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O level后少女自杀,母亲在三个月后也自杀

Olevel 成绩揭晓后,一名少女跳楼并留下遗嘱称自己成绩考的不好,对不起父母。。。其实她只是考了2个b, 其他科目都是a+. 母亲在三个月后也跟着一起去了。具体新闻http://www.tnp.sg/news/singapore-news/straight-student-commits-suicide-over-o-level-results-mum-takes-her-own-life


让人心痛。千万不要逼孩子, 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习。


很多孩子都会在考试结束后先来一句“对不起,我才考了多少多少分。”这样下去真是要出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好事,但没必要一味的放大不足忽略长处。还是怕输的心态在作祟。


物极必反。


太可怜了


文章里提到孩子的妈妈对小孩一直推,不停的和周围的孩子比较。爸爸看看女儿辛苦会和妈妈吵架。在这种环境里,小孩子很容易认为成绩是他的一切。在女儿过世后,爸爸不能原谅妈妈,在一个月后离开了家,妈妈在双重压力下也自杀了。

真的觉得孩子只要性格好,独立,自爱,善良,就好,没有必要一定要成为什么师,什么家。父母对小孩子太功利还不自知,标榜着一切都是为你好,是孩子最大的痛苦来源。


要我看啊,孩子考O的时候多数父母都处在更年期,家长自身的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和行为,爱唠叨、不放心是常态。我准备到我女儿的时候,最好离她远点,我自己做到少说话多鼓励尽量减压不指责。人生本来就是福祸相依的。


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好心痛啊!


对自己要求也太高了


心理问题是当代青少年的重中之重,我家孩子说她的同桌也因为抑郁症下半年休学,听了让人感觉害怕!


好惨。千万不要比。我妈妈以前曾经教过弱智班,那些孩子的父母,有些事业有成,但孩子不健康。回家看到我和弟弟,经常感到欣慰。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我的邻居,香港人,PR,孩子出生时有问题,医生说活不过1岁,在他俩精心的照顾下,现在18岁,像2岁婴儿那么大,从没睁看过眼睛。


我觉得那个妈妈精神有问题,应该早点心理治疗,就不会有这种悲剧。


这妈妈要求也太高了, 对得自己女儿,何苦?


看到这样的的故事,我想是社会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不够完善,如果能让孩子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最主要还是母亲教育太失败了


最先看到这篇报道是在我报, 整整一个版面。因为是英文的, 认真读了每一个词,看完感觉狠心塞。
妈妈的比较, 要强和罗嗦, 要了女儿的命 。 女儿走了,妈妈也活不下去了。。
何必呢。。
健康快乐的生活才是根本。。


我每次和儿子说  不会写就回家多练习几遍咯 勤能补拙啊!  还好我从小也是个智商不太高,读书很认真,却考不好,也不懂老师在说啥的人,所以很理解儿子。


所以说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自我提高, 不要盲目跟风。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没必要比, 也没法比。


那个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网友应该来好好看看这个帖子。拔苗助长,盲目攀比,还以为自己很牛,醒醒吧。

另外,希望双部长能够有个清醒的头脑,禁掉一切补习学校和有偿补习行为,让孩子真正快乐学习。


你这个自以为是的马蜂子,天天泡在坛上嫉妒别人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盼着别人倒霉,别人的娃变差生。极沒人品,极没道德,整天在坛上诅咒别人马疯子不顾邻居的孩子小六会考,搞装修搞噪音,还厚颜无耻的谈道德绑架。你就是个马无德!人家如何教育孩子是人家的事,与你无关!口口声声放养放养,娃才一岁就整天泡在子女教育论坛上。又要当[关键词屏蔽]又要立碑坊。我的老大放养长大,小六时才开始泡子女教育!留点口德给你娃,就你这点EQ,放养出来的也是个啃老族,徳瑟个啥!


哈哈哈,有人主动跳出来对号入座了。说的就是你,好好看看吧,推孩子是个什么下场。

妒忌别人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这种可笑无知的话简直要把人大牙笑掉。


你这个人渣就是只到处招人厌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从小推孩子,等于把孩子往死路上推。有人提醒,还以为妒忌它家孩子,这样的蠢货打着灯笼难找


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的道路长得很,考试不满意就去跳楼,那以后上大学没考上满意的学校,找工作不理想,工作业绩不理想,等等,都要跳楼?就算是九条命都不够


楼上的,都是当爹的人了,说话是不是该留点口德呢?


看来有人不喜欢看问题的本质,难怪一出啥事点蜡的那么多,然而不解决任何问题,下次还出事,周而复始。

这起悲剧的根源就是父母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现实,一味地推孩子,最终悲剧发生。

本版里面有些人,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来这里比拼孩子能数到几能读多少书,这不是很明显往沟里走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 别人也不需要我们的改变, 只是分享咨询, 与人方便,。能力有限, 管好自己孩子; 能力大得, 稍微提醒一下, 可能别人就过一个坎。我也很烦爸爸妈妈把一个手机给两岁的宝宝, 为了自己轻松的玩手机, 但我不能管。自然选择自有她的道理。不喜欢的帖子, 就淡一点。 别人可能无恶意, 只是沟通不良。


装修有噪音就是缺德?那我问你,如果因为照顾张三李四的孩子考试耽误了我的工期,损失你负责?


你不配为人父母,为你的孩子摊上这样的父母而悲哀。你这种没良心的人会遭报应的,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有眼,且行且珍惜!


看到一个歇斯底里的安替。告诉你,孩子的智商介于父母之间,父母行,孩子智商差不了,父母不行,拼命推也是白费力气。


应该不会有人上论坛目的就是要撸起袖子大干一架吧, 无非就是闲聊聊,分享分享经验。 放轻松嘛….

说起这个青少年自杀,许多人认为是压力大。 俺有一疑问, 为什么许多人有同样的压力,自杀的偏偏是他/她?

我比较偏向于往 忧郁症 这方面考虑。

忧郁症是会家族遗传的,也可能隔代。不少人忽视忧郁症,只是认为脾气不好啊,情绪不稳等等。


我觉得还是从小培养孩子一个运动的习惯,运动可以减压,同时通过运动,特别是参与比赛,培养理智对输赢的健康心态。埋着头天天读书,靠着拔苗助长那几下子,刚开始好像挺牛逼,很快被别人超越,然后心态就不平衡了,然后就抑郁了,严重的就跳楼了。


要先分析孩子的性格,敏感脆弱型的孩子不适合压力大的成长环境,粗线条的孩子就无妨,你吼他一顿,他大哭一场,不到半个小时就忘在脑后而不会留下心理伤痕的,可以推一把,古往今来这样成功的人很多,郎朗就是他爸给打大的,他也没自杀,他也成功了,不过看他早期的访谈,可以看出他对他爸还是颇有怨言,他表面看是个非常开朗的人,至于内心是否健康就不好说了,所以就要涉及另外一点,就是要有非常牢固的亲子关系,孩子绝不会因为挨打挨骂而怀疑父母的爱,写虎妈战歌的那个美国虎妈,她和女儿爆发了一场冲突后,能在被窝里毫无芥蒂地玩笑打闹,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会如此,大多数都会越推越远,这种即使他小时候没有自杀,即使他长大后学历很高,和父母的关系也不会亲密。

做人父母的,要关心自己的孩子,知道什么是适合他成长的路,而且年复一年不断调整,可惜很多成年人长着一双蒙昧的双眼,完全看不懂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不要推, 推啥?俺经常纠结。 运动习惯 - 当然赞同, 但是谈何容易? 这么热天气,自己都懒得动。

会读书的孩子的确不需要推补习,每天上学放学就可以学得很好,回家玩玩具就行了。这样的孩子得推才艺让他忙。否则到了青春期,不玩玩具了,一下子很多时间不知如何好,难免沉迷在电子设备中。


的确,了解孩子已是为人父母最高境界。


所以要从小培养运动习惯,这里的天气根本不算热,当年在国内学校顶着40℃高温踢球一踢就是一下午,乐在其中。


家长能陪孩子运动那是极好。家长不动偷懒 又觉过意不去,那就送孩子学才艺,好过在家无聊。


如果小时候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以后就是所谓的身轻体健,玩啥都很容易上手。否则到了成年运动起来就会笨笨的,干啥都不行。

运动要乐在其中,就需要有一定的水平,如果笨笨的,根本就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有一定水平的也不愿意和你玩,没水平的凑一起越玩越无聊。


完全同意。说实话,俺当初逼孩子学羽毛球也是用这个理论,希望他可以学到一定水平乐在其中,可最后还是放弃。俺不得不相信运动天赋这一说。


当初选择羽毛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羽毛球是平民的运动,器具不贵,运动场所容易找,两个人就可以玩。所以特地请教练学了一段时间,哪知花钱事小,花钱还不开心就事大了。

本来嘛,学这些有的没有的就是为了开心。开心到老。


游泳可以算终身运动,羽毛球算大半生运动,对敏捷性,协调性,眼睛等等都有莫大的好处。当然,如果孩子就是喜欢别的,那也没法


说的好, 先对孩子示以能感受到真爱,然后才可以管教.  严厉管教和真爱不矛盾.
让孩子理解苦心也很重要, 为了一个孩子不理解甚至大人也不清楚的虚幻目标而拼搏, 不能同心,以后是容易有隔阂. 如果形成负面的表面式习惯性回应,以后更难纠正.


胸有大志,也得看是你的志,还是孩子的志,每个小孩都有无限的可能,是否一定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个母亲是个悲剧,遥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自杀的事儿,完全没有听说过,除了调皮,被父亲揍的满地打滚,我的童年记忆是快乐的。为什么现代的孩子越来越脆弱,在强调所谓的技的同时,教育是否缺乏了点本来的东西?这个才是值得思考的。我不是教育家,但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以我过了半生的经历来看,所谓早期的成功和得意,对于你真正的人生幸福并没有多大的参考意义,那么到了我们成为父母,陪伴孩子们的时候,你希望孩子们怎么走?

孩子最该接受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德育。坚韧,接受失败和与人共处。至于其他的技巧,那些完全不是问题。智商这个,我对自己的孩子们是有充分的信心的,他们绝不是最好的,但也绝不差,那么还担心什么呢?


完全不管,任小孩自由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教育,  根据自己的想法展开一张蓝图给孩子看,希望他这样走, 这样做法也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在小孩还混沌不太懂事时候就强推, 大一点的年龄强推也是可以,比如合作性的那种,尽量双方理解,避免粗暴侮辱方式的干涉.   不过有些原则性还是要严厉的管. 比如坏习惯, 做坏事,交友不慎等.


教育是门难题,完全放羊不可取,我有个大学同学,在国内用放养政策养出了一个可称杰出的儿子,全校前三名里面(名校面试直接录取),唯一一个从来没有补习过的,没到假期我同学就陪伴儿子打球,上图书馆和看电影,我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个只此一家。我经常跟他交流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点,他强调了一个东西,阅读能力,这个从小要抓,这个确实重要。


可能是该位家长自身行为-言传身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第一学习场所.  据我经历观察, 父母做官的,孩子社交能力也较强.  父母有些独特观念的(比如看问题有远见的,做事放得开的,) 孩子也不差,   
这些能力靠读书是很难掌握的,   靠读完书去社会上再摸索培养就有点迟了.   

父母爱读书的家庭, 孩子一般也较爱读书.   
(我家是个例外.  我爱读书经常去图书馆借书, 我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小的儿子,从懂事开始就有大量书借来堆在他们面前,而且还是按他们兴趣来借的,也不强制他们看.
但他们一直不算太喜欢书的,甚至像常见格林安徒生等童话故事之类都没读全过.可能是太多也会烦,索性就不看了.   


同意。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坚韧,接受失败。

坚持一项体育活动对孩子这两个品质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羽毛球很好,但我家孩子不是特别感兴趣,加上没朋友,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


有道理。我老公是个书呆子,最爱泡书店和图书馆。我贪玩,不爱读书。儿子随我,女儿随爸爸。儿子满周岁抓周,一把上去抓个棒棒糖,一把抓支口红。老公急了,抓起一本书塞进儿子手里,儿子一把给扔出去。女儿两个月时,我躺在床上看书,她躺我旁边。我翻页时发现她在转头,心里她是不是在看书,又试着翻一页,她又转头,眼睛真的是盯着书。女儿五六个月最喜欢啃书,哥哥抢她任何玩具她都不哭,唯独抢她手里的书,她会抓住不放并且嚎嚎大哭。女儿抓周是抓书和项链,所以也很爱美。


国内能到全校前三名的,还有需要补习的?这可真是令人吃惊了。


恩,真是这样,国内不补习的基本是绝无仅有了,尤其是在北上广深,所以我那同学的儿子才显得弥足珍贵,周末放假,他想打篮球只能找他爸,同龄的孩子基本都补习去了。我有几个跟他在一个城市的同学,不过都说,这个只可欣赏,不可模仿,我那同学本身年轻的时候就属于很有想法那类。


最好是参与集体活动的运动,运动算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了吧,40多的人了,还每周跟小年轻一起踢足球比赛,我的小孩都热爱运动。年轻的时候,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基本上带个球字的我都玩,玩的最好的当然还是足球了。


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家长必须是孩子最好的导师,没有之一。我现在就是在想,是不是我有些坏的习惯也会让孩子们学会了,这个就吐了血了。当父母真不容易啊。


这可真的是不可思议了,成绩到了这个份上,都应该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靠拔苗助长是到不了这个高度的,甚至比老师都要强,又有谁能给他补课呢。
或者我理解你说的补课是学校组织的把大家圈养在一起,拼命做题训练,每周只休息半天的那种?


不是,是另外找老师和专门的机构,类似奥数啊,英文啊啥的,就是要拔尖的。这个在国内很流行,越是拔尖的父母越帕输。我另外一个同学的孩子就这么教出来的,他儿子基本不走国内那个高考的路线,每到周末,补习英文啊啥的,都是他自己亲自上阵。


不走国内高考的路线,那是走直接出去留学的路线了,狂补英语可以理解,奥数出国也用不上啊


他从高中开始分流的,直接要出国的,但那个圈子里面的基本人人都补,而且他们有一个学校不参与高考的,但貌似每年有不少学生直接报送清华和北大的,另外绝大部分要出国的。


他们这个培养是真从小就开始了啊,不是一时兴起的,而且孩子从中学每年去欧美参加夏令营什么的,如果单纯说,英文都不需要补了,可他们还是那么搞,我真的是吓一跳。表示无法理解。


这个我也无法理解,教育现在已经走火入魔了。我们那个时候,请家教的参加补习班的,都是极差极差的,说出去都丢人的事情。


哈哈,真的是很大不同啊,我刚又看了下我跟我那同学的聊天记录,他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全市重点中学的三次联考中,考了2次理科第一,这种都每周补习,无法理解。不过他是照着培养精英,接他自己班的思路。他儿子足球也踢的很不错。从小接受过比较专业的训练。


你这孩子爸爸会这么多运动,可以教孩子省好多钱呀。

我们这不擅长运动,送培训班花钱呢。 我家闺女学习舞蹈,滑冰。尤其是滑冰,钱花得我心疼呀。不过呢总归比宅在家里好就行了。


你同学工作么?工作忙不? 我不相信你同学不管孩子的学习。你同学肯定教得比补习班强好多倍。


是因为那时候对教育要求不高,  差的必须补要不就跟不上了.  好的主要靠自己努力.
但考试种类花样变繁多后, 靠个人就不行了, 高手也都补, 补习效果比自修强不少. 这样补习市场就应运而生了.
比如考研,靠托福GRE,   自己凭个人以往学习经验来, 花费力气多效果却不如参加外面高手举办的学习班, ,


可能有个别特别聪明的,在学习上是不用家长操任何心,在高中跟着学校进程正常上课和作业,课余就不再看学习书,高考却在省范围上名列前茅也是有的.   即不苦学也是状元那种的.像这样级别的,家长在外围培养一下 也是属于锦上添花.


我女儿也学滑冰,4堂课就病倒了,至今还有一课未去上。(一对一的课)


中小学那些东西,没啥变化吧。高考中考也就那几门课,谈何花样多呢。我觉得以前是千军万马独木桥,学习不行的可能早就知道没戏了,现在大门洞开,有才没钱别进来,让更多人看到了机会,搏一搏好像还有希望。加上基本都是一个孩子,舍得投入,所以越搞越玄乎了。

至于高手,那都是浮云,我去听过考研的,说有点用就是给你总结一下考点,哪些经常考,这些你自己看看往年的卷子都能搞定的。其余的就是忽悠了。


你可能就是即聪明又成熟的那种了.     我有些同学也是, 自己准备  1992年考研那时甚至都能超出正式录取线100多分的,可能当年是全国前几名了吧.  但大多数成绩好的还是需要参加补习,竞争激烈,多学点分数会更保险.
至于高考花样,前面有朋友也谈过了.   补习是为了更有深度和更专业. 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成啊.


其实,除非在特定的时期,例如国内78年恢复高考,新加坡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或者特定的行业,例如在新加坡学而优则医或者律师,否则学习成绩好有啥用呢?上个清华和上个北航有啥区别呢。


考研的补习,很多都是要考的学校办的补习班。这个基本上属于给画考试范围的补习。所以会比较见效。


自己玩和教孩子还是不一样的,目前貌似只有足球我可以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教教。当然带着他们玩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那两个同学,两个极端,放养的那个目前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类似CTO的职位,另外一个是自己开公司做生意的。我个人倾向于放养的那个,他的教育理念跟我比较接近,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为主,不以技巧为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