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定义的讨论在中国可红火了,你认为在新加坡什么样的人家算得上中产呢?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贴一篇网络上找来的文章抛砖引玉:
========================================
瑞典2002年瑞典人均GDP为25400美元,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85%的家庭拥有小轿车,75%的家庭有电脑,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别墅,70%的家庭每年出国度假和旅游。在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中产阶级是一对父母,一对孩子,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
日本韩国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上线大约是6.8万美元,底线是4.4万美元;韩国在2万美元到3.6万美元之间。
德国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中产阶级大约占50%,富人占10%。目前,有相当多的德国中产阶级租住公寓。据调查,德国一栋房产的平均售价为26.3万欧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人员一辈子全部工资收入的35%。
香港台湾中国香港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在2万美元~4.1万美元之间;中国台湾是2万美元到3.8万美元之间。中国大陆 在中国有房且年薪介于6000至1.5万美元的3.5亿人口
美国美国交了税后,享受到了该享受的所有好处,上高速公路免费,汽车年费为不到几十美元,考驾驶执照12美元。没有养路费的说法。买车: 中国缴税,美国退税。在美国,年收入在4万到2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都属于中产阶级的队伍。美国的中产阶级分子在企业中大多担任中层管理职位,其中不乏“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会计师、计算机技术人员。有一种说法这样描述美国的中产阶级:“住在郊区,有1幢(分期付款)2间至4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1只狗,2部汽车。门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新加坡新加坡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的房屋分为政府组屋、共管式公寓、私人公寓、私人排屋以及私人别墅几个种类。中产阶级一般选择私人公寓或排屋。私人公寓一般为比较豪华的结构。排屋又称联体别墅,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洋房,拥有自己的庭院、停车场。
法国房租约占巴黎人月收入的1/3,甚至1/2。巴黎市中心平均房价每平方米2万多法郎,而在巴黎西部新建的豪华区,每平方米则达20万法郎。城里住不起,中产阶级以上的巴黎人便纷纷到乡下建“行宫”,每到周末开车到乡下度假。
印度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只有不到10%的家庭买得起目前最流行的印日合资“玛鲁蒂“牌小汽车或日本的丰田摩托车;中等中产阶级的大多数只能买一部印度产轻便摩托车;而下等中产阶级中的多数人还得骑自行车上班
俺说说俺的赶脚,不喜表喷
1娃:至少两,成绩不能太次,至少全坡坡统考能进前20%滴。
2车:平均两辆,至少至少一辆。
3房子:至少3间房间的公寓。
4工作:男的应该要做到MD,女的要求低点,manager。
5旅游:一年两次,一次出亚洲,一次在亚洲滴。
6娱乐:高尔夫,网球,骑马神马滴要会点,音乐剧偶尔也去听听。。
个人感觉新加坡中产是家庭年收入5万到30万,如果觉得太高就下调到4万到20万吧^_^ 但20万应该进不了新加坡最富有10%的家庭之列啊,30万应该是其中一员了。
您指的是富人吧^_^如果指的是中产,那新加坡可能只有10%的家庭符合,哈哈哈^_^
说新加坡90%以上是中产,中产顾名思义就是中间了,难道高产地产各5%?
又说中产要住私宅,怎么可能90%都住私宅
我觉得中产就是2孩2房1车1女佣然后日子过得手头还不太紧,在新加坡这地方要2车实在是太难了,不然的话可以把标准提高到2车2女佣。
这个讨论必须先考虑房产的问题,A月入5k,但是前几年低点的时候买了两套公寓,B月入1w,现在刚买房,你说谁是中产?
在我心目中,富人应该是完全财务自由的,还需要靠每个月工资去还房贷车贷娃学费的都不算,哈哈。
2,3,5不难,有一条基本上其他两条都有。
1这个就有点难度了,孩子的学习强求不得。
4难度最大,manager都很难混到,还一家两个。那种月薪3-4k的manager不算啊。
6不好说,装X去瞎忽悠一下好办,真正的爱好很难。
关键要有个持续性。
今天赚的多感觉是富人了。 明儿退休了吃糠咽菜。 看病没钱。
也不中!
退休前早早就要开始理财,另外还要多锻炼身体,再有钱也顶不住一场大病。
90%以上算中产?。。。算温饱吧。。了不起算小康?。。:L
“新加坡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一般选择私人公寓或排屋” 敢情新加坡一大半人都住公寓或排屋?
我应该是还在温饱线边缘游走的人。。。
其实这才是重点!
新加坡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说这句话,就要给人丢臭鸡蛋了!
你的问题更加严重一些。。。
还得花钱请 bodyguard .. 不便宜。 比女佣贵多了。
:)
写这个的人属于完全不了解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啊。
我觉得不应该有职业标准划分,新加坡因为卖鱼圆面卖鸡饭而住洋楼开大车的人多了去了,难道他们因为不是白领就不算中产了么?
在新加坡这种人多资源少的地方我觉得谈不上中产,在美国,如果夫妻两个都大学毕业,在公司里面就算是个普通员工,实现独立别墅,两辆好车,两个孩子外加度假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新加坡,类似的条件能啥样的生活自己想想吧,中产连门都没有。
其实不能完全从住公寓还是租屋来分类,有些住公寓和排屋的坡人和中产关系也不大,破旧的家具,满满当当的杂物摆设,蹩脚的装修,虽然现在房子是值钱了,但生活水平还真是不如许多住祖屋的更靠近中产
这个是梦想。。。。
看到一篇文章说文革之后1977 到2008 这么多年全国高考的3000多个各种状元
木有一个把事情干大,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人士。 可见 光会读书不灵啊。
有此想到,教育娃方面,还得想别的路子。。。
有个来钱的摊摊。 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干啥就去干不耽误来钱。这个才是理想。
问哈婶儿。 盘上几套房子。 每个月收1万新币的租金行不行?
这个我要强烈的支持一下,有些公寓里面简直不堪入目。
婶儿的心胸巨大阿!公司企业是好但是不是很闹心么。得一直看这。
不留神就可能下架了。。。 啥都不容易啊。。。
bodyguard ??? 不会吧!新加坡还是很安全的!
一般提到中产,隐含的意思就是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体面”的职业,例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等。自己做生意的那种属于老板阶层,比中产强多了。
看出来了,葫芦妈妈非池中物也
房子收租在新加坡这种地方肯定靠谱。我大概算过,首付一笔钱然后贷款买公寓租出去,每个月净收入大概是3%以上。这已经很好了,好多股票的dividend也不过就是这个数。而且房产牛长熊短,比股票稳定多了。如果房产每年再增长几个百分点,有杠杆效应,那就更不得了。
月入2000-9000的都算中产
我觉得美国人民才惨呢
房子是大,可没女佣,谁打扫?每天让我2层楼5个房间5个厕所2个厨房打扫下来我不累的背过气去,还没算院子里的活,还不煮就没得吃
孩子的托费知道多贵吗,一般都要1200-1500美元一个孩子,送2个去妈妈就要衡量下到底要不要上班了
这样下来累个半死,还折腾到月光
这些是生活态度 跟中产没有直接关系吧
有些家庭收入很高 但住HDB 没车
也不能不算中产啊
HDB回报率据说更好?
那当然,因为hdb价格只有同等位置condo的一半,租金却远高过一半,所以收益率更高。但是hdb不是想买就买的,所以投资以condo计算。
这就是幸福的烦恼了,房子大住着舒服,也没必要天天打扫吧,周末花点时间搞一下就行了。
孩子托费贵也无所谓的,反正也托不了几年。新加坡这边一个车多的钱就够托好多年小孩子的费用了。
以前我们家没女佣的时候就是我周末打扫的,厕所一个星期趴地上刷一次,厨房1个月才除一次油烟,一干就是大半天。一个星期叫老公拖个地要吼半天,居然还不肯干,拖了也最多只能耐3天,后面4天脚就是黑的。自己干家务不是不可以,老公要给力,碰上我家不给力的老公,不帮忙光添乱真是劳心劳力。
新加坡就是车太贵,拥车证啥时能降到3万?
我现在就是每个礼拜六都在打扫卫生,换床单,洗厕所,拖地板。
下个礼拜公婆来,我还得把玻璃都擦了。
话说俺们女孩子在家还是穿拖鞋比较好,对身体好。
所以退休回老家,一个两层楼的大房子,一个大院子,还有三亩薄田环绕,自给自足,悠哉^_^
一间房子消灭一个中产的年代。。
你家是不是中产,太容易了,数你家有多少房子。
你肯定中产啦,谁有1mil现金啊
有啥用,没房。买个房就没钱了
我觉得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
关系的是产,不是钱。
我觉得这个产和钱要结合着看,光有一样不行
你是全款买房,人家背贷款几十年,你说谁富?
中产不管怎么定义肯定都是说社会中间层。但中间层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各人的生活习惯。
比如拥车,新加坡的成本就远远高过美国,所以美国可以花5000买辆破N手车,新加坡5000可能是有些衰人考驾照的钱。
所以拿车啊房子啊来强行定义中产没啥意义。
收入其实也只是一个参考。中产中产关键还是资产。要问家庭资产在什么范围算中产比较有意义。
一个富二代每天一分钱不进坐吃山空他也是富人!因为他资产多。
应该算净资产。
世界大富豪可不是按房产数量来算的。
比尔盖茨巴菲特这种大亨地产到底占资产比例的多少?
咱不是在算新加坡中产么? 世界大富豪没有报名来参加啊。。
2000如果是家庭人均的话,新加坡平均House hold是3.5人,那家庭收入7k已经直逼中位线了,我想以新加坡的生活水平,30%-70%之间是都可以算中产的。
家庭总数2000那绝对是救济对象
只是个类比
并非所有人的资产都体现在房产上面
而且你现款买100万的房子和贷款买100万的房子那可不是一回事
比如我现在资产可能30万,倾尽全力靠80%贷款买了个100万的condo,我的资产不会一秒钟变百万啊
俺教的:
贫困,温饱,小康,中产,富豪
中产是前10%-35%这部分人。。
俺教的。。。
新加坡中产阶级看了好看,多数负资产。所谓白领人士以为进入高薪状态,买车买楼,完全不知自己真正价值,一旦工作有变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沉重房和车贷,无从选择,高薪水找不到,低薪不做,最终选择去开德士。
所以说,到底如何界定中产,是按所谓生活品质,还是按所处社会位置。
比如说,中国的中位数收入的生活品质恐怕是不咋地的,毕竟中国有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做基底。像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个人平均收入才4000多,一个家庭也就八九千,要把落后地区的算上家庭中位收入得什么水平?这个收入要有房有车压力是很大的。
而新加坡算所谓收入的时候是把外国低收入劳工排除在外的。加上经济水平确实高些,所以数值上要好看很多,7000多的家庭收入,如果房子买的是BTO的话,完全是可以买辆二手小车(哪怕是现在的行情),有一定的娱乐和消遣的。
如果按你说的top 35%-10%的,收入10000已经是新加坡的top 30了(我之前的帖子贴过),而一个MD的收入肯定不止10000。你定的标准自己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而且资产不能完全和收入挂钩。有个有钱的爹你哪怕每天翘脚靠收租过日子那也是有钱人啊。。。。
没时间看内容,就标题先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有被动收入能cover日常生活所须的,俺通通称之为中产阶级,能想干啥呢就干啥呢,不用担心失业
新加坡是城市国家,跟其他国家的中产平均标准比不公平。应和其他国际化大都市比才有意义。个人认为由于没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本地中产排名没有优势。
你肿么可以定义为二孩呢?那么不生育的那群丁克组岂不是被歧视了
我觉得,最怕失业的恰恰就是中产了,每月固定支出较高且主要靠主动收入cover。能够达到财富自由的应该算是富人了。。。
同意。
不止新加坡这种低福利的社会,就算欧美社会,还不是整天担心失业。
美国有个活动”我们是99%,看看就知道美国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那么逍遥
富人人家有富人的气派,远远不是每个月10k左右的positive income能定义的。
中产阶级如果没太多安全感也不能算中产阶级
孩子不是烧钱嘛,一个就是一间公寓,还是3个房间的
两孩就是加倍烧钱
无孩的自动加两套公寓
所以还是刚需妹妹厉害啊,完全无贷款无压力
新加坡的中产应该是较富裕阶层。严格意义的脱离一般大众的中产是政府认为买得起EC,也就是家庭薪水在8000-12000。 再多就算是富裕阶层了。如果放宽一点,就是买了五房的也算,政府统计五房平均收入7000,也就是说 家庭收入5000以上也算中产了。
还有一个有意义的中产可以定义为夫妻两个人平均收入超过大众月薪中位数,也就是5800元。
观念要变变了,1m在新政下买不到啥房。
第3套或以上就是重点打击户了,贷款最多也有30%,70%首付+13%=83% 首付。
1m 照目前这个搞法你说说怎么买得到
矮油
1mil都是半年前的事了,现在肯定都早超过了
你这是低估刚需mm家的能力啊,钱那是花花的来
刚需妹子,你的1m总被人惦记着了。
如果每月10k的positive income全部来自房租, 那么相当于出租4套价值100万的公寓(无贷款)。再算上自住房, 已经500万起了,还只是中产?
我是说个人2000-9000
家庭2000肯定是低收入了
另外是不是不能算年幼和退休的?
12年的中位数是7570啊
想知道5800是怎么来的
咋这么实心眼呢?非得房租收入吗?
咋200万sgd放入银行定存也有月9k多的利息收入呢,200万你现在买房子想买5套公寓 够呛、吧。那是不可能滴。
被动 收入,不是非得是房租,偶说仁兄
有一房无贷款,现金100万,每月将近2万薪水收入,刚需MM不算中产谁敢算
那家银行利息这么高?MM给介绍下,俺没有200万,3,5万还是有的,可以存存吃利息
国内银行定存五年 利息5.++% 不过最近新币兑rmb很低。
中产就是社会的中位数呗。。按照官方统计数据 家庭月入的中位数是7700元,差不多就是中产了吧
我觉得有200万闲置现金,也是富人了。。
绝对是富人啊。
新加坡手持200万现金的应该少过10%。
如果有2m新币回国定存可以和银行谈,除了5.73外还可以加多2-3个点,差不多是8%
这里的童鞋85%都中产10%富人,最多4%是中产以下,1%特别
这么精确是怎么算出来的
真假,好吸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