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新人一个,对股票理财比较有兴趣,来论坛想看看有没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用这只股票来抛砖引玉,1年半前感觉电动车在未来将取代汽油车,所以开始关注这只股票,那时一股20多usd,因为没有足够精力跟踪关注,一直没有去买,现在已经200多了,感觉自己的操作水平有限,你们觉的现在才买入还是个好主意吗?
你来迟了,之前已经讨论过了。
俺胆子小,不敢追了。电动车它是老大,还是之一?在中国,它不会成功的,至少不会成功太久。
没想到这么快有人回帖了:D
搜索了一下以前讨论tesla的帖子,作为小散,财务方面不怎么懂,唯一懂点的也就是技术指标还有行业前景之类的,我感觉现在电动车还处于婴儿阶段,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特斯拉应该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新加坡代理商卖,我就买。肯定100%买。tesla的背后力量非常雄厚阿。
很难说啊,主要看政策。单纯论市场竞争力,他是老大。但是如果政策保护本地厂商,就难说了,目前的西方国家市场也够大了
是的,以前差点倒闭的时候都挺过来了,那个老板也是个技术+资本的天才
新加坡哪有本地厂商阿??
噢,忘记说是中国的本土厂商,如比亚迪,万向钱潮
恩,BYD进步是很大,不过先打赢丰田,日产这些电动车大厂,才是必要的。
在新加坡有地住宅才可能买,有钱人专享
免费超级充电桩我看是不大可能,新加坡那么小,设太多人人都来冲肯定亏钱,设太少又不方便。
另外新加坡那么热,停在露天停车场,会非常热,降温系统肯定也是要用电的,续航就少一点。多少就不知道了。
说说这车的优点。
米板看看吧。
我就不多说了。我试开过,很快,很棒,很爽,很科技,很想买。
最高才80的时速,怎么是很快呢?
80KM/H 的车是另外一个帖的。
这个可是tesla拉,5秒内可以从0到100km/h阿。你搞错啦,米姐姐。
我看好tesla!
没有足够的充电站,功能再好再科幻也是白搭。
在家充电就好,这种跑车没人会长途开,都是开进市区show off 一下就回家。
近期调整压力巨大,需等待sell off快结束时入场。不过这一轮新兴市场貌似没有发生sell off
买股票基本是看”making story”( it’s because of Musk not Tesla),现在故事以告一段落,现在风险收盈比以经不好了. 前阵子Musk要开电池厂.很多电池股大涨,几个有机会的(ZBB,PLUG, )
车本身不是重点. 另:此股大起大落心脏不好的远之.
SCTY是MUSk的充电站,也很好玩
是哦,回错帖子了。
他家的股票你买了?
auto.msn.com.cn/auto_industry/20110217/1200855.shtml
原来tesla2011年就在新加坡开卖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出Model S,新加坡有钱佬这么多,估计不久后还会杀回来的
本地卖了2台就关店铺了。据说是跟LTA谈不拢。
各种小毛病不少,目前在美国还都算是昂贵的玩具,更别说在新加坡了。
http://pad.mydrivers.com/1/299/299926.htm
看不出小毛病在哪里,比起我碰过的欧洲车,好像tesla好太多啦。呵呵。
什么时候tesla要重新回来新加坡阿???期待啊
控制系统容易死机
胎压检测不正常
后视镜切换不正常
停车时耗电
遥控器问题
或许都是小问题,但是多了也烦。
这些问题基本算是车子的磨合期发生的。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不是啦,都开了一年了。你都没仔细看那文章。
或者看看原文:http://www.greencarreports.com/n … d-15000-miles-later
所谓再利用只是提取废电池里的某些稀有金属啦譬如稀土之类的,大部分材质都属于无法回收,填埋是目前最成熟的方法吧。
TOYOTA 是拿来供电给经销商。不太一样。
完全赞成,非常美妙的故事由Musk主讲,电池不过是用松下的普通标准的18650充电池.中国的另一个类似概念股KNDI(Kandi Technologies)炒的也很火.Musk 当年就是把paypal 炒起来卖给ebay大zhuan了几亿。为了解决充电站的环保,他又搞了个solar充电站 Solar city( SCTY),现在据说又想搞电池厂(或是超级电容).简单说买股票跟着他的足迹没错。
去年我手中的一个牛股,已经获利了结了!
不过会很注意他,找个好机会再来!
你说得没错!乔布斯不在了,现在华尔街就看他了!他不火才怪了!
可惜啊,在新加坡也能拥有它的股票。我要车啊
前面几个坛友提到废旧电池,我觉的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tech.163.com/14/0228/22/9M7433J5000915BD.html
旧电池可以重复利用,废电池应该可以卖给固废垃圾公司处理,电池善后的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还有人提到天然气汽车,我觉的这个确实也很有前途,这几年天然气公司的股价也涨了很多,不过我觉的一旦电动车电池有大的突破,电动车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
我想,最多明年就可以来新加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