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6小一录取还没结束,不过根据目前的录取和被拒的情况,还是有一些有用信息会可以被总结出来,希望能明年报名小一的家长提供参考。
1)陪读大部分会被拒,相信今年录取的陪读准证的完全靠运气了,话说传闻明年小一也会有AEIS考试,赶紧补习吧。
2)DP准证大部分被录取,那些被拒的似乎无规律可言,似乎是抽签决定。不过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会有一个打分标准,姑且认为抽签是在一定范围内,不知道这次有没有DP准证的孩子在新加坡待过超过一年的被拒掉的case,如果没有可以认为在新加坡居住超过一年的DP小孩基本可以被录取
3)录取与否似乎和所报学校无关,应该是moe统一安排的,换句话说学校只有你一个报名,也未必能被录取
4)本校录取和调剂,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本校录取是按准证类型和报名先后顺序,PR的孩子优先最高,按报名顺序录取,剩下的是EP的孩子,…
基本认同。
我认识的陪读妈妈有一个妈妈圈,全部被拒,而且早于收到录取信件之前,看来是政策性的。
陪读飘过!
楼主的统计样本有多少?
“不过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会有一个打分标准”这个有确切来源吗?
还有就是“报名先后顺序”真的有关系吗?
这两个都无法证明,我接触到的被本校录取的全部都是报名靠前的,被调剂的都是报名考后的。作为家长唯一可以为小孩做的只有尽早报名。
你的样本有多少啊?
我们被本校录取,报名号并不靠前,轮到我们时,已经有很多人办完了。印象中是二十几号。
我估计与报名顺序关系不大,但猜测与交税的累积数有关,猜测而已。
留学生也是坡县的一个产业,ZF不会为了DP的孩子放弃这一产业。按现在移民的门槛,拿EP申请不到PR的人多了去了,EP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能保证孩子就学的12年都会留在坡县,稳定性不见得比留学生高。现在陪读很多是买公寓驾车接送孩子的,和以前的陪读经济实力不是一个等级的,去年很多留学生反而拿到学额。
二十几号已经比较靠前了,如果招30个左右的话,另外前面肯能还有陪读。
我们去marrymount报名时排在前十位,但是被调剂了。从我的角度看,跟排队先后没有关系。可能跟距离有关系吧。我们距离它原来的校址确实有点远。
去年很多陪读都被拒掉了,今年更普遍,被录取是个例。作为新加坡政府来讲,并不希望外国人买房买车。新加坡政府欢迎的是能雇佣本地人的外国人。新加坡的政府学校历来都是以吸引外国的精英加入为目的,而不是赚钱。陪读当然也是新加坡的收入来源,不过最近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就是希望这些人读私立和国际学校。所以未来打算来新加坡留学读小一的,应该把读私立或者国际学校作为主要方向。
余额有56个,当天出乎意料发现不少印度人。我平时在区内没见过那么大密度的印度人。
这个有可能,把位置留给住的近的。不过我觉得相似条件,按报名先后录取最合理也最有操作性。
种族比例估计也会考虑进来,我们报的学校印度人也是占绝大多数。新加坡对中国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这样说来,按种族比例的说法,在印度人人数很多的情况下,华人是不是反而有机会了呢?
应该是的,因为每个学校教授母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已经有20个印度裔公民和PR,那么这个学校也只能再招10个左右印度人。
这个20和10是怎么来的?一个学校只允许30个印度人?
还在焦急的等待中,报名的时候拿了8号,双EP,报之前学校有40个名额,希望一切顺利!