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大家来说说新加坡的养老

某天在商业区看到一位大约70多的老人家,在银行门口吹口琴,面前放着个用一张纸叠的小纸盒。
过路人大多数都是走过,有的放个2毛5毛的,也有放张2元钞的。
旁边写了一个小牌子,英文写的,大意是希望大家帮助他。

我感觉这里养老完全是要靠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攒钱。否则,到老了真是很凄凉。那个CPF的MINIMUM SUM每年不断提高,据说45%的新加坡人的CPF普通账户里在55岁都没有达到那个金额。。。
麦当劳里经常看到腰都直不起来的老人家在拖地,还有90岁的老太太在推车卖纸皮。。。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上面的情形,但是还是有些感慨。不知大家对于在新加坡养老怎么看?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老年生活会是怎样?


CPF普通账户的年利率是2.5%,等老了以后合并为retirement account的利率是4%(前几万还更高)。。CPF的minimum sum是在提高,但涨幅跟利率基本一致啊,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是来跑题的。那天在冷气食阁吃饭,有个看起来50多岁的中国阿姨在那边挨桌卖纸巾,看到我们这桌有个男士,硬是不走要卖给他,我真是汗颜。话说旁边收盘子的阿姨比她老多了。


我也一直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年轻时没存下什么钱吗,他们的子女为什么不给他钱, 其实基本生活费的话也不需要很多

不过还是有不少老人有钱的,去gaylang看看那些整天喝咖啡的老人就知道


不是担心。
靠固定薪水过活的普通老百姓,其实能存下来的CPF也不多,没法靠CPF来应付退休以后的生活。


嗯那。。。现在中国阿姨也加入卖纸巾的大队了。。


不然怎样?学希腊那样大派养老金?


没有贫民窟的国家,果真人人富有?

没有老人出来工作的国家,果然人人都安享晚年?

我认为,容许贫民窟的存在,比强制拆迁逼得穷人无家可住好。
允许老人出来工作补贴生活,比老人走投无路好。


有钱的老人当然也是比比皆是的。住洋房开豪车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是呀,那些75岁要出来洗碗抹桌的,估计子女(若有)也没怎么帮他们或者无力帮他们。

相比国内,有医保有退休金的生活,潇洒跳广场舞的大妈,完全是两个风景。


对,我同意你说的,至少这里允许老人自力更生。在国内,一个70岁的老人家要找一份餐厅洗碗搞卫生的工作,可能性非常小。


为啥会达不到呢。。普通人的工资一个月3千块总有吧,每月CPF OA的入账690,一年就是690*12=8280,再加上年底分红的部分,就按一年9000块来算。SA入账180块,一年180×12=2160,加上年底分红按2500来算。人一辈子至少要工作35年吧,OA的利率是2.5%,SA利率4%,你自己用等比数列算算退休时候SA和OA各是多少钱啊。。OA大概有50万左右,就算把OA全拿去买房了,SA还有18万啊,为啥会不够呢。。

当然如果你年轻时候不好好工作的话,那晚景肯定凄凉,这边不养懒人的,这是我最欣赏坡县政府的一点。


我估计我就是45%那种存不到MINIMUM SUM的人。CPF都供房子了呀!!!!咋办!!咋办啊!


也不能说别人年轻不存钱什么的。就怕通货膨胀两位数。到时候有洗盘子的工作要强了。


你不过是在人云亦云而已。。老掉牙的话题,目测你刚来坡县没多久。

我就问你:
新加坡75岁还要出来刷碗收盘子的老人,占新加坡全体老人的比例是多少?
中国有退休金有医保,出来跳广场舞的老人,占中国全体老人的比例是多少?

你做过统计吗?还是一切都源于自己的想象?


其实也有好多老人家出来只是打发时间,就我知道的朋友的亲戚,出来扫地,或者pantry aunty, 都是不差钱的。出来混时间而已。


国内医保社保齐全,潇洒跳广场舞的,那是碰巧赚到了。等现在工作的人老了,恐怕没那么好的事情了。


我相信所看到的本地老人还在工作,多数是有钱养老,只是做点兼职,舒舒筋骨罢了。一整天闲着不是好事。。


所以,HDB,HDB呀,千万不要再跌了,不然那些和以后的老人可真没什么指望养老了


供房子而没达到的应该不算吧,要是供了房子还能达到的,那一方面房子不能太贵,另外工作要始终不断,薪水一直在cpf顶限上。


怎么不去看看中国数千万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在做什么?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光看广场舞大妈多数是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当然舒服了。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最穷的人和最富有的人都要生活在一个城市。所以那些真的不代表什么。老家的叔叔78了还在农田里务农,难道干农活不比端盘子类。中国老人光鲜亮丽的都是体制内的老人。那些能有多少比例呢?


你这样算也有个很大问题,你是按照一个月3千块来算,但现在70,80岁的老人,他们前面30,40年的工资应该达不到3千块一个月的

即使是现在,也还有很多新加坡人工资一个月达不到3000


是的 在食阁跟几个老人聊过 他们出来主要是因为家里就自己一个人 老板不在了 子女也不能天天在身边 这边老年人又不像国内活动那么多 所以就出来工作 还有工友可以说说话 人完全闲下来会老的更快 尤其大脑

当然老无所养的老人也不少 但是不清楚具体比例


再跌,以后老了卖了房子都拿不出钱的话,子女都嫌我们废物了!!!!!

谈谈就桑感了。


你这个话新加坡政府听了龙心大悦呀。


老了看病啥的还是要现金啊。不储蓄光有房子,跌了也拿不出钱看病啊。

所以现在也有在存钱,可是工薪存钱还是不容易的。


我见过一个老妇,开大奔去麦当劳打扫卫生。她跟我们说她的几个孩子挺有钱的,不出来做工不舒服。


希腊的退休者当年还要舒服。


CPF只是最少保证,存够的话,以后吃饭钱还是够的。
然后自己也要打算,才能保证,吃的好一点,还可以出去旅旅游什么的。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从哪年建立起来的?自己去查啊。。如果他们当年没交过养老,凭什么白拿养老金??你当这儿是中国啊,年轻时候不好好工作,老了还能舒舒服服享受?我才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交的养老金和税拿去给没交过养老的人用呢。。就凭着一点,我才选择留在坡县而不是回国,因为这儿更公平。


省下了很多现金可以用来做养老的打算啊。
不可能只靠CPF的


新加坡的养老很明显是自己的钱自己用,国内的是有一大部分是混在一起用,你是愿意自己用自己的钱呢,还是希望糊里糊涂混着用?如果希望混着用占便宜,那么都这么想,占谁的便宜?


老兄,你转移话题拉。我说你的算法有错误。


新加坡的老人最幸福了, 老了可以去做以下好工作, 很容易找到的:

开出租车, 目前还没有外来人才, 这真要感谢精英政府!
做各种经纪, 如房产, 导游等(但要考证, 技术门槛高)
去餐厅打工, 清洁工(每小时6块! 或一个月800, 噢耶!)
做收银员(年纪太大不行)
机场收手推车(提供空调!)
做保安(估计太老就不行了)
卖报纸, 送报纸
做Along guni(已经有外来人才了, 警惕!)

政府为我们新加坡老人提供了这么多高工资好工作, 多棒!


哈哈,从你的清单来看,选择多多,永不落空啊,只要愿意工作,怎么也不至于饿死


但是如果生病了,那点cpf就有点扛不住了。或者是夫妻先走个那个已经把积蓄用了差不多了,后走的那个就比较惨了。


那个年代的人,什么都是党安排的,有的是不是连对象也是组织安排的啊?当然要负责到死啦,否则不是要农民起义了。

我们呢?有房子分配吗?有单位安排吗?有组织关心吗?什么都没有!所以退休了不可能有我们父母辈的待遇的,还是靠自己比较靠谱!


感觉这里的老人一遇到困难了就找zf,而不是找子女。这一点跟大陆差别很大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口红利能够支撑住,人口最多的多半是60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生的,这些人还处在工作中,要是这些人都退了要拿养老金,而现在80,90,00后一代比一代人少。交的人少了,拿的人多了,可想而知结果如何。


我们只能靠自己。。


羊毛出在羊身上 zf也不能包管。。


人年纪大的时候,难免生病,一般小病还能应付,重大疾病还真不容易,所以在这里,医疗保险还是很必要的。


相比国内,有医保有退休金的生活,潇洒跳广场舞的大妈,完全是两个风景。。。国内大家都可以有医保有退休金的生活,潇洒跳广场舞吗?
为什么忽略那些自己对着镜子动手术的?为什么忽略那个火灾了小孩需要植皮,民工爸爸赶回去捐皮,买不起麻药,直接割皮的?国内还有很多这样的。


中午我的新加坡同事还提到这个问题,说听说中国老人退休后福利比较好,我只能告诉他说,有些人的确好,比北欧还好,有些人呢,就比非洲还差。


记忆中有几次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有一个六十几了,戴着劳力士,他住有地屋子,子女都大了也给他钱,他闲不住,驾几个小时的德士。也有几个是驾一段时间德士又出国玩一段时间。


公司扫地的Aunty做到70岁,三个子女一个律师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是老师,孩子们都孝顺,她出来赚钱买马票,那是她的最大爱好。


有几个同事的父母都在food court做工,同事基本都是住公寓,开不错的车。同事也有给父母钱,父母还是觉得要做工。


我们这代人老了以后 完全就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蓄了。


很多新加坡老人身上保留着华人勤劳节俭的传统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德士司机说过:李光耀都还在做,我比他年轻,我也没他有钱,干嘛不做呢?


开大奔或者家里子女都是医生律师的老人去foodcourt做工,不能说没有,但是有几个很值得商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生活水平都摆在脸上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foodcourt做工的老人,那个神态,那个工作态度,说实话我真没看到有这种传奇老人。


真事。

有一老安娣
每天去办公室收纸皮废纸。
赚个5块10块 存入银行。
每天笑嘻嘻 很知足。。

有一阵子 她好久没来办公室。
一打听 安娣跳楼了。。
她的赌鬼女儿取走了她全部的钱。

太可怜了。。。


好可怜啊。。


http://view.inews.qq.com/a/NEW2015070204778905

看看这个吧,今天的腾讯新闻


现在达不到的人很多是正常现象,因为现在在退休年龄左右的人,年轻的时候还没有cpf的政策。现在退休的人,可能40岁才开始有cpf,只交了10几年,自然既达不到minimum sum也不能养活自己到死。如果没有足够个人存款或是孝顺的儿女,那就只能出来工作了。


至于新加坡养老制度和中国的比。


中国走的是大多数国家的路线,就是现在工作的人交的养老金去养活已经退休的人,现在工作的人将来退休了,养老金要靠下一代工作的人供。这样的好处是,目前已经退休或是接近退休的一代,即使因为过去的政策没交多少或是没交几年养老金,依然可以拿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但问题是,人口老化趋势明显,目前的工作的人退休后,下一代劳动力不够,为了养活这些退休的人,下一代缴的养老金要更多。

新加坡走的是自己的风格,自己加上自己的公司给自己攒养老金。上一代的人养老金因为政策原因攒得不够,就自己想办法自食其力解决,然后偶尔政府小小发个红包补贴下。目前这代老年人活得苦,但是好处是不给后辈人留负担。当第一代缴满35-40年养老金的人退休起,后面的人就不会再为养老金不够发愁


东哥那天晚上你回办公室取东西在pantry看见的是她吧?


再讲一个真的。。

清洁老安娣70多了
过年时会戴一根金项链
是过世的老公留给他的 。。。

平时都寄放在當店里。
用的时候会赎出来。

问她为何这么麻烦?
她说放在家里
会给烂赌的儿子偷去當。。。

太可怜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问问为何教育出这种赌鬼。如果偷拿项链去赌,完全可以报警抓人,自己教育不好让警察来帮忙教育。


我们公司的打扫阿姨,女儿20多岁,不正式上班,找一些兼职,工钱养不活自己,吃父母的,住父母的,阿姨打扫一个月工钱完全家里开支了,我不觉得她那点钱还能存钱。她老公也是一个普通职员,家里还供租屋


看了这个很心酸


子女不教,父母之错。


国内农村还是很多70多岁木有广场舞跳、木有养老金、要靠自己自力更生养活自己的大爷大妈的,只是来这边的国人很多是城市的,相对来说父母就比较多是有退休金吧


新加坡子女不做工,老人去做工的也确实有。我学车时有个教练就说他儿子30岁了还不做工,大学毕业了又去读个大学


子女不教,父母之错。父母有错,国家之责。


是啊,重大疾病,再拖个一段日子的,家都拖垮了。
老人很早有保险意识的不多,等觉得很有必要买的时候,发现价钱贵了不说,很多病已经不受保了。


可以回去养老。国内看病便宜,前年在国内嗓子疼,就近找了一家医院挂号费1元,药物10多元cny


便宜有便宜的理由的。皮鞋底做胶囊。挂个盐水就死了的。医闹的。高级人才不想做医生。便宜能持续吗?


国内的老年人扭着屁股跳着舞,撒着秧歌跳起来,生活多姿多彩的,你想在异乡终老?

国内老年人脸红扑扑的多得去了。不要总黑自己的国家。它是你的后方,是你的第一故乡。


我在哪里都可以过得多姿多彩。希望你不要忘记/忽略那比较不幸的一群人。凭一个“黑中国”就站在道德高地。。。


为你多姿多彩的生活鼓掌!这次又站在道德至高点鼓掌。:)


那你以后打算回国养老吗


我是cn,一直都是。


呵呵 稀有啊。。。
会嫁个好人家:)


狼性太足不容易融入人群。:)东姐


一直以为东姐是男人。东男人。


在这个板块混的网友应该不会比那些跳舞的差太多的。也不用太担心老了需要去端盘子吧。搂住在新加坡看到的,能在我们身上发生吗?


真的不知道。


王的男人。:)呵呵


再补充一下,然后狼哥还年轻,染指d9, 可是对老年病的费用真心没把握说抗得住。

邻居曾经是大老板,最高峰10多套房子,97金融海啸,差点破产。听说已经买了hdb,总算是有住房了,不过他睡客厅,卧室全部租出去。


能潇洒跳舞的,一般来说,和能力没啥关系,和运气很有关系。如果当年运气好,进了以后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单位,那自然早早退休潇洒跳舞。否则早早下岗为生计而发愁,还跳个啥舞。

在这个版块混的,绝大多数肯定比这些大妈的学历能力强多了,但是运气是否有这些大妈好就不好说了。毕竟大多数人的能力是和公司绑定的,并不具有出来单干的能力。如果以后公司不行了,行业不行了,那个时候怎么办,恐怕真的是要居安思危早早考虑了。


呵呵
可怜啊
大家炒股
炒到神经错乱啊。。。


医术高于新加坡这不好说,但是医院管理,医务人员素质,绝对比新加坡晚30年以上。


岂止是神经错乱,还时刻精神分裂中,还产生很多妄想症


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就见过一个新加坡私立儿童诊所的医生,自己开诊所的,大概快60了,整天干的活就是给小孩子打针,有点啥问题第一步就是先看看,第二步就是refer出去。一个简单无比的东西都搞不定,基本的医学知识都不具备,最后还是去poly搞定的,后来上网查了一下,这个问题国内的一个医生在网上科普说的清清楚楚的。


我也是,做生意,开公司,都倒闭了。买股票也交了学费没有能有结果。想找一个安定的工作,在企业里面都看不到安定,所以打算去新加坡政府部门做到退休算了。。。虽然心没有完全死。
没有机会的话,我就一直打工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加油。。


谢谢。我相信我能等得梅花扑鼻香的一天的。而且能让很多人应为有我而非常幸福。。。现在的问题是:eastman47是Man还是东姐姐?


47是男银

大卫被大家怀疑是姐姐。。:)


经过神经分裂都走在互黑和自黑的道路上为国护盘,我也是醉了

东姐or东哥我们回到主题,你想过养老问题吗,赐教请呢…


其实,只要敢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下周一满仓a股,就等于坐上了火箭,养老问题还不是迎刃而解。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享受人生了


估计会在小坡养老啊。。
一年四季
T-shirt 拖鞋
生活简单写意。

平时走走路
多吃苹果
早睡早起
粗茶淡饭
多吃鱼少吃肉

上上网
顶顶贴
炒炒股
赚点零用钱

咖啡每天两杯
预防老年痴呆

牛奶喝喝
走路有劲

没事多吃鱼油
欧米伽-3要多吃

保险要买齐
人多的地方不去
小病本地医
大病故乡看

现金留给孩子要充足
翘辫子时讣告不可少

“永在怀念中”是必须。。。。;P


我也觉得新加坡养老完全可行,只要解决身份问题。没有PR没有公民,就比较困难一些了,尤其对财务要求更高。


我看着零蛋的CPF在考虑老了在这是要端盘子好还是扫厕所好


OA 零蛋而已。还有房子,到时候自己睡客厅,就有1000多新币一个月了,好过去端盘子吧。


如果新加坡养老 必须攒够足够现金 才能让退休后生活与退休前至少持平

本地人不少老了以后是downgrade房子。。


哥哥姐姐,您、如此认真,押韵,对仗工整,格式排排,如诗,就凭着老狼彻底醉了。

我呢,走一步看一步,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低气压负能量,go away fr me.然后呢孩子大了,想去中国和老伴儿过着农家乐的日子。偶尔回新加坡来看看。当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我想去新西兰养老 嘿嘿 不知可行不


为什么想去新西兰养老?还不如回中国养老呢,还熟悉一点点。。。老人家最怕去新环境了。水土不服,朋友不服,条例不服。。。有什么好呢?


那里医疗怎么样,
还有,那里是不是太荒凉了


1000多新币连饭钱都不够吧。哎,CPF月供完了,拿什么养老


中国新加坡新山几个地方轮流着住。中国天冷的时候来新加坡,一周在新山住几天,新加坡住几天。


说来说去,一个是要身体健康,一个要有钱,缺一不可。所以年轻的时候多锻炼身体,多买几套房子。否则新西兰澳洲再适合养老,没钱谁理你。


揭秘中国式农民养老:有老人每月领60元流泪说满意


http://view.inews.qq.com/w/WXN20 … 5885423&msgid=1
自己看吧


新近发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在农村60%的老人没有存款、三成老人生活上需要得到照料的背景之下,仍有将近八成农村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甚至有每月领取60元劳保的老人感慨“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年轻人住现代化小区,老年人住破砖瓦房,简直就是两个世界。”近日,媒体发表农民养老现状调查,引发网友热议。上海财经大学相关课题组2014年对河南、甘肃、安徽、广东等21个省份537个村的养老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有七成农村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或住在子女附近,仍有86.5%的老人对与子女间的关系现状表示满意。“流着眼泪说满意”,成为很多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

困境:多数农村老人不愿进养老院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的“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主题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老人倾向居家养老,多数人对养老院有抵触情绪。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机构养老缺乏农村老人的理解。

过半“空巢率”考验家庭养老

中国有句俗话,“养儿防老”。然而,追随着房子和企业,大批年轻人挤入城市,留下抛荒的土地和年迈的父母。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2011年对哈尔滨市12个县乡的调研结果显示,60岁以上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50%,60.8%的农村老人在为基本生活来源担心。农村“空巢率”急剧上升,乡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农村养老“危机四伏”


同意!最好在美国,那里老人生活轻松。


说得很对 好身体加好财力 才能有舒适的晚年


新西兰自然环境很好,污染少,食物安全,我感觉是个很适合养老的地方
每次度假,如果有超过10天,我总是首选新西兰,呵呵

只可惜那里节奏太慢,不适合赚钱。。


弱弱的问一下,cpf的min是多少才可以取钱啊,我好掐指算一下还要坚持多少年:'(


不是每个人薪水有3千的, 每个月收入少过1千的一大把。


说啥都是虚的 先得学会吹口琴!


我的cpf 也是 0, 以后干什么呢?


请问地球上哪个国家的人年轻时候不用工作,老了还可以舒舒服服养老?如果有这样的好地方你一定要告诉我!


哈哈哈! 笑喷了!


年轻时
1 做好工作,自己不吊儿浪当
2 养好孩子,孩子不吊儿浪当
3 抽空培养个业余爱好,不管是吹口琴,拉二胡,写大字,画鼻烟壺,总之,要有,老了泡老头或者老太,还是上街卖艺,技不压身。。。
做好这几条,老了在小坡应该能继续混。。。


零CPF不代表没干活,CPF还房贷用光了。



还得有个倍儿棒的身子骨
干什么什么行
吃什么什么香

走,
锻炼去!

哈哈


RE: 大家来说说新加坡的养老

还有人有这种逻辑的。
那些收盘子扫厕所的老人家们都是年轻的时候不工作吗?CPF不够换医疗费用不够买房子的人多了。


有多少财力就买多大房子咯。如果薪水连中位数都没到,非要去买个大大的公寓式组屋或者五房式,把CPF里的钱全花完了,怨谁呢。

七八十年代买个普通的四房式公寓也就两三万新币吧,如果一直老老实实有去做工怎么会把CPF里的钱花完还不够还房贷的??说笑话呢


新HDB (BTO),四房式售价也就三十来万,小两口结婚,平摊到每人头上也就十来万。。

但凡不是好吃懒做,老老实实做工的人,请问怎么会不够买。。为什么?why?


在新加坡养老?不说成本有多高,最主要的是多无聊啊!.

另外说到本地的医疗水平, 高端的应该不错, 所以吸引很多中东,印尼富豪来这里治病. 普通医疗水平就呵呵了. 大家应该记得, SARS期间, 新加坡的死亡率是10%, 是所有国家中死亡率最高的,甚至比越南都高了一倍,这样的水平不提也罢。


如果还房贷导致cpf不够最低余额,这没啥可以紧张的吧,房子就是资产,卖了房子钱首先填补cpf。


不要先入为主的说别人好吃懒做,社会最低层的人民可能是一辈子工作时间最长收入最低最没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这话说的完全不懂民情,好像新加坡只有高收入人群似的,本地月薪3000上下要养家的人大把,买房子是刚需,家里有6口人难道挤二房三房?难道叫新移民等几年BTO做好才生孩子?现在公开市场的三房随便都几十万了,至少月供千块,不会计算才可笑。


月薪3K养一家人??本地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8K,如果连这个数字一半都达不到的话 那属于社会的什么层次??请问世界上那个国家底层20%的人会活得很舒服?如果有这样的国家请你告诉我!


奇了怪了,世界上哪个国家社会最底层人民活得很舒服、很滋润??新加坡难道很特别,跟其他国家都不一样?


这种数字毫无根据可言,新加坡的个人收入中位数几年前是2400,现在跳跃到4000了??还是家里有n个人工作??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本地年轻的新移民夫妻收入不过5k的家庭非常之多,夫妻出去工作养两个孩子两个老人,或妻子在家带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到处都是。
看你说的就知道完全不了解本地民情强说辞,无谓继续掰下去。


目测你属于不知大众疾苦的高收入人士。


自己看我下面列的数据吧,都是有来源的,别信口雌黄。


没有依据?那我就来给你依据。。以下数据全部来自新加坡官方媒体和政府部门(附链接)

新加坡家庭人口的中位数是3.5人,而不是你说的什么6、7人(转自新加坡统计部)。
http://www.singstat.gov.sg/docs/ … /population2014.pdf

2014年,新加坡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增长至$8290元(转自海峡时报)。
http://www.straitstimes.com/busi … -households-in-2014

至于你为什么会有周围人群收入都很低的错觉,我只能解释为你日常接触的圈子就那样,富豪周围的朋友还全是身家上亿的大老板呢。。单取任何一个圈子来评价这个国家都是不准确的,统计部门的数据反映了新加坡的整体情况。如果你的家庭达不到中位数的话,那是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还是一味埋怨国家、埋怨政府呢??有用吗?


粗略算一下,某人25岁开始工作,65岁退休, 月薪平均算3K (不算多,现在货车司机都有差不多4K)。 这样每月CPF,自己的加上公司的,大约1000,一年12K,40年工作累计48万。利息算和通货膨胀相抵消。 买个BTO组屋, 算30W吧,(收入低的还有津贴),退休还能剩20来万吧,也够生活了。这还只是1个人的低收入者。所以目前的政策下养老应该是有保障的。前提是勤劳工作,合理消费。

当然,肯定有好吃懒做的,消费无节制的,那自当别论。当然,也有发生意外,不幸的,那也是例外。


如果新移民家庭是这样的,那就说明移民政策大大的失败了。移民就是要找高于本地居民average的,来给本地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来拖后腿。


家庭人口中位数3.5人,收入89xx,那么人均中位数才2k多?好像这样算不大对头,这两者应该分开看,不能用来进行运算。


家庭人口包含小孩和没有工作的老人。 那个人均是指有工作人士。


谁告你人均中位数才2K多来者。。楼上那人随便造谣的话你也信

人力部的官方数据,2014年新加坡人均薪水的中位数是$3770。当然这是包括雇主CPF部分的,扣掉的话大概是3300不到点的样子。还有什么难理解的
http://stats.mom.gov.sg/Pages/Income-Summary-Table.aspx


不知道那人说的新移民家庭都是什么人,至少我认识的新移民家庭都是在这边念过书,有不错工作的。。工作个几年,小夫妻组成的家庭月收入12-13K是普遍现象,5K太搞笑了


真可笑,我不是新公民干嘛替人家埋怨政府的养老计划?早就在国内交社保了,再说CPF的那点利率能抗得住货币膨胀吗??
我居住的是MRT旁边的普通4房HDB,不是贫民区,犯不着狗眼里看人的样。
本地大多数年青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中位数是3.7的意思是新加坡家庭盛行独生子女还是大龄未婚+父母?
这种报道早被很多人讨论过它的准确性了,一对夫妻+成年未婚子女(2个或以上)的也可以叫家庭收入。


报道一般都存在水份,现实中的中位数只可能更低,我说的是几年前的数字。就以3770扣去CPF,拿到手的现金是2772, CPF部分是998,我说大部分人的收入在3000上下有说错吗??你不觉得个人中位数3770跟家庭中位数8k有点不对头吗??家庭收入是两个人的收入还是三个人以上的收入?


算了算了。。看你以前的帖子 中年离婚 单身妈妈,已经够可怜的了。懒得跟你争论啥了。
你我经历差别太大,眼里的世界不可能是一样的。。都好自为之吧,


minimum sum 包括 oa 和 sa 两部分,只要正常工作,一般到了退休年龄都能达到:victory:


说不过就挖人底细,素质真让人不敢恭维。我去年一个人买房花光了CPF有什么要你可怜的地方?自己照照镜子。
回这贴只是纯粹好玩,我26岁就开始做退休规划,还犯不着坡县为我发愁


看后难受,可怜人,:(


希腊,加拿大,英国 。。。。。。。。一数一大把


养老问题总是能吸引眼球的,俺也不例外,只不过,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策,早就有人分析对比过各种养老政策了,可谓各有千秋,各有不足。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啥都靠不住,只有口袋里的银子最靠得住!

趁年轻努力挣钱,好好规划吧。别担心,你不会沦落到端盘子扫大街的悲惨境地滴。


不想它就没压力啦。
要想安心,你这说的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很多保不到,老了以后的保险费也非常贵,如果老了又多病,几百万很快就没了。


口琴吹的好是王道!那东西不难,练练就得:)


私人医疗保险一半最多到八十岁


請問一下,一朋友嫁過去了,朋友圈裡都傳說她老公年入百萬人民幣,但是他們住組屋,看你們討論家庭收入,我想問下,她的情況可能真的嗎


希腊老人领不到退休金坐在地上痛哭,难道不是最近的新闻??这叫舒舒服服养老吗?

又是谁告诉你英国人不用工作,老了以后可以拿pension fund的??年轻时交的那么多养老金是白交的啊?


百万人民币不过20w+新币,算到每个月头上1万7、8而已,这个薪水在这边不过是一个入门级director级别。。住组屋也没什么奇怪的


阿姨,您是怎么得出我“说不过”结论的?我是真觉得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争论这个没啥意义了;P
话说我列出的都是政府部门的官方数据,您爱信不信。。有句话咋说来着,你眼睛里的世界怎样,这个世界就是怎样。永远不要试图去说服一个装睡的人


歐,謝謝回答。問題是傳說是過百萬,具體多少不知道。組屋不是有收入限制的嗎,1萬新以內嗎?不過她把其中一間房間出租,我就表示懷疑傳說的真實性了,我好奇呀


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没错是有收入限制,家庭收入一万二还是多少来着,但那是按买房时的收入来算的,也许人家当年买房的时候收入还不到ceiling呢,你不知道吧。

第二个问题,这个我不了解情况 不好回答你。不过虚荣 爱吹嘘是女人的本性,哪个国家 哪个地区的女人都一样。。如果真是结婚成家 丈夫还有高薪的这种,说真的把自己房间出租一间的,我是没见过,也感觉不可理解。


謝謝回答,我是被朋友圈的傳說炸出來的,她還對外說在坡國有3套房,我就覺得很⋯⋯真有幹嘛還把自住的房外租。我是太八卦了。你懂得好多。能再回答下標致308cc在那邊大概多少錢嗎,謝謝


你列出来的数据能解释一下我之前分析的贴帮这类数据圆一下场吗?这种数据年年都被贴来这里讨论过,不相信是因为这种数据跟中国的GDP一样膨胀不严谨,我相信的是本地一大群大龄未婚男女也是家庭一员。我一直在为有钱人工作,人家也不见得像你这么天真,我也同样可以说你可能住在20%的公寓里不体人间疾苦才会有这种荒谬轻狂的言论。管好自己的嘴,嚣张的人倒霉的时候败如山倒。


完全有可能,申请组屋的时候收入还没超过限制就行了,之后超过了政府也不可能收回。


謝謝回答,關於新加坡的東西,我有太多好奇了


收入顶线只针对新组屋。 买二手组屋没限制,只是没有津贴罢了。再说,好的地段组屋也很吃香,比如达士岭的摩天组屋,五房也差不多上百万的价格。


你会这么想是因为只混中国人的圈子,只看到周围的中国人。即使在一群中国人挤破脑袋拿PR的今天,马来西亚人只要有diploma月薪2500就能申请PR了,文化相似的邻国是坡县的最大人口后备军,坡县对同是华人的中国人条件苛刻而已。
新移民还有很多是十几年前工业制造时代招进来的名校工程师们,随着坡县经济转型他们很多中年失业再就业困难。坡县每转一次型就有一堆人死在沙滩上。
人口不是这三五年才变成五六百万的,你和那个满口狂言的家伙呆的时间不够长,自然只看到周围的新近况。我工作过的几间公司新进的EP薪水都是5k-9k,PR都是7k以上,但这种情况能代表多数情况吗?坡县啥时再转型还不知道呢。


哪个国家都是一样,都是要转型。不想转型,我看只有公务员才比较可能。现在连农民都要转型了。


就算十几年前薪水ok现在转型收入下降了,那十多年前的时候买几套房子,现在还工作个啥,直接退休享福去了。
如果说在香港,工程师没出路了还说得过去。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在新加坡的还不是工程师,人家咋活的好好的。


转型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坡县的转型会比其他国家快一些猛一些,到处都是外企,抽身的时候失业一大片。


那贴的重点不是房产而是月薪。过来的时候是单身PR,过几年结婚买了第一个二手HDB绑5年,拿了SC买政府新房再绑5年,光这就花了十几年啦,以前很多人都走这种路子,哪来的几套房?


如果薪水ok的话,为啥不去买condo,非要绑这么多年呢?
其实,你说的这些人,哪里是什么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恐怕是工厂的operator或者技工吧,这种当然转型就没戏了。


晕死了,技工是工程师吗有名校文凭吗?你问问这边呆久的人,以前新加坡在文凭上只认中国的清华北大这十间名校,不像现在很多学校都被承认。工程师职称也不可能是一毕业就拿到的,大学毕业24岁,国内呆几年拿到工程师证得几年,如果来的时候三十出头的年纪,现在也40-50了,别忘了以前的名校生大多是艰苦出身的书呆子,人到中年再转行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哇,看来在这里要安心养老,起码要有个几千万的现金垫底。
拿着杯水车薪的几百万,只能穷逼苦逼混底层了。
新加坡人
真的好有钱,打心里羡慕和仰慕。


跟不懂过去的新人类说话太累人了,再聊下去可能还得分析新加坡各种时代的新移民的问题。。。各位只要明白新加坡的船头不但会转还转得贼快就行了。。。拜了先~


那个新加坡老富婆和杨导的新闻大家都听说过了吧? 有钱不是万能,特别是对老人来说,有人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又有钱,又儿女成群子孙孝顺的人生那是完美。但如果要比重要性,我觉得钱只是一个工具,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才是人生幸福。都知道钱财重要,其实家庭才是最重要,家庭才是最大的靠山。那种认为子女靠不住,只有钱靠得住的说法,我是很反对的。为人父母做到头来儿女都不靠得住,只能靠钱,那是失败的人生。


能不能靠得住是相对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子女并非不差钱的富豪,老人这里三天两头躺到医院产生巨额医药费,恐怕再靠得住的也靠不住了。而且子女还有自己的家庭,拼尽全力支持了老人,也会影响到自己家庭的和谐。


我觉得,医疗那快,还是靠保险靠谱,要不然遇上大病,普通家庭都难以承受


保险肯定要买,但是自己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锻炼的习惯。另外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真要是老了得了绝症,就顺其自然,不然花了巨额的医药费,自身也痛苦不堪,折腾半天人财两空。


嗯那,同感!


建议大家去salary.sg看看那个How much are you earning per annum?的帖子。里面讨论了很多关于退休养老的问题。


按照你这种说法,得了大病儿女靠不住,钱就靠得住? 乔布斯够有钱了吧,得了大病还不是英年早逝! 香港前女首富小甜甜也够有钱了吧,还不是早早就死掉,生前只能靠养小白脸来安慰自己?

都说了,如果有钱加上儿女孝顺那很完美。钱和家庭都很重要。那么凭什么说钱靠得住,儿女靠不住? 年轻的时候有时间有精力去赚钱,为什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经营家庭?如果说靠孩子有孩子不孝顺的风险,难道钱就没有贬值亏损被骗的风险?


这个是自然啦,哈哈哈,小way四个孩子了吧,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以后肯定不用愁的。
因为本贴是在讨论养老制度和为养老所做的财务规划,所以我的回帖也是着重在财务规划这块,并不是有意忽略家庭支持的意思哦。如果谈到人的因素,那么子女,家庭,甚至朋友,对老年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得了大病靠得住靠不住的意思可不是能不能康复,自身的条件不行,神仙都救不了你。乔布斯英年早逝就是这个道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的。
现在说的靠得住与否,是指医疗费的来源,很显然钱在自己手里比去靠子女出钱靠得住的多。
就算你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经营家庭,子女成家后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养自己的子女,还自己的房贷车贷,面对老人的巨额医疗费,就算子女自己准备抗,另一半答应否?这种情况下,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真的是扛不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