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然而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有次我和我欧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 没想到,那几位欧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
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 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 为这里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而在海外春节是没 有假期的,圣诞节不带着孩子去海滩,因为你们会觉得这个时候的机票、宾馆都贵,不如趁这个时候做点生意赚更多的钱,等淡季了再出门。”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爱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欧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 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 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这篇文章很有道理,把中国现在家庭描述没有爱,没有性生活乐趣。我们大家好好静一下,除了钱我们还有什么?所以离婚率居高不下,夫妻分居二地丶孩子让老人管等等……。这些是我们所需要的爱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1e619d03f779d2d3f7
人多资源少,要活命就要拼命。
欧洲每个国家也不一样。 法国和德国的家庭观念就相反
没有性生活乐趣, 性生活有乐趣吗?:$
法国浪漫, 不知道了,。。
德国,我朋友的儿子立志要去德国, 说那里就是他要去的地方。。尤其去溜达了一遍后, 更加坚定!!
命就一条, 人生就一次, 看你要选择。。。怎样的生活。。
废话,不然你以为超市各种避孕用品是卖给谁了
都是成人, 你觉得你自己呢? 这是生活的必须品, 不是奢侈品//
中国人的生存压力和老外的生存压力能比的?
在中国,买房,上学,看病,养老,那笔费用不是得靠年轻时候打拼?
你说欧洲人有家庭观念?小孩从上大学开始,家里就不管了,学费靠贷款,房子靠贷款,老爹老妈一个子都不会给。
中国收入这么低,房价那么高,为什么年轻人房屋拥有率这么高?不就是父母辛苦挣钱,帮着付首付?
欧洲孩子成家了,没事不会回父母家,父母也不喜欢孩子回来,基本就是两个老人一条狗,哪比得上中国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别什么东西都人家老外怎么看,人家老外怎么想,中国几千年的“家”文化,他们老外能懂么?
不过欧洲人的好日子也没多久了,前面几代人攒的家底,也经不住后代的坐吃山空,等着瞧吧。
三代同堂还其乐融融?呵呵,这也就骗骗不知情的人,不搞的鸡飞狗跳才怪。我还是比较看好西方的那种家庭,成年了就自己飞,少和老人绑在一起。
父母房子替你买了,家帮你建起来了,回头等你翅膀硬了,父母需要你了,就开始说喜欢西方家庭的独立方式?
本人完全自力更生,周边的朋友多数也如此。所以不要把啃老这个事往所有人头上扣。
没有针对你,只是在说这个道理,
东方家庭和西方家庭的付出阶段不同,不能年轻的时候享受完东方家庭的关怀,成年以后又要追求西方家庭的独立。
也许很多人需要父母支持才可以买房,,可是我周围的, 国内的同学, 大部分是自己奋斗的, 不是一套, 两套啊!!
我自己, 我哥哥, 我老公的三个弟弟, 都是自己给自己买的房, 没用父母一分钱,。。
反而觉得, 父母越放手, 孩子走更远, 可心还是一样。。近。。
你错了,往往越是独立自主的,父母老了之后双方相处才和谐。越是啃老的,才会在父母老了后不管不顾的。
感覺(純感覺)馬來人的家庭觀念比現在的華人還來的強些!
在德国出差他们聊的文化差异。
法国很早结婚很早生孩子也生几个,
德国晚婚晚育只生一个。 两边互相不理解。
至于浪漫懒散,南欧更甚
不光是买房啊,包括你的孩子照顾完全没有父母帮忙么?你之前的学习父母没有帮你选学校?规划人生父母没有替你操心?没有替你的兴趣爱好买单?
就这么说吧,你只要是中国家庭出来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意识到没意识到,你都已经得到许多西方家庭里孩子没有的家庭照顾。很多时候哪怕不是你要的,但是父母一定会给你。
你要觉得西方那套好就完全按照人家那套来,成年以后就搬出家住,自力更生。别一些方面又按照东方的来,一些方面又觉得西方的好,搞得不中不西。
不敢苟同,人应该有同理心,
父母待我好,我自然待父母也好。
年轻时候啃完老,父母老了又不管不顾,那真的是XX不如了
Don’t judge!
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何必非要贬低别人的生活方式来抬高自己。
最烦就是从老外的角度,来评判中国这个不好,中国那个不好。很多时候你不理解不代表人家的存在不合理。
你说的这些,很明显暴露了你自己的成长轨迹。对于我自己以及周边的朋友,除了个别人父母来帮忙看一下孩子以外,哪有什么父母帮忙选学校,规划人生,那个时候上什么学全凭自己能力去考,人生自己规划,兴趣爱好基本不花什么钱,没谁吃饱了没事干去搞什么钢琴绘画这种无聊浪费钱的东西。
这个没有调查过啊
逻辑不在理,根本是井底之蛙之言
这个不用暴露啊,我就是正常中国家庭出来的啊。
上学的时候父母就是为了能去个好点的小学,中学操心。
等到高考了,父母也帮忙,咨询那个大学好,填志愿。
兴趣爱好的培养,父母也是尽量发掘,尽量满足,可惜自己不成器。
工作了,经济方面不用父母资助,但是孩子照顾方面,还得麻烦父母。
这些方面是华人家庭父母会提供给孩子的,我觉得很幸福,很珍惜。
你如果觉得不好,你可以按照西方的那一套,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和独立,但不要搞半吊子,不中不西。
你是九零后吧,我们那个时代,中学有好的,凭能力去考,小学无所谓,而且后来能上大学的,在小学阶段都是数一数二的尖子,根本用不着父母去瞎操心。要上大学的时候,都已经成年了,信息社会难道不能自己去找学校信息自己决定志愿,还要父母搀和?
到你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对你来说已经是瞎操心了,那应该只有两种可能:1。自己太自负;2.父母能力真的有限
Ls的,你觉得中国大家庭其乐融融就请在自己家里实践就好。别人家庭崇尚西方式的独立又关你什么事呢。中国式的对不同观念指手画脚我是相当不赞同的。
第二点你说对了,不过我相信虽然层次不高但是比起你的父母那高的不是一点半点,一个上小学就要父母操心的人,父母层次能高那才是怪事了。
我敢说99%的父母在这个变化莫测的社会除非闭嘴,否则给出的意见都是错的。我的同学中有老爸是党报副总编辑的,来学校的时候校长(副部级)都要亲自设宴作陪的那种,地位够高的吧,两个孩子都学工科,到现在也混的不咋地,这个选择够蠢的吧。而且父母瞎掺合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以后孩子觉得不爽的时候,很容易迁怒于父母,而自己做主的只能勇往直前自己负责到底。
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父母水平不够,没法对你提出有用的意见,那是真的没有办法啦。
按你这么说,前几天帮孩子抽签进名校的父母就都悲剧了,父母争取给孩子上一个好一点的小学,有什么问题么?
你举得那个例子更是说不通,你怎么知道他现在混的不好就是他父母干涉的原因?他父母不是现在的地位,他现在就一定混的更好?可能根本就是他本身能力的问题。
最后,父母给意见,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当然在你自己,谁会因为父母提意见,以后混不好,就去迁怒于父母,太幼稚了吧?
;P,好像不是我要反驳西方式的独立,而是西方式的独立鄙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吧?
很明显你没有看懂我在说什么,老爸身为党报副总编辑,儿子学工科,这就是典型的错误,工科是实打实的学科,适合没有背景的屌丝而不适合有关系的人,太累也搞不到大钱。这位老爸在关键时刻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指向。
这个完全是你自己的臆测了,学工科的就一定是要做实打实的工作?江core,胡core的儿子也都是学工科的。
再说了,你定义的“混的好”是什么概念?挣钱多?当大官?有名气?也许人家父母就是想让孩子学上一门技术,踏踏实实的生活和工作。
另外多说一句,就你这种“混的好”和“混不好”的思维,真的和你崇尚的西方思维差的太多了。孩子背着一把吉他在酒吧卖唱,西方的父母觉得很酷,你觉得是“混的好”还是“混不好”?
个人非常同意文章的观点!
时代不同,中国以前是跟着苏联学,工程师治国,所以江core,胡core,温影帝都是工程师出生。都21世纪了,该转变了。某些工科是收分基本最高的,学了出来跑去转行,那是吃饱了没事干吧,非要走条弯路?
如果只是外派六个月到一年,老婆有工作,孩子书读的好好的,没必要拖家带口的一起折腾吧。爱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爱不是非要形影相随吧。
这文章一看就是自恨的中国人写的。我美国德国都待过,老外没那么关心中国人怎么过日子的。和老外朋友谈的基本上是运动,旅游方面的东西。谁也不会盯着别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任何模式都能教育出精英也会教育出蠢蛋。美国家庭收入,华裔是排第一的。我在欧洲待过多年,看到醉生梦死,靠着信用卡和政府救济度日的人也不是少数。在自由放任的体系里面培养出来的精英是很拔尖,但失败的也真的很差,真的能差到一无是处,比较两极分化。而东方家庭里这种有父母帮忙做决策的培养方式,一般普遍水平高,但是不容易出特别拔尖的。
另外想说,任何培养模式,都脱离不了环境背景,在新加坡,中国,这些东方文化的国家,你要是打算搞西方那套,那就意味着你会格格不入。别人父母在为小学报名张罗的时候,你能不闻不问?你孩子有天要结婚了,不够钱首付,你能做到有钱而袖手旁观?有天你的孩子说要你帮忙照顾第三代,你能对他说,我已经把你养大了,现在是我自己的时间,我要去度假?也许有人可以做到,但挺难的。
网络上有一种假老外文章。其实就是中国人自己杜撰的,都是假借某某老外谈论中国如何如何。
呵呵,大部分美国人,能知道大熊猫和长城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