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生日报
作者:Andy J. Lewis 美国教育杂志记者 北美留学生日报特约撰稿人这些年美国大学录取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了,虽然所有的留学生在申请那些低录取率的大学时看起来是被平等对待的,其实则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歧视。我近段时间搜集到了下面一些原因来证明学校对某些国家或者某些地区来的学生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China:中国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成为了近年来的潮流。十年前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了。虽然我们一直努力争取获得每年申请和最终被哈佛和斯坦福录取的中国学生数据,最终得到了去年被几所录取率最低的学校接受的中国学生数据,虽然不是100%精确不过总体应该很接近了。下面就是这些学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率:Stanford 13人 5.6% 斯坦福大学Harvard 9人 5.79% 哈佛大学Yale 13人 6.72% 耶鲁大学Columbia 14人 6.89% 哥伦比夜大学Princeton 14人 7.29% 普林斯顿大学MIT 5人 8.2% 麻省理工大学Chicago 25人 8.89% 芝加哥大学Brown 27人 9.16% 布朗大学Dartmouth 4人 10.05% 达特茅斯大学Caltech 6人 10.55% 加州理工学院Duke 26人 11.58% 杜克大学Vanderbilt 27人 11.97% 范德堡大学UPenn 16人 12.1% 宾夕法尼亚大学Pomona 16人 12.89% 波摩纳学院Amherst 5人 13.67% 阿默斯特大学
以上总共220个学生
去年一年美国最好的学校一共只收了220个中国学生。去年某项研究公布,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一个水平好过任何一个标准化测试的学术水平测试)中的成绩位列世界第一,相比之下这样的录取率低得奇怪。我几乎可以肯定,顶尖学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率远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一些美国媒体最近报道了加州理工大学的申请竞争非常激烈,不过我觉得这至少有一部分也是归因于他们对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近乎平等的录取率,这就相当于把有很强竞争力的国际学生与美国本土学生放在一个标准上横梁,造成了竞争的加剧。虽然顶尖的学校总是说自己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没有固定限制名额,但是要知道限制名额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不是学校的目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目标,也只有有限的空间,所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想要从中国的顶尖学校中拔尖出来被录取就会更难。为什么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些学校会更难进呢?尽管学校也都有自己的留学生目标比例,但是考虑到中国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这个比例似乎就有一些失常了。相比有太多学生来自同一个国家,各个学校还是愿意有一些多样性,因此也就会限制中国学生的比例(学校不会这么说不过我是在和某些招生官一起私聊的时候得到消息的)。
Korea韩国事实上韩国原来曾经是录取率最低的国家。而且因为现在中国申请的洪流和韩国申请的数量已经接近峰值这个录取率甚至又下降了。尽管如此,韩国还是有非常多最顶尖高中出来的学生无法进入美国前15名的大学。比如韩国Minjook学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每年也只能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前十名的学校。不过也有人是这么说的,因为进入最顶尖的学校的同学不仅仅要面临全世界申请人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自己学校的同学的比拼。大学通常不会愿意接收再太多已经录取过的中国、韩国或者美国的学校里的学生。韩国一所高中高三复习课的场景,韩国高中生的压力并不比中国高中生小多少。KMLA这个学校几乎拥有着全世界最高的SAT平均考分,而且我见过他们的学生,绝不仅仅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那么简单。他们在课外也参加很多非常棒的活动,他们有着一切好学校需要的学生的品质,但是却因为传播学校offer的一些相关政策(学校永远不会把这些公布于众)最终只有很少的人进入了前15左右的好学校。学校都不会说自己对一个国家或者某些学校有限制名额,但是我之前写过这种挑选方式和政策相关的文章,就是这样的。
Singapore新加坡:新加坡国家虽小,但是一些学校却有自己的非常棒的推送最好的学生去好学校念书的机制。其中一个是Raffles JC,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了。每年他们有上百个学生都能够获四个A的完美成绩,这让他们足够资格去申请牛津剑桥这样的学校。这个学校有1000多的学生,而且他们和一样是最棒的学生。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也会给从亚洲去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发奖学金来鼓励他们在大学好好学习,增长自己国家的智慧,为经济做贡献(其他国家也应该效仿)。不过像韩国的KMLA和其他的学校,相比之下就不这么受青睐了。
India印度:印度申请美国大学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去申请读研究生的。而且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印度还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本科生也去申请美国最顶尖的大学, 不过能进去的不会太多。Thailand:泰国泰国政府有一个特别棒的项目——泰国学者。在制定的年份泰国政府会资助国考的前40-5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一直到他们读完PhD学位。唯独的要求就是他们必须每年回一次泰国然后在他们在美国学习的领域工作?这些学生要去美国读一年最好的寄宿学校然后自己申请美国大学。但是很遗憾的是,美国非常好的学校总是只接收很少的泰国学生,虽然很多人都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奖牌得主,而且他们几乎花掉了大部分高中时期的暑假来参加这些竞赛, 但是最终还是只有很少的人进了头20名的学校。这样看来几乎所有进美国大学很费劲的学生都来自亚洲,而这也是绝大多数申请美国学校国际学生的所在地。什么?你说欧洲的学生哪里去了?我觉得他们主要是来参加party的。美国的学校都喜欢说他们的学生来自很多地方,这样能让公众还有媒体对他们学校的简介有更好的评价。不过这实在是个让人不爽的伎俩。学生的组成更国际化给学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多样的经验和背景无论课内课外都会成为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学生看问题的视角通常也能让教授受到启发,全球化的视野会让学生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有所改变。美国本土的学生也同样受到过留学生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数据美国第一年研究生留学生数量:2010/11: 84,543人2011/12: 90, 903人2012/13: 102, 069人2013年美国的留学生数量整体增长了13%。各个大学都在努力寻找那些能够给他们的校园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视野的学生。不过在前10-15名的学校增长的比例就微不足道了,他们几乎就没改变自己的招生比例。比如,光看去年,伯克利大学招收的留学生比例就占到了整个学校的45%,伯克利大学可是全美最棒的公立大学。此外还有很多排名和声誉很好的大学也在提高自己的留学生招收比例。加州大学伯克利这对于那些放眼常春藤大学的学生来说也绝对是个好消息。尽管这些学校对他们也有点困难,但是那些很好的但是又没被录取的学生就可以进入这些学校并且获得相应的写着更好的表现的学位证书。但无论是从哪里来的留学生都应该懂得,那些最顶尖的学校录取率毕竟是非常低的,谁也无法预测到底谁能最终被录取。但是即使好学生没能被那些顶尖学校录取,他们也还是有很多非常好的备用选择的。
钱,也是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对于留学生申请低录取率学校非常重要的因素:钱。虽然学校都想要创造多元化的课堂,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底线。大多数学校,无论收到多少捐款,也还是希望他们的学生自己支付自己的全部费用(有一小部分例外)。大多数美国学校是不给留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就算给也是给那些非常厉害的而且唯独影响入学的因素就是金钱的学生。大多数学校真正在做的(他们自然不会说出来)是给那些不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学生提供援助。比如巴拉圭或者苏丹的学生就远比中国学生获得经济援助的可能性大得多,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毕竟学校的钱有限,他们自然会希望把钱投入到一些个体学生上。那些申请了经济援助的学生通常也的确是学术水平最高的学生了。当然也有一部分非常好的大学会提供一些奖学金,有的包含全部费用,有的只是部分,不过那都是为最棒的学生准备的。现在也有很多国际学校在帮助顶尖大学培养预备申请的学生。比如世界联合学院?就是这样的遍布各地的中学联盟。通过私人的资助还有政府支持(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Shelby Davis一个人),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赢取奖学金然后上好大学。这些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他们学习的是IB课程而且很多老师都是美国公民,因此他们为未来申请的成功早早做好了铺垫。Davis先生已经捐助了十亿美金来资助学生去读美国最好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最多可以一年拿到一万美元不过也有一部分像读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只要提出申请并且已经被录取,他会让他们每人领取四万美元。这些学生通常在学术以外也有着非常惊人的能力因此每年这些学校都能够成功地输送很大一批学生去美国的顶尖学校。
Diversity 多样性我刚才已经提过了多样性不过除了国家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很多学校都会注意录取不同种族的学生。因为不录取某一种族足够数量的学生的话,学校就会被批评说没有注意种族之间的融合。在相关的平权法案中主要指的是黑人和拉美裔的美洲人。因为这些群体的学生通常没能拿到高分或者是上美国的最顶尖的大学,所以学校也会试图平衡这些种族和留学生的比例。来自拉丁美洲、墨西哥还有非洲的学生数量和来自欧洲、中东还有亚洲的相比自然少很多。因此弱势群体就会得到一些相应的保护。尤其是那些不需要经济援助的就更有体现了。另一方面,亚裔的美国人总是在考试中表现的更好,此外他们也占据了好大学的一大部分比例。结果更多的亚洲人进入了美国大学,可是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拥有着特定背景的学生即使考分较低、没参加过什么很厉害的项目也可能会被非常棒的学校录取。相反地,一些群体地录取率就整体偏低了。
是不是莱中比华中推得更厉害?
是莱初在欧美的知名度高一些。
请问 Stanford U 的13人 5.6%, 这个5.6%是什么意思? 是指100个中国籍学生申请, 只有5.6人被录取吗? 那么13人被录取, 一共有232人中国籍学生申请?
一般人会这么理解。
我是看着MIT和加州理工就流口水的那类
不会吧?Stanford每年新生近2000人,5.6%的比率应该是100人左右。
如果单说占国际学生的比例,好像也不大对。
但是俺赶脚, 那年中国只有232人申请 Stan U, 好像不太靠谱。
北上广深4城, 奏应该超过230人申请 Stan U。
2013年 Stan U 本科生录取 1700人左右。
哦。
这跟中国学生的录取率没什么关系。
申请读研究生不知道会不会容易一点?
研究生竞争没那么激烈。
那就好, 小儿眼中只有那几所大学,真是揪心呐~
如果录取率只有5%,那真是得烧香拜佛,求录取官看自己的材料时别心情不好了。
一直以为Stanford的录取率是在三,四个人中挑一个。
“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很好;但是如果你没有目标,还没有想好将来要做什么,那也很好;如果对未来有很多想法,你有5个目标,那也很好。听起来,感觉我们的招生标准很随意,好像目标明确的孩子也要,没有目标的孩子也要,但其实不然,这都是表面现象,我们要发现的是,孩子是否有学习新东西的动力。”华盛顿大学招生官金伯利女士说。
感觉这些都是场面话
不光对国际学生,对美国华裔,也越来越难。今天看到有个华裔,SAT考2400,没能被藤校录取,自杀身亡。
2400分,很聪明的孩子,去哪儿不行,怎么这么想不开啦。
加州SAT考满分的华裔高中生自杀身亡,谁的错?
子女教育论坛 作者:闲人忙人
上周三(9月24日),北加州的一个华人家庭,又发生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对父子,自杀身亡。其儿子,年仅17岁,学业优秀,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获得满分2400分,申请多所名校被拒,结果录取的最好学校只有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他咽不下这口气,选择了用煤气自杀。当时也在公寓内的父亲一同身亡。
消息传出,在北美华人中,尤其是加州的华人圈中,引起震惊。许多人认为,这对父子是因为遭受到种族歧视而自杀。
这种说法的背景是,加州名校众多,亚裔尤其是华裔聚集。1996年,加州通过了一项州宪法平权法案修正案,立法禁止州立公共教育及其他单位在招生、招工时考虑申请人的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出生地等因素,也就是著名的Prop 209. 这项反歧视的法案实施后,华裔以至整个亚裔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加州各个大学亚裔学生比例节节上升,远大于亚裔所占的人口比例。譬如在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亚裔学生已经占到全部学生人数的40%。
这种趋势近年来引起了许多其他族裔(主要是西语裔)及一些学校管理层的不安。许多名校在招生时,已经与Prop 209相违背,考虑申请人的种族、肤色及性别来决定是否录取。比如一名华裔学生可能各方面都比另一名西裔学生更优秀,但学校却拒绝了华裔而录取西裔学生,理由是,“要保证学生种族的多样性”。
今年初,加州参议院甚至通过了一项SCA5法案,要推翻反歧视的Prop 209,将许多学校已经暗地里推行的根据肤色种族来招生的行为公开化、合法化。消息一出,在全美华裔社区中造成掀然大波,华裔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前所未有地团结,不仅是加州的华裔,全美各地的华裔都加入了行动,以各种形式抗议、网上数十万人签名、向当地民选议员施压,终于取得了胜利,被讥讽为Skin Color Act的SCA5提案未能在加州众议院获得通过。
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当这名华裔高中生自杀的消息传出时,有人在网上发文,认为他是死于加州大学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有人提议华裔应借题发挥,去争取自己的更大的权益。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卢刚有种,绝望了也可以买把枪,写封遗书,拉几个垫背的,至少也算为后来的同胞踏平一些荆棘。
我为这对父子的去世感到痛心,却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该生不是因为种族歧视而自杀,是因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自杀。
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我们当年那会儿,高考考个五百分出头,在北京可以上北大,在其他很多省份却连重点大学都上不了,都不活了?这种事件只能说是他家庭教育的失败和他自身的问题,不应该乱推到种族歧视上。当然,我们要努力去争取公平公正,但当不公平落到你头上时,也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找到与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相处的方式,或抗争或适应或另寻出路,但决不是自杀或者他杀。
设想一下,如果他上了哈佛或者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果发现比不过别人,学业上或者其他方面遇到挫败,他会怎么办?说不定还是会自杀。刚刚从一个同学那得到消息,她的一对中国朋友的儿子,上了MIT(麻省理工大学),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了。夫妻俩悲痛欲绝、心灰意冷,打算回国,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去年新泽西最好的高中,就是那所华裔巨多、一年几十个考上常春藤盟校的高中,也有一个华裔学生自杀。
类似事件的一再发生,说明根源在教育的失败,而不在大学录取制度。说实话,这类事件的发生,非但不会促使有关学校改变他们按族裔按比例录取的制度,反而会使他们面对高分华裔时,录取更谨慎。
所以,华裔不应就此事件乱借题发挥,反而应该真正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成功论、世界观。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会读书、门门考试满分的人?一个朗朗?一个得诺贝尔奖的人?还是许许多多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真实正直善良快乐、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0/05/3664334.html
其实觉得藤校之间差距很大… 虽然能上都不错了.
美国的华裔孩子,学霸真是不少。
在美国时,我家亲戚,带我去她的几个朋友家做客。
一家的女儿,非常优秀,读的是名牌大学,拿的奖项数不清,现在和夫婿(好像更厉害)在硅谷一起搞一家IT公司,生意挺火。
另一家的儿子,更是不得了,做软件的,好像掌握什么绝活儿,中东的某个国家,常请他去解决棘手的问题,好吃好喝好玩,把他当神仙般的供着。后来收到敌对国家的死亡威胁,吓得父母再也不许他去了。中国有家公司要请他去,他出价年薪300万(人民币)。
华人的孩子,到哪儿都是学习优秀的一群。
是啊!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大家都往加州冲啊。
Singapore新加坡:新加坡国家虽小,但是一些学校却有自己的非常棒的推送最好的学生去好学校念书的机制。其中一个是Raffles JC,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了。每年他们有上百个学生都能够获四个A的完美成绩,这让他们足够资格去申请牛津剑桥这样的学校。这个学校有1000多的学生,而且他们和一样是最棒的学生。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也会给从亚洲去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发奖学金来鼓励他们在大学好好学习,增长自己国家的智慧,为经济做贡献(其他国家也应该效仿)。不过像韩国的KMLA和其他的学校,相比之下就不这么受青睐了。 这最后一句,硬是看没明白。
如果有新加坡学生的录取率作对比就好了
作者的原话不懂是什么,应该是没有译好。
谢谢。
清楚了。
翻译不到位啊。
最近关于美国顶尖高校的讨论比较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