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一名密码学博士失业后,为了应付开销不仅伪造文件欺骗多家银行发放信用卡给他,还制造出小儿科医生、大学教授等虚拟人物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和备用信贷。
被告彭坤(40岁,译音)面对132项伪造文件欺骗罪,今天被判坐牢28个月。他在去年3月至8月间骗取多家银行和信贷机构共6万7664元,控方以其中21项罪名提控他,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考虑。
彭坤原籍中国,根据法庭文件,他硕士毕业后获取奖学金到澳大利亚修读博士学位,2007年取得澳洲国籍。同年7月他来新工作,受雇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直到至2013年11月约满后没被续约,案发时无业。
案情显示,彭坤失业约四个月后萌生欺骗银行的念头,多家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上当,包括澳新银行(ANZ)、大华银行、华侨银行、花旗银行和Diners等。
他除了以自己的名义伪造报税单和薪水单,也通过伪造身份证捏造贷款者的身份,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和备用信贷。(联合早报记者:魏瑜嶙)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 … thash.8FJtzqla.dpuf
这也够杯具的
真的这么惨呀,起码干一份其他的工作先维持生活,要不回澳洲再找工作呀。。弄到伪造身份证申请信用卡,又能撑多久呢
我的疑问是,伪造的身份信息是如何通过银行信用卡审批环节的?难道连信用报告都不看一下?一旦用ic号码去查询信用报告,恐怕连名字都对不上了。难道银行连这个环节都没有?
还有,信用卡激活需要发送短信,坡县手机卡几乎是实名的,大街小巷商场遍布摄像头,这些客观条件决定这门生意在新加坡就是死路一条。
回澳洲也找不到。
对啊,我也好奇他是怎么作案的,还成功获得几家银行的信用卡。
那起码干份别的工作,基本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吧。总不能想着靠非法获得信用卡,就能把日子过下去。。现在既被暴光又得坐牢,唉。。
中年博士失业了回国就能有好出路?未见得吧
在ASTAR这种养老的地方混了那么多年,学术能力未见得有多强。现在国内大学和研究所也不傻,谁会收这种闲人呢。
哦对,还有,这人已经入澳籍了。他的祖国是澳大利亚。40多岁的失业博士去澳洲找工作,你觉得会比新加坡容易?
汗。。。原籍国内,不会又引起舆论吧。。。
话说俺认出了档案照的第一张是one card,第二张是amex platinum credit,第四张是maybank ff。。。
不知道中间和最右边的是啥卡?没用过
ASTAR是养老的地方吗?
卡神就是卡神,注意力在认卡方面话说,伪造身份证件方面,国内的案例和手法已经很成熟了
我猜第三张是ANZ OPTIMUM CARD,最右边那张没见过
a star是养老的地方?你还是去多打听打听吧,要真是养老的地方,这位兄弟也不至于铤而走险了。
“他在去年3月至8月间骗取多家银行和信贷机构共6万7664元”,也许除了刷卡以外,他还用信用卡取现金?
我说的养老是指相对于工作的清闲程度而言。并不是job security方面。
2013年11月失业,2014年3月开始作案,中间只有四个多月的间隔呢。。。
起码开出租车也是一份工作,能够维持生活呢
他现在被判坐牢28个月,出来以后,岂不是更难在新加坡找到工作?
也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所,清闲?头顶上时时刻刻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经理动不动就是威胁合约不续了的,谁敢清闲,不想混了吗?
说没有就没有了,话说博士学历,如果申请一些基层工作,人家可能说OVER QUALIFY,也不要。
上次有个美国名校毕业的MBA(本地PR)申请我们OFFICE的秘书,结果HR很婉转地劝她别交申请。
从这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年失业是个大打击,得未雨绸缪才好。
外国人开不了出租车。况且这人也放不下身段去做。
以前那人其实有些不同,那人年纪也不小了估计也没什么经济压力,开出租写写书,完全就是退休模式。
这家伙才40,大概屁股后面一堆债主。
这个人才40,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负担应该不少
贷款买了的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实在保不住,只能卖掉房子了
密码学博士,貌似很深的专业
相对于还算是有真材实料的phd,mba就是一个笑话。这玩意锦上添花可以,拿来当改变命运的,那就是搞笑了。
这家伙也算是有归宿了,至少衣食无忧啊,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住了。
这归宿
看了一下钱包里的ANZ卡,第三张不是这货……
归根结底,世界上不需要这么多的phd。。。。
早期毕业的phd都捞到了,后面有样学样,和股票一样,追高,悲剧了。
估计反对党又要拿这个做文章了。
看来大家要给一个道歉给顺哥。
坐等顺哥评论
上有70老母,下有1岁孩子,老婆还在国大念博。。。
弄明白了,你混得不如你国内同学好的根本原因还是你自己懒了。懒的人在哪儿也不会有出息的。
所以没必要整天把人家别人的成就挂嘴上了,人家混得好是因为付出了与辉煌相对应的汗水,而不是因为在国内这件事情本身。
你来坡县多久了?其实在坡县如果你03年买房 到现在的话也涨得一塌糊涂了。
当年非典时候 这边的房子可是死活卖不出去的,四十多万的公寓比比皆是,现在一个个都涨到百万以上了。
别说03年买房,即使09年买 到现在也涨50%以上甚至翻倍了。
举两个我以前银行同事的例子:
同事A:09年在KOVAN买入永久地契排屋一套,买价190万不到,现价350万。
同事B:09年在SIMEI买入新开盘CONDO一套(1400+平方尺),买价900K出头,等12年即将TOP的时候以140万转售给了其他买家。净赚50万。
是啊,既然没人家的商业头脑+吃苦精神,就别羡慕人家手里的银子。
跟不同的人比较收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即使他们是你的同学。有参考价值的只是你自己罢了。
可以try着寻找一下国内的机会,看看有没有科研机构或大学能给你提供永久合同而且还待遇丰厚的,如果有的话麻利回去,没有的话就继续战战兢兢地在这边打合同工,说白了谁也不傻。
来了16年却没有把握住09年以前房市低迷的机会多入手几套房产,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新加坡:怪我咯?
现在回头看09年,纯属马后炮
人家是博士啊,高智商的。你想都不敢想的,他做到了。虽然做多了被拿下了。
你说话怎么这样一针见血呢??
不是的。大多数都是合约工,合约满了老板要可以安排接下来3年的工作/确定的项目才可以申请续约。还要评估过去的表现和顾客的反馈。
有些同事/科学家加班到第二天的,周末加班是很正常的,还没有加班费的。
这样算养老吗?当然,你表现很好,老了应该也有机会做的,毕竟不是体力活。
谢谢帅哥科普!
接下来新加坡经济平庸的话就不一定有足够项目了,外国人和绿卡续约会有挑战了。不用太久,就今年底开始。你注意观察一下。
都是道听途说,很容易续约是扯淡,加班到第二天更是扯淡
我亲自认证的。你太无知了。
你是在里面工作的还是听说的?
我是在里面工作。我亲自认证的。就我隔壁的同事。
那么你隔壁的同事加班就代表astar的所有人都加班?
原文:有些同事/科学家加班到第二天的,
你看不懂吗?还是故意找茬?
应该是反过来,是因为太呆才去读。有些人选择继续读博,不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做研究追求知识,而是害怕进入社会。有社交障碍。这种情况的人比较适合去美国的大学,美国大学比较包容。新加坡啊star,据说里面的人际关系也是很复杂的。EQ不高的无法在astar混得好
新加坡astar不是跟美国实行终身制,而是合同制,要不断要续约,就是为了防止你说的这种闲人。别把老板当傻瓜,当员工开始闲的时候,就是开始准备被炒鱿鱼的了
个别例子不能乱用有些,否则新加坡每天都发生偷窃案件,难道能说有些新加坡人喜欢偷东西?
不列举出来想误导人家以为新加坡没有小偷吗?
部分人还是混几年就回国当教授了。不用担心续约问题。他们就比较轻松。想长久的人就有压力。
半天没上来,此贴已歪成讨论ASTAR是不是退休的地方了。。。强
道听途说想当然的人太多了,还回国当教授,真有这种好事也不用在astar当孙子整天担心续约的事情了。现在新加坡这边毕业的,一线城市能进高校就是烧高香了,学校档次稍微好一点的,都要求从博士后做起,能给讲师就谢天谢地了。运气爆棚给你个副教授,但是你知道副教授也有各种猫腻吗,系里认可的副教授,享受副教授待遇,学校认定的副教授,这些区别大了去了。
至于正教授,对不起,除非在这边大学已经是副教授以上,否则别做梦了。
做梦的,建议搜一下浙大涂博士,正宗牛人的结局,有助于清醒一下。
从一些网友的讨论来看,学历离博士还有着十万八千里,见识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在60岁之前,还没有做到财务自由,在哪里退休/被退休都是悲剧。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一场悲剧正上演。。。
帅哥,俺没看懂你这回帖呢,神马悲剧,神马女人为难女人呀
这个帖子是深奥的,只可以意会。你看不懂没有关系。忽略它就可以了。
从一些网友的讨论来看,学历离博士还有着十万八千里,见识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你太赤裸裸的歧视没有博士文凭的网友了吧?
没有博士文凭就不可以理解博士的问题了吗?你确定只有母鸡才有资格讨论鸡蛋的味道吗?
这个和歧视无关,学历没到至少接近的地步,看问题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哈哈,是啊。让我们对啊star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涂博士的悲剧主要是个人性格问题和家庭原因。性格问题是肯定的,也是主要的。家庭问题是爆发点,虽然事后男方女方各有说法,但双方父母不和,男方姐姐和涂博士太太有冲突,这些都是事实。没有证据,我不敢说涂博士老婆有什么错,但可以肯定的是,涂太太没有给予涂博士足够的支持。我想起李安的事情,李安曾经一度几年没有工作,打算出去找工作弥补家计,李安太太劝阻李安:这个世界学计算机的人有无数,但李安只有一个(大意)。
都跳楼了,肯定是性格问题了,毕竟外部环境再怎么恶劣,跳楼还是个人的主观行为。
但是我看报道,涂太太可不是无知的家庭妇女,好像也是博士,在美国已经找到了工作,是涂博士非要毅然回国的,结果被学校骗了。等于是涂博士把涂太太给坑了。
举这个例子,是说明国内学术环境的恶劣,涂博士本科就是清华的,然后美国名校,都落得如此下场,这里有些人还在做梦。可能是认为自己情商比较高,回去学校领导一看就大喜,会加以重用?
涂博士是因为职称问题跳楼的吗?
什么找到工作,那是女方的一家之言。 先再次说明我不觉得涂太太有错,但女方的说法明显夸大。涂太太在国内是什么大学的,在美国什么大学的博士,女方都是语焉不详。涂博士姐姐的说法,就是不入流不知道哪里的博士。这种水平能在美国找到什么好工作?说什么涂博士炕了他太太,太夸张。以此指责涂博士,太过分。
我觉得涂太太有两点值得肯定:愿意为涂生了孩子,愿意跟着涂去美国又回来。但从女方的说法,涂太太觉得自己牺牲很大,对老公和老公家人颇多不满。所以我说涂太太没错,但不够贤惠。贤惠是心甘情愿做出牺牲,而不是认为做出了牺牲,就以此来要挟对方。老实说,这种女生现实中很多,她们确实为老公和孩子付出了很多,她们的牺牲值得肯定,但同时她们也会唠叨老公甚至对老公和老公家人冷言冷语。
的确没有女方详细的教育背景,但是作为清华本科的人,找的不会是多差的,能在美国拿到博士,也算是了不起的。就算埋怨涂博士,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此瞎了眼,被埋怨有啥不对吗?
这个帖讨论的都是博士的问题。自己是博士或者配偶是博士的都来说说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工作前景等,让大家多了解一些
唠叨埋怨没有不对,所以我先强调她没错。我只说不够贤惠。唠叨和埋怨是家庭的地雷。 至于女方的学历问题,如果是好学校,以女方的强势态度,不会拿出来说?
不得不又提祥林嫂。祥林嫂有错吗?没有。她的命运如此悲惨,还不让她重复诉苦? 她没有错,但很烦人。路人可以躲得远远作为故事看,但家里遇到一个祥林嫂,那真是会被逼疯。
这个同意,点到即止,没必要为洒掉的牛奶哭泣,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在这边只有新公民才可以驾德士,他可以去驾巴士
看完全部回帖后发现完全插不上嘴的飘过… …
文化程度低就是要命啊… …
哈哈,握抓
哈哈,看到卡神我就想起你那句评论我看懂了,哈哈。真怀疑在新加坡还有你不认识的卡
赶紧给我哥发个微信,告诉他他只有NUS学历也能当副教授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得给祖先上香了
就业晚失业早,博士投资收益咋能这嘛低啊
这个公司,是我遇到最多能干的同事的公司。是真有功夫的那种。和这些同事一起工作和沟通非常舒服。感觉这里有点像侠客岛。即使被淘汰的出去,功夫也不会太差。
如果你认识DR. TONY TAN, DR. VIVIAN 他们,你也许就不这样认为了。
时代造英雄,我的老师,同学,师弟师妹们三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一切。
那个老师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土鳖,本硕博都是本校读的,能力一般般,但是读得早,我记得大概32,3岁的时候就是教授博导了。
我的同学是学霸,本硕博也是本校,美国三年博后,算是进化版土鳖,当年成绩在系里面顶尖,但是现在也只是个副教授,升正教授遥遥无期。
至于后面的就更惨了,本校毕业的根本不能留本校,只能去差几级的学校,还很难进。
哇,想不到这个板块还能看到教授博士级别的人来发帖,真佩服这些强人啊。
新加坡对读书搞学术的还是不够尊重,在有些国家,对这些精英不可以直呼其名的,必须称某某教授,某某博士,甚至护照上都可以直接加上title。
除了博士,也许还有部长。听说杨导也来过这个论坛。一句话,藏龙卧虎。
干什么都要抢在前面啊,博士有教授的待遇真的是读得早的,这十年毕业的博士……唉,不说也罢
干啥要早也不完全正确,准确来说是干啥都要赶上趟。
和国内生猪养殖一样,大家一哄而上,猪肉价格必然下跌,第二年养的人就少了,猪价又会涨上来,第三年看好的人多了又一哄而上又赔了,周而复始。
你的贴值得一看,为什么要大把大把删除呢
三哥的比喻总是那么浅显易懂:)
什么时候都要手上留有余钱, 最好可以周转六个月, 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
我的邻居是一个德国男+菲律宾女,双方都是ep层次的人。整租一套hdb,有女佣还有一个小孩子。前几个月男的失业了,结果立马辞退女佣自己带孩子,房间也租出去。
结果前些日子看到他,又找到工作了,又请了一个女佣。
我就纳闷了,难道一失业立马就经济困难了?一点积蓄都没有?换女佣租房间这种事情多烦人啊。
老外一般都活在当下,对于明天,没有那么多准备,而且储蓄观念与华人不同
人才那
失业不至于。最多是转型。其实不必担心。看看人类的历史,新事物出来会淘汰旧的方式,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如今人类的技术比起100年前发达多少了,但如今我们的工作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了。
Dr. 也开始批量生产了,为了高校排名,可是对应的职位一直没增长
工作时间自己控制的啊。为什么要这样拼
这个才是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