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给孩子打预防针,打针估计也就1分钟搞定,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在医院打的一针到现在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问了医生好几次,都说没啥,继续观察。上次还是我提醒,才开了个消毒软膏。这次继续问,医生说那我推荐你去另外一个专科门诊看看吧。
我槽,这就是医生的水平?干着护士都能干的打针活,稍微有点问题就推荐去专科门诊看,那你这个医生是吃shi的吗。而且这可不是普通诊所的猥琐大叔,诊所位于市区高档写字楼里面,至少400平米起,产权不知道是谁的,但是诊所肯定是那个医生独自执业的,可以说事业做的相当大,可想而知收入是多么的惊人,可是这个水平????
我的一个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他的孩子病了诊所去多了,他自己的水平估计都比那些医生高,只是没有license而已。
据我观察,这边的医生还不像国内,不搞到phd就没法混,基本就是个小本加master,master多半还是后来搞的。所以也就二十岁之前搏一把,后面就等着发大财了。难怪新加坡人都拼了命的给孩子补课,挤破头都要去学医,这一时辛苦换来的是后面轻轻松松挣大钱,这投资项目是相当的划算。
早说过这边没有哪一行业做得专业的
lz,你去看看新加坡的医师资格证,没有MD你是拿不到的,真不知道你的小本+master哪里想出来的。外面再小的一个小诊所,坐诊的都是Dr.XXX。虽然他们确实看病水平不咋样,但是学历是有的。
除了吐口水不知道还能怎么表示,上次在莱佛士医院住院的阴影会影响我一辈子,无论如何坚决不入籍。
不如去poly clinic 或者政府医院,至少还便宜点
你忘了新加坡人除了怕输,还有怕死!一般医生碰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叫你去看专科!
如果是普通的那种破破烂烂clinic也就罢了,关键是400平米以上市中心地段的诊所,一个简简单单脓包破了伤口愈合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打的旗号还是儿童专科门诊。
说实话,我觉得一点点的云南白药药粉收敛伤口即可解决问题,不过孩子还太小,还是去推荐的地方看看再说吧,这叫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真是新加坡的顽疾之一,医疗系统太贵,也不专业。可以这么说,新加坡一半以上都是混日子的庸医。
基本上小毛病还是你说的那种普通小诊所靠谱.
原因很简单 — 他们阅人无数!! 我看基本上都是3分钟一个的速度!!
医生并不是什么毛病都知道的。伤口不愈合有很多原因的。找专科看其实也是一种负责任行为。尤其是因为预防针的伤口没愈合,很可能跟自身抗体的有相关的关系。念医科没这么容易,也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赚大钱的。国内学的医科跟国外学的,还是有一段技术性的差别的。
核心问题是医疗系统形成了一种垄断,医学院招生就少,设置门槛阻挡外国优秀医生来竞争,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高就高吧,还tmd这么水。这就和国内的公务员阶层一样,是很烂很水,但是不妨碍他们过好日子。
还有一点更可恨,一方面口口声声说医生专业,一方面出了啥事就是医生不能包治百病,正反都是理。在我们这个行业,客户需要一个feature或者要fix一个bug,你敢说自己没办法搞不定,那离从公司滚蛋也不远了。
你有所不知,前几次去每次都提到这个问题,都是说继续观察。后来脓包破了,还是继续观察,保持清洁。我说在尿布包裹范围内,如何能保持清洁,医生才如梦初醒,开了药膏。这次还是继续观察,我说这么多天还没好,是不是搞点收敛伤口的药,医生愣了一会,说推荐个专科看看。你说这能叫负责?我感觉我比他还像个医生。
至于医科,我个人认为,除了需要很强的记忆力,读的难度比起理工科简单多了。只不过人命关天,给人的感觉是高大上,其实未必。所以以后我的孩子如果可能的话,那千方百计要混进这个队伍。。。。
人家不是推荐去看专科了么,如果工作中bug fix自己没把握,难道不是也需要找更“专业”的大牛请教一下?
现在的问题是,一个bug,经理让fix,你说再等等,可能会自己好,等了几次后发现的确是bug,自己还是搞不定,然后甩给大牛,而不是去请教大牛。这样的员工,你是老板你能接受?
以后你孩子读了就知道难度了。呵呵
难度不等于水平,庸医很多
车神可能理解有误,我是说医学本身读起来并没有那么难,但是鉴于新加坡的情况,想要拿到这个读的机会那是很难很难。。。每年就那么几十个名额,不光成绩好,还有别的要求,真的是很难。要真是以后能读,那做梦都要笑醒了。
读起来真是难啊。有读过的人都懂的。数理化生物英文都要好才能读,怎么会不难?
你们会觉得新加坡庸医多,是因为新加坡的用药不像国内那么强,动不动打针,点滴,给full spectrum 的抗生素。国外医生不会乱给这些的。很多疾病都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慢慢好的。靠抗生素,长期来说以后得的病只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医。
本地人成绩差的没办法才去读理工科,最差的去读IT, 外国人不可以读医科、法律等热门,这就是现实。
这样子的想法真的对医生们很不公平…我承认有些医生的确是混饭吃,但是不至于多数。医生大多数都是非常有使命感的。
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在亚洲跟台湾,日本,新加坡都是很顶尖的。一般看看小感冒,发烧,哪能看出医疗水平。吃个或打个强力抗生素,就没症状了。
你要看什么?我介绍给你吧。这样比较快,你不会到处碰钉子。
先谢谢了。刚出生的时候打了一个针,好像叫BCG?打在屁股上的,出院后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包,后来这个包就有一毛钱硬币那么大面积,软的,好像里面有脓。医生说观察。后来包破了,脓流出来了,但是那块皮肤也破损了,一直长不好,女佣说有时候还有东西流出来。我是想赶紧让伤口愈合结疤,要不然经常是开放状态,感染了可咋办。
孩子刚出生对吧。喝母乳吗?如果可以喝母乳尽量喝,增加抗体,伤口好得很快的。如果要伤口愈合快,用尿布,透气。很快就能结疤了。
已经快六个月了,那个包破了也快三个月了。关键是那个地方少了一块皮,似乎凭空长出一块皮肤有难度。母乳奶粉混合喂养,都说孩子前六个月是金刚护体,所以虽然伤口没好,孩子倒是活蹦乱跳。就想着在六个月之内搞定这个事情,否则感染了可就不得了了。
你住哪里,我介绍个一个好的儿科医生给你。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大家还老骂校医院水,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现在想起来,校医院可是各个科室齐全的综合性医院,比这边像乞丐似的诊所强多了。还记得严重过敏去医院医生开了几颗药,当天吃了就好了。严重感冒去校医院打了一针,后来觉得有点累躺在外面椅子上休息,过来个医生大惊失色,马上过来问咋回事,至少还把人当人。唉,那个时代真是让人怀念。
我在西边,jurong west一带。谢谢。
关键专科的医生也狗屎。
我曾遭遇过。你说你怀疑啥,接下来医生就不close case了。怕但责任。
我老板(本土新加坡人)的老娘,90岁了。
去医院检查,没查出个啥来,他妹妹一句,那到底啥问题呢?
然后就不可以出院,问留下来做啥检查啊?
答曰:重复以前的检查。
我老板说,新加坡医生怕担责任。你一句话,就可以给你来着死循环,真的死循环。
重复同样的检查,直到这个人死去。。
你这是只是看看头疼脑热得出来的结论啊。
这样说有点太极端了。呵呵。要客观一点。
没错。打太快打错了。
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和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水平那根本就是两回事。就如同中国在奥运金牌上数一数二,但是国人的体质以及运动能力恐怕要倒数。新加坡的医疗水准再高,也是权贵受益,普通老百姓要么约不到,要么贵的没法承受。
和怕担责任相对应的,是个别医生的一意孤行,上次那个麻醉还没有生效,妇产科医生就直接动刀的,我都怀疑这个医生脑子里面装的是屎。但是法庭判决也只是停牌一段时间而已,间接的纵容。。。
GP 这么多, 总有好有坏的, 多试几家, 然后觉得哪家好就定点哪家了..
我就这样的.. 我现在常看的这家就不错, 我每次问严重嘛? 我要refer去 xyz hospital, 他总是安慰我, 没事的啦. 小事情..
果然过1,2天就好了. 偶尔药费超过100多, 他还给打折. (俺能全报销的, 他打不打折无所谓. 他主动打折说明是个站在病人角度的好医生..)
这里的医生良莠不齐,其实也有良医的,
我朋友以前一直觉得肚子不舒服,以为是胃方面的疾病,在马西岭101有个马丁诊所,那个马丁医生按了腹部后告诉她,有肿块,结果查出是良性子宫瘤。
我不懂他们的行业内规,但是他们那种怕输精神,估计可以拖死不少人。。。。
我老大一个黄疸,一直叫我follow up check,结果每次就抱过去给他看看。
肚脐外凸也是一直follow up check.
开始我积极的一塌糊涂,准时准点的去了,看了后就是给约下个日期,连点解释都不主动说。
我一产妇抱一孩子根你玩呢啊?
后来,你约我不去行吧?
再后来,老二出生了,我目测下,黄疸比老大事情轻(且三天后才发生),不用抽血检查了(结果他们给我查了)。
直接告诉她我不照光(他们给我照了1晚上,第二天我告诉他们停,不是为了钱,因为当时老公公司有100%报销)。
出院后就没回去复诊过了。
在新加坡看病,就是小病折腾钱玩,大病估计得被他们转的晕死。
在理财版混这么久难道还不知道新加坡的医患供求关系一直都是个问题吗? 尽量通过保险公司(集体保单或个人保单)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咯。新加坡医疗中心的名气是的确在的, 我知道好几位从台湾专程来新加坡接受治疗的。就更不用说印尼, 印度, 马来这些地方的有钱人, 基本上每年的体检都是来坡岛做。
说到这个黄疸我真是一肚子火,感觉这边照灯就成了一个习惯,完全是在黑钱,而且不光是钱的事情,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医院,照灯的时候万一那个眼罩脱落,想着都可怕。自己每天抱着孩子到太阳下照照就ok了。
老大照了2天,回来指数下降下去了,然后慢慢的又回升回去。到2个半月才好。
老二也是。
我个人觉得这边的医生,真是。。。
我求他们了。
不懂是不是医疗制度问题。
按理,医疗知识不应该很差。
一同事在义顺72街大牌748 门牌两百多那家牙医店洗牙,十分钟就洗了一口牙,还补了两个牙齿,同事虽然是用公司免付费的,在外面柜台拿回保健卡时看到要她签的单上是近两百块很不满,当中洗牙过程辛苦而仓促,就问补牙加洗牙吗?还补了两个,那医生出来说两个平面,柜台人员说,你的蛀牙在两个平面的交叉点,所以算两个平面。还要她半年回去洗一次牙,朋友无语离开。
半年后打电话给她,让她记得回去,她老公吼道让牙医去死。
我的孩子是打在手臂上的,也是溃烂了很久,后来去问POLYCLINIC打针的护士,让我们去GUARDIAN买那种10ML左右的,一板有5瓶的生理盐水,用干净的棉花棒每天涂好几次。过了几天就好了。我觉得这是小问题,就是要清洁。你在看医生之前,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
我贡献两个案例。
我女儿2岁半手指头伤了有淤血,去海军部地铁站面包大人旁边那家看医生,我女儿怕医生,进去就哭,医生直接问我们怎么回事,看都没看一眼我女儿的伤口,就要我们连夜转去KK,要验血。态度非常不好。
我本人,打球膝盖伤了,去woodlands northpoint看raffles clinic,是个女医生,进去问我什么情况,就给我开药,开的止痛的,会伤胃,吃药前要先吃另外一个保护胃。这些都ok。关键是她就没看过一眼我的脚。我说要不要拍片,她说我给你开单,你可以去拍也可以不拍。关键是那天我已经没办法走路,脚已经肿得不行,求了半天给了天mc,我说我明天估计也走不动,她M的说你明天再来。。。。。
后来拍片好了没人通知我,我过了一个月亲自去柜台要的报告
技术烂,态度也那么差
楼主讲的是BCG针对吧?这针留下的后遗症挺多的。与疫苗有关。正常的是打针部位有小脓胞,破了然后慢慢自行消肿。严重的是脓胞太大,里面有个小洞口,可能需要洗伤口。还有BCG针也可能导致周围淋巴结红肿。那个医生让你看专科?是不是儿科外科医生?
楼主讲的那块皮破了还真不容易长好的,即使是专业的洗伤口护士有时也需要折腾一个月想尽办法才会除脓让那块肉愈合结疤。建议你看看KK的外科医生,那边的护士会帮忙清理伤口。
我的看法是,绝大部分的小病不用看医生自己也能看,大病它也不会治。
但国内的过度治疗比起来怎样? 发烧拉肚子随便就吊瓶。全球吊瓶最多的国家,世卫都要警告过度吊瓶和抗生素滥用问题
对啊,那个医生就是儿科医生,开了好大一家的诊所,几十年的经验,没想到这么水。
握个手,同时也说明我个人的描述非常清楚,让人很容易理解,哈哈。
两者都不可取,不作为和过度医疗都是无良医生。
刚才女佣说她都不可理解,打的旗号是儿科专科门诊,那就是要懂小孩子常见的问题,打这种针产生的问题应该是再常见不过的,怎么会解决不了然后推荐到别的地方去呢。三十年的行医经验都积累了些啥玩意,表现的就像是一个护士,就知道打针打针打针,这医生当的也太容易了吧。
明天准备去poly clinic看看,希望不是一个更比一个水。为了避免可能的麻烦,先不曝光那个儿科医生以及诊所的名字了,只是提醒一下,在Thomson医院生孩子的家长们要小心,这家伙和Thomson是合作关系,往往妇产科医生会指定他作为儿科医生,诊所在离Thomson不远的写字楼,先披露这么多吧。
Novena的诊所吗?
孩子是你每天看护的吗?伤口有没有一直保持干爽?BCG的针,真的是因人而异,有些人不会有这么大的伤口,就一个小小脓包。有些人就特别严重。
嘿嘿,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说。
伤口在屁股蛋上,女佣说虽然被纸尿裤包裹,但是尿很少漫到cover伤口的那部分,所以不敢说干爽,但是至少不是非常潮湿的。每天洗澡,然后涂那个消毒的药膏。但是伤口总是很难愈合,有点类似于被创可贴贴住的伤口的感觉,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肯定可以读,但是好像本地的进去容易些。
新加坡医生没有竞争这个市没有根据的,其实新加坡接收外国的医学文凭的,比如英国,澳洲
俺感觉根据你说的, 400多平米一个人执业, 感觉像是赔本生意..
就算400平米好了, novena一个月租金就要3万多接近4万, 也就是每个working day 2k, 也就是每个working小时200块.
还没算running cost, nurse salary, 等等. 都算上又要double.. 假如每个病人10分钟, 也就是收70才breakeven.
一天做到晚上, 10 小时, 毫无间隙, 毫不休息, 注意, 这还是假设这医生自己分文不取呢.
呵,不是你描述的多清楚。和你解释那么靠谱的,她应该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有点回归理财的感觉了。。。
首先,400平米是我估计,可能有很大的误差,也许是200多,300?其次,一针疫苗将近100,consultant fee 50,而这一切都在5分钟内搞定。医生在三个诊室来回跑,患者都是提前在诊室做好准备,医生来了直接搞定。先不算疫苗的差价,光是consultant fee,一小时就是50*12=600,少算点算500吧。一针疫苗提成有没有50%?这算下来,一小时过千轻轻松松。。。。
至少400平一下变成200平米。然后又出来,好搞笑的“一小时过千轻轻松松”—“机器人”治疗生病的”机器人“。
我感觉疫苗回扣不会那么多, 在普通GP 打针和去儿科专科打针, 差价都不到10块. (4,5年前)
而且医生不是只做打针这生意.. 再加上小朋友小哭哭闹闹哄哄 (1,2 岁以后就不安分了)
而且三个房间跑来跑去也浪费时间, 起来+走路+坐下+喘口气 => 2分钟就去掉了..
实际上我看我娃小时候看的儿童专科医生, 基本能做到10分钟一个蛮好了, 甚至10分钟都不止. 你等的时候数数跳了几个号码就知道了.
再换句话, 就算hourly rate =500+打针profit 250, 一天早9晚6去掉1小时吃饭+上厕所, 也只有6k, 一个月满打满做12万,
去掉租金水电护士材料清洁还有什么我们看不到的成本.. 一个人执业的话, 感觉还不如普通GP呢.
大救星来了,五体投地先感谢一下。我刚才问了一下,其实refer去的就是KK的儿科和感染科啥的,就是这周。主要是想着是不是走polyclinic更便宜一些,如果要等这么久,那就算了,钱不在乎,孩子的健康最重要。还有就是麻烦问一下,去几次能搞定啊?还是说depend on具体情况?
其实啊,我最不爽的是这位医生的不专业,每次都是等等看,每次都是在我的提醒下才开药,才refer。我在这里发个帖子,不到24小时,基本找到解决方案了。我真不知道这医生三十年的经验是不是积累到狗身上了。。。
那个地方不叫号,是助手在指挥患者去某个诊室候诊,所以没法统计。而且50元consultant fee只管10分钟,超时要加钱的。反正我每次去都是五分钟内搞定。至于疫苗的成本,那是商业秘密,咱们无从得知。在中国,药企为了进医院,不惜巨额回扣,可见药品本身的利润,所以你懂的。更重要的是,那个诊所搞不好是他自己买的物业呢。。。
说了这么多,你该不是说医生其实也很穷吧?当医生其实不划算?
补充一点,本着理财版的务实精神,我应该实地好好考察一下,到底有多大,一小时内看了多少人等等,但是我已经不信任那个医生了,后续的疫苗要换地方打,所以就很抱歉不能提供具体的数据了。
如果是自己的物业.. 还是出租划算, 或者如果有那么大个物业, 工作真是为了兴趣爱好了
医生比我们高薪是肯定的, 我都想我娃长大了去从医. 我跟你聊聊不过是想说明那地方应该没那么大, 或者有多过一个医生执业.
祝你家小朋友尽快回复.
唉,是不是他自己的物业天知道了。就因为医生的付出少得到太多,所以现在千军万马奔医科,我虽然对孩子将来的智力学习能力有很强的信心,但是如果每年就几十个名额,那我觉得难度很大很大,只能看运气了。不过我去过好几次,都是同一个医生,而且诊室里面也只挂了一个人的文凭,所以我觉得是一个人执业。也就是心里郁闷,一方面吐糟,一方面提醒一下大家,遇到类似的情况早点打算,不能盲目的相信医生。
去年nus给了全球外国人医科3个名额,没数据你还真敢敢给结论,是,没错,外国人是能念医科,大海捞针
敢脚很多邻里GP医生没有很富贵。 那些SP的, 妇产科医生都很有钱
医生要成名的才有钱,要自己创业开诊所的才有钱。不是个个有钱,我听说公立医院的刚毕业的住院医生一个月也就几千块,累得跟狗一样。
到别人的gp诊所打工也没多少钱
我同学外国人都进了。
新加坡读不了的话,去国外念也不是一样的。不过我跟你说,当医生真没你想象那样赚钱。
你答对了。呵呵。真不如GP,如果医生不是特别有名的话。
楼主也别去看专科了,一样教育体系出来的,一样折腾你半死。
就上碘酒或者碘伏吧,早晚各一次,三天结痂。半年没长好的伤口应该也不太疼了。
专业人士果然厉害,我看了一下,refer去了Pa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Dr。那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呢,是换去Paediatric Surgeon还是就去refer的呢?我就怕去了这个infectious,看了看说还是推荐你去surgeon吧,那就白跑一趟加上白花钱了。
你是说得宝宝刚出生时打在胳膊上的那个吗?那一针都会起脓包,不起脓包的反而可能没有种好,可能还要重新打,所以没有问题的
我相信你说的。
我知道有医生转行的。
非也,我好几个同学都当医生了。本地生物本科毕业过后读的NUS -Duke MD. 另外我上次去看kk, 也是个中国男医生。好像新加坡有从协和医学院引进一大批医生。。。因为人不够。我感觉医生就看经验把,你按部就班,不出错,以后就是看年分给薪水。。。不看实力的
感觉KK还不错,我们的小孩都是去那里看的,一般不会重复收钱的
问一问理财相关的话,Lz提到的这个防疫针的并发症,保险cover么
既然已经预约Infectious Disease Dr, 可以去看他/她,问诊后,你可以问下医生关于照顾伤口的建议,你可以要求医生是否可以refer 给外科部门wound nurse 洗伤口。其实建议看外科医生的目的是咨询外科医生后然后还需要护士照顾伤口的。这些当天可以安排的到
迄今为止还没有治疗,除了那管软膏。这周去kk回来看情况,咨询一下卖给我保险的agent,再来update
自己打电话kk去book appoitment真的会快点吗
为什么通过polyclinic去预约就会慢,是不是自己去约就价格贵的原因?
我自己也打电话去约过,要等两个月,我直接就质问接电话的人,难道有病要等两个月吗,她说可以去kk 的walk in clinic看,这不是废话吗,walk in clinic和外面的普通医生没有区别吧,我就是外面看不好才去约kk的专科医生,竟然要等两个月,真不知道新加坡的医疗制度如何处理这些情况的.
GP refer 就快. private rate.
polyclinics refer 就慢. subsidized rate. ==> 没准会几个月, 而且还不能挑医生
我的是GP refer,我自己打电话去约的,接电话的人一再跟我强调费用的.
即使这样,还要等两个月.
我一般就叫GP的nurse约. 木有这么久过
我之前看过一个分析美国医疗为啥也那么贵的,大概意思就是医师协会为了保证现有医生的高收入,从源头就开始限制,例如限制医学院的招生,限制外国医生的进入,总之就是减少供给。我就不相信nus医学院每年在现有的基础上多招些人会对培养质量有啥影响,恐怕影响的是现在那些水货医生的财路罢了。
这种针是要挑起皮肤打得,要是打深了到了肌肉就会不容易恢复。
等一下扒扒我家孩子在医院的事,比楼主家的更头痛
一般小病我就自己吃药,或者到公司的诊所,兴许人家还给点MC,要是大病就回老家治疗,这边的医生真不如老家的,这边是西医就西医,中医就中医,老家的才不管呢,中西医结合,怎么见效怎么来。 老家最好的两家医院,华西和四川省医院。
嘿嘿,我更洒脱,积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乐观心态,小病自己搞定,大病听天由命,爱咋地咋地去吧。
感觉是不是找的同一个医生啊,我宝宝的医生也在novena,united square二楼顶头那个是吗?
一个医生两个诊室跑,对吗
嘿嘿,一切尽在不言中
投诉专帖么?那我也来吐槽一下。
几个月前阑尾炎,去了楼下诊所初诊说是胆结石,开了止疼药。第二天还疼去诊所依然开了更强的止疼药。晚上开始发烧,已经穿孔了。第三天早上去了医院,早上8点去了等到晚上9点才确定要手术,一整天就扔我在大厅里仁我发烧,发抖,流汗。手术前跟我说只是小手术,几个洞而已。结果一进就5个小时,出来浑身插管,半条命差点没了。肚皮上还赠送了巨大的刀口。
痛苦的经历啊,全当减肥了。顺便吐槽一下保险,现在还没音讯呢!
说得这样,都不敢看医生了。
太多吐糟医生的,把大家给吓着了吧,我来给大家点信心。
昨天去了预约的KK,之前被那些破烂的clinic误导了,以为政府的医院都是很烂,没想到KK从环境服务态度啥的,都比预料的好很多。等的时间也不长,比之前去私立的短多了,就几分钟而已。refer去的是儿科传染,医生从诊断到和家属沟通都非常专业,从可能的发病原因到如何治疗,最好的结果和最不利的结果都说的清清楚楚,也非常从病人角度出发,总之非常专业非常耐心,100多的consultant fee物有所值。
其实伤口不能愈合的原因,一个是BCG针本身是活性疫苗比较猛,内部的细菌被免疫系统杀死了,但是伤口附近的细菌还存在,还有就是伤在屁股上,被纸尿裤包裹,总是干不了,两者结合就导致反反复复。当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缺失,这种可能性极小,如果是这样,小孩子应该瘦瘦小小的,精神萎靡,而且之前的预防针早就引发大问题了。
治疗方案是用消毒药水消毒伤口,同时尽可能把伤口暴露,促进结疤。我提出是不是要wound nurse处理一下,医生说伤口太小,nurse处理是牛刀杀鸡没必要,只有特别大特别深的伤口才需要。还有就是一劳永逸,直接外科手术切除伤口受损皮肤,但是要全麻,医生说不建议这么搞。还说消毒药水用完了自己去屈臣氏买就行了。下次复诊预约在三个月后,估计医生也认为其是不用再来了吧。
楼主,我给你发信息了,如果好不了有啥事咨询我
新加坡医生有医徳没医术, 中国医生有医术没医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新加坡呆久了。。。还是比较prefer有医德的
在新加坡呆久了,感觉变得又傻又呆,快被同化了,吃一碗酿豆腐就满足的说。
新加坡是对药品管控很松的国家,中国药品要销售一定要有中国自己的SFDA认证,不做几年的临床试验是拿不到的,新加坡没有自己的认证,随便哪里认证过的都可以直接卖。另外对药企来说新加坡是做华人人种临床试验全世界最友好的国家,因为医院可以不公布医疗(事故)细节
这个不太对哦。当你回去国内,打开电视,基本上都是药品,保健品,还有酒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泛滥,怎么会对药品控管很严呢?
你说的是是对境外进来的药品管制,但是国内自己境内的药品疗效夸大无比,却没有严厉的控管,这才是问题所在。
唉,你明显没有看完帖子。岂止是针眼发红的问题,医生后来给我的BCG的小册子上面说这个伤口应该一个月左右就好,也有个别出现问题的八周也应该好。去看医生的时候,早就超过八周了,医生总是说继续观察,也说不明白原因,还是在我的询问下才开了药refer去KK的。相反KK的医生从起因到如何治疗说的清清楚楚,所以这问题和过度医疗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有什么医疗设备全球最好,这就搞笑了。国足脚上穿的球鞋也是阿迪达斯的,和其他顶级球队是一样的,但是水平能一样吗?
讲下自己在三年前的阑尾炎经历。供大家参考。早上发现小腹右下方摸起来有个捎硬的块,微痛,先到附近家庭诊所,医生检查后,马上写推荐信,去NUH急诊。NUH看了推荐信,马上推来一张床让躺下,做相关检查,专人来做保险手续和Medisave。有普通医生和资深医生先后来诊,后来通过检查结果确诊阑尾炎,立即动了手术,是3个孔的微创手术。第二天,资深医生带着十多人的队伍查房,给我看了手术时拍的3张照片,顺带他们也检查了卵巢及周围,排除卵巢发炎可能性。住院期间,有个印度女医生带两个国大医学院女学生来学习阑尾炎症状,征得我同意后,一个女孩摸我肚子,由于手太凉,我本能闪了下,老师讲解应该怎么把自己手搓热,然后什么手法检查等。医院伙食搭配是营养师算好后由专门公司提供的,每个病人都不一样,每天伙食也不一样,我老公看了十分羡慕。由于保险报销全部费用,还给我和老公每天各50元、共500元的津贴,补偿不能上班的损失,老公就建议我多留在医院观察。根据病床空位情况从B1病房升到A2,隔壁老太太整晚梦话,在我强烈要求下,连夜转到A1,一个人的病房,面积大,还有沙发床,窗外景色佳。还享受了下免费洗头发吹干等服务,自己不能弯腰。我和老公感觉就像在度假,主治医生来了,劝说我们医院不宜久留,好吧,依依不舍地回家。在附近诊所换了一次创可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地住院之旅。现在除了肚脐还能看到一点伤疤,其他两个孔已经找不到了。朋友听了后吐槽由于她买的保险级别不够好,在陈笃生医院是完全不同的经历。好吧,第一次觉得保险级别很重要。放张伙食照片。
可能还是医院接触的病例多,专科医生由于知名度和费用,可能接触病例相对少些。
能透露一下买的是什么保险吗,我现在买的保险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能cover些啥,感觉在新加坡,保险很重要。如果避免广告嫌疑,也可以发站内消息,先谢谢了。
我和你一样对保险糊里糊涂,因为保险经纪夫妇是我们的朋友,十多年来看着他们一路来怎么转行做保险,怎么不断努力成为经理,有自己的团队,为他们高兴。我私信你他们的联络,和我当时买的住院保险,你可以打电话详细了解。我一听保险术语就头大。
哪位专家给普及下各家保险公司关于住院保险这块的各自特色吧?最好是简洁版的,供大家参考。
这充分说明中国医生没有医德,对自己家小孩就不会乱开药,对别人为了证明自己医术好,就拼命开很多药,总有一种能对上号。
有点像饭店的厨师,为了味道好,啥味精,一滴香。。。能放就放,自己家里做饭就很注意健康
新加坡本地值得买的住院保险其实已经很简单了, 就是在健保双全的基础上做升级, 要便宜就选ntuc但不能全报, 要好点的推荐选AIA, 大东方, 保诚。
说回医疗,我再贡献两个在新加坡的亲身经历,没有褒贬,只供参考。1)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们设计室有个角落给大家切割各种室内装潢材料,制作sample board。可想而之,很多灰尘。设计室又是密闭的空调空间,从没交换新鲜空气。我坐的比较靠近这个角落,得了一种皮肤病,双腿双臂身上也有些,大面积掉皮屑。去了新加坡皮肤中心。快治好的一次复诊,医生问我,可否星期天下午2-4点去给他们当学习样本,$50元报酬。我好奇,去了。原来是请了一位国际上知名的皮肤专家,给一大团队的医生讲解疑难杂病,我们每个病例被安排在一个房间。到我这儿时,专家讲解说我这个病,会先有一个母例,2个星期后全身爆发,我一听,确实如此。就自告奋勇地解释手臂上的这一颗是母例,后来怎么发展的。最后这位专家用华文告诉我,这是玫瑰糠诊,7-9个星期后会痊愈。回家一顿百度。如果那天没去当病例样本,我也就糊里糊涂地生病和治愈了。
2)朋友得了湿疹,浑身痒。已经看西医花了300多,看了几次,每次药膏开始效果好,后来就效果差进而更痒。我带她去看我的一位中医老师,以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在新加坡也有接近20年的就医经验,对湿疹有研究。初诊时,给我和朋友详细讲解成因以及如何开方、君臣佐使。朋友3天后痊愈,用药后反应奇特,从上到下,逐步发热排汗,然后就不痒了。老师建议复诊,再用药一次巩固,避免复发。朋友说,她的哥哥多年前得过类似的湿疹,多年没有治好,经常复发。看着朋友这么短时间就回复了光滑的皮肤,我只能说:中医西医各有长短。如果我得了阑尾炎去看中医,可能要耽误到穿孔、腹腔发炎。如果朋友的湿疹继续涂西医的止痒药,可能也会多年不治,时常复发。
我们人类的智慧,的确还没达到彻底了解身体奥秘的程度。古人和现代科学,都在不断探索中,只是希望,如果你选择了医生,请一定记得,如果你不真心热爱救死扶伤,请你离开。you are doing more harm than good.张仲景目睹300人的张府由于伤寒死者十有七八,震撼之余,弃官从医,发奋图强,成为一代医圣,方书之祖。钱乙三岁被仅有的亲人抛弃,三岁的孩子坐在门堪上,目送父亲一走再没有回来,从此衣食没有着落。他因此能体会生病的孩子心中的痛,所以他能成为中医史上著名的儿科医生。很多名医是因为亲人在垂死的边缘被救回,体会了失去生命的痛苦,才顿悟从医。希望今日有机会从事这个神圣职业的人,深思。
说的好,医生这职业真是非常神圣的。
我身边朋友在新加坡湿疹多年,可否透露诊所地址。谢谢!
见我广播。
去国外读什么master or dr. 那根本就是渡个金罢了,学位好拿的很吧。一年拿个法学硕士,两年拿个医学博士,跟玩似的。现在master or dr. 那水份!!!
说的好, 但大多数人是把学医当投资来看的, 所以无良的医生遍布中国, 希望新加坡不要被污染
在中国大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让医生独善其身不现实,医生不坑人,首先科室就容不下,不给医院创造利益,要你何用?医生不坑人,如何应付高昂的房价?如何应付子女的天价择校费用?
但是新加坡不存在这个问题,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理应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如果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还是做个庸医,如同我提到的那个儿科医生,那就真的是说不过去了,比中国的无良医生更加无良了。一味的提倡道德没有用,双赢才能真的赢,把学医当投资没错,但是社会没有坑医生的情况下,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不能坑人。
我也懒得说你懂啥,简单你也去玩一个。 我自己亲人就有在读MD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久病成良医,这有啥稀奇的。
国内的浮躁心态,一看就要马上看好,否则就骂上了。所以国内当医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医生被人打死都不知看了多少新闻了
update一下,KK医生开的几毛钱一包的消毒药水加上尽可能的将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到现在5天左右了,伤口逐步缩小,我看再过几天就应该愈合了。
nmd之前那个水货医生还号称是儿科医生,连基本的伤口如何才能愈合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真是怀疑文凭是不是买来的。
我是不懂啥,我也是听去国外读书的人讲的啊,一年就拿个法学硕士,而且,人家还到处去旅游。回国后,英文也讲不好。
至于你亲人在外面咋学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医生还不错,在高温的环境下,切不可将伤口包扎太严实,也不可时间太长,新伤口只要不流血最好是不要包扎,涂消毒水,注意防水,不要发炎,很快就好
一直不好,他們才可以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