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m………………..

这人不是据说国内背景挺强大的么


有本事的人就是任性


新加坡不是一直在讲缺人才吗,怎么这个高端人才要搞到去开出租呢

听同事说, 开了两年出租, 后回国了聘为一个生物科技公司搞抗体的总经理加法人代表.
这反差太大了.


他开出租那两年不会都在搞人体实验吧?


说的是菜明杰吧,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还出了书。后来据说是一个煤老板出资5000万搞了一个生物科技公司,干了5年没有形成什么产品,现在要关了。


弘业新创抗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名杰
蔡名杰博士1985年赴美国California州Stanford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获得该学位。1990至1992年在美国Washington大学遗传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遗传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L. Hartwell教授。1992年起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首席研究员。蔡名杰博士从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30年。2010年,蔡名杰博士回国担任弘业新创的法人和总经理职务


话说 为什么当年他会去开出租车呀?


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 (IMCB)是ASTAR 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菜名杰是最早加入的PI之一,可以算是元老了。开始所长是个本地华人,菜较受重用。后来经发局高层易人,老所长失势,远走加拿大。所长一直由洋人把持。那些年间,辞退了大批华人PI, 菜是其中一个。 内心里菜是不服的,认为当时科研水平相当的洋人PI 并没有被裁退,甚至还在继续增聘。开出租可以说是他宣泄不满的一种独特方式。


原来如此 多谢科普!


听着好像不对头,洋人把持会排斥华人,然后招大批洋人来?新加坡对洋人的吸引力不大吧。你说的要是阿三我还相信。


这有什么不对头呢,三哥不也是这么做的吗,头是三哥,马上下面就会一堆的三哥。
这个博士的事情上过报纸的,就是这么回事。


三哥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很正常,而且三哥还是很喜欢来新加坡的。
新加坡这边科研水平又不高,相对欧美根本不算个啥,洋人老板就算是想全招洋人,也没那么多洋人愿意来呀。


新加坡对洋人没有吸引力? 看看那些高级公寓里面住的都是些什么人吧。有人说过:Singapore is the last wonderland for Western…


洋人在你心目中就那么高大上阿。有空回中国的大城市看看,多少洋人在那里打工讨生活呢。。。


新加坡小,来几个人就挤满了。
另外新加坡对于洋人吸引力还真不错。钱多税低治安好。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薪水去估算洋人的收入。
另外洋大人改朝换代招一批洋人团队的事屡见不鲜的。


在这边外资企业担任高管的洋人当然愿意过来,高额补贴拿着,职位上浮,回去有可能提升等等。底层洋人也愿意借着洋人的名头混吃混喝。可是,做科研的这些,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并非高管的洋人,你说来这里图啥?你去astar看看有几个洋人呢。


其实你在发言之前可以去查查imcb以前有过的洋人director, PI, google一下不费太多时间的,从Bill Chia, David Lane到 Neal Copeland 夫妇,你很容易查到他们在生命科学界的地位。如果你跟各种洋人接触过,也许对他们的评价会有所改变。追逐名利,裙带关系,排斥异己,华人做的出来的他们也一样照做,而且做得更加理直气壮。如果我说的话损害了洋人在你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我在这里向你道歉了。。。


你没理解我说的意思,洋人当然有好有坏,洋人高管排挤华人排挤什么人都不奇怪,把谁赶走都正常,但是把人赶走招来的都是洋人,我就奇怪了。


我认识的新加坡本地人,poly毕业,工资几年后到现在也有5000了,ite毕业的也有3000多了。至于那些ntu,nus毕业就更别说了,总之过得比我同辈人好。那种整天叽叽歪歪抱怨外国人抢走他们工作,新加坡生活费太高的本地人,真不知本身是多差劲日子才那么难过。


我当年也在IMCB呆过,这件事情就跟报道的一样,因为换了红毛所长,很多本地或是中国籍的PI都被裁掉了,那时候是新加坡卯起来要搞生物科技的时候(2000-2012),整个Biopolis到处都是白种人,一片欣欣向荣,政府拨款不遗余力。而Neal Copeland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ASTAR狂砍经费,IMCB有一半的楼层研究室被清空出租给生技公司,大把PI博后失业,我的老板也是那时候被迫回去NUS。
那时院内有一个八卦,说是某个HR的email不小心寄错人,发给了全院,内容是所有PI的薪水,大家愕然发现同样是PI,白种人的薪水最高,日本次之,接下来是本地/中国/印度籍PI,当时在院内引发了不小的风波,但是大家都很识相(认份?)地默不吭声…
新加坡在科研引进白种人根本不是什么新闻,而当时欧美经济也不好,很多经费都被砍,所以不缺乏看上新加坡发出的高额薪水(我老板是日本人,年薪有50万新币)的FT,他们也乐于来新加坡赚个外快。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加坡的生技产业依然没有发展起来,政府已经要认赔杀出了,很多来新赚了好几百万年薪的顶级PI也回国爽去了,剩下的只有一个不知道能干嘛用的Biopolis还有一大群彷徨不知终日的研究生/博后….
生命科学误我一生啊!


对于该博士谁有比较完整的时间线介绍?


他的弟弟蔡名照


他们的公司网站:http://www.innovabtech.com/


新加坡对洋人的吸引力很大
他们在这边有人上人的感觉,基本上欧洲光棍到这里后女朋友一年好几个,爽的一屁潦倒


他之所以会火是因为他当时把他的开车经历写成了blog


我一点都不奇怪底层洋人跑来混吃混喝,不自尊自爱的人哪里都不少。
之前我是奇怪对于受过高等教育又非高层的洋人来新加坡图啥,后来看了33楼的,才明白那是特殊时候特殊情况下的特例,简而言之就是新加坡政府当了一次大头,被忽悠了。


新加坡没有资源,只有任摘,才有机会。。。好好的东西,哪里轮到新加坡呢?到目前来说,新加坡还是赢多输少。


那个房钱早晚要还给他们的, 而且还得付他们利息。什么时候能全部拿回, 都是遥遥无期的事, 政策天天变来变去, 想着各种办法不还你, 这与税没多少区别? 只不过你还年轻, 没觉得这税多重要。对于那些50,60岁的本地人来说, 可大大地不同。

而外国人不用上这个税, 拿到手的都是现金, 说走就走, 真爽死了!


哈哈。你这个已经很高大上了。我搞机械加工的,才悲崔呢。。。哈哈
刚刚跟他们续约了一下。听说以后没有永久合约了。我等等看。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只从这个点来看,外国人是比较便宜,他们还有房屋补贴呢。新加坡毕业的外国人就没有。
但外国人买房比较贵,外国人孩子读公立学校比较不容易,比较贵,比较没有奖学金。。。对比,要看面。
新加坡要吸引人才,不能每个点都杀。。。钓鱼还给条蚯蚓呢。


投了这么多钱下去,对经济到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公司可以受惠


cpf说来说去,还是少部分不自觉的人绑架了大多数人,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负责,认赌服输,到老了钱不够花饿死不求人,那政府也没有必要搞这些东西。


兄弟已经成功转型了?


update一下,菜博士现在回到了新加坡,在TLL租用一个实验室继续做抗体科技公司,资金来源不清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818。。。


也许菜博士此时正在看这个帖子,边看边笑


做基础研究的,本来就不会马上看到效益,它是提高整体科学水平后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就像牛顿发现了那三大定律当时的公司企业有什么受惠?但这些科学进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加坡政府刚开始的思想就是要提高新加坡的科研水平,让全世界知道新加坡也是可以搞科研,培养出大批科研人才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吸引大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新加坡。当时也对漫长的过程有心理准备,这就是imcb这类研究所能够蓬勃发展了15年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李家千金出来说这样搞太浪费钱,看不到效果,整个新加坡的科研投入开始转向。现在讲究的是translational science,一切要马上转化成产品才行。新加坡的重点发展一下子从生物科技变成航天事业了,可以天天放卫星了。。。


要说小国不适合搞科研,以色列那么多科技公司就没法解释了。莫非是现在的这种教育把孩子从小就给教傻了?
长大了可能是个好员工,但是离创新就差着十万八千里了。


等三哥的孩子上了本地主流学校就知道了, 那种Open Question答题必须格式化, 一个词都不能错。

从学校到军队,他们努力培养Yes Man!


那你给说说俄罗斯是肿么回事?


难怪这么多yes man 哈哈


我已经从生命科学界永远推出了,当年念了个硕士,当了几年实验室助理,发现自己真心不喜欢科研界的文化和没有很promising的未来,毅然辞职去念编程。
后来几经辗转,当过短短一阵子码农,干过银行客服,现在搞外汇……

如果当初我跟随自己的喜好去念IT,现在我的人生应该不会这么崎岖。只能说年轻时好傻好天真,以为未来就是生科的天下,进去科研才发现错了,即使念到PhD也不过就是帮老板发paper的低价劳工,还永远看不到未来…


现在搞搞外汇事业,虽然不是什么收入高的工作,公司也不是高大上,但是我喜欢这行业活跃以及看实际的气氛。


我比你崎岖。我搞机械的,这行在新加坡混不下去了。现在在研究院,还没有好的文凭。也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没有明确的下一步。
我想去国防部或者DSO什么的工作看看。新加坡的国防部,不会也是合约工吧?有人知道吗?


你经历和我一位SM的学长很像,读完生物本科硕士好像不好找工作结果去学编程了。。
当时他也是感叹一开始就学IT多好。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呀。


很遗憾很多学生选科是看未来好不好赚钱而不是有没有兴趣…这种现象在华人社会似乎比较常见。


我们这一代人都那个叫陈章良的家伙害了。。。


dso 的研究所,国大里面就有一个,以前有perminant position, 现在好像也没有了。都是by fund, 有钱就有job, 钱用完了没人再投资就完蛋。。。


华人社会生存压力大,底层收入低,自小教育就不鼓励什么兴趣,什么自由发展,所以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工作的人寥寥无几。
能奔着挣钱多的目标去那还是好的,就怕连这个目标都是忽悠。
当年生物算是忽悠了一大票人,还有光学,忽悠成了全校差不多收分最高的专业。

如果能把兴趣转化成工作,那就真的是不得了了。我之前公司的一个美国同事,半路出家,读了一个可能是三本还是四本的美国社区大学,但是对干的事有兴趣,短短几年,就成了技术大牛了。


我发现你上论坛一半的时间要花在删除自己的帖子上,剩下的一半全是在修改自己的帖子。
发帖前多花点时间想一想,就不会去反复修改,或者又后悔。


居安思危是对的,但是动不动就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就没必要了,我认识的phd也不少了,人家活的好好的,哪有说的那么玄乎。


新加坡本来就不适合搞基础研究,如果为了招牌效应而花大钱去搞基础研究,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新加坡就应该搞应用科学,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科研。


呵呵,这就是搞科研的一个通病。


阅后即焚


新加坡为什么不适合做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的实力,又怎能做得了应用研究?


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拿这么多钱出来做几十年还不一定出成果的研究就是浪费!
举个例子,诺贝尔那些获奖的成果和新加坡一毛钱关系都都没有,即使新加坡花大钱搞了个诺贝尔奖的成果,除了给新加坡长脸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效应。
NUS,NTU那些paper,对新加坡经济,对新加坡社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没有,你举个例子,哪怕一个例子都行。
花这么多钱,如果用来开发对新加坡有用的东西,比如烟霾,比如登革热,这些东西远比搞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用


没有基础研究的实力和人才,凭什么做应用研究? 你说的那个登革热,新加坡已经搞了多少年了,投入多少钱了?又产出什么东西了呢?照你的逻辑,美国的nih 早该解散了,哈佛MIT的那些实验室早该关门了。研究出的东西有屁用?


这哥们太不厚道了,都像你这样,BBS 都不用开了。
禁止他发言算了。


新加坡怎么能够向美国看齐???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起基础研究而且也必须要建立系统的基础研究,这是大国之间的事,和新加坡一点关系都没有!!!
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基础研究的实力和人才,就搞不好应用研究???那这些跨国公司都没法活了,有哪个跨国公司花大把钱搞基础研究的。新加坡搞其它东西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按照公司模式治理,为什么对科研就没有按照这个思路来管理呢,估计决策的人被忽悠了。
登革热投了钱没搞出来,加大投钱力度继续搞,这是新加坡必须的,就像水处理一样,再大的代价也要搞。


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冲你这一句,不用跟你辩论什么了,家庭主妇的水平。


呵呵,别以为自己多高大上,我n年前也在欧美著名大学搞过科研,那里的科研模式,说了你也不懂。
新加坡这里的水平,我只能呵呵了


前几天在微信圈看到两则有关科技的帖子。一是好像个在北京的瑞典人研究出了一个把雾霾收集起来做成黑宝石的东东,还有一个是注射晶片,彻底解决近视眼的问题,据说这个技术能在2017年正式运用。我可是无比期待。打消了去做近视眼激光治疗的念头。就等这个植入晶片了。


如果是真的就太好了。


帖子发了然后又费劲去删掉内容,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这哥们就该被踢出论坛


李家千金是哪一个?


做neuroscience的那个。。。


哈哈哈 务求不留痕迹 有点OCD的赶脚啊


给那些不明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什么关系的人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实验室,专门做细胞内核糖体的结构研究,也就是研究核糖体由哪些蛋白质构成,各种蛋白的结构等等,这基础的不能再基础了吧? 就是这样的实验室,后来发现人类和细菌的核糖体结构上在某个地方有很细微的差别,而就因为这个差别,有些新抗生素只能特异性的结合在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就这样新的抗生素诞生了,后来因此得了诺贝尔奖。如果你还看不出来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有什么关系,那我承认,我教不了你了。。。


人类登月计划,算浪费了吧?它的回报是投入的7倍。
几年前,目前火热的汽车尾气的问题,被paper发表了,没有人关注,不一定是没有用。
我觉得科研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前面的六个馒头,只吃第七个馒头,这样的好事也轮不到新加坡。


剩下点点球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有关蔡名杰的消息。记得我见过他两三次吧。第一次是在中国大使馆的某一年的国庆晚宴上,他正好排在我们一家前面等候安检进入。。。
再一次是受邀去他家喝酒开派对。。。
还有一次有点不记得在哪里的饭局又见过他了。
他也是炒股高手哦。很专研股市各种信息的。。。。。


蔡教授当初90年代为IMCB录取很多中国博士生,许多人受惠于他。而且为人正直,令人尊敬


谢谢。那不考虑DSO了。国防部和MinDEF呢?有没有人知道他们有没有perminant position?打合约工太纠结了。
我以前在南大的胆马戏试验室打工,他们终于开始有perminant position了,马教授争取来的。我们的项目却先干了,我的工作就被牺牲了。
心理不舒服的。会自卑。更自卑。


高大上。


不懂你还能google 到 a taxi driver diary 这是他blog 的名字

08年听到他被裁 同样做research 的 也是心里凉凉的。


人生会经历很多高高低低点 现在回过头看,Dr. Cai 被裁也许就是一个转机,在Astar里面吃安稳饭吃久了,40多岁转眼混到50多岁。后来听说他回国了,也许是最佳时期回国,创业也好 当教授也好 都比如今回去的人时机好多了。


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间茅屋 时代说了算。 我们能不能吃到猪肉 时代说了算。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timing timing timing


考虑申请当公务员。我不知道,怎样算是公务员。做老师吗?
我知道国防部不容易进去的。但一定有办法的。我先问一下,进了以后是不是就稳定了。才去努力。
我不会写文章,也不喜欢写东西,都是我的同事们写的。我做Co-Author而已。


这位老太太每次出现,都会有意无意的透露点高大上的信息,不是和这个高官吃饭了,就是和那个名人见面了。
前些日子马云网的股票跌得连裤子都没了,老太太大概都没什么兴致上网了,这两天终于又回到了发行价,终于又可以出来露个脸了。


蔡名照出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 其兄曾在新加坡驾德士
http://news.nanyangpost.com/2013/04/Cai-Mingzhao-Cai-Mingjie.html


新加坡到底有几个教授级别人物驾出租车啊?上次好像听说一个国大的教授驾出租车。是他吗?还是另有其人?


等一下,蔡名照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职称?


Dr Cai有骨气,敢于反抗不公,他去开出租应该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是用这种方式抗议不公平。


我比较怀疑开出租是为了抗议不公这种说法,根本起不到抗议的作用。


不知道蔡博士驾TAXI是不是为了抗议不公. 但肯定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驾TAXI的.
不管怎样蔡博士的确是有才, 短短一段驾TAXI的时间就出了一本书. 要是真正为了生计驾出租车哪有时间写博客出书呀.


记得他blog里面曾经写到他开出租车的理由。

世界辣么大 想多接触不同的人群 想多接触社会各层

很多干it的哥们儿 最近说想换换生活跑道 哪怕干干体力活都好


蔡博士那英文以及文笔让大部分新加坡人汗颜


不知道当年开掉蔡博士的那些洋人现在怎么样了


呵呵,我回新加坡通常只和老朋友联络一下。确实有一个两个老朋友现在是名人夫妻,比如IMCB的头。。。但是我还是当他们是老邻居啊!至于和谁吃饭。。。老朋友们多日未见,肯定都会提出要一起吃个饭。。。有时候我无法分身安排时间,就只能把两拨人集中在一起开饭。。。

说真的,如果我哪天发网上公开说我某日要回新加坡一趟了,可以预计要提出见面吃饭的网友会更多了。。。
不要以为我没有上网发言就没有声音了。。。其实我回国这么久了,还是经常会有新加坡网友发私信来问我问题,咨询一下自己的困惑什么的。。。
谁让我一直这么热心肠呢。。。不过好人还是有好报的。。。比如你说的阿里巴巴股票就是网友帮我19美金买的。。。担啥心呢?再跌也跌不回去吧?!
呵呵,都马上要花甲老太太啦,什么高大上的?就都免了吧。。。做人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
现在杭州秋高气爽,桂香袭人。在露台上把玩石头插插花种种菜,跟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还是很舒心适意的。
如果蔡博士能有机会来杭州,我也是一定要请他来我家喝茶斗酒侃大山的。。。


她难道能决定经费分配?


大姐退休生活甚好

大姐老公应该是拿了杭州领军人物

各种政策优惠。


她不能,谁能?难道要她哥亲自说话才能?


人家早就回去了吧,LZ火星人啊


你说的有对有不对的。其实我退休已经好多年,一直生活挺好的。能够回杭州老家养老就更好啦。。。
先生也是到哪里都一直做事业棒棒的。他回中国发展是拿了中组部的领军人物。这次也有参加了 9.3 大阅兵的。。。
在此衷心祝福大家的事业生活也都能够随遇而安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