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娃爱磨蹭,怎么破?

如题。家有五岁多小男生,不像是慢性子,急起来比谁都急;说是急性子吧,又很爱磨蹭。比方说:明明看见他已经站在水池前准备刷牙了,我转身去忙自己的了,过了五分钟,回到洗手间,人家还是站岗似的站在那儿,牙刷都还没放进嘴巴。因为这样的事基本天天上演,我也默默地观察了一下,在那五分钟里他到底在干吗,基本上就是或唱歌或玩水或瞪着镜子发呆抓屁股等等。。。换衣服收玩具等事情也同理,三催四请不断提醒下才能把他天马行空的思绪不知从哪儿拉回来。早上,大人赶着上班,我们的紧张感丝毫不能感染他。真是急惊风遇到慢郎中,被他急死了,也愁死了,这样下去,上学以后怎么办呀?
所以求支招: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建立起我娃的时间概念,紧迫感?


我娃也是, 如今吃顿饭, 哪怕是早饭,都要1个多小时。气死人。
前一阵我开始放timer..  30分钟叫几声。 前两天娃有新鲜感愿意配合, 现在他都懒惰设timer了。


哎,我小女儿4岁也是很磨,之前我做早班,都是老公送她去幼稚园,爷两个一个比一个磨,起来上厕所大便还要她爹地在门口看着,说怕,如果没人在门口,她坐马桶半个小时也拉不出,就自己在那里发呆或者玩手指头,刷牙洗脸也是,没人看着,10多分钟过去也是在玩水或者站在小椅子上发呆,要么就是坐在那里说肚子痛,头疼什么的,反正从起来到出门没一个小时都出不了门,早餐都是在路上吃,问题走路十分钟到幼稚园,一片饼干也吃不完,幼稚园老师都说,吃饭时,别的小朋友两碗都吃完了,她嘴里一小口还没吞下,每次别的小朋友都吃完去玩了,她就一人在那边吃,但也不可以一直一个人吃东西还要学习上课,最后只能饿着了,饿了还是吃饭那么慢,怎么教也没用,有时在家我生气她吃的慢,就不给她吃,她会趁我不注意,自己打开冰箱,只要熟的,也不管冷不冷自己偷吃,偷吃也是慢慢吃,哎,我都每天老晕了,但是玩动作就特快,跑也快,我也急,以后上学怎么办?


嗯,看来我家娃不是唯一能磨的。
我也了解娃小贪玩,反正年年家长会都会从老师嘴里听到playful这个字。做什么事都要把玩加进去。不知会不会大一点就比较好了呢?又担心不加干涉会不会变本加厉呢?


是啊。好多孩子都这样啊!但江山易变本性难改。我小女儿随我老公。每次火烧屁股也不急。我大女儿10岁性格随我。上学早上6点自己设定闹表起来。刷牙洗脸上厕所。她头发到腰那么长。都自己梳自己绑。然候整理好床。挂好窗帘10分钟就搞定。自己就背书包自己走了!去学校吃早点!做任何事都和我一样快。小女儿正好和大女儿相反。什么都慢。有时候真是感觉郁闷。都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两个性格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你大女儿真让人省心啊。成熟懂事也独立。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大女儿是独立。学习也不错。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她特相信同学和朋友的话。而且自己做事说话不经大脑。直来直去。我们东北人说话。脑子如缺跟筋似的。虽然说性格像我。但我老爸也说了。我小时候也没有她那么傻。:@别人和她说3句话。她就会把家里所有事讲出来。不懂得防备人。怎么教也不会。对我们自己家人是什么难听说什么。只会按自己性子做事。也不管别人是否开心或者不开心。一点不讨喜。在外边更是一样。感觉很自私似的。其实她很善良。只是表达方式太粗鲁!就是整个一个傻妞。流行话。特2!唉。不同的孩子真的不一样。小女儿虽然性子慢。但特会察言观色。在外边言语少又很乖巧的样子。她没姐姐漂亮。但属于文静可爱型的。每次出门别人都说她好看乖。每天嗲嗲的我身上都起鸡皮疙瘩。在家欺负姐姐就很厉害。唉。我家婆都说小女儿随她儿子。说静静的狗会咬死人!两个女儿性格都很级端。我特希望她姐妹性格综合一下。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2014-12-03 中国少儿音乐培训 中国少儿音乐培训  别对孩子说“快点”  “起床!起床!快去洗脸,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视频在国外网站被疯狂点播。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声:“快点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中国人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孩子与大人一样,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最基本和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谁的节奏被打乱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少儿科技馆里,4岁的梦梦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32岁的何女士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  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  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  第二类孩子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妈妈带着孩子匆忙地走在学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周末、节假日,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42岁的李女士在儿子8岁生日那天大受打击:孩子想要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说:“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孩子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32岁的赵女士也面对同样的情况。她沮丧地说:“我不得不承认,孩子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快一点’。”但她觉得自己不得不这样做。她的女儿今年只有3岁。她坚信这种凡事求快的规则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节奏慢下来,就很有可能被别的孩子超越。她说:“尽管我也感觉到这种快节奏不合理,不仅会剥夺我们应有的正常生活,也与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  家长催归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父母会想,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一点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事实上,对儿童生活节奏的研究只是近半个多世纪才有的事,以前儿童一直被当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国儿科医生特奥多·海尔布鲁格展开了人类首次针对儿童生物节律的研究,人类对儿童生活节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认识。1970年,于贝尔·蒙达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以儿童的生物心理节律为课题,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发展及生活环境展开了完整的研究。基于此,西方发达国家把学龄前儿童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定为3个半小时。这个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延长至4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对于年龄较长、级别稍高,或对信息接受、消化更快的孩子,则在下午适当添加几小时,一般从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适合照顾孩子和指导孩子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从深层意义上研究,热衷快节奏,与时间赛跑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如果时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节奏,很累却不能停下来,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战胜某种恐惧:幼年对长辈和老师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消极状态的恐惧,以及对抑郁、空虚与迷茫感的恐惧。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而今,这些好的教育传统正不知不觉被很多人忘记,社会上“三天学会写作文”“补习半个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传广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心理,已影响了家长们的意识,使他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专家指出,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身上的这种压力又全部反弹给家长和老师,在恶性互动中,双方都不堪重负。在竞争焦虑氛围中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总之,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样做不仅事关家庭生活品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岂不是一种失败?而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放慢速度绝不仅仅是为了停下来喘口气,而是为了感知和感受周围,去想象,去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够使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也就是说,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其实并不需要繁杂的指导与指南,父母便可轻松减慢日常生活的速度。专家们强调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挑战也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简单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与食物消磨时间,在房间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闲聊,对着天空的云朵发呆,无拘无束地抓小昆虫,看蜘蛛结网……一些在家长看来也许无趣无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乐趣所在。  一行禅师说:“从容地让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对家长来说,让禅宗哲学在忙乱的早晨给自己带来一丝恬静的气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课。  作为母亲,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对儿童的节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她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哎,我家的也是。。。


这篇文章我读过。不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在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早上,家长怎么可能淡定地任由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慢慢磨蹭呢?如果跟着孩子的节奏走,上班会迟到要怎么破呢?


朋友这篇文章固然说的很对。但是现实中实现难。毕竟大家都工作。慢孩子每天要比别人早起一小时。而如果她每件事都慢也有情可愿。但她并不是这样。如果说你要带她出去玩。她刷牙洗脸甚至自己穿衣服都很快。平时要去幼稚园不肯快。因为她不想去。好多是理由!


是啊。道理谁都明白。如果家长无所事事是可以天天陪伴孩子让她慢慢来。但时间久了只会给孩子养成坏习惯。孩子不是只有我们家长天天陪伴。他大多时间还要接触外界,孩子要是上学写字也慢。别人考完试时间到了她还在慢慢的。老师会因为她慢而让她晚交试卷吗?在学校也会因为和同学合作拖泥带水的而影响到其他同学。同学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我认为这根本不是正常孩子。会被同学排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慢慢的习惯。慢慢也要适度。性格可以慢慢。做事不急躁也没错。但不可以慢到所有人都排斥。正常孩子也变不正常了。你同意我的见解吗?


我家的只要爸爸在就不敢磨蹭….不乖屁股受罪。
时间观念也是天生的。


我觉得性格是天生的.女儿也是慢的厉害.小时候吃个饭一个钟.在幼稚园也是经常被老师投诉。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她在幼儿园时期吃不饱.因为她和老师说.给少少.她就吃的快了。


楼主说的好像是我儿子
吃个饭嘴里吃完了,也不知道再拿一勺放嘴里,一看在做白日梦,在厕所刷完牙又站那里呆着了,不提醒不知道要拿毛巾洗脸。然后还特别细致,连厕纸都要折的仔仔细细,对准才折半,我说你擦一下就扔了,折这么认真干神马。拧个毛巾也必须找个地方铺平,对称叠好才能拧。
明年小一看他怎么饿肚子。


是的,我同意你的看法。就算家长有那个耐性让孩子慢慢来,社会上别人没有义务要包容你的孩子慢慢来。如果让孩子养成磨蹭的习惯,功课多了以后,学习效率低下必然学不好。


唉,说到这个,我家是早上起来,爸爸要嘻嘻哈哈地和儿子玩上一会儿,父子俩都不急…坦白说,觉得爸爸也有拖延症,所以…:L


我家的贪吃,所以在学校吃饭倒蛮快的。应该说,在学校做什么都蛮快的。就是早晚在家磨蹭得厉害,早上起床洗漱磨,晚上磨磨蹭蹭不肯睡觉。伤脑筋啊。


哈哈~对的,我家的折外套也要铺在沙发上折叠得平平整整才放书包,不像他老妈我直接卷一卷就塞进书包了。
我家的除了做白日梦,就是要玩,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加入‘玩’的元素,不好玩就不乐意做。


我小女儿正好相反,只要爸爸在,她和我说话口气都不一样了,很凶啊,任何事都慢,哎,只有我老公不在,她没办法做事会快一点,等爹地回来还投诉!


是啊,孩子不光生活在我们的保护下,还需要适应其他的环境,如果将来学习也是慢慢的,急的不是我们家长了,这是关系她的将来,虽然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我们家长是最先引导孩子的,没引导好错就是我们的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过看好多妈妈回帖,看样子很多小孩子都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太担心自己孩子有问题,呵呵,也许在大一点会有时间观念!


一样,我小女儿和爸爸如一个人,都磨,记得我老公以前读书写毕业论文,本来老师一两个月前就叫他们写,他呢每天回家看电视玩游戏,和孩子玩,他都不急的,每次都是等还有两天就要交论文了,白天上班,晚上开通宵写论文,连着两天不睡,哎,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小女儿不管性格像他,连长相也和爸爸如相片似的,每天早上起来你抱我我抱你,你亲我一下,我亲你一下,然后父女两个你一句我爱你,她一句我爱你,用英文不停的聊天玩乐,哎,一直欺负我这个英语烂的妈妈,我当妈妈有时看着他父女两好的,我都嫉妒生气,而且女儿只有玩的时候动作快,老师一直和我们投诉女儿吃饭啊,睡觉啊,还有学习啊都很慢,而且娇气的不得了,看见个小蚂蚁也怕,哎,地道的新加坡嗲女人,我这个东北妈妈,看着就发急啊!


嗯,希望如此吧,急也急不来。


哈哈~画面感好强,父女俩其乐融融的,感情真好。果然小女儿都是爸爸前世情人。;P


时间观念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我家是儿子快女儿慢,儿子两口就吞掉一块蛋糕,一口气吃5个鸡翅膀不带喘气,洗澡三分钟就出来了,做二十道加减只要两三分钟。我女儿就是龟速,每天慢慢吃洗澡洗半小时,放假了早上醒来在床上磨半小时,只要她爸不在就磨。我觉得她将来绝对长寿,她下巴也挺长的。这叫大智慧有利于养生。儿子不墨迹但破事多啊,今天又被朋友欺负,居然打不过比他小的,被扯掉不少头发还挨了一脚,明天一早要去找老师反映。以前老大读了四年一点事情没有,也从来没有被欺负。


恩。其实真是比较起来。慢性子的小女儿鬼灵精怪。会见风使舵。而且特会讨好人。每个见到小女儿的人看她面相和性格都说她将来好命。唉。而大女儿无论长相学习。甚至独立都比小女儿强很多。但也和我一样急性子。说话不懂讨人喜欢。唉。现在看我还一直担心大女儿将来和我一样太独立。凡事自己操劳自己做不需要别人。唉。也让人担心啊。矛盾的妈妈啊!


我觉得这是聪明人的通病,他们大脑转速快,情商跟不上智商,年纪还小不懂掩饰吧。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得体谅别人了。小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大人总是把他的缺点放大他会很受伤。
我姑姑家的小表妹,不讨喜到连她妈妈也嫌弃。我虽然喜欢她,但也经常被她气哭。某年过年我穿太厚卡椅子缝隙过不了,她马上取笑我是肥婆,惹得一群小孩哄笑了很久。有次她们母女走在大街上,姑姑没注意从包里掉了团纸巾出来,她立马弹开两米装不认识,事后说她妈妈乱丢垃圾被别人看到了会很丢脸。姑姑认定她太冷漠将来不会孝顺,放狠话不供她上大学要她跟政府贷款。表妹很争气,考进香港大学,还当了学生会主席,现在人在国外,找了个德国小伙明年要结婚了。当年的铁嘴鸡出落成甜姐儿,连她妈妈也赞她懂事。只是受过的伤害也很难弥补。她翅膀硬了就飞走了。


也许如你说的。我大女儿一样。在8岁时有一天对我说。妈咪你其实一点不老。挺年轻的。我听了当然很高兴。她接着又说。你比我们老师年轻多了。我听了当时要晕过去。我知道自己不在年轻。但在同龄40岁左右的人比起来。很多人都说我比实际年纪看着年轻很多。我也没想自己多年轻。但她的班主任是一个花白头发。每天打扮和花蝴蝶一样并且要60岁的人。你说我听了能不年轻吗?这种让人难堪的事不是只在我们自己家人面前这样表现。在外边一样!好多人都说慢慢大了会好一些。我也不在意她将来翅膀硬了会飞。毕竟孩子早晚会离开我们。我只是担心她性格太直接。将来会吃亏的。因为她妈妈我年轻就那样。比女儿还好一些。当初不听家人话做事我行我素。都把吃亏当饭吃了。呵呵。所以想现在可以让孩子改正最好


你举的例子挺欢乐的,你家孩子明明是个活宝嘛,还会抛包袱,少女版郭德钢….:lol


呵呵,要是自家人当笑话还没事,但她在外边也这样经常说别人,你认为别人会当笑话了?我只能无奈啊


虽然说大人不当真。但在亲朋好友中或者外人眼中和行动中。十之八九喜欢静静的小女儿而不喜欢虽然漂亮也聪明但多嘴多舌的大女儿。如果将来踏入社会也这样讨人厌就麻烦了!


我给我妈买了一件比较怪异的衣服, 是稍微有点夸张。。
于是我娃再三说, 这件衣服太花了, 奶奶你穿不出门的。 复读机一样的说了几次。说多了我就生气了, 我说这事情不归你管。
于是他说,怎么不归我管, 奶奶要是穿这件出门, 就不要带着我一起出门, 自己出门就好。

听了我郁闷死了, 给骂了他一顿。 话多的孩子, 好话坏话都多。 娃6岁。


其实都说同言无忌。但有时真挺伤人。我女儿8。九岁时。我们一起出门请我家婆吃饭。我家婆是做美发的。虽然66了但特爱美。化妆啊。打扮也不像当地有的安迪穿迷你裙之类的。都很得体大方。年纪大了。一定会胖了。我家婆个子只有1,5米。所以怎么打扮还是感觉圆圆的。她自己都说她的客人叫她圆圆。她和我们聊天说自己很圆?她要减肥。我老公不说话。我这个儿媳只能说。妈妈你现在不胖。正好。为了身体健康也不要减肥。老太太听了挺高兴。但大女儿在边上说了一句。奶奶你是挺胖的!我家婆听了马上说。妈妈都说我不胖。我听到马上掐了一下女儿胳膊要女儿别乱说。但是女儿却说。妈咪不要掐我。奶奶你老了。当然会胖了。你本来就胖啊!。你也知道老人是不爱听孩子说她老的。唉。虽然家婆没说话。但脸色就变了。我马上打笑脸。和家婆说其他的。也说。妈妈你不要减肥了。我过两天给你买几件漂亮衣服。你一定穿上显的特年轻又漂亮。家婆才笑了说。不要破费了。浪费钱。但我说了就买了。其实孩子说实话是没错。但要看场合和环境的


哈哈,有时真好奇,为什么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俩娃,个性会差那么大呢?


对的,我也同意虽然童言无忌,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还是要教育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避免他讲出让人尴尬的话来。
亲戚家的俩孩子,比我儿子大一点而已,妈妈去世了。儿子三岁时和他们见面就问他们‘你们的妈咪呢?’吓得我赶紧把话题岔开。以后每次要和那俩孩子见面之前,都要对儿子耳提面命,不要对哥哥姐姐提到他们的妈妈,因为他们会伤心。希望儿子慢慢可以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别人的感受。


也许我们是中国人。特注意人情理短。很奇怪的我们小时候没人教也会自己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现在我女儿是天天教又提醒的。她还是我行我素。有时候想是学校的环境让她学成这样?但我见过大女儿几个同学。都是鬼灵精怪的。每次看到我嘴巴特甜显的也乖巧。我大女儿就说。她们在一起这些同学比她说话还难听。而且还坏蛋。说她们是装的。唉。


说到不会讲话,我带儿子上街,他指着一位老婆婆问我:妈妈,这位婆婆是不是已经很老了,快要死了?!我听了瀑布汗,还好那位老人家耳背没听到了。虽然他乱说话但我明白他为什么。自从他知道人老了会死之后,每天会选有营养的食物,吃很多,各种保持身体健康,因为他怕死啊。他以前很瘦弱现在一身肥肉,买饮料会问我有没有防腐剂。坏处是会不合时宜问死的问题。有次我看到一辆大蓬车,和老大说起小时候姑姑带着坐这种大蓬车去郊外旅游,老大问哪啊玩什么啊,聊得很开心,儿子在边上插了一句你的姑姑是不是已经死了?前面的德士司机忍不住噗的笑出来。
我始终觉得你举的例子都是小事啊~孩子一点不熊,她既没有讽刺嘲笑也没有故意撒谎。至于说不分场合话痨这些,应该只是年纪小和性格问题吧。你跟她讲多少遍道理可能作用也不大。不如平常心,慢慢帮助她成长,觉得她说错了当面提点一下,没必要太担忧。孩子的小缺点,更需要妈妈的包容和爱。像我之前提到的小表妹,当然她的问题比你家孩子严重多了。她妈妈没有体谅包容孩子,只是粗暴对待,怀疑嫌弃她。等孩子长大了变好了,有能力脱离家庭她对这个家不会留,恋母女间的裂痕也很难弥补。


谢谢妹妹的提醒。我会注意的。其实10岁的大女儿挺董事。会帮我洗衣服凉衣服。自己房间都是自己整理。甚至妹妹玩的玩具也是她帮收的。而且最让我欣慰的是她学习不错。总是每年排名学校前5名。平时补习也是自己去。回家我叮嘱把作业写好。也会写。尤其去年老师一次也没投诉说她不交作业。呵呵。其实看着女儿优点。会发现自己很幸福!也许我要求高吧。凡事追求完美。比方说。我今天穿一条新裤子出门。发现裤子很长。实在来不及改。我即使陪孩子玩一天再累在晚。即使是后半夜两点。回到家我不吃饭不洗澡也要把裤子改短修好。试过合格才可以。要不然我睡不着!我老公说我有强迫症!呵呵。我总是希望自己女儿任何方面都优秀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