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贴从香港房市看新加坡,说有相隔半年的规律。那么身处香港的偶来报一下香港的情况。
众所周知,港府2012-13出台了极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当时香港房价比2008涨了几乎120%,比1997峰值也高30%还多,可以说调控措施是及时的也是应该的(2011-12年的涨幅都呆了-,-)。Anyway, 政策之严厉,以致到去年年中香港地产代理搞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游行。不过游行过后,那些条例的外国人税什么的一个也没有取消。之后就进入了符合预期的冷静交易期,交易量小了,不过人们也不再人心惶惶,担心一年涨的钱好几年都白干。就价格来说,跌的都是超级豪宅、豪宅和非常偏远的地区,尤其超级豪宅。小的普通住宅价格反而还是微涨着(也许和通胀有关),例如使用面积190-200sqf的现在要250-280万左右(这个面积在新加坡真是想不出要怎么住)。另外市区位置不错的一般豪宅也没有跌。此外,租金微涨。
结论:
1)如果新加坡紧跟香港,那么期待短期内取消ABSD的或许要失望了,因为政府应该也希望房地产不要过热,等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脚步,不致产生过大的泡沫。
2)如果新加坡紧跟香港,那么很可能也是豪宅跌得多,普通的condo跌得少,租金可能还是微涨,sigh..
3)以上建立在新加坡和香港的房产周期的确有点关联的前提上(其实我觉得这两地现在都和大陆房产的升跌关联着),如果二者没有关联,那么可以借鉴的则是a.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一般好租也好卖。b.买小一点的(比如2房,3房)。对很偏远的和太大的则要有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c.在调控求稳的情况下,市场应该是趋于冷清和稳定,低于估价较多的应该来自急卖的卖家。至于HDB,政府可能进一步收紧要求,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福利而非牟利工具,所以可能继续目前CUV趋势,但是如果符合条件可以买的人,应该还是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以上是个人观察和观点,欢迎指正。
是不是最近3年新加坡的新盘供应量超过香港呢
楼主如何解读最近热炒的新闻,关于新鸿基降价的新闻
新加坡的租金,短期内不可能涨,反而趋跌。是因为收紧外国雇员的缘故,较难找到租客了。
板上已有人在哀叹,本来想收租的投资房,租也租不出,卖也卖不掉……
加上外围的形势,本地楼价和租金,短期内是肯定趋跌的。
租也租不出去,卖也卖不掉!这不是HDB嘛!
论坛里面一直说房租跌了.而且说的很惊心动魄.
真心不知道从哪看的
http://www.ura.gov.sg/uol/media-room/news/2014/jan/~/media/User%20Defined/URA%20Online/media-room/2014/jan/pr14-07a4.ashx
URA的数据, 租金2013Q4比Q3 确实跌了0.005, 也就是说原来一个月租金3000,现在2985. 这个叫浮动,还是叫下跌?
租金下跌,不会是指的这个吧? 0.005 都被拿出来说跌了. 有这么敏感吗?
在仔细看看每年的趋势. 2013比2012,还涨了.
没有租不出去的房子,只有租不出去的价格
论坛里都是偷偷租的,ura根本没记录^^
新鸿基降价多的那个在元朗锦田北围村附近了,在香港几乎没有起波澜,因为实在太偏了(坐车去最近的港铁站还要10分钟,周围一片荒凉…),不是大牛市,估计都是卖不太动的地方。因为元朗屯门这些地方2012被热炒和跨境学童有关,好多买家是深圳人,怕孩子辛苦,所以买楼,造成这区一年升了几乎一倍还多。对非永久居民征15%的税之后,就一下冷清了许多。新鸿基降价少的是新盘推出的常用手段,一般香港新盘预售都能打个20%-30%左右的折,因为要等。
供应量倒是觉得差不多的。但是香港房价还是比新加坡贵太多,例如在港岛较好区域一般住宅(很旧很破的楼)使用面积接近400sqf的,大概就要400万+了,如果有游泳池有设施的使用面积在700sqf以上,都是千万以上。
说到底,楼价应该是和人口流入关系最大。新加坡这两年看样子是执行人口紧缩政策,所以楼价应该不会升。但是长期执行人口紧缩,对当地经济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在当地出生率怎么鼓励都还是低的情况下。这点,执政的精英应该是都很清楚的,只是可能要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公众也都明白这点。
今天联合早报又有关于香港楼市的新闻,楼主能否鉴定下是否符合实情呢,貌似里面提到的都是主流楼盘
2014年02月21日
香港大公报报道,双辣招草案在立法会二读通过,草案成为正式法例可能性大增。撤辣无望,楼市触发二手大崩围。继沙田嘉御山录得银主盘蚀让后,九龙站天玺又爆银主盘惨蚀五球;细价楼也无运行,有业主「壮士断臂」,断供跳船,九龙湾淘大花园及钻石山龙蟠苑两个市区上车盘,重现绝迹多时的银主盘。
双辣招昨虽未能完成三读,但通过是迟早问题,二手劈价蚀让血流成河,豪宅更连环录得银主盘蚀让,新盘劈价抢客一再打残二手,楼市越沉越快近没顶,触发市场爆银主盘蚀让。
市场消息,天玺日钻玺高层B室银主盘,传以半亿成交。据了解,单位由内地业主以3500万元买入,并沦为提款机,借爆按揭无法填数,涉及多间银行及财仔(财务公司俗称),连本带利共5500万元,即使最终成功以5000万元甩手,仍然「唔见」500万元。消息又指,就算该名内地客有钱还,但现时楼市形势不对,就算埋单找数后,单位身价也大跌,找清数后最终可能仍要蚀。
业主纷断供跳船
辣招通过「无得倾」,二手陆续蚀住走。市场消息指,东涌映湾园8座中层H室,建筑1201方尺,实用897方尺,由外籍投资客持有,原叫价670万元,讲明铁价不二,企硬不减价不蚀卖,但最终屈服于同区新盘出新优惠抢客及向辣招跪低,减价11万元至659万元沽货。业主2011年8月以636万元购入,帐面虽赚23万元,但计及厘印费及经纪佣金等使费共约34.6万元,明赚实蚀。
楼市不妙,银主盘更由豪宅蔓延至细价楼。市场消息指出,淘大花园E座中层2室,建筑462方尺,实用390方尺,上月中遭银主接管,单位随即委托代理放售,但嗌价370万元不算「笋」,属市价水平。
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业主2009年2月以149万元买入,两月后即4月向银行承按。代理估计,单位入价不贵,实用尺价仅3821元,单位最后却离奇沦为银主盘,应与市况无关。若以当年利率2厘、供70%承造年期25年计,月供也只是4421元,若以每月收入1.5万元计,供款理应绰绰有余,料是业主个人财务问题以致断供被银主接管。不过也不排除业主多货在手,由于楼市不济,应付不了,毅然断供跳船。
此外,钻石山居屋龙蟠苑也重现银主盘,单位为A座中层2室,建筑579方尺,实用426方尺,银主开价420万元连地价放售,建尺7254元,实尺9859元。叫价亦不算「笋」,屋苑早前1夥两房成交价低至390万元,为F座中低层11号室,实用426方尺,建筑579方尺,同属2房,向西南享园景,以自由市场价390万元沽出,实尺9155元,建尺6736元。
「白居二」后劲乏力
「白居二」也后劲乏力,中原区域营业经理罗彩娥表示,次批「白居二」效应大幅减弱,造价亦较去年首批入市潮回落,新近青泰苑E座高层5室,实用554方尺,建筑712方尺,3房间隔,由「白居二」买家315万元接货,实尺5686元。去年同类型造价高达350余万元,成交价较高位回落约10%。原业主1987年以33.18万元一手购入,绿表市场原先叫价330万元,见市况不济,减价15万元沽货,持货26年多,帐面获利281.82万元,单位升值8.5倍。
辣招盘止赚走货。美联经理吴鹏雄表示,爱琴海岸7座中层F室,建筑868方尺,实用654方尺,套3房,原开价500万元,楼市失势宁减价43.2万元至456.8万元「割禾青」,建尺5263元,实尺6985元,低市价8%。业主2012年8月以410万元买入,扣除5%额外印花税(SSD),即赚约22.84万元。
中原地产亚太区住宅部总裁陈永杰指,早日落实双辣招等条款亦非坏事,一方面换楼客决定可加快;另方面亦可令全港业主有更明确方向,不再憧憬政府撤辣,二手业主若希望沽出手持物业,需紧随一手调幅,下调10%至15%才可望获承接。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wencui/ … thash.QMIY8XD0.dpuf
香港现在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恐怕已经不能跟新加坡平起平坐了。
我相信两个政府同时放开房市政策,新加坡的更有效。
这个应该是香港记者写的,或者联合早报直接转的香港报道。因为用词都是香港的。这和我上面写的观察是基本一致的,就是目前政府希望楼市趋冷(短期内不要“憧憬政府撤辣”),豪宅减价,类似HDB的居屋市场(白表、绿表)减价,另外就是叫得凶(香港报纸一向比较倾向耸人听闻的写作…但细读内容就不是它说的那样,类似什么“二手劈价蚀让血流成河,豪宅更连环录得银主盘蚀让,新盘劈价抢客一再打残二手,楼市越沉越快近没顶,触发市场爆银主盘蚀让”),但实际上即便是银主盘(银行和财务公司)都是市价,而非笋盘(笋是平,便宜的意思)。低价多为急卖的卖家卖出来的,东涌那个都到机场了就不说了,陶大花园还不错,在牛头角观塘工业区,算主流盘,不过那人149买入,现在银行放370万,涨了一倍,还断供卖给银行,要么是太贪心买太多楼,要么是遭遇大变故。总之,可以基本看出香港楼市这次降温是政府主导,新加坡也是类似,目前走势符合政府预期。
同意后一句~
至于前一句,这届港府的确有些事情可能处理得不是十分完善,以致招来不少批评和问题。
我一直不明白,香港私宅有像新加坡这样分永久地契,99年吗
好像很多都是到2047年,才33年,也太短了吧,33年后呢
港岛九龙基本都是999年。
对,这才是香港私宅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从2010年开始较为引人注目,不过港岛和九龙的很多房子不存在这个问题(999年),而新界都是到2047年(只剩33年),不过虽然理论上政府到时有权收回,但是收回这么多肯定会社会动荡的,所以应该还是加地租续。港岛的薄扶林花园2006年就续了50年。
这个地租多吗
也就是说现在新界的房子卖的都是到2047年,到了2047年后还得交地租?
如果地租是个很大的费用,那还不如现在直接买999年的
这个很难说啊,香港人也在讨论到时政府会不会斩大家一刀…已经到期续约的像薄扶林花园似乎倒还好,2047这个太久远,很难预料。
没看懂,这是要涨还是跌?
就是说如果说大家觉得香港房市和新加坡房市有关连的话,那么短期在政府目前政策下成交量不会太大,价格则呈现分化(豪宅、偏远地区condo、面积很大的condo、以及二手HDB呈现较大跌幅10-15%,小condo、位置好的condo基本维持现状,租金则可能随通胀微涨)。
这一趋势的持续时间可能1)和政策持续时间有关,但今年内应该不会改变最核心的那些政策(ABSD,尤其针对外国人的ABSD, TDSR,双PR3年才可买二手HDB),这是最直接因素。2)和人口政策有关,这是最根本因素。3)和舆论有关(地产业纷纷通过媒体发声,谨慎表达希望政府早日取消当前紧箍咒的意愿),也会有一定作用。4)和本地经济以及利率有关(本地经济目前无大问题,利率方面,美国将力图实现之前宽松量化政策的软着陆,即短期内利率应不会快速上涨)。5)中国经济和房地产。
总之,应该说新加坡房市比香港房市泡沫小,长期还是看好的。个人意见,仅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