荒唐地步, 这都要拜盲目巨量引进人口和房产资本化的政策上。所以2009以后买二手组屋都被逼无奈成了受害者。

现在为了填补多年来不建组屋的空缺, 大面积毁林灭绿,破坏生态, 大搞建设。这种突发式的发展, 何时能休?


我觉得新加坡空地很多,btw,俺在ura做工


是啊, 在精英眼中, 空地不就是图纸上的东西而已吗, 格尺铅笔一画(对了, 现在用AutoCAD?), 不就是可以卖几个亿的地块吗。

俺们精英们本着一定要在他们这一代手里把新加坡开发完的精神去大搞建设。


房价跌时,骂的大部分是靠房东,其实总人数不会很多。
  买房自住的,房价跌了,其实影响不到他们,这些人中有房价跌了後骂人的,是糊涂的。
  而房价涨,基本上年轻人会骂,但骂还是小事,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没人会想结婚生孩子了。
  同时,房价一高,人民的消费力也会降低,对经济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房价高,除了买房炒楼的人外,对自住的没多大帮助(有人说他们会资产增值,这基本上是胡说八道,自住房价格再涨也不能兑现,涨等于不涨)。

  基本上,房子的价格理想是年收入的3~5倍,最理想是七成以上的人可以每月缴收入35%以下在20年以内买到房子。
  而每年房价增长的幅度,应该和通货膨胀差不多,或比通货膨胀高一到两个百分点,来让投资者能避险对冲通货膨胀,那最理想。
  而一旦房价增涨过度,一次大篇幅的大跌是必需的,只是大跌之後,市场回归理性,迟早又会慢慢回升了。


没错。但有一部分人, 他们在买房子后如果房价跌会骂娘的, 他们是什么人? 可能奏是拿新加坡当跳板呆几年就走人的外国人。他们不把新加坡当回事, 俺们当然也不把这些机会分子当回事。


司令高瞻远瞩~深谋远略~


人的观点看法永远不可能统一,再好或者再坏的行情还是有人在买和卖,房子和股票都一样^_^


已经开始准备拆了


内推Lucky姐行不? 姐特向往去hdb或者ura, 研究研究 … 🙂


你那薪水不行啊, 人家请不起。


汗.. 错觉错觉, 姐没挣多少. 不过要是为了兴趣爱好, 就算真减一点, 也是没关系的.


听过一种说法 HDB占的土地百分比少过LTA建的路所占的百分比 忘记是13% 还是多少···求解答···


记得高层公开说过,根据精心的长期规划,本地的土地储备非常充裕。
再考虑到10几层的房子可以拆除再兴建高楼,容纳新增人口基本上没有任何压力。


土地哪里少,多得很


看看现在的拥车证的标价,地铁拥挤度,才想一下,是不是有房子住就够了。
只考虑房子,当然没有问题,人们还需要出行:道路;需要看病:医疗病床;需要教育:学校,幼稚园;有钱人需要俱乐部:高球场;这些可以忽略不计吗?只要HDB就可以应付了吗?

如果只是应付外劳,其实宿舍就够了。如果是人才,只是HDB有个盖是不可以满足的。贪心吗


放心,新加坡土地足够多。现在HDB才20层,未来多盖一倍就相当于面积增加一倍。中国二线城市新房30层就是平均高度而已。新加坡有的是空间,100年发展土地不成问题。

新加坡的道路也没有高架。新加坡的地下空间也没有怎么利用。

新加坡不够的是观念。科技可以改变一切。新加坡需要新观念。像60年代刚刚建国一代人那样的高瞻远瞩。60年代有多少人相信未来新加坡人能够住上4房5房?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假设未来50年家庭住房面积翻倍,达到7房,8房,这样来规划未来的发展。


作为小农,我觉得我看见三十层以上的楼一栋挨一栋时有密集恐惧症。


土地就那一些,盖到40层,等于翻了一番,必然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例如公园,游泳池,把沙,停车场等等。。。节约不了土地。


我家楼后旁和楼后的大片绿地就看着这2丶3年一片片铲了盖Condo……感觉老许把老马攒下的地用了好多。看着挺心痛的,都是至少长了10多年的树。


老许是来个下马威,每年2万个的盖HDB,看你们还敢不敢再炒HDB房子?如果还敢炒,他就没有土地,没有办法了。


房子可以盖高,可是容积率呢?房子建那么高,没有什么绿地空间,简直就是水泥森林


是啊, 全岛各处大片大片的绿色在快速消失, 环境越来越差; 有人说植被大量减少土壤少导致每逢大雨马路迅速积水。如果某个原来是树林和绿地的地方几个月没去, 某日去一看那突然间变成一大工地了。


现在的新组屋都建30几, 40几层, 高耸入云, 在地面抬头看不见天, 更本没有20层的, 千万别信某个人造谣。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