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习近平“一号工程” 京津冀一体化有望启动
赵琬仪
2014年04月15日
|
更多
上周末,购房者在河北涿州市某楼盘销售中心了解住宅情况。据房产销售人员介绍,来自北京的顾客占到八成左右。连日来,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北京周边各大楼盘重要的宣传主题,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尚未出台,但环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据称,不少楼盘“一天一个价”。 而此次购房潮中,投资客占到相当比例。 (新华社)
据媒体报道,3月以来,中央、部委、地方频频调研考察,密度和广度都超过以往。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3月底考察河北。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半月内两次考察滨海国际机场,了解滨海国际机场能否承接北京首都机场货运分流。
赵琬仪 北京特派员
[email protected]
被称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号工程”的京津冀一体化计划,将有望打破延宕至少十年的整合工程僵局。在习近平提出三地整合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后,近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已陆续有所动作。
据媒体报道,3月以来,中央、部委、地方频频调研考察,密度和广度都超过以往。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3月底考察河北。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半月内两次考察滨海国际机场,了解滨海国际机场能否承接北京首都机场货运分流。
学者:需打破利益藩篱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昨天引述专家学者指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打破利益藩篱,加强“市场之手”避免资源错配;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公共资源分配,实现交通一体化将是三地整合要迈过的关键关卡。
国家发改委上周三(9日)已宣布,正在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
早在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便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从十一五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十二五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到最新调整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显示京津冀三地整合,一波多折,举步维艰。
习近平今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便直接点出京津冀三地整合的症结,提出“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等七点要求。区域经济专家指出,习近平对三地整合的高度重视,已使到僵局出现转机。
河北上个月率先表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河北计划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新华社报道,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三地已经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计划,到2020年,“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将初步建成,绿色交通的覆盖范围将扩大。
《新京报》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分析,之前京津冀整合规划之所以难产,引发了范围之争、区域产业定位之争等争议,部分原因就是习近平所提出的“一亩三分地”思维。
徐逢贤认为,有鉴于这次中央对京津冀一体化推动力度大,“各部门,各地都会抓紧落实”,相关的规划最快今年8月出台。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则指出,京津冀的博弈无可避免,统筹城市间产业布局、北京保留和散出哪些职能、北京散出的职能由谁承接,将是接下来的博弈焦点,相关的规划协调工作需要时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祝尔娟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进一步分析,“一亩三分地”观念其实就是体制问题。“囿于现行行政、财政等体制问题,官员不得不首先考虑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所以大多着眼一些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合作,这导致三地协同发展一直没有较大进展。”
长期以来,京津冀发展悬殊,谈论三地整合一直是河北积极,京津冷淡。如今,京津面对人口和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对于协同发展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再加上,最高领导人把它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外界对三地协同发展的前景重新有所期待。
早就该如此了!北京、天津占用了河北太多的资源,我们河北人在皇城脚下没得到什么好处。
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河北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