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觉得 身边优秀的孩子太多, 已经无形中给我们很多压力, 让我们也去逼迫孩子。。
同事(本地人) 的男孩子, 小升处, 208分, 一间普通中学,请同事吃, 因为儿子可以进中学。。
考O时, 不可以上JC , 去了POLY , 又请客, 因为可以去 POLY
今年, 这个男孩, 收到国大, 南大两间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一路走来,
他的妈妈都是很豁达的, 孩子要选择什么, 就是什么, 顺其自然, 没有我们所想像的焦灼, 忧虑。。。
这个过程, 在我们开来, 恐怕在PSLE , 就被绝望所折磨。。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 总有一条是适合孩子的。。。
我们只要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 让他不要走上歪路, 其他的我们都应该有耐心去等待。。。
专门拿出这个例子,详细解释一下, 否则会误导他人。。
因为这个男孩。 和我女儿同龄, 所以比较关注,
小学时各科有补习(本地人的补习, 绝对是个大市场。。。 )
本身也较努力,就是有一点慢, 父母只有这一个小孩, 很专注。。
但是有时并不是你督促了, 就一定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
孩子的208分, 父母认为他已经努力了, 而且可以进快捷, 就很好。
在中考时, 他进了POLY , 父母认为毕业了,如果可以读, 就继续, 不可以 。 最起码有一张大专文凭, 找份工作是可以的。。
那知孩子进POLY , 突然开窍了, 最后进大学。。。
这个过程, 父母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紧紧的督促孩子, 鼓励孩子。。。
为孩子所取得每一点成绩。。鼓掌。。
并且真诚的为孩子骄傲!!
这些不是单单表现在嘴上, 而是行动!!
所想阐述的, 就是有时父母尽力了, 但是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反, 检讨一下自己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是不是已经预定好了路线。。
如果有些偏差, 我们是否可以坦然接受?
不管是特例还是个案,只是让我们有个借鉴,。。
是的。让我想起曾经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
一位落后生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演讲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无论怎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了,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不稳定了。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范围内,我们只能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他(她),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chèn),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一种诅咒,这是一种可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要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认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的时间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百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要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吗?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相互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离成功远着呢?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哪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即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呢?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想知道这个男孩POLY读了什么专业?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谢谢!
电子方面的, 后来大学报南大的宇航专业 , 没有进, 收到的有南大的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国大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 选了国大的,
现在当兵。。
这两个专业比较容易进。但不容易读啊!
开窍开窍开窍, 个人觉得是最重要的.. 即使聪明点, 一直成绩不错, 但不开窍, 迟早都会落后的.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结果,我可以接受,因为孩子和父母都努力过了,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做父母最不甘心的是,认为自己孩子是聪明的,但不用功。。。
谢谢分享。
很赞的家长 男孩子开窍的晚 但潜力是无限的
看各自家庭情况吧。这里有没有喜欢看日本战国的家长,那时候大名家男孩13岁就可以服元服(成人礼)上战场,要发呆的绝对是不想活的。
我比较相信优生和早期教育的效果。
比较好奇,有没有妈妈在孩子0岁以下到7岁都一直很用心的在优育孩子,而孩子还是不开窍的?我觉得,从小坚持每天拿着色彩缤纷的童话书,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之下,爱上书本。
您这是所有家长梦寐以求的,所谓天才出少年。历史上名人晚开窍的很少,有也是不被别人理解而非真正的不开窍。
到底什么是开窍啊,难道是智力的觉醒?从小很努力却很慢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变很“快”了?
我觉得智力一般在7岁左右就定型了,以后虽然有些变化,但其实更多是知识的不断累积,显得越来越睿智了而已。男孩子晚熟,心理发育得慢,表现在贪玩、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大道理,等到了一定年龄他懂事了,能够自主学习的时候,专注力和自制力大大提高,加上男孩天生对数理化的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会有一个井喷,成绩大幅度提高,我理解的开窍这这样的过程。开窍是情商发展的结果,和智商关系不大,开窍后孩子会进步多少,要看孩子本身的资质和基础。基础差太多的,补不回来了,而资质普通的,恐怕也不会有什么质的飞跃。我不是唯智商论,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是处于中等智力水平的普通人,期待他开窍后就能摇身一变是不现实的。
同意!
开窍和智商发展没有太大关系。智商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每个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应该对孩子的智商能力都有数的,比如,逻辑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处理信息的速度等等,都是智商的范畴。这个,不会因为开窍就改变的。
为什么人们经常说男孩子开窍了就好了,其实这个开窍,不是智商增加了,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东西:
1。随着年龄增长,自制力变强了,在智商不错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找到了自己的“identity”,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或者说动力,或者说着力点。很多男孩子需要这样的心理机制才会真正卖力,如果找不到这个东西,就很茫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男孩子做白日梦,油盐不进,对考试作业学习无所谓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家长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不觉得重要,他还没有找到他可以发挥,可以游刃有余,可以获得满足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他找到了,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人们就说他开窍了。这种东西不一定是学习,所以会有很多学习不咋样的人,创业成功的的例子。(当然也有永远找不到着力点的情况,那么这个孩子最终可能在生活压力面前变得务实,过一般人都在过的日子,可能没有“开窍,”,但至少“成熟”了,呵呵。)
出生在现在的社会的孩子,因为从小第一件做的事是读书,所以如果这个孩子在读书中就找到了“identity”,一上来就不反感读书,读着读着还读得挺顺挺好,间或还拿拿奖,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的孩子和家长,都是幸运的。如果孩子没有在这个“人生第一件事”中找到着力点,家长就要多费点心思了。
其实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之前的邻居家大儿子情况类似楼主举的例子。我们搬过去时他小二,不到八岁。感觉很老实的一个孩子,反应有点慢,心地很好很有礼貌,性情温和。我搬过去不久儿子出生,他常带着小他四岁的弟弟和我儿子下去玩。我会帮他看看他的功课,讲解一下什么的。一个问题要讲很多次,从不同方面来讲他还是不一定能明白。要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可能会发脾气骂人了。
PSLE考190多,没进快捷源流。他妈妈很仔细地打听了附近的学校,挑了一所学风比较好的普通邻里。中一他的成绩都一般,班上有成绩好转快捷的,但他不在其中。中二时突然就开窍,数学考到90多,其他功课也都不错,可以转快捷源流。他妈妈来问我他是否应该,他的老师是倾向他转的。但我和他聊天觉得他对转去快捷没有信心,我就劝他妈妈如果不急着让他升学,不如留在普通学术源流。普通班的课程他学起来比较轻松,多出来的时间精力可以自己多做些课外的练习,多去找老师指点功课。
他前年N水准是全国状元之一,去年的O不算CCA减分是13分,他没能选高华。比起论坛上的门门A的当然算不了什么,但他小学进了快捷源流的同学很多没他考得好。他也是选了Poly再大学这条路。
慢,就慢慢走。但他妈妈真的是一直很努力地在鼓励他,帮他找各种资源。他们家不富裕,一直没补习。有问题常来问我和我老公。后来我就鼓励他多去问老师。其实大多数老师对有心向学的学生是非常有耐心的
可能本地没怎么受过教育的父母有个学习比较慢的孩子,能沉得住气。对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有个学习比较慢的孩子,就不容易认命吧!
是的,开窍和智力的关系不大, 主要是观念或习惯的改变. 比如有了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和在学习上的自律能力. 也有学习方法的改变,学习经验增多,学习总结能力提高等等带来的成绩变化,其实这些也算是效果.
好感动,我的孩子聪明,心思没用在学习上,在学习上不开窍,我在等待奇迹出现,但愿他大器晚成,一路走好。
我理解的开窍: 就好像很久搞不懂的事情, 突然一下子懂了。。很久不明白的事情, 突然明白了。。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从来都不积极主动, 自觉地学习,突然从思想上醒悟觉悟明白过来, 变得发奋向上努力积极自觉的学习, 最后有个好的成绩, 皆大欢喜。。
多想帮助儿子在这个“人生第一件事”中找到着力点。。
很好的分享。。
谢谢。。
也许吧!!可是如果真遇到了, 也只能陪着慢慢走, 还能怎么办。
多多给以鼓励和督促,树立一下学习的目标, 分析一下学习的好处。。希望他可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取得好成绩!!
其实做父母最难的地方是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
身边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小学),也没什么其他特殊才能才艺,但他们的父母都一口咬定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只是不用功或用时髦话讲叫不开窍。
作为旁人,为了安慰他们对孩子成绩的焦虑,当然会用这些说辞,但当事人也用这些,只能说是在麻痹自己了。
承认现实,陪着孩子慢慢走,才是聪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