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偶像这么近距离,有点激动!
先留个坑,一会上图.
赶紧赶紧..
真的是你偶像?
是滴,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校友曾师从他门下做博士和博士后,
从美国留学后回国时拜访母校,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听他演讲
那时他提起杨振宁先生,听得我们只觉得遥不可及,,,,
刚才一群人走到我面前,正好停下来讲话,他大概大概就1米左右的距离,
我看着觉得很眼熟,突然猛然意识到是他,
但看着一群学生崇拜地围在他身边,我这等老粉丝也不好意思往上凑,就赶紧拿手机拍了几张,
楼主这是在哪里?
发到微信同学圈, 同学们纷纷让我代问候: 翁帆还好吗?
甚至还有某同学问:"翁虹最近如何"
唉,原来那帮小伙伴都只关心娱乐和八卦...
哈哈,老头子不错,娶了个小媳妇,这个让我佩服。
其实我一直相信人家是因爱情而结合的,只不过被外界炒作和娱乐罢了
我觉得心灵沟通最重要,对于我,年龄差距也并不是问题.
我觉得爱情和崇拜还是有分别的。
不过,女人由崇拜而生爱情也并非不可能。
普通女人的婚姻,即使没有嫁给才高八斗的学界泰斗,ji情也常常在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俩人变成搭伙过日子的好朋友。
so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管有没有ji情,当事人自己觉得幸福就好。
我又来愤世嫉俗一下。
gp的爱情,此人人格很不咋地。
我比较挺李政道和吴健雄的说。
说翁虹的太过分了哈
——翁帆来了没(*^__^*)
6月25日他在NTU有一个华语的讲座,5点开始。
别人的幸福, 感觉多一分揣测都容易误解。 所以我宁愿选择相信爱情。
是的, 他这次是参加OCPA 8的会议, 这次是在NTU举办的, 为期一周
翁虹跟翁帆有啥关系?怎么还搭上了向杨老询问翁虹?
其实没啥关系,估计同学是 翁帆 翁虹 傻傻分不清
凡事都讲究一个“缘”,没什么好坏对错。
年纪轻轻的女人对着满是老年斑的爷爷要有亲下去的ji情,这一般人做不到。
继续八卦一下, 昨晚听了杨振宁的报告--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老头子92岁了思路仍很清晰,讲述得有调理,大致提到他家庭背景,西南联大和芝加哥大学求学经历,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研究员和爱因斯坦与氢弹之父--Edward Teller同事的经历.对于那篇曾拿诺贝尔奖的论文--<宇称不守恒理论>,他只是轻轻带过和李政道合作写出,其他就不再多谈.
然后主要是谈国内物理教育和美国物理教育的区别: 国内物理教育通常是推导法,从灌输各种物理定律和规则开始;而国外的物理教育是归纳法:从各种物理现象开始,总结后去验证甚至推翻各种物理定律和规则.所以国内的物理教育更像是搭骨骼框架,国外更注重血肉联系.
讲座后对于很多人提到的问题:经济研究方向的疑惑,孩子该选择就业还是科研的抉择,甚至宗教问题等等, 老头子都谦卑老实地回答:我不了解你们的领域(家庭情况),对不起我不能给你们建议.
Last but not least , 在台下的观众席中看到了翁帆,那些问候她的伙伴们可以放心了, 他们仍在一起!
:Q:Q
心都碎了
继续八卦---关于"杨李之争"
看过一些报道,听过杨的演讲,今天还和同在物理学的教授们讨论起论文的署名话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对杨振宁和李政道,我相信两位大师都各有天赋和过人才学,显然杨的数学推导能力较好,源自他父亲曾是西南联大的数学教授,深受他父亲的熏陶和各种数学理论方法的洗礼. 对于李,他明显物理研究方向感很敏锐,是他已经质疑并研究宇称不守恒疑团,和杨探讨后,杨加入通过他的推导和归纳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实验的验证方法,由吴健雄通过试验得以论证.
后来, 俩人共同创作的两篇论文"宇称不守恒理论",让俩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却让俩人从此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成为物理科学界的憾事.
事后李在报章上提到的恩怨,就是李政道首先质疑并研究宇称不守恒,后来杨加入并通过理论方法验证出.后来论文出来有,第一篇是杨署名在先李在其后(据李说第一篇大部分是李所写,但杨要求署名在前),第二篇是李署名在前杨在后(但第二篇主要是杨写,李要求署名在前). 但科学届一致认为第二篇的意义更重大,因为是通过推导验证了之前宇称不守恒理论,这点李无法否认.
我想说,一篇优质论文的产生,和每个合作者贡献是分不开的,哪怕李先有宇称不守恒的质疑和想法,没有杨的推导和论证,他也许不能,或者至少不会那么快,在几周之内就完成了论文,并进行实验验证.也许他再晚几周或几个月,其他在研究该方向的同行如果抢先发表了论文,他们也许此生都与诺贝尔奖无缘了.
但李后来说去领诺贝尔奖时,杨要求是第一出场李其次出场,明显杨不够君子.我想说,这两个人去上台领奖总有一个人要先一个人后,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哪怕杨不gentleman,李后来在纽约客报章上将开始他有idea并一起合作出论文成果,署名排序之争,领奖细节披露出来,哪怕杨反对后也坚持要发表,没有替teamwork合作的同事着想,我觉得李也并不gentleman.
另外,今天和另一个物理学教授聊起论文的署名问题,他说其实这是学术届普遍现象,但毋庸质疑的是, 每一篇论文和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都分不开,并非一个排名次序就把另一位的功劳抹去,所以我觉得李这么耿耿于怀的排名,也许是崭露头角的他自己太年轻气盛了
Anayway,大师之间的恩怨纠葛,似乎不是我们庸庸之辈可以评论的.
继续唠叨,补充一下:
其实,虽然杨和李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奖,但物理界认为他更大的研究成果是"Yang-Mills场",当年杨振宁和Mills合作,提出并推广了场和荷的含义,两人合作的这篇论文发表在1954年,是早于那篇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
Yang-Mills理论刚开始并未被发觉其重要性,甚至被认为是错误的,直到20年后,该理论被应用到弱电场,经过前后好多位物理学家的贡献。如Higgs,Veltman , t’Hooft, Gross, Wilczek, Politzer, Weinberg, Salam 等。其中好几位得到了诺贝尔奖,但Higgs还没得。还有数学家,如量子化杨-Mills场的俄国数学家Faddeev和Popov,他们也没得诺贝尔奖,同样杨振宁也不是因为提出杨-Mills场得的诺贝尔奖(似乎诺贝尔奖不倾向给理论的数学基础上的贡献,而愿意给和实验有直接联系的结果,爱因斯坦也不是因为提出相对论得的奖,而是因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
197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发表获奖感言,就提出了感谢杨当年提出Yang-Mills场的理论.
感觉学术离我等凡人好遥远的样子,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拿着本书好好钻研是什么时候了。。。
一个老流氓。有啥可激动的
窃以为他是很牛的。他现老婆和前妻长得很象呢,也许是种精神寄托。这种娶翁帆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负责人的行为吧,算是给个交代。
我感觉翁帆和杨教授长得很像呢!缘分呐!
你反应太大了阿。
哈哈 成 潮汕人之光了
楼主讲了好多侧面的故事,长见识了。
我不关心杨翁的恋情。私人感情何足挂齿。 希望中国能早日有个重量级的诺贝尔奖得主!杨现在已不是中国人了。。。。
嗯, 我也不关心杨翁的恋情, 其实每个人的行为, 只要没有对社会产生困扰, 也没有对他人产生伤害, 为什么不可以有他自己选择的权利? 为什么我们不能持包容和尊敬的态度对待?
国内因为从小教育就被灌输了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和道德观, 好像 与众不同必会被人说三道四. 而其他抱团的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指指戳戳.
反而听我朋友曾说起, 在物理界目前还有另一位物理学家(近70岁)也娶了位娇妻(大约30-40岁), 也是在物理学术界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