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上幼儿园的危害,还有多少爸妈不知道?!
2015-06-20 苏州交通广播
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经开始招收小年龄段(3岁以下)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妈们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对孩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
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
2
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岁后再送
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
3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
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到。
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
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儿园以后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由于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坚持照育是很重要的。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该研究成果由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月刊《儿童发展》上。
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
4
入园太早淡了亲情
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
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主动性社交才开始萌芽,2岁半左右孩子逻辑和秩序感才逐渐建立,方能有效进行组织性互动和生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5
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
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
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这个要顶,好帖:victory: 那么小的孩子送到childcare 或者infant care, 本来就让人心酸。 虽然那么做的妈妈们也许是出于无奈。。
不知道该怎么说,到专家嘴里怎么让父母难过怎么说! 这种研究说实话意义不大,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如何在不得已工作的情况下保持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情绪的误区?
对呀,谁想那么早把孩子送进去,干吗发这种文章来给家长添堵
这是什么砖家? 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那妈妈辞职带孩子利多于弊的话,谁给我钱养孩子,养家庭?
文中都是负面的例子,如果父母能很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建立亲子关系,根本不会那么糟糕。有些父母,即使不工作也带不好小孩。
对此文章不敢苟同
每个孩子的心理,性格,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不能说3岁前进幼儿园就会(大机会)变成什么反社会人格什么的 -___-”
也不能说在家里就肯定是好的。比如说要是家里都是杀人犯,变态什么的,孩子留在家里会好吗?
会变成反社会人格的综合原因有很多,3岁前进幼儿园也许只是其中一个,而且影响力也不一定是最大的
妈妈们没有必要觉得添堵
自己孩子是什么个性,妈妈自己应该清楚,按孩子的性格来安排会比较好
养孩子是没有公式的
我小孩18个月如托儿所,现在非常开朗,老师反馈很会照顾新来的小盆友,在家是霸王,去学校变暖男,我家就是那么成功的例子。
这个宝妈说话怎么这么不爱听。只是把看到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送不送childcare家长自己可以衡量。楼上的宝妈就不错,养孩子是没有公式的
我是同意3岁前不送全托的妈妈,不过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的话谁都想陪着孩子成长,必须说:送全托都是逼于无奈。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
网上的各种育儿资讯,砖家说,权威人士说不要太多了。
什么行为A/环境A会造成后果B,好像1+1=2那么简单明了。
育儿真的可能是1+1=2那么简单明了吗?
任何问题非黑即白吗?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再有爱心的老师也代替不了不负责任不知该怎么当妈的妈妈?
反社会行为是由上幼儿园太早造成的是怎么推论出来的?调查一群有反社会行为的成人,发现他们小时候都爱吃糖果,所以推论出爱吃糖果的小孩长大会有反社会行为?
父母们自己理性思考吧,网络资讯菁芜并存,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砖家只会令育儿之路愈走愈迷惘。
我想说,你一定是个全职妈妈
说得好!
如果网上搜一搜,
也会找到砖家说孩子三岁之前不送幼儿园,在家当小霸王,孩子不知如何分享之类的帖子,看你选择相信啥吧。
宝妈你错啦!我不是全职妈妈。我孩子也在childcare,转发篇文章而已,也只想听听各位宝妈的观点和看法。
不能同意更多了。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相信这里的大部分父母都是选择自认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所谓的专家学者,希望以后再得出这些结论前,把做的研究具体细节发出来,看是跟踪了多少个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父母家庭情况,孩子的性格特征等等,如果不能公布细节,哪能有说服力呢?如果把没有专研过的结论发出来,只是凭借自己的臆想,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人。
我家有条件5岁前都不送幼儿园,但是我还是在老大22个月的时候就送进去了,而且是全天的,现在娃三岁多了,开朗活泼会照顾人,吃喝拉撒睡都不需要大人怎么操心,有多好我自己说了不算,反正让楼上那家有个四岁的小哥哥的爸妈羡慕不已,那娃现在四岁多了,他妈全职在家带,非常明显的自私霸道不懂分享,而且吃饭是大人追着喂,现在还穿着纸尿片、、、养孩子自家都有适合自己家的方法,虽然娃白天跟我分开八个小时,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粘我爱我的程度,呼呼
那宝妈完全不用担心,我觉得专家的例子只所以没依据,一是样本不够大,而是时间不够,这种情况要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需要跟踪调研10年20年。失败的例子往往是:父母只顾工作不管孩子或者无睱顾及孩子。
这是与家庭环境有关的,那个四岁娃的妈妈带娃方法不对。
我比较支持楼主发表的文章的看法。
我家宝宝不到两岁, 上周上的全天的childcare,在幼儿园里陪了三天,感觉幼儿园比较模式化,每天按时吃早饭 玩游戏 洗澡睡觉,那个班级有2个老师 一个助理 全班也就7,8个学生 还有两个半天的, 算是师生比例很好的了,但是我觉得老师还是没办法比得上家人的照顾。
幼儿园的宝宝们都被培训的很乖,话也不多,只有我家宝宝新来的喜欢嚷来嚷去,水果没够吃喊着还要, 别的小朋友都乖乖坐着,吃完了也不会再要,老师再安排给他们添水果。有些比我家宝宝大的孩子话也不多,老师拿出什么玩具就玩什么。playgroup里的宝宝们还不太会大家一起玩和互动,很多就是自己在那玩。
我想, 如果我家宝宝这么乖我每天就轻松的不得了了,但是这样对宝宝真的好么?3岁以下的宝宝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 应该多玩多探索,也需要家人给予多多的关注。譬如说, 拿个苹果, 你会告诉宝宝苹果什么颜色的,咬起来是脆脆的,甜甜的,但是学校的老师就不会说这么多,即使他们想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同时要照顾几个宝宝。
还有一天,老师带宝宝们画画,我看一个宝宝在纸上画得一条一条的,越画越多,后来老师告诉他把空白的地方都涂满颜色,我心想按照这样 估计很难培养成画家了。
宝宝的第四天不允许家长陪了,下午我去接他时看他一天只喝了20M水,回家后感觉他脾气也比较大,半夜估计是做恶梦总醒,还一边叫着 妈妈来 妈妈藏猫猫。
周末在我的坚持下,我和老公决定不送幼儿园了, 等到2岁半最好是三岁以后再送。
我也在网上查过相关的文章,国外的一些研究确实是3岁以后送去对宝宝的性格和智力发展都比较好。有兴趣的妈妈们可以看看链接的文章关于宝宝送去全天childcare的合适年龄
http://www.ahaparenting.com/ask- … ds-to-start-daycare
我们家也很多别的家庭一样,一个人上班家庭经济压力大些, 但我觉得为了宝宝,再等一年不算什么。如果不能在家带宝宝,最好多抽出些时间陪宝宝。
还好之前没看过这篇文章。要不然送娃去幼儿园又多了一层犹豫。其实上不上只是个体的不同。和3岁无关。硬要放一个时间,我觉得的两岁。在幼儿园陪就知道了,有些小孩在那边如鱼得水。有些小孩如坐针毡。有些甚至一直哭到k2还不想上学。所以还是看看你家小孩喜不喜欢上学。能不能适应。这种学术性的文章看过呵呵就好。
说句你不爱听的,三岁入园可能同样会这么哭的这么闹的。当然哭的太厉害可能还与学校老师有关。小孩个体差异很大的
的确,小孩性格差异很大的。我儿子女儿在一个学校,儿子k1还常哭说不想去学校,女儿n1每天乐呵呵。。。注:儿子在学校也挺开心
小孩子的天性是压不住的。变的听话是会的。幼儿园不像家里,有一对一的专注。小孩子要得到老师的喜爱就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他们虽然看起来小小,但是很会察言观色。至于制式教育,画画什么的,不管多大都会受到“荼毒”。这是华人教育的方式。
但是,父母真的要看看自己的小孩在学校怎么样。我儿子班一个2岁的小女孩,都已经在园里呆了4,5个月了,还是不停要老师牵着,一直哭,傍晚去接小孩的时候经常看到她眼睛红红的。这样对小孩真的不好。不明白她的父母怎么这么忍心让她一直这么呆着。
我知道 两岁半 三岁 同样会哭闹 这种分离焦虑都会有的 只是大的宝宝心里上更成熟些 即使哭闹 过段时间也会适应
说实话,这种研究很多都是瞎扯蛋,纯忽悠
喜欢就信,不喜欢就不信。也许过不了多久就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出来
不针对LZ,只针对砖家:)
我就是2岁就上的幼儿园。。。。。幼儿园的事完全记不住啊,感觉还是宝宝能记事起好好教育比较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