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好的结果
(转)
If you are a 80 year old granny in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Malaysia, Taiwan or Hong Kong, you will probably either be practising Tai-Chi in the park in the morning, having ‘Yam-Cha’ in a tea-house in the afternoon or watching TV with your grandchildren in the comfort of your home at night.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台湾或者香港的80岁老奶奶,你可能是早上在公园里练太极,下午在茶馆喝茶或在晚上和你的孙子们在家里舒服的看电视。
However in Singapore, you will most likely be sweeping the floor, washing the dishes, scavenging for cardboard or begging for money outside temples.
然而在新加坡,你可能必须扫地、洗盘子、寻找纸板或者在寺庙乞讨。
One 80 year old Singaporean dishwasher Madam He Jinyu (pinyin) was found dead in the toilet of ABC hawker center in Redhill where she has been working for the last six years.
一位80岁的叫何金玉 的新加坡洗碗妇女被发现死在红山ABC小贩中心的厕所里,她在那里一直工作了六年。
According to her supervisor, Madam He worked daily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nd only had two days off a month.
据她的上司反映,何女士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并且每月只休息两天。
“When I saw her yesterday, she was walking unsteadily and appeared pale. I heard she has been having diarrhoea for the past few days,” she said.
她说,“我昨天看到她时,她走不稳路并且脸色苍白。我听说过去几天她一直腹泻。”
译者:min
It is not revealed how much Madam He is earning as a dishwasher. More importantly, why is she still working at 80 years old when she has children to support her?
这里没有显示到底有多少何女士做洗碗工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她在80岁的年龄并且有孩子赡养她的情况下还依旧工作。
This is the Fate that the PAP has in store for all true born Singaporeans. If you not Ang Mo or FT, and are classified as lower class, be prepared for this.
这是命运,人民行动党已经在为所有真正的出生的新加坡人做着准备。如果你不是红毛鬼子或金融时报,你将被划分为下层阶级,做好准备吧。
Now, asking customers to return trays/utensils at hawker centres/food courts to the central collection area is a real bad idea because the number of trays/utensils returned by customers during lunch/dinner time would be enormous during that short period of time.
现在,要求顾客在小贩中心/饮食区返回托盘/用具到中央收集区真是一个坏主意,因为在短时间内顾客在午晚餐时返还托盘/用具的数量是巨大的。
More old aunties/uncles working at the collection area will die from exhaustion due to rapidly washing the dirty trays/utensils to meet customers’ demand at such a short duration and manpower reduction by their bosses.
越来越多在中央收集区工作的年老的叔叔阿姨死于过度疲劳,源于他们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快速清洗托盘/用具以及老板对人工的减少。
Who are the idiots supporting this stupid idea in asking customers to return trays/utensils? Speak up!!
这是哪些傻瓜在支持顾客返还托盘/用具这种愚蠢的主意?说出来!
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台湾或者香港也有很多老年人要工作,甚至居无定所三餐无着落。
新加坡也有很多老年人每天打 golf 环游世界遛鸟打太极。
Temasek Times 上都是一群神经病在发言。
这就是没来理财版的结果。。:lol
还是觉得新加坡要工作的老人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多。
同感, 初来时也被震了一下.
为什么不反过来看呢?这里露宿街头的老人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要少。
并非人人都适合理财,如果理财后把原有就不多的积蓄又理得更少了呢?
这位童鞋一定是PAP的忠实粉丝。
不能拿苹果和桔子来比较。我也是感觉新加坡老人工作的比例远比马来西亚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甚至香港要多,甚至可以说没见过哪个国家的老人工作的比例比新加坡更高的。
就事论事而已,无需贴标签。
恩,这样真的很不正常很不健康,违反自然法则,逆天的节奏。
所以你的意思是,老人都不许工作,没饭吃没房住?不管我的事,但是不许工作!
这不是城管吗。。。
这都是你的意思,不是别人的。这些话都是你讲出来的,不是别人讲的。
大家只是在讲一个事实,一个每个人用眼睛看凭良心就知道的事实。
你是不是PAP的粉丝无关紧要,你说别人给你贴标签也没关系。关键是你没有就事论事。
Don’t put your words into other people’s mouth.
别生气,有些人的逻辑思维有些混乱而已。
无法自圆其说的人通常最后都来这么一句。这种人我看得多了。凡事都有因果,想要评论也不能把事情掐头去尾捡着来说。
我想有这方面感受的人讲的是”比较”这个层面, 不是”有和无”,是”多和少”。
“都”,“就没有”之类的话语体系都属于“有和无”,在话语权上很有力,但说服力上不好说。
这好理解, 那就是学习了, 考试没及格。。
点评的人都是缩头乌龟。
题目应该改为无财可理的结果
有钱的话,或孩子suport足够的话,应该不会去food court洗碗。
可怜的何女士,让她安息吧!
曾经有报道:一个单身的50多岁的护士,也是死在家里,无人知道。我觉得这些人年轻时都应该成家,如果有家人相互扶持帮助,结果都不会这么惨吧?
定存绝对不够,理财必有风险。谁都不会是一分钱也没有的,但让那些老人家们都来理财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呀。
新加坡在过去的五十年里从第三世界急速上升到第一世界,第一批国民承受了代价,但是没享受到福利。他们年轻的时候可没cpf。每个月能赚几十几百?能存多少养老?有远见的培养儿女有一技之长,收入上去了,全家能间接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回馈。没远见的儿女也早早辍学赚钱养家,收入一千两千,新加坡现在这么高的物价,照顾自己都吃力,怎么照顾老人?
新加坡居安思危,有钱都存着,不做福利国家,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具体到部分老人来说,真正是一个惨字。
新加坡除了人力资源,什么资源都没有,和很多其他国家不一样。而且税率低,不能劫富济贫,所以养老要靠自己,不能靠政府。不过反过来说,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各有利弊。
就随便拿台湾来说吧,那里工作的老人有新加坡的1/10吗? 可以说基本上找不到那么老的人还在工作的。那说明台湾政府的政策就是:”老人都不许工作,没饭吃没房住?不管我的事,但是不许工作!“? 如果新加坡是这样的现实,讲出事实来就是:”老人都不许工作,没饭吃没房住?不管我的事,但是不许工作!“。
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很多,但绝对不是世界第一人性化的国家。问题当然不是无法解决,但这个国家里如果有太多人对弱者毫无同情心,甚至违背良心的话,那这个国家未来的政策就只会越来越极端。
这个对了,就算这次给第一代国民补贴,也是硬划了一道,还是不开福利这个口。
再过几十年,你我也老的时候,相信手停口停的同龄人会少很多。
以前没有cpf,现在不同了,卖了组屋钱就多多了,或是卖大放买小一点的房子:D
我个人的看法,以新加坡的能力改善对老人的照顾是有空间的,也是应该的。
确实如此。。。。赞。。。。
完全同意,不是有没有能力去做,而是有没有心去做。
对于这个现象我的理解是:本地劳动力少,老人喜欢做的话就可以补这些空缺,还有多余零花钱用,应该不至于都是吃不上饭才去拼命收盘子。
对于小食商家,本地人手不足,他们也只能请这些老人劳力,还不用还外劳税。现象就这样产生了。
这些老人都会有间赚得肥肥的组屋,政府有回购政策养老应该都不是大问题,据此分析应该都不是被生活所迫。
希望分析的正确。
中国农民老了有几个是退休的?没听说留守老人?
就说城市吧,国内养老金还是要自己交满15年然后到了退休才可以拿?这跟CPF不一样吗,当然了,没有新加坡政府管理好,空洞巨大。
你不知道社保基金炒股都是高收益的吗
CPF是自己的钱,不是养老金
有哪个老人会喜欢去做收碗洗碗拖地打扫的活呢,不是赚零用钱,完全是为了生计在拼老命。
都是新加坡人,都是穷苦出身,为什么有人成为亿万富豪而有人老了洗盘子?
撇开楼主贴这种极端言论,事实就是你说的:新加坡在过去的五十年里从第三世界急速上升到第一世界。平均地来说,新加坡绝大多数国民都享受了国家发展的成果。
而且更要说明的是,新加坡政府给低收入人群提供各种福利,包括便宜一房组屋。新加坡更有许多社会慈善组织,包括教会庙会等等可以为穷苦人提供帮助。穷苦老人并不是只有去端盘子一条路。
这个你就错了。
台湾很多很多这样的老人,收纸皮的, 大厦管理员,路边摊卖小吃的,还有很多老农民…..太多太多了。台湾还很多游民,无家可归的。
1/10?别信口开河,我在台湾住过2个多月,后来又去玩过。夜市里摊位上摆摊的或者帮忙的,大把大把的老年人。台北街头拾荒的老年人随处可见。
台湾有农村,新加坡有吗?
[关键词屏蔽]土多大?新加坡才多大?
你觉得新加坡老人可怜,你帮助过他们吗?你了解新加坡政府有许多帮助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吗?你知道新加坡有许多慈善团体可以帮助老人吗?
你所谓的同情心,不过是看到老人洗盘子觉得碍眼而已。看不到了,估计你就满意了。
对付你们这种,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给聘请老人的老板一道命令,不许聘请老人。于是满街看过去没有老人工作你就舒服了。
1. 新加坡老人工作都是自愿的,老了还能自食其力,身体健康,多幸福!
2. 老了还工作的人都是年轻时候不努力不存钱的。
这是听的最多的两种声音。可能在新加坡必须得自我催眠一下。
不过,一般这么说的人,都是老的时候不准备工作的。要么赚够了钱,要么准备去其他穷的国家比如中国养老。
听说台湾有全民健保呢
至少老人看病不愁了吧.
acer,你看吧,我又说中了。多少人以为台湾是天堂,总爱拿台湾来作为榜样批评其他国家。
台湾的老人,他们是看不到的。台湾的空气污染,他们是没感觉的。台湾的食品卫生问题,他们也是不在乎的。
总之,台湾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圣地,时不时作为圣女拿出来标榜其他人都是不行的。
新加坡不是也要有了吗?全民健保也不能当饭吃,也没屋子住。
我每天在公司的大厦上上下下多次,大厦管理员都是老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或者睡觉,那和在新加坡收盘子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强度一样吗?
台湾的确是宝岛。但是台湾也是有一些阴暗的角落大家是看不到的, 每個國家都是這樣子,或多或少。撇開政治, 台灣总体来说很好,空气污染也只有台北,高雄比较严重。環境來說台灣的东部,花莲,宜蘭這帶是最好的, 也是我將來想要養老的其中一個選擇.
别信口开河的100%是你。 我因公司安排常住台湾多年,何止你那2个多月。还什么拾荒的老人随处可见,可笑。
外国人看新加坡很美好,新加坡有些人看新加坡就是地狱。新加坡人看台湾很美好,台湾有些人如何看台湾呢? 台灣健保醫療大崩壞!作者:郭至楨2012/07/19
相關關鍵字:
醫療 全民健康保險 健保 健康保險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聞現場一:急診!亞東病患被迫「就地」急救
新北市亞東醫院急診室因床位不足,一名急診病患竟然被迫躺在冷冰冰的地板上等待救治,照片上經傳至網路,引發各界議論。
新聞現場二:無照護士當助手,慈濟醫院遭投訴
台中慈濟醫院遭自家護士爆料,手術室竟然聘用了六名無照護士擔任外科助手,導致病患手術大失血。
新聞現場三:醫療資源偏移 同命不同待遇
在台北,平均五~十分鐘便可以找到適合的醫療院所就診,但在屏東,卻要花五十分鐘的時間來找醫院,如果遇到需轉院急救,屏東人還得自己花數千元叫救護車,「平平都繳健保費,為何同命不同待遇?」
二代健保保費調漲在即,日前行政院陳?院長針對二代健保何時實施問題,對外表示:「原定今年七月實施的二代健保,確定延至明 (102) 年一月一日起實施,「一般保費」費率四.九一%、「補充保費」費率二%,希望可維持至一○五年財務平衡」,同時衛生署宣稱將有近八成民眾的薪資保費會下降,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如今,醫院床位不足,急診室功能萎縮,護士人力嚴重短缺,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健保財務瀕臨破產….,在今日台灣醫療環境中所產生種種已近脫序的亂象,其實已非單純健保財務問題,而是有太多結構性醫療制度的問題所致。
政府若繼續僅以鴕鳥心態,單向操作健保費的調漲,卻未能深入的瞭解今日台灣醫療體制的問題與健保制度的真正缺失,積極的解決台灣醫療資源城鄉嚴重不均的現象,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恐怕只會引發更大的民怨,因為台灣醫療大崩盤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大崩壞只是進行式,未來是「無醫」可看
根據康健雜誌引述衛生署所公布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2009年核定接受專科醫師的人數和實際取得專業證書人數正逐年遞減中,平均每年內科減少24%、外科短缺了38%。婦產科則更嚴重了,全台368鄉鎮中,竟有158個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全台更僅存約800個醫師還在執業接生。小兒科醫師的人數也正以每年29%的速度持續萎縮中,全台有132個鄉鎮沒有小兒科專科醫師可以照護我們的下一代。
另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目前全台僅有800多位具急診專業的醫師還站在第一線搶救危急的病患,但事實上台灣至少需要2000名醫師才夠用。
但另一方面,醫美則成為今下最為熱門的工作,皮膚科成為所有醫學院應屆畢業生擠著想要進入的科別,原因無他,除了市場正夯,獲利高外,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內外婦兒等科別所可能產生的醫療風險,皮膚科較不易引起醫療糾紛。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的醫療糾紛由每年的100餘件,快速的攀升至每年500多件,其中內外婦兒等科別便包辦了超過85%的醫療糾紛案件。
更由於,台灣的醫療糾紛多以「刑事訴訟」方式提告,病家不僅無須負擔舉證責任與裁判費,更可請求附帶民事賠償,如此的醫療風險與訴訟壓力,便成了「內外婦兒」等專科醫師相繼出走,四大皆空亂象的主因。若在加上急診室專科醫師人力的短缺,五大皆空,便成了今日台灣醫療體制中最令人感到憂心,急待解決的問題。
長此下去,在台灣病患「無醫可看」,或是最終必須依靠國外專科醫生的引進為國人看病的窘境,很快的將會發生在我們的下一代。
政府無視問題 財團靠健保獲利,賠上全民健康
如何解決健保財務危機,是否全面檢討並調高保費?早己是各政黨與所有政治人物皆不敢碰觸的地雷,更已成為歷任衛生署長的催命符。李明亮、楊志良等人皆因推動二代健保,主張提高保費,而提前中箭落馬。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便曾公開批評,當初他所主張以「家戶總所得」做為徵收健保費基礎的提案,不僅無法得到執政團隊的支持,甚至在逕付立法院三讀前夕遭到推翻,改換成未經深入研究,未得廣泛共識的「補充保費」案。為此,楊志良當晚便辭了署長一職。
監察委員黃煌雄花了一年的時間,走訪了全台200多間醫院,3000多位醫師,完成了《全民健保總體檢》報告,並於報告中直指,台灣健保最核心且最嚴重的問題癥結,其實就是「政治力的介入」!
更諷刺的是,從天下雜誌所做的2012年1000企業大調查中發現,在眾產業中,醫療業竟成為高獲利的當紅產業,其中長庚醫院更是名列服務業第八大高獲利的企業。
如今,這些財團法人醫療集團,不僅享有政府所提供多項免稅優惠(如土地稅、營業稅與營所稅等),其所得盈餘,卻未回饋院內醫事人員,反而一邊拿著盈餘四處擴張建分院,另一邊卻精簡人力,壓榨醫事人員超時超量的工作,成了名符其實的「血汗醫院」。
然而,對於財團醫院無盡的擴張與剝削,現任衛生署長邱文達在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卻僅輕描淡寫表示:「長庚醫院獲利特別高,很多是來自台塑股票。」
對於有如此格局與心態作為的官員,不得不感嘆台灣的健保與醫療體制,如何不生病!
畢竟,沒人願意見到台灣醫療體系的崩解,身為納稅人的我們更應該了解,不要以為健保可以吃到飽,而恣意的隨便濫用醫療資源,須知,當健保財務破產,需出錢救健保時,最終還是回到你我的身上。
中廣周日MrBig主持人 郭至楨專訪:康健副總編輯 黃惠如
台灣健保醫療大崩壞!小老百姓的健康誰來照顧?
醫療資源偏移 同命不同待遇 !
政府無視問題 財團靠健保獲利,賠上全民健康
本文轉載自「郭至楨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ePlus/ )」
台灣的东部,花莲,宜蘭, 在那里养老,是否要会台语呢?
没去过,不懂.
我看新加坡很美好啊,美好不代表不需要任何改进.
http://aqicn.org/map/cn/
台北看起来空气其实很好。
南部空气质量最差,西部也不好,北部不错,东部太好了。
养老不能养老看你有没有银子,其它是次要的^_^
你多年都看不到,足以说明你有选择性地看待事物。
不需要拉,除非是很老很老一辈的台湾人才需要跟他们用台语沟通。就跟新加坡人一样,很多老人也不是讲普通话。都是说方言。
东部真的是天堂!!!
新加坡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公共交通。比如无聊的电视节目。比如生育率低下。比如工作时间过长。比如房租太贵。
新加坡可以批评。
但有些指责根本是站不住脚。
要有批评和督促才会改进.
不要相信人的自觉性.
补充一下,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医疗和养老制度
你只看到福利国家的老人养老有保障了,可你想过是谁在支付巨额的养老金吗?在北欧国家工作要交40%-50%甚至更多的税你知道吗?如果你是富翁的话,你愿意把自己的钱大笔捐给政府,等老了获得一点微博的养老金作为补偿吗?
别看我回复说了很多台湾的缺点。其实我很喜欢台湾。
喜欢是一回事,胡乱吹捧是一回事。乱吹捧的人其实根本不了解台湾。
他们只是把台湾作为一个圣地,拿出来批评其他国家而言。比如大陆的公知,去了台湾,回来批评大陆。香港人新加坡人也是类似。
光凭那常年大大小小的无数次地震就不觉得是天堂。
没觉得需要改进养老制度,我很欣赏新加坡低税收低福利的体制,这样更公平,自己挣钱自己花,让勤劳的、有能力的人获得更为舒适的晚年生活。
想要拿台湾来比较的,首先自己要真正的了解台湾才来和新加坡比。新加坡的老人虽然可以买一房,但没钱还是买不了。即使有了地方睡觉还要有钱看病吃饭。台湾人失业可以领很多个月的失业金。台湾的健保几乎等于免费。比较社会福利就只比较福利这一块,不要东拉西扯。我因公司委派住台湾多年了,我公司的大夏保安就是老人,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电视或打盹,那和在新加坡收拾盘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一样吗?有不少人就是不喜欢把新加坡的真实讲出来,但真正了解台湾的新加坡人,我相信仅仅比较社会福利这一项,所有的新加坡人都会脸红的把头低下去的。当然台湾的社会保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要昧良心的话很多人可以把新加坡讲的比澳大利亚好很多。但睁开眼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做最辛苦的工作,还是开出租车。当然你可以狡辩说新加坡人最幸福,因为80岁还能找到工作,其他国家30几岁就找不到工作了。
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怎么办?政府就应该不管吗?
台湾是不错的,就是从2000年政治斗争烂到现在。撇开政治,台湾的确是好。好山好水又不无聊。
我还是那句话,同样是新加坡人,同样是穷苦出身,为什么有些人成为亿万富翁有人老了洗盘子?
我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前老板,新加坡本地华人。父亲早死,他是哥哥,下面有弟妹。好容易上大学了,华校,被关了。工作,被英校生排挤。结果他还是熬出来了。
而他那个弟弟,长得比哥哥高很多帅很多。但整体无所事事,几十岁了也不结婚。就在他哥哥的公司领空薪,工作是最简单的那种。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在社会中比例才多大?你光看到有些老年人晚年出来工作了,但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出来工作吗?他们七八十岁还能工作,难道三四十岁的时候不能?那他们又为什么没有积蓄呢?想过吗?
讲的真好!鼓掌! 打字真快哦, 是手机打字吗?
LZ可能没在台湾看过一些老人,很老了,还在推着车子卖QQ丸,臭豆腐。台湾老人是有老人年金。但是这些钱才几千块一个月。弱势群体也是有政府补助,但是很多人也拿不到。有些是有儿女,但是儿女不奉养父母,所以没有资格拿。
我高中时看了台湾作家刘墉的书,对我人生观影响很大。
刘墉的人生很传奇很励志。
台湾这种人不少。
如今我还是喜欢看台湾的书,看台湾的节目。
新加坡在文化这块,很差很差。惨不忍睹。就以音乐来说,新加坡不缺人才,看看这么小的地方出来孙燕姿林俊杰蔡健雅这样的歌星就知道。但制度太差。
弯弯的大厦保安请打瞌睡的老年人来做,你觉得能胜任吗?打瞌睡的时候能发现小偷吗?就算不打瞌睡,遇到坏人又怎么办?难道你觉得这是好事?
老实说真不可一概而论,我不论是去北欧东欧还是美洲,都看到好多新加坡老人旅游的身影,聊起来有些都第3次第4次游同一地方了,在大峡谷看到旅游的车,居然出现70-80%的车来自一个很多米国人不知道的这个小小国家,也不简单
以前我刚来新加坡时也是奇怪这边的老人家为什么80岁了还要出来工作,觉得他们很穷。但是当我真的去接触他们发觉事实不我全是想的那样。
我前同事的妈妈8,90岁还在餐馆洗碗,她的子女孙子都有工作,每月都有零用,她出来工作没有人歧视她或是谴责她的子女不孝,因为政府鼓励老人出来工作,无论他们表现如何一样有各种的就业津贴可拿,加上薪水每个月差不多2千。不少老人拿着这笔钱每月买几百上千的马票,周末和孩子去新山云顶,自我感觉良好。累出病来用用孩子的医疗户口。
还有一位在油站打油的安哥,80岁,他女儿每月给他8百零用,他出来打油,底薪千多,加7,8百小费,大部分的钱都买马票了。
还见过一位老人,住淡宾尼跑去乌节路洗厕所,老得都走不动了,月薪几乎不够车费,她为什么还要去呢,就是因为政府有给老人就业津贴和低收入津贴。
人老了会糊涂会把钱看得很大,明明衣食无忧她非要出来挣钱,再大把大把买马票。赌场刚开有免费巴士那会,每趟都坐满老人,新加坡大部分的老人会没钱吗?!
按你的逻辑穷人就是因为自己不勤劳,病人就是自己造成的,这两种人都是活该吗?
不知道你看过一本书吗?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对我的人生观关也是有很大影响。台湾翻译的。哈哈
再发达的国家也能找出乞丐来。台湾的每一个地方包括上山下乡没有我没去过的地方。我的同事遍布台湾的各个角落。 关于台湾和新加坡的福利比较,我只想讲两句话,第一句台湾的社会福利根本不是新加坡能与之相比的。第二句话,如果台湾政府有新加坡的财力但还只做到今天这样台湾人民早把他们鞭尸多次了。
不否认有这样的,但绝对是个例,极少数。
那你觉得给穷人和病人发钱的钱该谁来出?中产阶级和有钱人有这么义务纳大笔的税去养这些人?自己挣钱自己花能死吗?干嘛动不动惦记着政府那点钱?还有,你知不知道英国美国老年人每个月的pension也就可怜的几百块?
如果新加坡政府跟台湾政府一样,你觉得有可能把一个几百平分公里大的小红点发展成世界发达国家?
看过。卡耐基的。
这书一度在大学很流行。
不晓得是台湾翻译的。不过早期很多书籍确实是台湾和香港那边翻译的。
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崩溃是迟早的事。台湾税率不高,又要担负这么个大胖子。年年巨额赤字,很多名目是靠选举议员拉选票而诞生的。
居然还有人捧弯弯的臭脚。。弯弯大学毕业生起薪只有1000多块新币哦,在新加坡是wp的水平,羡慕的赶快过去
台湾政府肯定比新加坡政府有钱。另外台湾的人民已经把政府鞭尸了很多次了。看看台湾几次政党轮替了。你应该不会比我了解台湾的。
能移民出来的会有多穷,他们最多也就50,60岁,收收垃圾也是做得动,我们讨论的是70,80岁,路都走不稳还出来洗盘收盘的,一站就五六个小时,双手一直泡在有药水的脏水里面,你真的会以为他们是兴趣爱好才做的吗?如果ZF可以帮助他们,他们还需要这样拼老命吗?
呵呵,我是不是有钱人跟我评价新加坡的福利制度有个p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正当职业的人,我不喜欢生活在瑞典挪威那样的国家,把自己收入的一半以上上交国家。。我更愿意拿这些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做合理投资,所以新加坡这种挣10万只需要交几千块钱税的国家很对我的胃口,谢谢
不能再同意,相信真正空虚寂寞靠做工打发时间的老人是不会选择收盘洗碗的,看看那些欧美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找跟人接触较多的工作不如开门员之类从工作中找回人生价值感和满足感,你有看到一个收盘洗碗的Antie uncle发自内心的微笑吗?
那些人,那些社会团体所做所为应该被赞赏,但ZF就最会做表面功夫,让不了解新加坡的人误以为这里是天堂。
我建议,以后在各个咖啡店,小贩中心内,设立一个小费箱。这样大家都能给小费给收碗盘的 uncle, auntie了。吃碗鱼圆面给个1块钱的小费。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别人,why not?帮助了别人自己也获得快乐,相反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真正的快乐。
爬完了楼。感叹下, 默默地去做ppt
我薪水不高,又有两宝,税收能高到哪去?如果老板愿意double my pay,我倒不介意增加税收的,嘻嘻
恰恰相反,如果政府会做表面功夫,直接禁止老人工作就可以了,你还看得到?还有这个贴?
误以为天堂,那是有些人自己不懂事。这世界没有天堂。哪个地方都有黑暗的地方。
是有天堂,也有极乐世界。 不过一个人一生只能去一次,而且没有return ticket.
不管你信不信, ZF绝对是Wa Yang No. 1
五六十岁在中国也是老人啊,一早拿退休金了。你现在可以很轻松地用收收垃圾来形容他们的工作。但你想想,普通的收收垃圾能月入2千吗?你会让自己的父母去收碗盘收垃圾吗?
起码在我眼里他们很可怜,天天长时间混垃圾站对身体绝对有害。事实上他们会这样想就不会这样,他们可能认为劳动光荣,这把年纪月入上万rmb,回去说不定还有多少不知情的亲戚羡慕。
其实各个国家都有这个群体,只不过是不是能看到。
中国,这个群体,可能在农村,在城市的小巷子,或者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你不去,就不会遇到。
而新加坡,地小,城市国家,人高度密集,经过组屋,就会看到这样群体的老人。
同意这个,如果政府禁止吃不饱饭的老人家做工才是真正的不人道
相反正是因为新加坡的就业机会多,所以这些不做就没饭吃的老人才有可能活到80做到80
这种事在中国不可能不是因为中国的老人生活幸福衣食无忧,而是在中国连年轻人都大把的失业,老人想出来工作根本就没可能
哪里能看到啊,优酷只可以给内地播放。
人生出来到处都是风险,要看个人如何规避风险。难道说开车有风险,人人就不开车了,只有去面对克服它,才能降低风险。
台湾又有地震,土石流,台风,天然灾害太多了,可能会考虑沙捞越。。。
新加坡人以前是很愿意捐款的,但经历了一些时间后,现在少很多了。。。。
这个绝对支持,没住过台湾的人根本不知道台湾的好,在电视里了解的台湾是片面的台湾,常住过台湾才能体会台湾的暖暖的人情味和舒适,体会到全民健保是台湾最棒的仁政,这方面新加坡根本差了十万八千里…
爬了半天楼, 看完了, 说点感想吧
1, 我爱新加坡, 所以我愿意批评新加坡不好的地方, 希望它变得更好, 而有些人的爱成了坦护, 对事实视而不见了, 威版的话太精辟了”你可以批评,但指责是没根据的”(大意), 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我到底算批评还是指责呢?
2, 很高兴有人支持建设福利社会的想法, 遗憾的是我们在新加坡, 在这个坛子,都是少数, 无需辩论什么利弊,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 骨子里是崇尚个人奋斗还是关注社会关怀是有区别的, 没有人能说服或被说服。
其实被女佣推着晒太阳的老人也不少。
不过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当年没有CPF确实是制度的缺陷。
啊哦,审计庙会呀?谁聘请你们的?是要求庙会的账目必须经审计吗?
你这话倒是让我想到我朋友租房子的经历,她带孩子来上学,买到房子之前租住在一家祖屋,那家是一个寡妇带老娘,女婿居然入狱,自己在MR BEAN打工,收入应该不会很高,老娘还是肾衰竭要做透析,就是这样的家庭,自己不煮都是买来吃,打包的食物吃一半丢一半,买来的水果放在冰箱经常放到烂。朋友十分看不惯他们的生活习惯。朋友在中国是身家千万,可是过日子也蛮省俭,带孩子去动物园玩都是自己煮饭带去,这样也是为了孩子吃得好。
李嘉诚说新加坡先天不足,premier Li 说小小新加坡在大国旁边,需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和外交,否则结果可能是乌克兰一样。That’s the hard truth of Singapore. 诸如福利,住房,交通,平心而论只能一步步来。只能说这目前还是很适合华人生活的一个地方
新加坡不会强制人民买养老保险,所以自己要为自己好好计划。AIA有很多养老保险供各位考虑。
拿LTVP出来做工的老人有两种。
一种是家是农村的,国内真的是没有养老保障的。然后他们发现新加坡赚钱很容易,比方说送报纸啊,捡垃圾啊都很赚钱,然后就会全情投入地去做。
另一种是城市来的,其实国内有养老保险,但他们看着第一种人赚钱赚的容易,所以眼红。谁会嫌钱少呢?尤其他们那一代,都是真正苦生活熬过来的。
办公室的一名清洁工,本地人,70岁,几个孩子各为律师教师等,各个子女都有孝敬她钱,她本人一直做清洁工,这人很喜欢买马票多多,每期必买,而且数量颇大。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买马票多多外加买吃的。我无法接受她这样的活法,不过她自己喜欢。
是啊,其实中国老人和新加坡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年轻时很苦。我家孩子同学的阿嫲就是新加坡建国第一代,听她说当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宣布立国那会每个人都很彷徨很悲观,谁 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新加坡会发展得这么好。
“子女的孝顺“是最好的保险,新加坡人正好缺少这个保险
很多新加坡人,即使不缺钱,晚年过的也不怎么的
慈善组织必须要审计。这是慈善总监规定的。
那是很久以前做的。以前老板和那庙会的人是朋友。
其实慈善租金的审计,风险太大,换了我是不会接这样的案子。
我公婆就是农村的,之前没拿过政府一分钱退休金,80岁后每月政府给100rmb,两老很高兴。现在农村的物价也很贵好吗。如果他们不是有几个不啃老的孩子和孙子孝敬,只能顿顿吃凉伴海带丝。
现在很多80,90后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有工作的买房结婚时啃老。我觉得国内老人的幸福都是表象,延迟退休喊多少年了,等这批被啃的50,60后真的老了,政府突然撒手不管,他们又要悲剧了。
你理解我的话不太对。大意是当然可以批评,但批评要合理,要客观地看。无理的批评,就成了武断的指责。
从楼主的某段话,可以看出楼主虽然把台湾当做圣地,但台湾人最宝贵的东西: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没有学会,台湾政客吹牛说大话的本事学个十足。
就以我最佩服的台湾作家刘墉来说,小时候经历坎坷,从小被亲生父母送给别人领养,后来养父忽然病逝,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结果家里有失火,无家可归,只能住在贫民窟里。
但是他考自己的本事,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无一不成功。
台湾很多这样的人和故事。这些才是台湾的精髓。而不是什么福利健保,什么亲切(这个亲切的事情前面分析过),什么台湾的风景。
而那些吹捧台湾的人,却完全没有看到这些宝贵的东西。只会盯着什么福利什么健保。台湾早期一代人的精神在流失。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独立的国家相反,新加坡是被逼独立的。李光耀在独立的那天流眼泪了。别的国家独立都是在庆祝欢呼的。
马来西亚让新加坡独立本来就是不怀好意,认为新加坡根本活不下去的,到时候新加坡就跪着哭着地求马来西亚收回新加坡。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看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历史。这三个地方有一点是一样:在逆境中崛起。很多可敬的故事。
而这种精神如今看起来在流失。台湾和香港已经在堕落中了,新加坡也要跟着走失败的路子去了?
看不到,我觉得有些人是选择性失明。一个人的眼界和心态决定了他看到的世界。
我其实很少回去中国,但每次回去,除了看到很多新的发展,也会看到穷人。
其实我回去中国,也是出入有车。吃饭什么的也是饭局。完全可以做到活在奢侈的世界里
但我会回去农村,会和那些农村里的人说说话。
一笔糊涂账是吧?
Wei版说的很有道理。
来新加坡的第一天
我的本地朋友就告诉我几件事:
其中:
上完厕所要冲水。。。
这里是没有白吃的午餐的。。:)
那个倒不会。
只是发现和尚开着大奔,工资很高而已。不过那不算违法。
很多时候, 我们拿新加坡和上海北京比,
说起福利来, 就拿新加坡和中国农村比了,
必须承认中国那么大, 发展不平衡, 在社会保障上确实农村还落后些,
好吧, 你要是说新加坡仅仅比中国农村好一点, 我陪你一起自豪一下,
可是我看到北京上海的退休老人们的生活, 我就没办法再说新加坡好了呀
对方违背客观事实的一错再错,你当做不存在。我实事求是,有证有据,你说是“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
台湾人刻苦奋斗独立自强的精神你没有学会,颠倒黑白的政客作风倒是学到了。
我用事实证明了对方的错误。你能证明你自己的话“台湾的每一个地方包括上山下乡没有我没去过的地方”?
哪怕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一个人都不可能去过所有的地方。台湾这么大,你敢说没有你没去过的地方?
我不熟悉北京上海,但就广州的来说,我可是亲身体会某广州亲戚的晚年是如何悲惨的。
当然你不会看到他在外面工作的。
原本是在国企工作,早年被下岗后了,夫妻两个根本找不到工作。丈夫后来开过摩托车。后来摩托车被禁止了。
你猜他们怎么办?
福利?哈哈
答案是亲戚救助。买房子我家赞助了10几万(很早时候的),后来丈夫没有工作,也是我们安排了他去工厂当监工。
对了,他儿子也是没有工作,也是亲戚安排的。
他说跟他类似的人,其实很多。孩子有本事的,还可以靠一靠。孩子不行的,父母还得倒贴。
这种人群呢,你是看不到的。你看到的都是幸福的退休老人们。
我上面的例子还是广州户口的呢。没有户口的,哪怕他们在当地工作生活了多年,还是无法享受当地的福利。你去搜搜那些民工子女读书的社会问题吧。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否定这些民工不该算进城市里面,没有户口嘛,不算北京人不算上海人不算广州人不算深圳人。
而且,民工老了都回农村了,这更是跟城市没有关系了。
所以还是在拿新加坡人和农民工比嘛, 你这么一说我当然100%同意你了,新加坡人确实比农民工幸福。
但不知新加坡的外籍劳工和中国的农民工比比又如何呢?
你了解的电视节目是片面的。
台湾很多节目都是说台湾的好。
台湾的好,好在台湾人民的努力奋斗,独立自强,执着地追求梦想。这些我不需要去台湾常住,通过书籍电视节目等就可以知道。
这才是台湾过去得以成功的因素。
你的理解能力真强。我前面说了那么长的广州亲戚的例子,你当做不存在。
果然是选择性失明。
应该做个调查,老人喜欢去收盘子吗?我觉得几乎百分百不希望吧。退一步,老人不工作生活在新加坡无聊死。
人总是会有羞耻心的吧,当然有的人一点都没有
在中国,更多的老人家,都没处做工的,那么老谁要呢,他们还得靠捡垃圾吃来苟活。
我倒是觉得新加坡这些做工的老人家幸运多了。
这个有数据支撑么?
新加坡家庭关系也很冷淡么?我看他们小学不是经常教各种中国古代德育故事么
难道像美国那样冷漠么
现在还是有很多小的audit firm 在接寺庙的审计,我老婆之前那家firm就有做这块,我老婆去了之后,发现他们什么凭证都没有,就是账本,做法事 支付法师多少钱,香油钱收入之类的,全都是账本记录,但是小的firm没办法,他老板还是眼睛一闭,签字了。为了钱啊,迟早有一天会出事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REPORT
哈哈哈哈 ,很公平阿 ~~~
台湾年入10万新币的话,个税交多少?
楼长下次见到老人打工,最好打破砂锅问到底了解下他们背后的原因,否则都是臆测,然后得出错误的结论,很容易误导人。
同样道理,新加坡的学校从小都教华文,他们的华文依然惨不忍睹
人品的塑造,教育只是一部分,最关键是家风,还有社会风气
新加坡的一些文化层次低的家庭,一般还喜欢生养孩子。爸爸收入不过1000元,妈妈不做工,养育4个孩子的不在少数。
这些孩子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来的教育程度普遍都不高。所以,他们长大成家,自己的生活也很苦,很难再赡养父母。
父母的公积金非常少。怎么养老呢?
不得已只能去收碗盘,做清洁工。
理财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新加坡这样的养老制度下。如果你未雨绸缪,还是有很多方式可以安度晚年。审查自己的财务状况,检讨自己的消费习惯,如果需要可以找我聊聊,可以给你些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