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肯定的 一朋友外婆来,结果摔断盆骨,入院手术,好像总共两三万呢,另外一个丈母娘来好像肺炎,不到1万。
呵呵,每次我妈妈来常住一俩月,我都会立刻投保,因为实在病不起。
不过她说国内其实也有类似的保险,而且保你在国外看病产生的费用的保险,我俩都是国内国外都投住院保险。
你是已经有账单了?还是在预防的阶段?
请关贴
有啊 女儿是pr, 从马来西亚来的。她妈妈开刀治疗眼睛,就是分期付款的。只是金额嘛 因为事不关己就没深入的问
通常医院不会完全不给你还钱的机会和方式。
他们有自己的后勤还款部门,你出院前直接和护士说你们需要安排还款方式她们会告诉你去哪里办理的。
会发红单过去的,而且信封上会写着:你知道吗,你的邻居们都是及时还帐的。(大意如此)
我楼上的一个印籍孕妇(现在已生了),不知道什么病住院,她说要用公积金全付,可是医院却说不行,部分得有现金payment。她就拒付一段时间,因为她说不论是她还是她的老公,公积金的户头里都有很多钱。医院结果红单一直寄过来,有次分信的分到我家信箱,我拿上楼去,她这样说的。
ps:她应该是知道,我看到信封上的内容了,不得不说明一下,怕我误会。
不客气,通常是没有利息的,我生大宝的时候因为娃娃生下来就是外国游客身份,但是因为她早产住了几天ICU,那时年轻,还不起总数上万块的账单就去找这个部门了。
她们通常会问你能一个月还多少,然后算,通常她们有一个最长还款期限。多数情况下是你可以负担的起的。
置于后续你还款的问题,我觉得你在一开始就最好算一下自己一定可以还的数额,然后按时还钱。我是觉得医院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帮你安排还款了,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
而在新加坡信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失信比失去钱来的重要的多!而你失信的极致就会被限制出境送上法庭。
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医生护士和照顾等级你没办法换的,只有病床费用是可以扣的。但是你可以直接和医生说请在考虑治疗方案时用尽可能少花钱但有效的治发。大多数的新加坡医生都是有医德的,他们会为你的实际情况着想。也可以现在就去找那个部门问一下有没有可以减少费用的方式。
最后能不能再商量低一点我就不确定了,因为当时她们安排我分两年还款我已经感激的不行了,就没问过。你可以尝试一下,人到没办法的时候有什么选择都会试一下。
她们是计划好来新加坡治疗眼病是么?
不客气,正好有事情今天晚睡,也正好你有急事。不过其实你说的具体法律责任我真的不懂,因为我不是学法律的。
但根据你说的你是老人visa的申请人的话,我的理解就是你是visa的担保人。很多人都以为你只是帮忙申请visa,并不对老人作保,其实并不是,申请者即为担保人。如果你是担保人,就算你不签署还款协议,你也承担的相当程度的责任(是责任哟,不是义务),因为visa担保人承担几乎所有visa持有人在新加坡出事后善后的责任。如果你也不是老人子女的话确实没权利和义务让你签什么,你可以选择不签的。但是医院是否就你是visa担保人而追诉你,就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律师了。根据我们以前的经验是(不是亲身经验,但是俺们经历的坏事儿不少所以恰巧知道有类似欠款情况),如果你担保的人欠钱未还走掉的话,你就会立刻进入移民局的黑名单,同时会影响到以后的所有跟移民局所有相关的申请,全部拒绝的,至于最后是否影响你的社会信用度这个还是最好问律师。
而且我记得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新加坡人在荷兰看病,死在哪里,家属没钱送骨灰回国,后来全新加坡捐款带回他骨灰的事情。其中一部分的捐款就是用来还他在荷兰欠下的医疗费用的,虽然报道说医院可能会waive掉,但是这个筹集捐款的人也在文章中说可能是新加坡外交部介入的结果。我想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荷兰,当病人有钱后第一件事就是还清拖欠的医疗费。同样在新加坡也一定有什么样的防御机制让医院确定可以收回钱。
不过我觉得医院并没有错,在发达国家医生本身就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所以医疗费用也特别高,医院愿意协助想办法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在我看来已经很好了。但是两天就一万多确实好高,他们送的那间医院费用这么高?(可是我算了算我女儿几天基本上没用任何抢救设备,只是用了ICU的加护条件,连保温箱都没用就将近三千块一天,算算你讲老人有病有可能有抢救或者手术这些的,这个数值应该正常的。)
是的 只是女儿赚的不多
4k的医药费是假定的意思吧,新加坡医院除非政府医院,而当事人必须是公民才能获得津贴。
外国人的话基本私人或政府医院,付的价格都是一样的。
而且私人医院的话,应该会要求你们给deposit。
数额大概是预估治疗费用的80%(已扣除可使用的medisave部分)。
新加坡的医疗费用确实很吓人,我最近才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而且新加坡公民的话政府医院私人医院真的差很多很多。
嗯,说实话很多新加坡人都搞不清楚外国人和新加坡本地人的差别,他们甚至自己都搞不清楚外国人一定会收b级病房的费用等各项政策。她们忙着投诉自己的政府不好,却不愿意自己花点时间了解政府所作出的各项福利新加坡人的政策,都自以为是的以为是一样的。这种情况面对服务对象是外国人,其实经常发生,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要搞清楚相应的政策。
而我相信她说4000块是根据你是本地人的情况,可以扣cpf和保险可以报销的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她只是说一个大致的数额,并没有具体指最后就会4000,这个估计你要问清楚了。
还有她的工作是告诉你你的选择,所以她一定必须要告诉你可以选择不还,不过通常她们会告诉你如果你不还可能会面临的情况,这个通常都是在你有询问不还的后果的情况下。毕竟她们也希望你还钱的。
是呀,以前我也不懂,有了经验后才深有体会。所以在新加坡买医疗保险非常的重要
一张机票几个小时就可以回国了。既然选择这里较高的医疗水平,那就付钱。
恩, 从ICU转出第二天就已经在准备转院,以便查找真正病因.
最后,刚刚与院方已趋近达成一致,等final bill一出来,这个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简单的说,如果你不愿意承担这笔医药费(以不是至亲为理由)
但是你未来在所有政府部门,你申请,BTO,SC,PRrenew,孩子奖学金etc都会备受考验。
就好像被告破产一样,只是你的算是信用破产吧。
我个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