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在盛港西的两个新私宅项目推动下,本地新私宅市场在上个月继续回弹,卖出了724个单位,比1月的565个单位高出了28%。
新加坡新私宅市场在去年12月仅卖出了259个单位,是五年来的最低点,而如今开始逐步回温。
根据市区重建局(URA)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最热销的两个新私宅项目是林河苑(RiverTrees Residences)和御川苑(Riverbank @ Fernvale),分别卖出了218个单位与211个单位,加起来已接近总销量的六成。
林河苑在2月的中位数尺价为1111元,而御川苑的中位数尺价是1033元。(本报记者:赵恺健)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 … thash.TFjcri0E.dpuf
需求还是在那里的,销量跌只不过是大家在观望,一有好的项目还是有人买
看来是不太容易跌。
刚需的还是早买早享受啊。
我就关心二手公寓情况 关注的几个楼盘跌回到13年年中的水平了
1000多点一尺价位合理啊
100万左右积累了大量买盘,如果供应量继续,价格将突破100万支撑位,下探90万
租金就是大众公寓的价格的下线,一百万以内的新公寓很难跌。
这俩公寓,位置算不咋样的了。1111的尺价,其实也不算便宜,以后租金也会稍微低于市场中位数,但是租金抵房贷,还是没问题的。
公寓在新加坡就是稀缺资源,80%多的家庭住在HDB,10%的公寓。第二套房子,必须是公寓,已经很清楚了,那70%的新加坡家庭,不管怎么忙活,也买不到第二套房子了。(当然,住HDB也不错,但是一套HDB,数套公寓更好,而前10%的新加坡家庭,完全有能力达到一套HDB,一套或数套公寓。)
一直对80%这个数字有个疑问
住在组屋但是可能拥有公寓的吧?所以你的分析是不是还不是很准确
哈哈,有人跟我有一样的困惑。虽然没有HDB的数目,但现在每年TOP的BTO跟私宅数目差不多,直觉告诉我这个10%住condo是不靠谱的
10%低了,您认为住公寓的有多少?
住租屋的人有公寓, 有公寓的人,也可能有不止一套公寓?
您给一个分析?
我还真去URA查了一下,13年底私宅包括在建的总共是373072套,如果这是10%,那么新加坡共有370万套房。 就算每户平均有1。5套私宅,那总数也有250万套。你觉得可能吗?
新加坡530万人,应该在503/3。5 = 150万套左右。
你肯定在top10%,但不能由此推出住公寓的都在top10%啊。
对的,有公寓的人,也可能有不止一套公寓
所以80%住租屋,只说明了他们住在租屋,他们可能有一套甚至几套公寓,只是现在人住在租屋里面。其他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除非有其他的数据。
所以我才说这样的分析是有一定问题的
当然我也没有具体的其他数据,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分析
香港以前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是工薪阶层愿意承受的是400万港币的房子(商品房),港人白领收入与狮城相近。
公寓在$60W-90W之间会吸引工薪买家,现在冷清萧条的核心原因是大家都觉得太贵不值,宁愿买实惠的组屋。
呵呵呵呵, 青蛙司令
认识一个房产中介在前几年就入了7套公寓收租,那个时候没ABSD没有这个那个限制。人家现在还是靠7套公寓收租,顺便做中介。
青蛙司令,
有点料,有点料,有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